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名人·名传 > 正文

朱镕基现象及其启示

2007-07-31 20:40 名人·名传 ⁄ 共 1717字 ⁄ 字号 评论 2 条

朱镕基背负着千余年来中国人心目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丞相形象走下了中国的政坛,与诸葛亮等世人敬重的丞相们所不同的是,朱镕基在政坛上的活动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他没有"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所从事的事业,不仅为世人所公认,而且后继有人。他对每个中国人,对未来的中国都是一种巨大的鼓舞力量和榜样。但是,在看似并不悲壮的朱镕基现象中,仍隐含着一丝丝的悲壮。

朱镕基传奇的政坛生涯无论对无数的个人,抑或对于整个国家,都有无限的启示和激励。朱镕基早年被错打成右派,在这个将持续20年才会予以纠正的政治标签面前,无数人被摧垮了,而且更多的是意志和精神的崩溃。然而,历经这漫长而绝望的岁月,朱镕基依然保持独立的主见,特别是保持着表达独立主见的勇气和实践自己政策主张的胆魄,这种人格力量将成为激励国人为实践自己的主张而奋斗的不竭动力。朱镕基曲折的经历和人生的辉煌,告诉有宏伟志向的中国人,保持独立主见和实践自己主张的勇气,是走向成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尤其对于中国年轻的从政者来说,官场的复杂往往逼使许多人变得"圆通"而无鳞角,这官场的"染缸"是一个有害的陷阱。中国的未来将走向更加开放和民主,在激烈的政坛竞争中,仅有传统的"圆通"是不够的,没有锐气,没有独立主见,特别是没有不畏艰难实践自己主张的道德勇气和人格力量,在未来中国的政坛将不受欢迎,特别不受民主时代的民众的欢迎也无法驾驭复杂的局面,特别是无法驾驭可能出现的动荡和危机。朱镕基得到如此广泛的赞誉,既是一种榜样,也给一向沉寂的中国政坛开了一个先例:大胆表达,勇于实践。

朱镕基现象的另一个特点是,在50多岁时还只是一个处级干部的他,竞能奇迹般地在他以后的20年里,能登上"二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总理宝座,成就自己的辉煌,也成就了国家的辉煌,这除了前述的个人因素外,不可否认的是,即使中国并没有民主,造就人才辈出的局面,但中国社会仍然充满着伯乐。邓小平在晚年推进改革开放取得人生的辉煌,为国家开创新局,其基础在于他原先就是党和国家领导人,人们对他了解,也支持他的改革主张,欢迎他"出山"。但对朱镕基来说,一个默默无闻的"右派",能够在如此的年龄里脱颖而出,没有众多伯乐的"慧眼识珍珠"和竭力推荐是分不开的。据说,其间确有一番周折,因为有伯乐们的努力,他才得以在一个强调年轻化的时代里,"幸运地"走上中国政坛的高峰。在传统中国社会,向来就有千里马易找、伯乐难求的感叹,朱镕基现象给人以无限的欣慰,特别给有志于报效国家的人们以无限的希望。随着未来中国政治文明的发展,特别是民主的推进和公共空间的扩大,千里马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将进一步拓展,他们被发现的机率将大大增强。这种发展趋势,加上伯乐们的存在,将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对中国未来发展持悲观论调的人,其实对中国社会隐藏着的力量、机制和发展趋势缺乏足够的了解。

但是,在朱镕基现象中,也隐含着诸多的悲壮。朱镕基个人虽然在就任时说的那一段悲壮的话没有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他个人和他从事的事业都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但是,我们从朱镕基艰难的征途中,在他成功的背后,可以看见无数中华精英的陨落。许多被打成右派的人,他们大多有独立的思想和主张,也敢于表达自己的主张,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没有朱镕基那样幸运。除了一部分人是自己崩溃外,更多的人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机会。在中国这样的社会里,往往从一个人成功的背后,看见无数失败的英雄,能听到他们悠长的叹息,甚至是绝望的哀鸣。

中国的知识分子,一直就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传统,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但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他们经历最多的是叹息和哀鸣,中国社会也一直徘徊和循环在什么什么主义政治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最大障碍。为此,中国需要进行改革,推进政治文明,扩大民主,更多地开放公共空间,要让更多的人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主张,从而使中国在众多智慧的推动下兴旺发达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现朱镕基,是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大幸;但是仅有一个朱镕基是不够的,中国和中国人民需要无数个朱镕基,中国政治和中国社会要为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更多的空间和机会,这才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

目前有 2 条留言    访客:1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1. GTHunter 2011年03月22日 9:16 下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21世纪了,我们还在指望出现明君,指望个人的力量。(个人很敬重朱总理)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占豪:面对现实问题多 乐观前行忌浮躁(六)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