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考研人无敌激励人心士气的复习方法汇总

2007-06-01 21:59 考研心路 ⁄ 共 15386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篇前篇 
有些话有必要写在大家看正文前
我是过来人,我也和大家一样彷徨过,庆幸的是对于我已经过去,我05年考研成绩是总分412,数学四149,英语75,政治82。考上了西安交大,我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有感于自己的经历,希望能在大家需要帮助的时候做点什么。做点什么?也许仅有我的经验会对你们中的某些人有些启示吧。
我这次算成功了,但我从来就是而且依然是一个生性懒散、浅薄无知、胸无大志、无聊空虚的人,大家从我字里行间看出些什么东西我都能理解,觉得有用就赞一个,想鄙视就忍一下^_^
第一篇 杂七杂八篇
一、信心:
我非常同情那些想考研但又没有信心去考的人,去年的我就是其中之一。吃草的羊吃过一次玉米就会知道玉米比干草好吃,既然经历过了,就该悟到些什么,现就把我能表达出来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1、事实胜于雄辩
我先介绍一下自己的基础……我考研的四门课都在本科时挂过^_^,数学:大一上学期挂高数上(当时我班有个兄弟考了一位数,哈哈),大二重修过。大二下学期缺考概率(因为压根就没上过课,又怕打破那位兄弟的纪录),大三重修继续缺考,大四上学期硬着头皮参加重修考试,16分(呼,差点……),大四下学期(即04年4月)终于过了,61分(不知有几分是老师的照顾,几分是小抄的功劳)。
英语:高考时就未及格,第一学期就以全系的惟一挂掉,大二下学期以62.5通过四级,以后参加了两次六级考试,一次37,一次28(04年1月)……
政治:我一直很鄙视这门课,大三时的邓论,开卷考试,挂,又是全系惟一。
其余的科目我挂的不计其数,在我们班,我要称挂课第二,没人敢称第一的(其实我班整体水平较高,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经过半年的复习,05年1月考研成绩如题。
2、忘掉从前
这种文章大家都看过吧,把某某汽车大王的成就与他4岁时拆了他爸爸送他的玩具汽车联系起来,或者是某零售业巨头7岁时倒卖过一根铅笔就能说明他是个商业天才,平生最烦这种文章!在我看来,这些作者的逻辑就和说一个百余岁寿终正寝的老人之死是他10岁时偷邻居家玉米所得到的报应一样荒谬、无稽!读者上有篇文章让我比较欣赏:先描述了一个顽劣少年的形象,再给了一个中年成功实业家的镜头,问你能看出两者之间的联系吗?事实这两个人就是一个人!
所以不要去想你的以前:学校、成绩等等,只要你现在真想做,赶紧努力吧!
3、不要算帐
很多人喜欢在做之前算算帐,看到底可行不可行,这也许是一个好习惯,但比较大的事情的帐是算不清楚的,比如娶老婆^_^(某CEO语)。你能算清你的潜力么?能算清环境给你的影响么?算来算去可能让你心里更没底。
二、情绪&错觉:
复习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情绪是正常的,紧要的是克服不利于复习的情绪。很多事都有这个道理:你知道什么是对的,但一时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就会做错,很多罪犯都是这样(扯的有点远了^_^)。
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希望通过考研能让你成熟起来吧。
还有复习中出现的错觉也要有清楚的认识,比如没有进步、倒退、没有效率等等,这些感觉都会影响你的复习,记住,那是错觉!
不要被这些情绪、错觉所左右,不然就象武侠中练武时走火入魔一样了,所以要认清方向,一条道走到黑^_^
三、研友
“朋友多了路好走”,考研也是这样,大家互相帮助,不要嫌烦,在一起还可以调节情绪,当然要找意志坚定的研友,不然适得其反,庆幸的是去年我周围的研友都和我情况一样:没有别的选择,坚持到底。我当时在圈子里号称线代王,还有个单词王,哈哈,大家一块讨论问题、鄙视考试、展望未来、或是扯其他的淡……甚至帮忙作弊——这纯属玩笑:)
四、效果&效率
效果=效率*时间,这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在一味地追求效率,一没有状态就要调整,然后就成为荒废时间的借口。我的宗旨是:没有效率,就把时间耗上!这看似很笨,事实是,学会学习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效率会随着你投入时间而增长的,相信我,你自己试试看!
五、行动
这是最重要的,想再多谈再多不做都是扯淡,赶紧行动吧,行动的重要性我就不赘述了:)
第二篇 辅导资料篇
几乎每个网友都要问我用的什么复习资料,我想你们应该知道的是怎么选择复习资料而不是我用过什么资料。我是04年7月毕业的,当时有很多参加过04考研同学留下的资料,所以我所用的资料也许是很不科学、很不合理的,我根据我的经历总结一点我对资料选择的认识~
先得说说考研人的一个通病:喜欢一次性买好多书,恨不能把考研资料一次全买了。既然是病,当然得改了,大家的复习是分阶段来的,买书也得分阶段,以求和复习阶段相应。别嫌麻烦,过段时间逛次书店就当调节了(55~考研人真可怜,就连调节也离不开考研……)^_^下面我就分科目介绍一下~
一、数学四
必备资料:教材、复习指南、练习模拟题
1、教材
很多人强调教材的作用,他们认为考研考的是基础,只要吃透课本,就能以不变应万变,这个理是对的,但是教材只是对知识点简略的介绍,就那几行黑体字你就能理解那经过N年才研究出的抽象的定理(定义)?起码我是做不到,相信大多数人也都做不到,那以那些能做到的人的功底,也不会在这看我的帖子了:)教材是用来看的,了解就行,不是用来钻的
选书方针:
A 和你考的数学类型相符(废话?)
