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从自考本科生到北大研究生的考研故事

2007-12-01 22:23 考研心路 ⁄ 共 363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是从一名自考本科生的低起点,通过考研,考进北大的。因为这样的故事代表了一种平民的奋斗。我想每个人内心里都会有这种想超越自我的激情和梦想。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我自己原汁原味的考研故事,如果我的经历能够给大家在考研的时候带来一点点的启发,我将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幸。
其实我并不是那样神奇,我的初中和高中的成绩真的很一般。高中的生活我给它总结了四句话,叫四项基本原则:上课基本不懂,同学基本不玩,老师基本不管,高考基本没戏。在中国教育体制下面啊,这就是差学生悲凉的生活写照。大家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做差生的体会,真的是在拥挤的人群中莫名的孤独。就这样,高考居然还给我考上了。是一所师范专科学校。考上了专科,对大家来说可能是一种耻辱,但是对我来说,我第一次感到人生如此的光荣。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98年,师范类的院校包分配,大家现在都享受不到这个待遇了吧。所以当时整个校园的气氛,生活气氛很浓,学习气氛很淡。大家都在想回家哄哄小孩那还不是很简单的事?!

好了,下面说说关于考研的事情。

我的公共课其实没有什么太多的复习心得,只是感觉像是一种惯性。因为复习计划执行的比较好。因此,我觉得首先值得和大家说说的是我的专业课备考经验。公共课有考试大纲,但是专业课没有,甚至连参考书目、考试题目都没有。怎么办?我通过四种方式层层逼近,自己构建了考试大纲。

第一、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生的培养和本科生是不一样的。根本的不同在于研究生重视科学研究。记住是研究。然后再看我考的专业全国范围内其它高校所列出来的培养方案,就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强调理论与实践都可以进行相关的研究。最后,通过查阅其它高校本科生的培养方案,搞清楚相同专业本科生,优秀本科生毕业时达到的水平。这样就会大体搞清楚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离研究生还有多少的差距。

第二、专业课书目。书目有指定的参考书目。还有参考的书目,还有未指定的参考书目。如何确定?我当时是查阅了全国其它所有开设我报考专业的的书目。这样一比较就可以看得出来,在这个领域哪些教材是基础性,哪些是具有普及性的。即使是那些不开设书目的专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取专业课参考书目的信息。至于不同高校所开设的书目的不同点,真是由于专业课是自主命题,自主命题肯定就会体现本专业老师的偏好。

不管是指定的参考书目还是参考的参考书目,这些教材都只是本科生通用的教材,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说,教材不属于学术专著,充其量只是具有科普性质。如果要想在专业课上获得高分,仅仅靠开设的几门课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关注这个学科的期刊,特别是核心期刊。

第三、专业课试题。有些院校提供试题,这样直接购买就非常方便。但是有些院不提供试题,这时候就需要调动资源。要相信,没有铁板一块的东西,你通过跨专业考研的师兄师姐,肯定能获得专业课的试题。这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我收集了同一学科其它高校该专业的试题。通过比较分析,就可以看出有些知识点,所有院校反反复复考,有些院校去年考今又考了。这就说明,这些知识点是该专业的基础知识。是你想进一步深造必须要掌握的基本功。对于的题目,就是该院校导师自己的学术专攻领域了。他们的偏好也是他们的特色。

第四、硕士点导师信息。包括三个方面:1、他们的学术研究方向。这和你所要考的专业课科目相对比,就可以大体推断出该专业试题的出题人是谁,至少可以圈定是那几个人了。2、硕士点导师的科研成果,包括专著、学术论文、学术活动、科研课题。越是最近的信息,越能反映出导师的学术偏好,或者是他们最近的关注点在哪里。3、教学信息。至少要看近一年的教学信息。几乎所有的导师都会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通过他们承担的教学任务,特别是所教的科目,就可以直接看出考研专业课中哪门课,或者这门课中哪个部分是他来出题的。

确立了专业课的考试大纲之后,目的是为了更加科学高效的指导复习。这里有以下几条需要朋友们注意的。

第一、专业课参考书目的定位:

由于研究生的招生按照理想状态是在优秀本科生中进行选拔,所列的书目基本上是本科生的教材。这同时也就限定了专业课的参考书在该学科领域的地位---是该学科知识的科普书籍,而不是相关的研究学术成果。绝大多数研友在复习专业课时只看所开设的几本书,这远远不够。你所报考的学科领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本科生的教材是不能够胜任的,因此还需要做以下的工作。

第二、专业课整体框架的搭建(9月-10月)

