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

2007-05-31 12:49 战略·谋略 ⁄ 共 172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前言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知识加创新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支柱,依靠智慧创造财富成为时代前进的潮流,当今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在这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工作,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对推动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已经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这是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信息化建设工作要按照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更加务实,更加注重应用,使信息化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局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五”期间的建设,我局的信息化已经初具规模,先后在局内开展并基本完成了多项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力地支持了我局专利审批及其他管理业务的发展。

“十一五”是我局信息化建设逐步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我们要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把握发展机遇,大力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进程,提升信息化水平,实现我局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同时,我局的信息化建设要同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行政相结合,有效开发利用专利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和我局审查业务提供服务。对社会公众,建立方便、高效、快捷的信息平台,增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推进政务公开,开展网上服务。对局内用户,实现全流程、电子化的专利审批系统,建成满足审查需要的专利信息检索系统,以信息化的手段提高审查综合能力,加强管理和决策水平。

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是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对全局信息化工作起规范与指导作用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部分“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情况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第一章“十五”期间信息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十五”期间,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显著的成绩。按照“十五”信息化建设规划,我局的七个业务系统、三个信息服务系统和五个办公管理系统均按计划顺利进行。电子申请于2004年3月12日正式开通,专利审批流程管理系统(CPMS)已经由基于纸件、计算机辅助的CPMSII升级至以电子件为主、纸件为辅的CPMSIII系统。初步建成专利审查辅助系统和电子文档、电子出版系统,改善了审查员的工作环境,缩短了审查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审查质量。中国专利检索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同时建立了美、日全文数据查询系统,弥补了已有系统中缺少美、日数据的缺陷。

进一步完善政府网站,基本满足了公众查询、检索专利文献和法律状态的需求,提高了我局为公众服务的水平;在结合地方经济特色的基础上,分步建设了国家重点领域内的专利信息专题数据库;在全国大部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建立了地方专利信息网点和部分专业的信息中心,扶持了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建立了远程教育系统,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合作,已经开办了7期知识产权课程,在4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并有11个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参与远程教育的辅导工作,为知识产权事业培养了大批人才。

完成了专利管理信息平台的一期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已经连接至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为提高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办公水平和管理水平奠定了基础。

局域网络环境从初期10M/100M的ATM网络环境升级到千兆以太网、百兆到桌面;完成了二期业务楼机房和网络环境的建设,网络铺设环境延伸到其它办公地点,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均基于网络和计算机设备,至2005年底,局域网络环境支撑了约3000人的办公需要,形成了一个庞大有效的网络体系;为了保证网络安全,2003年实施了内部局域网络与互联网(Internet)的物理隔离。

为了适应电子数据量的迅速增长,截止到2005年底,我局的存储容量已达100TB,与2001年初期相比增长近7倍。我局的服务器数量比2001年初期增长4倍多。

正式成立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化委员会, 积极参与WIPO标准制定、修订工作,参与、承担我国国家标准项目,研究我国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体系和建设规划,制定、发布行业标准,从而实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制定、发布了《专利申请人和专利权人(单位)代码标准》、《专利代理人代码标准》等9个标准,另有2个国家标准和11个行业标准正在制定过程中。

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源,不同载体形式的专利说明书4000多万件,已拥有电子数据总量近30TB,有效的支持了现有系统的运行。实现了自1985年以来全部中国专利数据全文的代码化;完成了将1999年1月1日以来申请文档纸件扫描成为电子件的工作,为将来的检索系统和电子专利审批系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化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信息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使我们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利用最先进和成熟的技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加强,专利申请量迅速增加,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也逐步增强,为我们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更加良好的环境。通过以往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后五年我局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国际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各局的信息化建设要求在逐步提高;发达国家纷纷强化对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保持和扩大其优势;与美日欧等其他大局相比,我局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在国内,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为了加强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局内,为更好地适应专利申请数量和审查人员的急剧增加,对我局的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我局拥有了包括美国、日本等大多数知识产权局在内的近88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专利文献数据,由于缺乏数据整合与加工,未能对这些数据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使我局的检索工作和向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受到制约。

随着“十五”信息化建设进程的结束,“十一五”期间还有如下需要重点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数据建设将作为重点建设任务,其中包括数据采集和收集、数据存储、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加工、数据交换标准、数据维护和数据管理等。

2、随着业务的发展,IT技术的进步,信息化系统需要进一步互联互通、优化整合、资源共享。

3、应用系统的用户群体需要更加明确,用户群体需要从业务需求和业务规范的角度,全面、深入地参与系统建设。

4、应用系统,尤其是我局主要业务应用系统的技术自主度或技术可控度需要提高。

5、加强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以及系统建设的科学性、前瞻性;真正做到研发调试系统和生产系统隔离。