B 无印刷错误(又见废话?确实,教材没有什么好选的:))
本人所用:
高数 同济四版 推荐指数 5
概率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推荐指数 1
2、复习指南
复习指南是一本从你开始复习伴你到上考场前十分钟的书(我就是这样的),当然,由于这种书是针对考研的,每一章节的题都涉及到别的章节的知识,基础不好的同学拿到它可能第一道题都不会做(我是看都看不懂的),但复习指南是你要准备看N遍的书,不懂的放下,有机会把它弄懂的
选书方针:
A 要厚(很直观吧,其实我想说的是内容要多,但让大家分辨内容多少很难,厚度=内容,大家选书时带着眼睛就行)
B 名师编写(我不是盲目崇拜,其实有指导考研水平的老师很多,但没经验的老师很难知道考生常遇到的难点易错点,编写的书缺乏针对性)
C 综上,大家不要再逛别的书架了,就在二李和文登的专柜前选吧:)
本人用书:
陈文登的经济类数学复习指南2004版(古董?) 推荐指数 5
二李的经济类数学复习指南2003版(哈哈,知道错了吧,这才是真正的古董!) 推荐指数 4
3、练习题
当当当当……主角登场,很多人对它是又恨又爱吧(本人就是,恨它浪费了我多少笔墨、稿纸、游戏的时间,5555~爱它给我带来了149的分数),老师一再教导我们,不要陷入题海,而我的战术就是题海战术!咱是应试,需要的是会做试卷,不是学理论(功利吧,不要鄙视我,要怪就怪社会吧),蚯蚓经过训练都会走迷宫,所以我们需要的就是练习,大量的练习!
选书方针:
A 和你考的数学类型相符(这可不是废话,我见过有人买错的,哈哈哈哈)
B 看前言,选用适合本人复习阶段(虽然编者不太厚道,说的有点出入,但也差不太远)
C 复习前期选用专项训练类的,就是分章节来的
D 后期选用模拟试题,不要看书名(什么高分突破,突破135啦),直接浏览一两个试卷最后的大题(可别都看了,你以后还要把它当卷子做的,偷窥试卷=作弊^_^),出的有没水准就在这了,而且一目了然(所以这适合复习后期去选)
本人用书:
交大出版社,龚东保编的一本真题2004版(不是试卷形式,是把十几年的真题分章节编写,比较基础,这书好像已经不出了) 推荐指数 5
陈文登的题型集瘁2004版(全是例题,分章节编写,适合前中期复习,不过我的看了几天就给人偷了,再也没买) 推荐指数 3
二李的经典400题2005版(其实是10套模拟题,不愧经典之名,虽然基础但有难度,适合中期使用) 推荐指数 5
陈文登的临考演习2004版(15套模拟,有难度,不过线代,概率题出的不怎么样) 推荐指数 3
恩波的真题(2001年以前的真题对现在的复习没什么用,太基础,01年以后还值得一看) 推荐指数 3
还有好多好多记不清名字的杂家模拟题(所以说要量大,大到把市面上的练习一网打尽,虽然有点夸张,但夸张程度有限)
二、非英语专业英语
必备资料:词汇、练习题、模拟题、真题
1、词汇
词汇是基础这不用多说,考研的词汇在5700-5800间,很多人喜欢很全很厚的词汇书,每个词都要详尽的释义,要词组,要用法,要同义反义词……在我看来,统统都滚蛋,只要考研大纲里写到的释义就够,如果不考听力的话音标也可以滚蛋了,这也是全,狭义的全:)
选书方针:
A 薄(当然先得全,这个“全”的意思见上文)
B 结构简单(个人意见:不要什么分词干、形进地记忆,老老实实地按字母顺序排列下就行)
C 排版合理(什么叫合理?就是刚好可以用东西(比如电话卡^_^)遮住释义只露出单词)
本人用书:
2004年考研大纲(我认识的考研人中只用我用它背单词,我觉得效果不错,可惜05年的大纲就只有单词没释义了,哀悼……) 推荐指数 5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写个6,我太喜欢它了!)