选用几本其他学校同样专业课都开设的专业课书,或者是该专业领域的基本通用教材。将这几本书的目录汇总,你就会发现不同的参考书有各自编排的体系。将其合再一起,那么该学科的本科阶段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点和面,就会清晰的全面的呈现在面前。

第三、知识的拓延(11月)

由于研究生的招生是招那些具有研究潜质和基本素质的学生,而考生的这些能力被考核的第一个地方就是在专业课试卷上。你能够让导师觉得你有这样的素质,只能通过专业课试卷的答题反映。因此,在所开设的参考书看了两遍之后,就要开始进行论文的整理和学术专著的博览。

以你自己归纳出来的整个专业课全面框架结构为基础,把章节或者小标题甚至是该章节中的名次解释作为关键字,敲入中国期刊网进行相关的论文检索。最好只看核心期刊上的文章,当然其他期刊上的文章也能帮助你理解。检索完之后,要进行归纳。如果遇到一些你自己感觉重要的章节,到相应的图书馆或资料室去寻找专著,不要求通读,但是要大概的浏览。如果你每一个章节中的问题都进行了相关的论文整理,那么我告诉你,你在这些知识点上掌握的深度和该学科领域的广度已经达到研究生的基本水平了。

第四、以专业课试题指导复习(12月)

人文社会学科的专业课试题绝大多数都有核心的三大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原因是只有这些主观题才能充分考察考生的学术潜质。以这三大题型为蓝本,在12月份进行专题整理时,可以有正对性的进行知识梳理。

前面所有的复习最后的成败得失都体现在一张答卷上。答专业课试卷不是想到什么就答什么,能多答就多答。如何组织内容,它有它不成文的规矩。

首先,答题的卷面:无关书法

相信每个人都认同:现在的导师们已经很难耐下心来看手写的长篇大轮了。他们习惯了A4打印纸的整洁和清晰。因此我们在答题是卷面的要求是:word排版格式。至于怎么排版的,你随便去拿个文章报纸什么的,都能看到。无非是上下左右留白,大标题和小标题字号不同,每道题之间留有相应的间距。大题间距大,小题间距小。无关书法,关乎整洁与美感。相信你在三分钟之内就能做到。等老师一赏心悦目,你的幸苦会体现在分数的增加上。

其次,答题的标准:以论文格式的标准组织内容

由于考核的是你的学术潜质,所以你的潜质表现的地方只有通过试卷答题才能体现。而所有的学术思想和成就都是通过学术论文的形式来体现和向世人展现。硕士、博士、毕业都是以一篇硕博士论文来衡量。所以,你的答题以论文格式的标准来答题,至少表明你具有这样的潜质。

据分析,论文的格式大概有五大步骤:

1、定义: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

2、原因:它是怎么来的,历史的、时间的、空间的、逻辑的、理论的、实践的、、、、,不一而足。

3、关系:它目前是什么样的,即状态。描述事物的状态无非是通过它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述。

4、作用、地位、影响、意义:它有什么用。存在的价值等问题的阐述。

5、反思、批判:你自己或学术界对该问题的看法,或者是不同的声音。因为任何东西都是具有历史性质的,是发展着的。回头看,肯定就会有它的不足。

提醒:按论文格式的五大步骤来进行答题,不仅仅正对论述提,简答题是微型的论文,名词解释是缩微型的论文。

这五大步骤基本上函盖了某个问题的各个方面,如果要想答好,必须要有前期的论文和专著的阅读和整理。包括相关的学术期刊。这样,涉及考题的知识掌握的广度已经足够了,但是深度不够。如果你能在某个点上进行深度的分析,那么你的回答就足够震撼阅卷老师了。

和那些只读参考书的考研朋友比较看看吧,你已经处于优势地位了。因为老师不喜欢能背诵的学生,他喜欢有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有自己的思想的学生来做他的研究生。

再有,答题的时间分配

150分值的试卷,180分钟。所以:1score=1minute。即一分钟搞定一个分值,剩下的30分钟分配给论述题。这样的时间分配就比较均匀和合理。而不至于出现时间分配不合理的现象。

最有,补充几点注意事项:

1、我通过这种方式来复习专业课,跨专业考研,历时3个半月,总计约1100小时。起点是专科,本科自考。考取专业录取比例是16:1。成绩是专业课全院第一:两门专业课分别是122和120。实践证明是有效的。

2、成功的道理是一样的,因为它是按成功的标准来准备的。失败的道理各有各的不同。

3、当然如果你的考的是笨校的专业,甚至专业课到考试的时候老师都提前给划定范围或者直接给你几道题,我的分析对你是没有用的。

但是如果你是跨专业考的,或者考更好院校的相同专业,这就会有作用了。

总之,考研是条不归路,祝朋友们早日走到阳光大道。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