第二部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章指导思想

国家知识产权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和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保障,为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服务,为我局审查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信息技术支撑,为我国在知识产权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贡献。

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十一五”规划是“十五”工作的延续,是知识产权事业“十一五”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要与国家信息化总体建设相衔接,与国家信息化宏观政策保持一致,与我局建设知识产权强局的目标相适应。

第二章发展目标

一、“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是:

以申请人、社会公众和审查工作的需求为导向,用信息化的手段,为全局以及全社会的用户提供高水平的信息化支持和服务,为知识产权信息在全国和全世界范围内的有效传播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为电子政务和知识产权强局建设的实施提供可靠的保障。

二、“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具体目标是:

对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加工,建设一系列高可用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的数据库,以支持电子政务、专利文献的检索、专利审批等系统,用于与国际上其它知识产权局及组织的数据交换。

建成一个基于中、外专利信息资源的、面向社会公众和审查员的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为促进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强局建设提供支持。

整合现有的电子申请系统、审批流程管理系统、审查辅助系统、电子文档系统和电子出版系统,完成所有审查文档的电子化,建成业务流程贯通的电子专利审批系统。

依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政府管理职能和信息资源,以政务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为主线,推行政务公开,提高电子政务的应用和服务水平,建成一个完整的以信息发布、网上办公、管理全国专利工作、检索服务及业务处理为主的综合性电子政务平台。

在继续完善办公自动化综合系统和部门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成一整套功能齐全的内部管理系统,包括业务决策、公文管理、行政事务、人事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等。

为普及知识产权知识继续完善远程教育平台,同时为我局职工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建成网络培训系统。

第三部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十一五”发展目标,我局未来信息化建设体系总体构架示意图如下:

第一章加强信息资源建设

第一节信息资源建设的设计思路

一、信息资源的获取

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我局使用的信息资源分为专利信息资源和非专利信息资源,专利信息资源以自主建设为主,非专利信息资源以获取信息服务为主,其建设和获取范围应足以满足我局专利审批工作和为社会公众服务的需要。专利信息资源分为我局内部产生的信息资源和外部获取的信息资源,信息资源建设遵循“统一获取、统一管理、统一加工,一套数据、多种应用”的原则,将审查员的智力成果作为增值资源加以利用。

内部产生的信息资源为我局专利审查过程中积累的中国专利数据,包括著录事项、摘要、审批过程中的状态数据、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全文等。

外部获得的专利信息资源为我局统一收集的世界范围各知识产权局和组织公布的所有专利文献,即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包括著录事项、摘要、法律状态数据、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全文,以及专题数据库等。专利信息资源收集对象以源数据为主,并确保收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主要通过国际交换、商业购买以及项目合作等方式进行。

二、信息资源的存储与管理

为了实现专利信息资源管理的有序、规范和安全,首先对现有的专利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储存和有效管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规范整合和充分利用,以便为使用专利数据的各种应用系统提供高质量的数据基础。

构建专利信息资源储存与管理环境,集中存储、统筹加工、建立和完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制定数据标准、质量检查、错误数据修订等。

三、信息资源的加工

信息资源的加工是信息资源建设的基础工作,必须科学规划、合理投入、有序组织。在加工方案的设计上,既要考虑满足自身专利审查的需求,又要考虑满足社会公众的基本检索需求。

信息资源的加工以收集的原始信息资源作为基础,对数据进行原始数据的采集、纸件扫描、代码化等初加工,以及主题标引、IPC分类、范畴分类、文摘重新撰写等深加工。

第二节实施步骤

一、2006年的主要工作

(一)数据标准的制定

完成基本数据格式标准

完成由我局主导的数据加工的标准

启动专题数据库加工标准的制定

(二)数据初加工

内部数据的规范化:完成中国专利数据的规范和统一存储

外部数据的收集和整合:完成世界主要国家的专利数据收集,并按照我局的数据标准进行规范和整合

启动以往文档的图形文档数据和代码化文档数据补齐工作

(三)数据深加工

启动中国专利文献数据深加工,包括:按照IPC8进行分类、重新撰写文摘、将文摘翻译为英文

启动专题数据库试验库的建设

(四)数据池的建设

开发管理系统,将目前所有的光盘数据入库

将纸质文献扫描后得到的电子数据入库

将基于数据库加工后的数据装入系统

二、2007年-2009年的主要工作

(一)数据初加工

同步进行数据的初加工,并追溯以前的数据;

(二)数据深加工

同步进行数据的深加工,并追溯以前的数据;