2、练习题
在这我只想强调阅读练习,一是它分值大,二是大量的阅读对其他类型的题都有帮助,记得,是大量的,阅读的提高是很慢的,可能有时会出现表面的暂时的倒退(倒退来自你做题正确率的感觉,其实不要在意这,你的阅读能力一定是在增长!)。完型填空我没有专门的练习,其实在阅读中碰到的用法,词组会不知不觉地给你这方面的帮助
选书方针:
A 注重文章水准别看出题水准(阅读练习的编者思路与考研命题人的思路相去甚远,现在要练的是阅读不是练做题,这和数学不一样)
B 参看上文数学练习题选书方针B
C 别买重复了(唉~世道……很多编者都剽窃的)
D 前期练习最好带全文翻译的(帮你准确地理解,不过可别有依赖心理啊,看不懂就翻译文,说到这鄙视一下这号人包括自己)
E 作文套路方面的书要备一本
本人用书:
考试虫的长难句分析(前期使用,看这书是很痛苦的,但很有帮助) 推荐指数 5
吴永麟的100篇(适合前中期使用,书不错,其中的高级有难度,没看,此人已过世,哀悼……) 推荐指数 4
石春祯的220篇(适合中期,文章有难度,生词多,题目出的极其扯淡,有时简单有时难有时毫无道理) 推荐指数 4
新东方的阅读(分基础篇模拟篇等等,我好像只看了模拟篇,好象挺不错) 推荐指数 3
考试虫的万能作文(好书) 推荐指数 5
一本关于05年新题型的书,新航道出的,不多评价了 推荐指数 2
还有好多杂家的……
3、模拟题
系统的练习,以前落下的完型就在这补上,模拟好象没什么好说的了
选书方针:
先难后易(开始做难的,训练,到临考时切忌再做难题!这时需要的是自信,让那些所谓的考前X套卷、临考一周模拟都见鬼去吧)
本人用书:
毕金献的10套(变态!真变态!非常变态!真他妈变态……不过据说他的题和考研很相近,也许吧) 推荐指数 5
朱泰祺的8套(我是在做完毕的才做他的,找回点自信了) 推荐指数 4
考试虫的X套(难!) 推荐指数 4
导航的6套(呼,我是在考前7天买的它,想考前每天下午2:00做一套,可是做了两天就不敢做了,极其打击信心) 推荐指数 0
4、真题
据说可以用来研究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又据说真题要看N遍以上,还据说可以用真题背单词……我只看了1遍半真题,没什么资格发言,真题没什么好选的,找本注释详尽的就行
本人用书:
考试虫的04版真题(注释比较详细) 推荐指数 5
三、政治
必备资料:复习全书、练习题、XX的考前XX题
1、复习全书
相当于教材,把简单的条干翻来覆去的绕,引经据典,还偶尔举个事例以增强说服力(?我也不知道我在说什么了……),再来一本只有简单的条干的书(方便背诵)
选书方针:
A 厚!(全书嘛,当然越厚越好,尤其是政治这个罗嗦的学科!)
B 上任如芬的辅导班就用他的书(绝非广告,我很鄙视此人的;他的课划重点什么的都用他的书,用别的书的话他说“翻到XXX页”时你不就@#¥%—*……)
本人用书:
任如芬三件套 推荐指数 3
恩波的核心考案(简单明了,编者也很体贴,好多东西都写到我心坎里了,肉麻吧^_^) 推荐指数 5
2、练习题
应试嘛,练习当然是少不了的,但是由于本人的个人好恶,我的政治练习极少,无发言权,我只用过任的后两本做练习,据说05年的试卷中有很多红宝书的原题
3、考前XX题
条干背完了吧,那你做两道大题试试?哈哈,傻眼了吧,政治是一门毫无科学性的学科,两个字道尽政治考试:扯淡!政治的标准答案就是若干原理(即那些条条干干)加若干扯淡(后面的“若干”字数是前面“若干”的好几倍),所以背完条干后需要的就是学会扯淡,而这些书就是教你扯淡的
选书方针:
找押题权威的(这种书的用途是学扯淡,运气好还有赠送品—考研试题,但在复习时可千万不能有这种想法!我的这个方针纯属没话找话说,词穷了^_^)
本人用书:
陈先奎的考前30题(很多了解情况的人恐怕要说我是幸运儿了,今年据说陈是押题状元,在我看来只是据说……) 推荐指数 5
完了?呵呵,关于选资料的就这么多了,暂时先写到这,写了俩钟头了,相信看过的人仍然有很多很多疑问,别急,等我改天继续写:)

第三篇 学习过程篇
一、英语的学习过程
我是04年7月毕业的,我的正式复习是从7月底开始的,但在毕业前,会在没事干的时候背背单词,所以在7月底以前,我的单词已经背了一遍多,考试虫的那本长难句分析看完一遍,从7月底我开始做阅读,每天6篇以上,有时会做到10篇,单词也天天在看,每天一共3小时左右。就这样的复习一直到11月底,然后买了本讲新题型的书,看了一两天后就开始做模拟(其实我只做了每套模拟的60分客观题),1-2天一套吧(我觉得过于快了,我之所以这么快是因为有个心理作祟:急于通过模拟成绩来看到成绩的提高),期间把那本新题型抽空做完,单词也在复习,平均每天3小时左右。到考前10天左右,发现自己的作文根本没练,每天模拟之余也练练作文,但自己作文太太太烂,因为烂所以怕,因为怕所以躲,最终在上考场之前没有写出过一篇完整的作文,只背了一些套路,但当时用起来都特别生涩。
