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拥有一整套结构完善、分工明确、协调一致的科研体系。德国科研和开发主要依靠三大支柱,即企业、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联邦教研部作为国家科研的管理机构,利用制定政策法规以及管理科研经费的手段担负着国家科研和技术进步的宏观调控职能;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生存竞争的需要成为高新技术研发的主力军;大学和独立科研机构则构成了德国基础研究和前沿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
1.德国的科研体制
(1)科技管理机构
联邦教研部是主管国家科技发展的政府职能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科学技术发展方针、政策,利用政策法规和管理科研经费等手段,对国家科技活动进行宏观调控。同时,还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各部之间以及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科技政策和科研活动。联邦教研部管理联邦政府约70%的研究与开发经费。这些经费一部分作为向国家非营利科研机构(如: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兹学会等)提供的事业费,一部分作为资助科研项目经费使用。
为了提高科研机构的运行效率,增强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活力,德国政府近年来提出了评估科研机构、引入激励机制、改革科研体制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相继成立了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估委员会,分别对马普学会、弗朗霍夫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莱布尼兹学会等由联邦、州政府共同资助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评估报告。
(2)非盈利性研究机构
①高校研究机构是基础研究的主体
德国共有300余所大学及专科学院,注册学生190万,其中综合大学114所,学生约130万,应用技术大学152所,学生约40万,各州行政管理学院数十所,学生约4万。它们既是一支很强的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队伍,又是培养科研后备力量,保证科研力量不断更新的重要基地,尤其在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研究的大多数领域里以及在人文科学领域里是研究工作专业方面最重要的负责部门。这些研究机构主要分布在一些综合性大学以及各类专科学校里,都有自己的特色研究,这些高校研究机构在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培养科研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校与产业界联系十分密切,其科研课题主要来自于企业委托,以应用开发研究为主。
②公立研究机构是基础应用研究的主体
德国独立科研机构是由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资助的非营利科研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是为基础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研究。同时,在联邦政府的各个部门下设立了28个信息中心。此外,在德国的16个地方州共有州级研究机构167个,这些研究机构主要是为当地科技发展、技术推广应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学会(MPG)
?弗朗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学会(FhG)
(3)海姆霍茨大研究中心联合会(HGF)
HGF由15个大研究中心组成。其中心任务既有基础性研究,也有预防性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
?莱布尼茨科学联合会(WGL)
?工业研究协会工作联合会(AiF)
工业研究协会工作联合会作为德国经济界自主管理的机构,工作联合会中心任务是资助中小企业面向应用的研究与开发。
?政府直属科研单位
在德国的科研体制中联邦政府直属科研机构起着特殊的作用。它们除了完成国家行政职能外,还根据所属部门的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其科研任务的首要目的是,获取本部门行政工作所需要的科学知识。同时它们也进行一般性科学研究。这些机构的经费通常由联邦政府以事业费的形式提供,很少通过科研项目取得横向资金。
?政府直属科研单位包括联邦总理府系统、内政部系统、联邦经济劳动部系统、联邦教研部系统等。联邦的部属研究机构也实施了评估。
(3)企业研究机构
企业是德国科学研究的最大资助者。德国国内研发支出的2/3来自企业。大企业为了保护竞争,全部研究与开发经费原则上由企业自行承担,除非大企业申请到国家科技规划的重点项目。小企业为了降低科研成本,实现资源共享,成立联合研究机构。总的来讲,由于行业的性质不同,企业的研发机构数量比例也有所不同,工业技术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多,而从事技术服务的研究机构相对较少。
①企业的研究机构是产品技术研究与开发的主体
②服务业研究机构在技术进步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服务业行业中,有独立研发机构和从事研发活动的企业约占服务业企业总数的10%。这些研发机构主要是提供各种技术服务(约占总的研究机构的30%),在通讯服务业企业中尤为明显。
③大企业在技术研发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在工业企业中,有80%大企业有独立的研究机构,这个比例是中小企业的4倍左右。在服务业行业中,有38%大企业有研发机构,这个比例是中小企业的4倍还要多。因此,大企业在技术研发与创新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例如:西门子公司是世界上率先开发发报机、高速火车、磁悬浮火车、长途通讯电缆(跨洋电缆)、交通管制灯等许多新产品的公司。
2.德国研究机构的布局
(1)整体研究机构布局情况
高等院校、独立研究机构、企业科研机构是德国科研体系的三大支柱。其中由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研究机构约有750个,包括依托在大学里的研究机构、独立研究机构和其他研究机构;在企业的研发机构中,有300个专门从事市场定位与顾客需求服务的研究,中小企业联合研究机构约为800个。
(2)研究人员分布
在德国,产业界的科研人员数量最多,其次是高校,非盈利性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数量相对最少,这种人员结构比例较为合理,有利于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据2003年统计,德国从事研究与开发人员总数约为46万人,其中产业界28.6万人(占总数的69.5%),高等院校10.1万人(16.3%),非盈利性研究机构7.3万人(14.1%)。在这些人员中,41.4%为科研人员,28.2%为技术人员,30.4%为其他人员。
(3)资金分布
德国研究与开发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经济界、私人非营利科研机构、基金会。据统计,2003年,德国为研发大约支出了530亿欧元,这相当于人均600欧元,或国内生产总值的2.55%,仅次于日本、美国,居世界第三位。2003年,德国的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55%,总计约542.946亿欧元。其中66%来自企业;总计约359.43亿欧元;18%来自各高等院校,16%由科研院所自己承担。德国企业的研发工作基本上靠自己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