(三)建成若干专题数据库

(四)2007年底前补齐全部图形文档数据,2008年底完成以往纸件文档的代码化

三、2010年的主要工作

完善2009年建成的全部数据资源。

详细方案参见附件1。

第二章建设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

第一节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的设计思路

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以向社会公众提供高水平的专利信息服务为核心,以专利信息资源的重组、加工和传播为主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国内外专利信息资源,建设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和专业性的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中国专利检索系统以我局数据资源为依托,借助于其它数据资源,向以我局审查员为主的专业人员提供数据全面、质量较高,功能齐全、适于专业检索要求的检索系统。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将按照国家信息化规划发展的战略方针,向社会公众提供多检索入口、适于不同层次用户群体使用的服务平台。

中国专利检索系统涵盖我国自1985年以来全部专利文献代码化数据和目前我局所拥有的全部国外专利信息文摘、全文图形数据,实现跨平台、多数据库检索。系统将充分利用我局现有的专利文献馆藏数据,经过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处理,在整合我局已有各类数据库之后,利用门户检索技术,实现信息的智能检索,并逐步建成审查员知识库管理系统和特殊业务领域的专题数据库。

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将在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代码化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扫描图形数据库、世界专利文摘数据库、世界专利全文数据库和若干个对专利数据深度加工的行业专利数据库基础之上,设计具有初级和高级检索、统计分析、专利预警、专家咨询评估和支持多语言访问等功能的平台。

第二节实施步骤

一、中国专利检索系统的实施步骤是:

(一)2006年实现基本功能

制订检索系统中数据、应用开发和流程处理等各项标准和规范;利用现有局里的馆藏数据,选定一个检索引擎,设计一个审查员习惯的检索界面,提供专利检索系统中基本检索功能,包括文摘检索及全文图形的浏览。同时启动专业化检索功能的系统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软件开发。

(二)2009年实现较为强大的功能

继续完善系统的功能和设计,不断开展数据加工及其软件开发业务,使得已有功能在更高的层次和更大的范围内实现软件的更合理的利用,建成含有审查员工作经验的知识库管理系统和特殊业务领域的专题数据库。

(三)2010年进行系统优化

对系统流程和软件开发流程提出更高的要求,完成高层次、特殊需求的检索数据的加工,满足审查人员在专业领域内的数据检索,对已有系统和功能进行优化。

二、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从局部到全局的实施步骤

首先保证提供图形、代码化的文摘数据,逐步实现提供全部代码化的文献数据。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实施步骤是:

(一)2007年底完成以下工作

制订平台建设过程中应用开发和流程处理等各项标准和规范,集成加工后的信息资源,构建网络层和硬件层,开发检索子系统和信息发布子系统,实现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并制定分布式发布平台建设的方案。

(二)2008年启动分布式发布平台的建设

考虑到用户量和国家网络的现状,建设分布式的发布平台。

(三)2009年实现高级功能

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设计,向有特殊需求的服务对象提供具有统计分析功能、专利预警功能和专家咨询评估等功能的服务。

(四)2010年平台的优化

对平台和软件开发提出新的要求,按照社会公众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完成高层次、特殊需求的数据加工;在2010年步骤地完成在地方知识产权部门的分布式站点建设。

详细建设方案参见附件2。

第三章进一步完善电子专利审批系统

第一节电子专利审批系统的设计思路

电子专利审批系统按照专利申请的整个流程来设计,将现在以岗位为主线的系统逐渐转换为以专利申请生命周期为主线的系统,各个岗位都是该主线上的一个处理环节,检索系统是处理环节中所需的工具。

电子专利审批系统实现从专利申请的提出到专利权失效全部法律程序、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和网络化,用户登录后根据权限进行相应的审批和流程管理,对专利申请的任何处理都可以通过该系统来实现,并且对申请的任何处理均产生出电子文档数据进行保存,作为后续处理和法律证明的依据,通过数据处理产生公告和文献数据。对于审查员通过检索得到的对比文献也建立相应的链接。

为了使其适应我局业务发展和专利法、实施细则、审查指南及业务规则的修改与变化,电子专利审批系统需要形成不断完善和改造的机制。

第二节实施步骤

一、2006年完成现有系统的分析

“十五”期间,我们已经建设了包括电子申请系统、专利审批流程管理系统、专利审查辅助系统、电子文档系统、电子出版系统在内的支撑我局审查和流程工作的业务系统。首先要对现有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后期的系统整合和优化奠定基础。

二、2006年至2008年完成数据的规范与准备

在数据的准备上要理清实现电子化专利审批需要补齐的数据、存在的错误数据和系统间不一致的数据。对电子数据进行规范,定义清晰统一的数据格式和标准。

2006年底前完善图形文档数据库,并建立代码化文档数据库;从2006年底开始对新申请的文件在受理时进行代码化处理,实现电子申请和新申请文件的数据同时进入图形文档库和代码化文档库;到2007年底前补齐全部图形文档数据,2008年底完成以往纸件文档和图形文档的代码化。