这时该干吗了?上考场了:11分钟搞完完型填空,44分钟做完阅读,25分钟做选序,翻译先放着,小作文没头绪,先扔着,大作文有套路可用,写完第一段卡壳了,回头用5分钟把客观题答案涂了,期间改了几个答案,做翻译,用了20分钟,然后再象便秘般地一点点拉大作文,把最后一个标点写到答题纸最后一行的最右端时铃声响起,考试结束了,大家是不是觉得我的答题篇幅和时间都拿捏的很好啊?(有没有觉得什么不对头?嘿嘿,我的10分小作文没写,欲哭无泪……)
以上是我自己的过程,也许对大家有所借鉴,下面再写点半年多的心得吧
1、背单词
恐怕英语学习中背单词的方法最多了,什么邪门歪道都有,我曾经在开始背考研单词时也上网上关于背单词的方法搜索了一番,看得我是头昏脑胀,欲仙欲死,也没发现一个合适我的方法。我的词汇起点很低,到后期我发现我的词汇比周围很多研友都强(除了一个号称背过12级词汇的畜生),是不是我有什么独到之处呢?现总结出以下几点:
A、同样花10小时,看10遍单词书的效果比看1遍要强的多;背单词有点很让人郁闷:背的时候记得很清,但忘的特别快;很多人背单词背的特别慢,一个单词在一遍中要翻来覆去的背几十次,希望能忘的慢点,但根据我的经验,背的慢依然忘的快,不要想一遍就能记住。所以我推荐这样背,以几个字母的单词或多少页的单词为周期,每个周期的时间尽可能短,即同样时间内的遍数尽可能多。(在以上举的数字只是说明一个道理,不是就事说事,不是说1个小时就能背一遍单词书)
B、同样花10小时,每天花1小时看10天的效果比每天花10小时看1天的效果要好;这其中的奥妙恐怕和人的记忆的生理或心理机能有关吧,我也说不清,大家不妨体会一下。
C、背单词是一项长期工程,不要想背完就一劳永逸;我是从头到尾一直在不断重复背,期间也中断过几次,中断超过十天的损失就比较大了。
D、背单词不要要求太高;只求作到见了能知道它的主要词义,有人要说考研喜欢考单词的生僻词义,我认为考研仍然以基础为重,我们又不是要考满分,当然精力过剩的人不在此列。
E、更多关于单词的内容都是在练习(比如阅读)中学习到的;
F、一点方法;我是这么做的,背的时候遮住词义,认识的就过,不认识的做个标记,下一遍过来时有些不认识的也认识了,当然还有不认识的,继续做标记,每次背的重点都放在做标记的单词上。
G、还有一点大家常遇到的问题,某个单词放到单词书里能认识,放到文章中就不认识了,这是我们不知不觉地以单词在页面的位置去记忆的,不要觉得它是个问题,背多了自然就改掉了(我当初也特别郁闷这问题,过段时间自然就好了)。
2、阅读练习
阅读在考试中的地位就不必多说了,一方面它的分值大,另一方面其他题型都离不开阅读能力。我就是以阅读为核心的,到最后时刻我的阅读40分的水平应该在拿28-32分左右,但由于考试时加了个检查,改对了三个,最后拿了36分。所以阅读我还是值得一谈的。
A、词汇基础差的同学最好能在背过几遍单词后再开始做阅读;我是在单词背了两遍以上并且看了一遍考试虫的长难句分析后才开始做的阅读,虽说背了两遍单词,可生词还是超多,试着去猜词,猜不对不要紧,起码锻炼了你的猜词能力。
B、开始练习时一定要精读,要搞懂文章,看你不理解或理解错的句子人家是怎么理解的,注意句子结构划分的学习;你不知道的短语是什么意思,不要求你背,常用的当然会常见到,多了就记住了,不常用的也不值得去背,那么多,背得完嘛你。
C、不要计较练习题的正确率,要看文章;有时文章没看懂,题却蒙对了,不要有兴奋之情,回去把文章搞懂再说;有时文章看懂了,题却因为低级错误做错了,不要沮丧,练习毕竟不是考试。比如石春祯的220题的文章挺有难度,但题出的极其幼稚,我看他的文章要8-10分钟,题可能半分钟就做完了,而考试中看文章和做题时间几乎是对半分的。
D、阅读提高是个很慢的过程,不要心急,但要量大!我说过,我每天是6篇以上。
E、阅读速度的提高;很多人问到这个问题,考试中的文章阅读时间应该在6分钟左右,这对刚开始复习的人恐怕有点天文数字的味道(我当初就是这么觉得,我开始时要15分钟以上),我是这么提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精读训练后就开始刻意地提高阅读速度,每篇开始定在8分钟,先挑简单的阅读文章来,虽然简单,但8分钟看得还是云里雾里,但看过就要看过,不能再翻过来精读,以防自己在速读时有依赖心理。这段时间最痛苦,文章都看的迷迷糊糊,更别说做题了。但坚持一段时间效果就出来了。
F、做题;很多人抱怨文章看懂了题看懂了可做不对题,我开始是也意识到这问题,但学习到后期,发现自己以前认为的看懂那是自以为,所以到后期我做题的感觉=正确率。所以复习时不要瞎抱怨,好好查查自己理解上的问题。
G、做题2;有很多人包括老师都要求在做题时再对照原文去找,而我认为除了那些细节题外都不用返回去找,关键在于理解,许多命题人出的陷阱,比如什么正话反说啦,只要你能正确理解,还有什么迷惑性可言,返回原文徒费时间,所以要争取对文章一次理解正确,而且这还有个技巧,你对某段文字的理解正确与否可以通过上下文对照,看是否符合逻辑。所以在做题时的精力要放在题干和选项而不是文章上,我在考试最后涂选项时就改对了三个阅读答案,都是根据我对文章的理解改的,根本没时间去对照原文。
H、做题3;不要追求什么做题技巧,尤其什么不用看文章就做对题的方法,纯粹事后诸葛,纯粹TMD,骗学生钱!提高阅读能力才是关键!
