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金融海啸所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使得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亚欧峰会格外引人关注。面对海啸同时带来的威胁与机会,东道主中国仅能小心应对。
前天闭幕的峰会反映了中国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不但因北京奥运而同中国交恶的德国及法国乘机利用峰会与北京修好,峰会结论的主轴之一也是在要求全面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更呼请中国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直言不讳地说:“我非常希望中国能为解决这场金融危机作出重要贡献。”他认为这场危机是中国展现“责任感”的机会。
担任欧盟轮值主席的法国总统萨科齐,也在峰会上敦请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国家协助重构国际货币与金融体系。
国际媒体纷纷注意到了中国在峰会里的地位。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要求中国提供协助的压力骤增”;中东的半岛电视台说:“中国被要求加入全球拯救行动”,并预言中国的国际地位将因此大为提升。
如果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加,就意味着美国影响力相对的衰退。温家宝前天宣示,中国将积极参与11月15日在华盛顿举行的国际金融峰会。峰会由美国总统布什倡议,邀请二十国集团(G20)及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商讨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问题。
由金融海啸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冲击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号召力,国际上开始出现了对于所谓“英美模式(Anglo- Saxon model)”的检讨。亚欧峰会要求改革的对象,就是针对“英美模式”,而11月的华盛顿峰会,恐怕将打响改革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的第一枪。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最近就不无忧虑地指出,金融海啸不但在经济上冲击了“英美模式”,在政治上恐怕也因为经济危机而导致全球民主政体陷入危机。杂志在本月22日的一篇报道指出,危机使得中国的威权资本主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显得更有吸引力。
然而在亚欧峰会一片拥簇中国的声势里,北京的表现却异常谨慎。胡锦涛和温家宝在表示支持改革现有体制的同时,还是强调中国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胡锦涛说,中国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就是对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和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
中国审慎的态度恐怕来自内部的考虑。北京正试图进行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另一场大变革,核心内容在于推动有限度的财富再分配,让急速发展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矛盾获得缓解。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涉及改善8亿农民生活待遇,主要也着眼于此。但是2008年一连串重大天灾人祸的善后工作,却和财富再分配的努力抢夺有限的财政资源。
此外,金融海啸对于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今年第三季GDP增长率罕见的只有单位数,为数可观的出口企业倒闭,失业人口增加;陆续发布的数据也暗示,中国的银行涉入华尔街有毒金融资产的程度不浅;房地产持续低迷也威胁着银行信贷体系……
面对诸多内部问题的中国领导人,因而不可能有足够的精神和资源来善用金融海啸所提供的外交机遇,也难以获得民意正当性来大力协助这个被视为是“美国制造”的问题。
与处理内部改革一般,北京应对这个国际危机的态度,恐怕也将采取渐进式的模式。中国或许将在改革后的国际金融体系里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但应该不会达到推翻现有格局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