三、2007年完成电子流程体系的制定

在充分考虑电子流程的特性基础上,制定适合电子化管理的流程管理体系,提出在电子专利审批条件下快捷的电子流程管理模式。

四、2008年完成系统的整合

优化系统构架,完成系统的整合;实现我局各业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系统之间的无缝连接,使得业务流程贯通,电子数据在全流程能够很好的使用。

五、2010年完成系统的优化

对整合后的系统进行优化,不断提高系统稳定性,剔除系统中不稳定因素,提高系统运行速度,增强系统监控手段,形成最终稳定成熟的版本。

第三节进度安排

在整个实施步骤中,可以将目前系统运行比较稳定、数据准备相对完善的实用新型先实现电子化的审批,待时机成熟时再实现其他审批流程的电子化。

详细建设方案参见附件3。

第四章完善电子政务平台

电子政务平台的建设有两方面的内容:建设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政府门户网站(以下简称“政府门户网站”)和完善全国专利管理信息平台。

第一节建设政府门户网站

自2001年以来,我局政府网站的栏目数量由最初的几十个发展到了目前的近300个,网站的日访问点击总量已突破了300万次,专利说明书的日均下载量超过了100万页。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社会公众对我局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政府门户网站的设计思路

“十一五”期间政府门户网站的主要建设工作将围绕政务公开、服务公众这一主题,向着基础服务平台建设、专业性服务平台及加强管理的方向发展,建设成为基于互联网的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大型门户网站,为全社会公众提供方便、高效的信息服务。

政府门户网站由主站和子站组成,主站作为中央信息枢纽,子站作为各类信息源头。主站、子站统一规划,相互协调、各具特色。

网站内容涵盖知识产权新闻、信息发布和信息服务、专利业务知识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查询和咨询、专利业务的交互(包括申请、缴费、复审和无效请求、专利法律状态查询、专利权的诉讼保全、转让、质押等)、动态交流系统、专利服务机构管理、地方知识产权工作、专利知识和业务论坛等。

二、实施步骤

(一)2006年启动主站和子站的硬件架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专利服务机构管理,加强地方知识产权工作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政府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增设国家知识产权局内部机关子站和地方知识产权局子站两大部分,由知识产权局局内各部门和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参与自身的栏目建设和维护,将政府网站的信息触点直接伸向局内各部门和各省市区知识产权局,以此调动各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积极性,迅速扩大中心主站的信息来源,丰富子站的网站内容。

(二)2006年-2008年实现提供专利信息服务

整合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为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检索服务,完善专利法律状态查询服务及专利公报服务。

(三)2007年末建成动态交流系统

在2007年末,全面实现公众与政府,以及公众与公众进行网上互动交流,包括咨询台、意见箱、举报箱、论坛、专利在线、专家访谈和客户服务中心等。

(四)2010年实现门户网站的专利业务交互及“一站式”办公

到2010年末,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实现专利业务的交互,并提供7*24小时在线服务;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高速、互联的电子政务平台,在我局与社会之间,建立网络化、电子化的信息沟通渠道,保证数据的共享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完整性,使网上办公更加公开、高效,实现我局“一站式”办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第二节完善全国专利管理信息平台

一、全国专利管理信息平台的设计思路

“十一五”期间,我局将继续建设并完善全国专利管理信息平台,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和试点城市的网点建设,增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与地方知识产权局之间的信息交流,加强执法的协同力度,做到政务公开,实现网上办公。利用互联网及VPN技术实现我局与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之间的互联互通,做到管理信息充分共享。真正使全国的知识产权系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开展行政执法、知识产权方面的行政管理等工作。

二、实施步骤

(一)构建网络平台,提供管理信息服务

在管理信息平台中为国家局和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提供行政执法所需的各种信息,对专利合同等内容进行网上登记备案等操作,实现网上专利权诉讼保全和专利权质押,代理机构的审批和年检,代理人的管理,请求人在网上提交调处专利纠纷的请求等。

(二)进一步完善电子信息的共享

进一步完善我局和直属单位、各省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信息交换平台,在2007年实现全系统互联互通,建成高效、快捷的具有“完整的信息安全体系”的管理信息平台。在交换平台建立的基础上,加强行政管理,构建局内与各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之间、各省级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之间的信息交换,如公文传输、信息报送、督察督办、会议、值班等多方面应用。