3、其他
A、完型填空我只练过模拟题中的,很多老师也都不提倡花费时间去练它的,分值低,吃力不讨好。这次考试完型比较简单,我应该拿了8分。
B、选序,这个也没什么好谈的,我觉得关键还是在阅读能力上,再加上自己的对行文的一点认识就行了,我当时练的时候一般都是全对的,本来打算考场上拿满分的,但是考试中的和练习有点不一样:每个空都是一个段落,最后错了两个。
C、作文,最汗颜的一个题型,差点就挂它上了,能告诉大家的一点就是:背模板,套路确实有用!我的大作文虽然花的时间极长,但效果应该是很不错地,应该拿了高分:)
D、翻译,还是看你的阅读理解能力,再加上你的表达组织能力,最后一点点翻译技巧。也没什么好练的,据说翻译的平均分在3分,不过我也没怎么练,这次应该在5分以上。
4、总结(有点政治原理的味道?哈哈)
首先单词是基础,它的关键在于不断的重复
其次阅读是核心,关键在于理解能力的提高,手段是大量地阅读
最后,哪个题型都不能完全不练(废话?不是,我就是这么个瓜皮,差点挂到作文上)
都说自己不善表达了,写出来还真是有点乱,不知这点东西价值几许,大家将就着看吧,有什么疑问就提出来,也帮我理理思路。
二、数学四的复习
其实我想说的不是数学的学习,而是数学考试的应付!这只是一场应试,我只是这场考试中的成功者,所以我是站在一个应试机器的角度论述数学的学习。斋戒沐浴三天,现在燃起一支烟,开始吧。
(怎么还是没有气氛?差点什么?恩,music~)
1、为了方便叙述,先来笔流水帐:
A 7月中旬——9月下旬:大家都说,教材是基础,那就先看课本吧,高数上我最熟,怎么也算学过两遍嘛,看教材,还真有不少有印象的,当然,更多的是没印象的。用了几天时间,连混带跳地看完了同济四版高数,还是什么都不知道,反正算是看过了,那就开始看陈的复习指南吧(我最讨厌看课本了,其实我很早就迫不及待得想看题了,所以我看教材完全是应付差使)。
翻开第一题(我把他的那什么“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几招”跳了过去),不会,看解答,不懂(上述过程陪伴了我一个月)。我的复习经历就这么开始的,就这样看,高数跳过了几章,到了线代,索性不看教材了,直接看陈的指南,除非遇到特别基础的知识,指南都不屑讲的才去翻教材(第二遍我的线代用了李的指南,好象效果不错),概率也是如此。这样看了两遍多后,时间就到了9月下旬了。
B 9月下旬——10月底:以前光看了陈的指南了,第二遍以后有的题我可以蒙着解答做个差不多(其实还有点多,只是当时非常满意了)了,仍然整天生活在惶惶不安中,因为当时的感觉是我整天满脑子的疑问,而每天都能解决不少,而疑问的总量却不增反长,这样的生活何时是个头啊??这时翻出一本同学留下的书:2004年 交大出版社,龚东保编的一本真题,把真题分章节编的,还有自测题,拿来做了做,竟然很多都会做个差不多,自信心第一次膨胀。饿狼似地做完了那里的真题,顺便鄙视了陈:真题这么简单,练习干吗搞那么难(以后的事实证明我这时的感觉是错的,但在当时极度愉悦了我的身心)?然后再把陈的指南看了一遍:题全部跳过,只看知识点,刻意地记了一下,因为我要准备模拟一下了。9月27日(应该没记错吧),中秋前夜,勉强算得上月圆之夜吧,开始做李永乐的经典400题的第一套(满怀虔诚啊:我终于能做模拟了,这天我盼了多么久!),用了不到三小时,在对自己的照顾下,打了109分,虽然有点小得意但也发现了问题:陈的题不算难,我还得回去看。又看了一遍陈的指南,在加上荒废的国庆节,日历翻过了30天,10月27日,一个宁静的下午,做400题的第二套,110分!我该是高兴还是痛哭?一个月提高了1分,静下心想想,虽然分数只差一分,但做题时的感觉完全不同了,不能否定这一个月的努力。
C 10月底——12月底:这段时间是无尽的模拟,1-2天一套400题,10天左右就over了,每天3个小时做题,再针对性地看看指南。分数没有太大的变化,100-120间浮动。然后是陈的临考演习(他前言有句话:考试也不过是一场演习,让我深感赞同),15套模拟,也没太严格按照模拟做,当练习了,期间认真做了一套,拿了133分!有个研友上过陈的辅导班,告诉我陈认为他的这本书很有难度,如果做90分,考试就可以拿到130!呵呵,这难免让我的自信空前膨胀,算是第二次膨胀。一时间我都有种数四没有我做不出来的题的感觉,这当然是错觉:)
D 12月底——考前:还是看指南,做练习,乱七八糟不知哪来那么多题,好多都是研友拿过来请教我的(^_^我当时号称线代王),真题又做了一遍,这次是卷子形式的,2001年以前的真没什么好做的,特别认真地做了下04年真题,138分,其实应该拿146的,低级失误丢了几分,只有道超纲题不会做。这大约是1月10日前的事情,因为以前政治看得太少,英语作文又没练,现在急了,数学得放放了,一两天做套模拟以保持状态,连做带看只用3小时。