(三)构建网上多媒体办公平台

搭建我局与直属单位、各省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之间的多媒体办公平台。构建网上办公、会议、通信、培训等应用平台,开展视频会议、行政执法、通讯和培训等业务。

第五章推进内部管理系统建设

在我局现有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基础之上,整合并完善分散的应用系统,通过用户权限认证管理方式,在内部管理信息高度共享的基础上,建成集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决策支持系统、部门级管理系统、人事、财务、资产和行政事务等为一体的全局内部管理系统。各应用系统均部署在统一的界面下,通过系统管理员的授权,允许身份匹配的应用系统的管理员进行管理与控制。它主要包括以下系统:

一、办公自动化系统

将目前应用在我局内部网络中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集成在统一的内部管理系统之下,建成支持多种数据格式标准的系统,利用国办专网、VPN等网络环境及技术构建我局和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电子公文交换平台,实现全系统互联互通,建成高效、快捷的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二、业务决策支持系统

在内部管理系统的统一管理下,利用系统内部统一、完整,一致、准确的数据和先进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对电子专利审批和其它系统中的专利业务数据的处理,提交预测数据,为各级领导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为指导我局知识产权战略宏观管理、知识产权预警提供决策支持。

三、部门级管理系统

建成我局各部门的部门级管理系统,进行本部门内相关工作的管理,为各级领导对该部门的管理提供科学性的手段。

四、人事、财务、资产和行政事务综合管理系统

进一步完善现有人事、财务管理系统,搭建资产和行政事务管理系统,在信息共享,统一界面的基础上实现对我局人、财、物的统一管理。

第六章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平台建设

第一节远程教育系统

一、远程教育系统的建设思路

根据局党组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要求,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

二、实施步骤

在远程课程辅导的基础上,使远程教育平台逐步具备分布式教学管理功能,为有条件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自主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提供条件,实现以中国知识产权培训中心为主,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也能主动开设课程的分布式教学管理模式。进一步调动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开展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的积极性。增强远程教育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和其他基础建设。

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要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终身性。针对知识产权从业人员、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社会公众等不同培训对象,形成内容系统的系列远程教育课程。

到2007年借助网络通过课件、视频和交互平台等多种形式实现远程教育,并且根据教育培训的需要,将上述方式有机组合,利用报告、讲座、长期和短期培训,满足各方面的培训需求。到2010年,至少开设一门英文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课程。

为进一步巩固我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远程教育方面的合作提供技术支持。

第二节局内培训系统

一、局内培训系统的设计思路

在“十一五”期间建成包括网络培训系统、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考试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培训信息资料库、数字多媒体语音教室、党校远程培训系统、安全保卫、交通安全、计划生育等局内培训系统,为全局工作人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专利业务、党校课程、行政事务等培训、继续教育和反腐倡廉多媒体宣传教育等。

二、实施步骤

(一)到2007年底建成: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该系统能够根据需要建立多种评测模板,可以灵活方便地设定调查项目的数量和分值,自动进行识别和统计并可以对结果进行查询、排序和导出。实现教学质量考评、教师评估、学员评估等功能。

2、考试系统

该系统存储了多个课程题库、能够根据设定随机生成试题和自动阅卷。

3、多媒体课件制作系统

该系统能够满足制作多媒体课件的各种需要,并提供设计模板、帮助模块,实现网络发布和共享等功能。

4、培训信息资料库

该资料库包括教材、案例集、考试题库、教学资源和有关资料,实现网络查阅和共享,并能进行关键词检索。

5、数字多媒体语音教室

该语音教室的学生终端视频音频全面数字化,网络化;提供自助式考试及自主式学习等功能,实现“多频道广播”,“分组教学”等贴近现代教学教法的功能,实现数字化教案同期生成,数字、语音、视频格式相互转换并互通互用。

(二)到2010年底建成网络培训系统

该系统是一套适合VPN/LAN网络环境、内外传输(单播/组播)结合的多方视音频自由交互的教学系统,能够支持多个单元的联网运行,允许通过用户界面控制直接切入新单元的加入,实现多种媒体信息的自由控制和共享,网络答疑和网络考试功能。

该系统既可用于局内业务培训,也可用于党校远程培训、行政事务培训和反腐倡廉宣传教育。

第四部分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保障条件

第一章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在“十一五”期间,按照我局的强局方针将会出现大量业务应用,并且我局的审查和复审队伍将增加到4500人以上,辅助审查人员、其他相关人员也将达到相当的水平,办公地点随着人员的增加也逐步增加。随着形势的变化,要求对网络的带宽、架构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且对设备及时更新换代。我们需要坚持“以应用促发展”的指导方针,充分考虑到发展的需求,做到应有的前瞻性。以设备规范管理带动业务应用的进一步发展,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第一节网络构架