E 考试:早上早早起来,拿着指南狂看,临阵磨枪嘛,狂背一些公式,尤其是大数定律那,直到上考场前10分钟。开始答题,刻意地放慢速度(我平时的模拟都在2小时之内解决,但免不了低级失误,上考场前专门研究了这问题),填空很顺;选择题第一题有点卡,有道线代的选择竟然没思路,撂着,有道选择完全是刚背过的公式,中心极限的,得意;看大题,一看没经济应用,有不等式证明,不禁感慨万千,再定睛一看,这么简单?!不等式证明在我眼中已经不算是题了。开始做,高数先把不等式证明放着,做完高数做概率(个人习惯),卡壳了,最后一题一问不会解,撂着,返回去检查选择填空,无改动,顺便把空着的那道选择搞定,做不等式证明,做线代,很顺,信心膨胀,此时看了眼表,过去了2小时40分钟,环顾四周,发现有人还在啃高数大题,同情,再看最后一题最后一问,几分钟解决。边检查边等铃响,铃声响起,一片嘈杂中听见有人叫我:XX,XX题选什么?一个和我一考场坐我前面的研友,赶紧以他听得到老师听不到的分贝作答,看老师没反应,出口气,又听见叫:XX题填什么?我说“是2”,他说“12?”晕,伸俩指头搞定,汗!老师转着收试卷,他的卷子先收,我还站着等老师过来,研友过来一瞅我卷子,这XX题绝对是0!我大脑!@#$%^&,坚持不改,他说绝对是0!老师看见了,训他,我脑中反复斗争,坚持没改,呵呵。
经历完了,大家也许觉得我叙述中描述了太多自己的感觉,别嫌罗嗦,你们在复习过程中很可能也出现这种感觉,我的叙述会给你前车之鉴的启示。
很抱歉,数学的还没有写完,我会尽快写好
学习过程篇之数学四之二
谈感受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是没货,而是太多太乱,很多都是意会而不适合言传的东西,大家将就着看吧:
数学,有人说是需要天分的,这话有些真理的成分。我认为数学的学习确实需要一颗睿智的头脑,这所谓的“睿智”与否不是聪明与笨,不是理解能力的差异,而是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就是时刻把握自己该做什么了,如何去做,做完收获了什么的能力,而不是具体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的问题(这点我相信大家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当然,也不是整天胡思乱想——寻思捷径之类的,不是左顾右盼——看别人的进度,方法等。所以我认为:所谓的天分就是指这,所以其他的人就要学会去保持(注意:是“保持”而不是“获得”,因为没有上述能力的人只是没有发现或是被某些东西蒙蔽、扰乱)头脑的睿智,所谓有天分的人自发地在贯彻着这些东西,而其他人就要自觉地去执行,刻意地去执行,直到它形成习惯(李嘉诚说过“……行为形成习惯……”),直到也可以自发地执行,此时,所谓的“天分”就回来了。(不知道我解释清楚没?不明白了无所谓,继续)
2、下面提一些对大家的态度或者说是思想有所改进的东西:
A 不要期待质变,而要善待量变。很多人在复习过程中整天向往着来个“质的飞跃”,而学习是个缓慢积累的过程,正常情况下都是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理由有“飞跃”的。也许有的人某时会突然悟到些什么,会出现别人看来是“质变”的现象,但马克思说过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所以还是量的积累的功劳。整天向往质变,很可能让你急于求成、好高务远,而不能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去复习。
B 认识“潜移默化”。很多人老是在抱怨复习没有提高,他们所希冀的提高是要看得见,摸得着的,可实际情况是复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更多的是潜在的提高,更多的是潜移默化的改变,所以,短期内不要追求看得见,摸得着的提高(例如成绩的提高),扎扎实实地去复习吧,长期会给你想要的效果。
C 对你的“理解不了”泰然处之。理解不了很正常,不要着急,更不要觉得绝望而放弃复习。很多人遇到理解不了的知识点,就翻来覆去的看这个点,拼命苦想,通常是仍然不得要领,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根据我的经验,先把理解不了的放着,继续往后看,在后面可能一个和此知识点完全不相干的地方你会得到答案,我的感觉是有时候就是纯粹的莫名其妙得地解决。
D 抗着一大包疑问上路。因为我的基础很差,从开始就是一肚子的疑问,起初想把疑问整理一下以方便解决,却发现根本无从写起,所有的疑问都是那种朦朦胧胧、理不出头绪、说不出口的(相信有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的)。没办法,继续向后看,遇到新的知识点仍然是不理解,但不断的前进会让你解决一些以前的疑问,当然会有新的更多疑问出现,道路的尽头似乎是更大包的疑问,但经过不断重复地看,真正的尽头就是全部问题的解决。
E 把握全局。局部性的问题需要全局性的眼界。有时你看完整章、篇,其中的问题一个也没解决,但再重头看时,对于某个知识点你就会获得一种新颖的角度,这得归功于你对全局的把握。
不要割裂地去复习,每个知识点都互相穿插,这点以线代为最,所以看每个知识点时要刻意地去延伸思绪:看它是如何与其他的知识点相联系的。
3、再来点细节性的
A 前期的复习是要做到对知识点的理解,我觉得最有效的方法是看题或做题(这时恐怕自己做不了),看教材?那里的介绍都太抽象了,我是理解不了。
通过看/做题来帮助理解知识点,有难度的题加深你的理解深度,大量的题拓宽你理解的广度。所以前期需要大量地做题而不管它是否考研的类型,不能说此章不考大题你就不看关于它的大题,在复习前期你需要它们帮助你理解。
(还有一点我觉得有必要提醒,看定理定义时注意它的题设,我开始时老在这上粗心^_^)
B 中期就要注重于知识点的运用和学习技巧
还是说做题,很多人说陈的书中的很多技巧都是想不到的,但题做多了之后,不但技巧熟练,而且你一看到题就知道该用什么方法了,说是熟能生巧也好,思维定势也罢,最后的效果就是做题的快速,精准。
再说做题,做题不能光着眼于题,要做前分析、做中思考、做后总结,这是思路,具体怎么去做自己把握吧。
C 后期的复习大家一般都是以模拟为主,很好,但我还想说一点,模拟练习由于受制于出题人,有时连着N套模拟都没有涉及某个知识点或是题型,所以自己要有所留意,及时地去针对性的巩固(复习指南一般是比较全面的,所以模拟时也不能完全扔了它)。
至于通过模拟发现问题,察遗补漏就如下雨要带伞般理所当然。
D 虽然考研免不了出难题,但所谓难题,有两种,一种是讲究技巧的,可能没掌握这种技巧就完全无从下手了,这点以高数中的证明题为最,对于这种题我也是心存畏惧,没有什么好招的,只有多学习方法,积累经验以备照搬之用;另一种是需要层层地推敲,由最外层,剥茧似地一步一步往下作,只要心思缜密,操作细致就可以搞定的,这种题以概率大题为最。
E 考前,随便找点题,练练手,保持状态。还有,好好背背那些晦涩的公式,死记!
F 大家看到我提到频率最高的词了么?“做题”!还有记得用心用脑^_^
数学就到这了,轮到政治了
三、政治复习
我真的很懒得去写关于政治的东西,但是,人生事,十有八九不如意……古人云:“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又有人曰:“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既然如此,我就不再骚情了,硬着头皮来吧:
1、我的复习过程
A 政治,当初还想报个提高班(又名强化班)的,但到了快开课的时候发现天气太热,经过权衡,觉得为了这么垃圾的一门课去忍受如此的煎熬,实在不值,就在八月间买了本任如芬的序列之一《要点精编》,借了本上过他的课的朋友的书对照着勾划了重点,用了整整一天划完,算是过了一遍,交差……
B “既然已经过了一遍那就先放着吧,不急……”——这样的想法又陪伴了我3个月,终于,冲刺班要开课了,11月的天气不能给我以闷热作为逃避的借口,就在11月9号报了11月19的辅导班,买了任的序列之二三(几乎都是练习题),还有一本研友推荐的书《核心考案》。开始看书,只看划过的地方,用了10天,好象知道了不少但还是茫茫然,看完一篇就去做序列二上对应的练习,只做选择,每篇都有几百道选择,我每次只用3、4个小时就做完——显而易见,仍然是个应付差使的过程。
C “我是任如芬先生”——任如芬的开场白,开始上课了,整个过程几乎就是做标记的过程,每个重点层级都有一个符号对应,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五角星,因为它代表的是“必考”,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所谓的必考点只是任那帮人的一相情愿……课上也偶尔点几个难点或易混点,让我深有知音之感,因为那些知识点都是我费比较大功夫才搞明白的。在最后一天的中午,我把我除了任的序列一以外的所有政治辅导书丢了,那天下午只好听了天书般的马政经。值得一提,从我复习考研起,丢东西就时刻伴随着我:丢手机(掉马桶一个,给人偷走一个)、钱包、书包、书……
D “等过几天把书买回来再看政治”——丢书又给了我不看政治的借口,窃喜^_^。过了神清气爽的10天,突然有人通知我去拿回我丢的书,虽然很不情愿,还是得感激这位还书的兄弟。
E 可以说前面的复习过程完全是我由着自己性子安排的,毫无科学性可言,从这里往后的过程,也许会有点真理的颗粒:日历已经翻到了12月,自己得好好反省反省了,把所有的政治资料大致翻了翻,仍然想不出复习政治的头绪,最后决定祭出我十八年未曾用过的绝招:死记硬背。道具是恩波的那本《核心考案》,因为那本书就是《要点精编》的精简版(应该是所有类似任《要点精编》的书的精简版),精简掉的是长篇累赘的废话,留下的是枯燥的条条干干。我把重点勾在了这本《核心考案》上,开始了背诵之路。(参考下文:第2点之D)