“十一五”期间,为适应局内形势的发展和审查工作的需要,将提供可以支持多工作地点办公的网络架构,同时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或网络技术支持远程办公,为远程业务处理和公文处理等方面提供技术准备与保障。

按照未来我局网络构架,在网络带宽方面,不断提高我局的网络带宽和规模。使用多链路捆绑等方法提高对网络响应速度和带宽的要求,更多地使用分布计算技术来适应审查员人数的高速增长;在网络设计方面,结合专利局现有的数据网络架构和存储网络架构对各网络数据中心与专利局主楼机房之间的网络连接(包括局域网和因特网)进行整体架构设计和规范管理。网络设计规划方案中应充分考虑到冗余备份以及网络带宽等要求,同时还要考虑各网络数据中心和主楼之间的光纤铺设以及连接设备。

第二节硬件设备

由于IT技术的迅速发展,硬件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为了保障我局的信息化工作,“十一五”期间将引入硬件设备的更新换代机制,遵循所用设备的先进性和技术成熟原则,及时更新所用设备。

根据我局现在的存储需求和业务发展情况,在“十一五”期间我局的存储需求将会大幅度上升,在购买存储设备时应充分考虑实际需求,从优化性价比和保护投资的角度上,在保障正常存储使用量的基础上,留有冗余。

终端设备需要及时配备,基础设施将需要支撑6000人以上的办公环境,并不断满足人员增长的需求。

为适应新上项目的不断增加,在合理应用现有设备资源的前提下,按照需求适当增加服务器等高端设备,在增加设备时,既考虑与已有设备的整合,又要适应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要具备前瞻性和先进性。进一步深化研究软件和硬件的生命周期,同时考虑在一定范围购买IT服务。

第三节应用环境

为了适应网络和远程办公的需求,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开发未来的各种应用,通过提高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减轻客户端的压力,使系统向“瘦客户端”方向发展,增强服务器和客户端的维护能力。

第四节智能化办公环境

为适应6000人以上办公的需求,办公环境需要向智能化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 2000平方米的机房,语音和数据两网合一,支持视频会议和多媒体教学,用唯一的智能卡来满足身份识别、门禁、设备使用等功能,实现智能一卡通,配合网络架构设计,实现在多地点办公的需求。

第二章健全信息安全体系

“十一五”期间将全面构建信息安全体系,通过安全管理和技术手段来保护我局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以及所有数据,使之不因为偶然或者恶意侵犯而遭受破坏、更改及泄漏,保证信息系统能够连续、可靠、正常和安全的运行。

对于物理安全,要保护计算机各种设备和设施免遭地震、水灾等环境事故的影响,同时要防止人为操作失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对系统所在环境的安全保护;二、设备的防盗、防毁、防电磁信息辐射泄漏、防止线路截获、抗电磁干扰及电源保护等;三、介质数据的安全及介质本身的安全。

对于信息系统要通过对硬件和软件的有效控制,将多种安全机制与信息系统相结合,保证所有应用系统的安全。

充分利用网络安全技术,通过对网络结构设计进行优化,实施网络隔离,对网络访问进行控制,进行网络入侵检测,设置安全通道,进行安全扫描,通过防火墙和网络管理等技术,对一切网络资源访问或与网络服务相关的方面进行安全保护,保证对信息的访问方式符合我局的安全策略。

采用授权、身份鉴别、信息加密、完整性校验、信息审计、防重发、防抵赖等安全机制,为信息的保密性和数据的完整性提供支持,保障系统网络传输的数据安全,从而能够为我局与世界其他知识产权局之间进行数据交换,为我局电子政务工作的开展,以及为局内各应用系统数据的安全奠定坚实的基础。

采用安全监测技术,对工作站、服务器、网络设备、数据库应用等各种目标进行检测和分析,通过网络系统的扫描、预警、阻断、记录、跟踪等,发现系统遭受的攻击伤害,识别能被入侵者利用非法进入的网络和系统漏洞,为提高网络和系统安全整体水平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病毒防护,继续对防病毒系统进行升级和更新,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防病毒体系,对分布在网络系统中的资源进行防护,以保证各应用系统和用户终端不受病毒侵害。

采用先进的备份恢复技术,加速建设我局的容灾中心和冷备份支援中心,力争到2007年底前容灾中心正式启用,能够为我局重要的应用系统在断电、火灾等各种意外事故发生时,提供持续、稳定、可靠的运行能力。

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完善人员管理、制度管理和安全策略规范,并从技术上建立高效的管理平台,对所有计算机网络应用体系中各个方面的安全技术和产品进行统一的管理和协调,每年对所有员工和合作部门进行用户须知安全培训,从整体上提高我局计算机网络的防御病毒、入侵、抵抗攻击的能力和全局人员的计算机使用安全意识。