F 05年元月,核心考案背了两遍多了,真正记住的也没多少,但有人加以引导,还是能背出不少^_^上了任的点睛班,拿回四套题,撂着,离考研没多少天了,算算看20天20题正好:)可有个一起复习的研友已经买了,就找了本陈先奎的《考前30题》,虽说30题,但每题又有十几个角度,每一个角度就能扯几页纸,这书是背不了的,看看吧,学着怎么在试卷上扯淡。这时我真是对政治着急了,因为那会我拿到题只会说几个条干还说不全,而有个室友是个扯淡强人(据说当年把我们院的最佳辩手扯的没有语言),他拿到题张口就来,虽然刚开始说的跟题都沾不上边,但扯着扯着就扯出答案里的得分点了,我当时特别佩服他,也发现了扯淡的重要性,跟他学,跟陈先奎学,终于,我在考场上成了扯淡高手,此是后话:)
G 这20天左右主要看陈的书,看了两遍,再背背核心考案,偶尔晚上花个半小时做套模拟(只做选择)。到了考前两天,把几个考研名师都提到的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发展观……着重看了看,坐以待毙……
H 上考场,选择题连做带蒙很快搞定,看看大题,心凉了半截,那些名师口中的重点、必考点没几个命中的,再定睛一看,懊悔!很多题都是《考前30题》的某个题的某个角度,当时没把它们当回事,扯吧。边扯边想,发现自己怎么扯得难以收手了,第一道辨析题就花费了好长好长时间,做后面的题就注意了一下时间分配,还好时间还算合理,顺利过关。
2、留给大家几句话:
A 辅导班没用:最多是个心理安慰,剩下的感觉就是:上课的时候老师还喷了不少,上完再想想,?讲了个啥?!
B 不要相信押题:我也许是今年的幸运儿(大家都说陈先奎是今年的押题状元),但我觉得我答的题都是来自《核心考案》再加上N多自己的废话(说废话的工夫是跟他学的,但话是自己的^_^)。我想起了一个讽刺经济学家的笑话“骄人的业绩——经济学家预测出了过去5次衰退中的9次!”,同样用在押题的老师身上“押题状元——他押中了10道考试原题的300道!”
C 注重基础:吃透类似于任的《要点精编》的书(相当于教材)或是它的精简版(比如《核心考案》^_^)
D 不能完全死记硬背:虽然我当初是打算“死记硬背”的,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
首先,马哲,哲学本来就是一门讲理的学科,虽然你可能不会接受马克思的观点,但你不得不承认他说的确实有些道理,而且考试的标准答案就是马克思的理论,所以现在你要相信:马克思说的就是真理,努力让自己接受他,尽量不要有抵触情绪,那会影响你的复习的。还有,他的哲学原理都是有套路的:A和B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不能混淆它们的界限;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A离不开B,B离不开A,A寓于B之中,B通过A表现出来……很多很多的原理都这一个套路,发现这些套路会帮助你记忆的;
其次,马政经,虽然在当今它已经失去了生存环境,被西方经济学所不齿,当初被社会主义国家吹嘘得天花乱坠的《资本论》在经济学史中也无甚地位,也没有几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去研究它了。但马克思的信徒自诩此为一门科学,当年也指导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建设,不乏象苏联,中国这样的大国,拥有十几亿的追随者。说明它还是有一定科学性的,在这门课中更多的是理解而不是背,把自己当作一个完全没有经济常识的人,把它当作经济学的启蒙课程去学习它。
最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背吧背吧不是罪,你会自己发现一些规律的,很多都是潜意识里的,让我总结我都觉得无从总结……
你可能觉得自己只会死记硬背,那么就死记吧,其实你开始死记后,你会自发地发现一些规律、窍门,所以现在不要担心自己不会背,老是去寻找加深记忆的方法,我当初就是从死记硬背开始的,慢慢地就发现了一些能帮助自己记忆的规律。
这本核心考案还有比较好的一点是,编者在很多难点,易混淆点处都有批注,帮助你理解。
E 学会扯淡:政治你不要想答的精准,那做不到,这门课就是扯淡的,标准答案就是扯淡的!而且扯着扯着就莫名其妙地想起了许多要点。比如05年的最后有道题说乌克兰,我实在没什么写的,就很无奈地扯点地理知识:什么地处中欧啊,什么欧洲的粮仓啊,什么独联体中除俄罗斯外最大的国家啊,后来看网上某名师给的答案里就有这些东西,NND,他们的水平也不过如此嘛!
F 答的越多越好:前提是时间分配的计划内,以全盖点嘛,一不小心就多盖了个得分点。
G 多做点练习:我由于个人好恶没有做多少政治练习,但发现就仅我做的那点练习都对我帮助不少。
H 不要自以为是地去找重点(差点忘了这):当时有个研友很喜欢招呼大家一起找重点,我当时就对他表达了我对这种行为的强烈的鄙视之情。事实证明,命题人不会出你想他出的东西的,所以,还是抓基础。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