第三章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

为了保证我局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十一五”期间建立完善、高效、与国际接轨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化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使我局的标准化工作适应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合作的需要,提高我局在国际标准化工作中的参与程度。

第一节建立标准数据库

一、收集标准信息

根据我局信息化建设需要,全面、准确、及时地收集有关知识产权及信息化建设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

二、标准化研究

组织人力对收集的标准信息进行整理、研究,找出我局信息化建设及其它业务领域在标准化方面的空白和问题,并提出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化战略、规划和计划的建议,为制订满足各层次需要的标准做准备。

三、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标准数据库

通过多种途径广泛收集标准信息,建立与国内外技术和管理标准发展基本同步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数据库,满足知识产权业务发展和信息化建设对标准化的需要。

第二节初步建立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体系

通过自行制定、修订标准的工作方式和直接采用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工作方式,初步建立由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成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标准体系。

国家知识产权局自行制定、修订的标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基础与通用方法标准

制订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普遍使用的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术语及其定义、符号及其定义、代码化、分类编码、数据统计方法、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等。

二、技术支撑标准

制订一系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技术支撑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网络设施标准、系统平台标准、应用系统标准及其它技术标准等。

三、安全标准

在各层面为政务和业务提供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鉴别、抗抵赖等安全标准。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安全管理、安全协议、加密、签名与认证、密钥管理、安全评测、公钥基础设施等。

四、管理规范

针对国家知识产权局业务工作和信息化建设中需要统一的管理事项,制订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的规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设备管理规范、工作环境条件管理规范、服务规范、项目管理规范等。

第四章完善信息化建设管理机制

第一节合理化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能

根据我局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组织机构从宏观上划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三个层面。决策层由局领导组成,主要职能为对我局信息化工作做出指导性的决策;管理层由部分管理部门组成,主要职责为组织实施决策层的重要决定,提出我局信息化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方案,组织和协调实施工作,负责专利信息资源的宏观管理,管理信息化设备和信息化项目,负责局信息安全工作,负责全国专利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参与国家信息化的相关工作,参与知识产权信息化工作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执行层由具有IT技术实施能力的局下属单位和社会力量组成,主要职能为执行落实决策层的重要决定,完成管理层下达的信息化工作指令,承担我局的专利数据加工,向社会提供专利信息产品,对社会公众提供专利信息服务,对局内信息化系统进行运行维护等。

第二节实施信息化工作管理流程规范

在“十一五”初期,将围绕信息化管理流程优化、理顺管理关系做如下工作:一、规范信息化项目启动、审批、政府采购、项目实施、验收、系统维护、设备报废等全过程的工作关系,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对信息化项目进行管理。二、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对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发布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集中管理。三、针对信息化设备使用者的管理规定,明确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则及违反规则的处罚程序。四、制定应急预案、明确相关责任人,以确保在突发事件出现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我局信息系统的使用。

第五章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第一节人员保障

根据我局实际情况,信息化建设需要四方面的力量:(一)信息化管理的核心力量:了解业务、技术和项目管理的管理人员;(二)专利业务的核心力量:熟悉专利审查业务、专利宏观管理业务或专利战略,并且对业务发展有前瞻性把握的专业人员;(三)计算机技术的核心力量: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技术人员;(四)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力量:能够进行信息资源建设的局内力量和社会力量。

根据我局审查人员增加的计划及业务发展的要求,到2010年我局信息化管理人员应达到80人,主要从事信息化建设规划和计划的制定、项目前期论证、项目管理、信息资源管理、设备管理、信息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等工作;计算机技术核心人员应达到200人,主要从事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开发、维护、升级等工作;数据加工人员应达到500人,主要从事原始数据的采集、纸件扫描、代码化、数据质量控制等工作。

第二节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

在信息化建设中,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在促进人员流动、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利于全面发展的机制下,根据工作需要与业务部门进行一定数量的人员轮岗。利用外部人力资源,聘请信息化领域高级专业人才。

第三节人员培训

在“十一五”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逐步培养起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相关工作能力的信息化人才队伍。

人才队伍的培训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步,注重知识更新,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岗位培训

包括:岗位认知培训、全局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培训、信息化工作流程培训、预算管理培训、相关专利业务知识培训。

二、提高培训

包括:外语学习培训、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培训、信息化管理知识培训、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知识培训。

三、继续教育培训

包括:专业外语培训、业务交流学习培训、资质认证教育培训、项目管理知识培训。

四、拓展培训

包括:综合能力拓展培训、高级管理知识培训、信息化领域国际合作培训。

第六章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健全、完善我国专利工作技术支撑体系,加快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全面推动专利信息服务于全国和社会的工作,促进地方知识产权事业的长远发展,应该统盘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统一的、面向公众的专利信息服务。

第一节知识产权信息传播途径和服务队伍建设

通过因特网、企业级内部网络、光盘、纸件等多种途径向申请人、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专利信息知识普及、文献下载、专利信息查询、专利事务处理和咨询等服务。

逐步建立起一支具备相关知识和能力的信息传播队伍。形成国由家知识产权局、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地方信息中心、地方网点、代理机构、企业的知识产权部门、市场化的商业服务部门等机构组成的服务队伍,为公众提供全面、最新、多样的全方位专利信息服务。

第二节综合服务能力建设

确定并规范专利信息服务内容、服务方式以及相应的服务标准,为各地方专利信息服务机构的电子申请、专利侵权纠纷、专利权确权、假冒专利认定、专利广告出证和专利项目评审等事务提供必要的依据;为企事业单位在专利申请、专利技术许可贸易、技术创新、成果鉴定、专利技术评估等提供信息技术保证;为推动企业和行业的专利分析、预测和专利战略的研究、提高专利咨询服务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节服务水平的统一认定

为提高专利信息服务水平,健全面向全社会的专利信息服务资格认证体系提供保障。在开展建设专利信息服务资格认证体系过程中,由于我局在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设立的地方信息服务网点已成为整个专利信息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地方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贸易、科技创新提供配套服务,所以优先考虑由我局对地方信息服务网点加大建设力度,从信息资源、基础设施、人才等方面提供指导和帮助,为促进社会各界提高对专利信息服务资格认证体系的认识,提高各地方知识产权管理机关的管理职能和服务水平提供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撑。

第七章资金的保障

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资金预算的编制原则是统筹兼顾,确保重点,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尽量节约资金。

信息化建设预算为22.9亿元,系统开发所涉及的设备、系统软件和商用软件费用均包括在基础设施的设备新购、系统软件和商用软件的费用中。

“十一五”我局信息化建设所需预算具体如表1所示。分项预算参见表2,其中年度预算主要依据2004年度和2005年度的预算与决算。

表1:“十一五”规划整体预算表 单位:亿元

分 类

资金预算

说 明

信息资源

数据加工

10

数据管理系统

0.04

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

检索系统

0.2

信息服务平台

0.2

电子专利审批系统

0.4

电子政务平台

0.5

包括门户网站,管理平台

内部管理系统

0.6

教育平台

0.2

基础设施

网络和设备的更新

0.8

包括2001年度前的存储设备及服务器设备、高速打印设备的更新、替换,因特网出口扩容

设备的新购

3.6

按照每年新增500PC机\具NP处理能力的网络端口数500\存域网年新增20至40TB存储空间,10万OPS处理能力\服务器处理能力每年新增50万TPCC值或者20MIPS,包括所有新建系统的设备

网络建设和机房建设

1.0

按照1000平米机房建设及三期工程局域网及智能化建筑建设估算以及其它需要建设的网络基础设施

系统维护

3.0

06年预计5300万,考虑到新增和淘汰设备和系统,估算为6000万/年

系统软件和商用软件

1.4

按照3000台PC机操作系统、100台服务器操作系统、30套数据库、EPOQUE系统软件升级估算包括所有新建系统所需的软件

信息安全体系

0.5

标准化

0.06

标准制订按照项目实施

IT人员的培训

0.1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0.3

主要扶持地方管理机关的信息服务和队伍建设

总计

22.9

表2 年度预算表 单位:百万元

分 类

分年度预算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合计

信息资源

数据加工

80

110

158

270

382

1000

数据管理系统

0.8

0.8

0.8

0.8

0.8

4

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与服务平台

检索系统

4

5

5

3

3

20

信息服务平台

3

4

5

4

4

20

电子专利审批系统

10

10

8

6

6

40

电子政务平台

10

10

10

10

10

50

内部管理系统

6

15

20

12

7

60

教育平台

4

6

4

4

2

20

基础设施

网络和其它设备的更新

8

20

20

12

20

80

网络和其它设备的新购

60

100

100

50

50

360

网络建设和机房建设(包括新办公大楼的建设和新业务地点的增加)

3

3

4

45

45

100

系统维护

50

55

65

65

65

300

系统软件和商用软件

28

28

28

28

28

140

信息安全体系

10

10

10

10

10

50

标准化

1

1.5

1.5

1

1

6

IT人员的培训

1.5

1.5

2

2

3

10

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3

5

9

9

4

30

总计

282.3

384.8

450.3

531.8

640.8

2290

[字号: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