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如何才能更好地解决台湾问题

2007-08-04 07:35 战略·谋略 ⁄ 共 352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台湾问题的实质

台湾问题的实质就是"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的基本矛盾,因此台湾问题的根本性质和定位就是由这个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不论国际政治形势如何变化,也不论两岸内部的政治状况如何改变,台湾问题的根本性质和定位都是一样的,万变而不离其宗。

"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台湾问题首先是中国的内政问题。虽然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会对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但那只是来自外部的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的钥匙仍然在两岸政治关系互动的内部。

二、如何理解"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的关系

"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是台湾问题的基本矛盾,两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任何企图将二者分开而论的做法都是执一而偏的,都是不符合台湾问题的全貌的,也肯定不会有助于台湾问题的早日更好解决。

"法理一个中国"与"分裂的中国"的关系,如同一个硬币的正反面,是不可分割的。不论从哪一面看,都既有其合理性,也有其片面性。因此,要想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把两面联系起来看,才能避免出现执一而偏、各说各话的僵局。

三、两岸争论的焦点

从两岸关系的现状来看,两岸争论的焦点就在于对台湾问题定性的看法和角度有所不同。两岸从各自的利益和愿望出发,对台湾问题定性的两个方面是各取所需。大陆强调"一个中国"的原则,就是抓住台湾问题的"法理一个中国"的方面不放;台湾则强调两岸分裂的事实,就是抓住台湾问题的"分裂的中国"的方面不放。由于是各执一辞,两岸就很难达成共识与和解。应该说目前双方这种对待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态度都是有失偏颇的。

四、解决台湾问题,两岸都需要大智慧

要想彻底解决台湾问题,两岸就都必须放弃执一而偏的立场,都应该执中允和,如此才能找到两岸和谈的共同语言,搭建起两岸和谈的共同平台。对两岸关系的互动,双方都应该以"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大智慧来处理。

五、解决台湾问题,大陆应该更积极主动一些

这是因为,从两岸实力和势力的对比上看,在相互对立中大陆无疑是占据更大、更多优势的一方。因此,在两岸关系的互动中,大陆应该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这就要求大陆政府更应具备上述的大智慧,也使得大陆政府能够比台湾政府在打破两岸关系的僵局上表现出更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包容性。

六、解决台湾问题,大陆需要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更多的力量和启示

1.《鬼谷子》云:"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者言,依崇高。与阴者言,依卑小。依下求小,以高求大。以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对于大陆而言,应该处高而就其下、处厚而不行薄,方能对台湾做到求其情、索其志,达到两岸同气相求的效果。

2.《道德经》云:"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故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夫唯不争,故天下皆不能与之争"。对于大陆而言,更应该秉持"利而不害"、"为而不争"的大智慧,方能象海纳百川那样使台湾的回归水到渠成。

3.《道德经》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又云:"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不自见,则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大陆应该不自大、不自是,不以自己的主张强加于人,只以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福祉为要,才能在台湾问题上做到公正无私、诚恳有信,才能取信于台湾和天下。

4.《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鬼谷子》云:"谋于阴而成于阳"。对于大陆而言,要想统一事成,就必须首先为台湾谋,就必须先知台湾之彼。台湾之"彼"在于其强调和保有目前"分裂的中国"的愿望,大陆之"此"则在于尽快求得结束分裂状态、实现国家统一。统一是大、是阳,分裂是小、是阴,此大而彼小,此阳而彼阴,大陆应该以小而求大、以阴而谋阳。

5.《论语》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为善之道在于除恶尽。行善而不除恶,只是小善,大善之德在于不为恶。站在中国、中华民族和两岸人民的立场上,和平统一是善,战争分裂是恶。一切有利于统一的言行都是善,一切导致两岸进一步分裂的言行都是恶。对于大陆而言,我们是主张统一的,所以我们自然会说统一的话、行统一的事,但这还不够,这只是小善而不是大善。更为重要的是,大陆不能一边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某些事情上打统一牌,而一边又在另些时候、另些场合、另些事情上刺激对方维持分裂的心态;不能只想只为统一之事,还必须不为任何有害于统一、或者说有利于分裂之事;不能只想着眼下如何能尽快统一,还必须考虑如何才能顺应历史潮流、为统一创造和完善各种必要的成熟条件。如此则善之莫大也。

七、在台湾问题上,国家的统一只是表面形式,国家的认同才是内在关键

"分裂的中国"不仅是国家形式上的分裂,更是国家认同上的分裂。因此,追求中国的统一,就不仅要解决国家形式上的分裂,更要达成国家认同上的一致。国家认同能够达成统一,形式上的统一自然就水到渠成。惟有达成国家认同上的一致,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才是长久永固的统一,才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统一。

八、武力统一似利实害,和平统一才是人间正道

武力统一台湾的主张,其最大的不足之处就是,忽视了国家认同的一致这个更为重要的根本问题,武统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只求形式不顾内容、只图眼下不谋长远的短视行为。这种头脑简单的思维,貌似有利于国家民族,实则祸国殃民。如果不在国家认同上下工夫,而只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强、行一时之易,强行仓促地以武力拿下台湾,那么拿下之后必然面临的是长期之痛、长期之患、长期之难。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惨痛教训当令国人引以为诫。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在台独分裂势力铤而走险而大陆方面不得不依《反分裂国家法》以武力拿下台湾的条件下,这也只是提前解决了国家形式上的统一而已,回过头来还需要我们继续解决好国家认同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全、彻底地解决台湾问题。因此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必须摈弃以武力统一台湾的那种先易后难、似简实繁、一劳永逸式的幼稚想法,坚持和平统一的正确立场和信念,从台湾问题的根子着手,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积极主动地解决统一问题。人间正道是沧桑,追求和平统一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正道。虽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这条路看起来比较艰难、需要花较长的时间,但我们仍然应该坚信这条路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快、越走越光明的。

九、贯彻执行"以和致统,以武制独"的总体指导方针

"以和致统"就是指国家未来的统一一定是以和平的方式来实现的。这是基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和平崛起的顺利进行以及两岸人民共同福祉的能够保障所考虑的一项长远战略。它不是某种权宜之计,也不是某种宣传口号,而是一种庄严的、慎重的承诺。

"以武制独"就是指必须以武力来威慑、吓阻、制止和排除台独分裂行径。台独分裂行径的表现形式有以下三种:一是以武求独,即台独势力发展或引进某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来谋求台湾独立;二是以武护独,即台独势力公开宣布台湾独立并以武力护独;三是以武拒统,即当大陆依《反分裂国家法》对台独分裂行径进行反击时台独势力以武力来抗拒。鉴于国内外都存在着一定的台独分裂势力,中国就不能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只有这样做才能确保"以和致统"的战略的实现。

十、合理运用文与武的两种手段

《孙子兵法》云:"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文武之道也就是奇正之道,文为正、为本、为立、为阴;武为奇、为用、为破、为阳。圣人之道,谋于阴而成于阳,谋于正而成于奇,谋于本而成于用,谋于立而成于破。和平统一是正道,正道不立,奇道难行;武力使用就是奇道,奇道不破,正道难成。不力行和平统一,武力制独就失去了其合理、合法性;缺乏武力制独的运用,和平统一最终也将成为空谈。

古人讲究"齐之以文,令之以武",反对"不教而诛"。大陆切不可将台湾问题简单地等同于台独问题。要统一当然就要反对和制止台独,但统一绝不仅是反对和制止台独的问题。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制止台独可以使用武力讨伐的手段,但实现统一则必须依靠和平谈判的手段。在实现统一的方面,我们必须坚持以文的方式、以和的方式来达成,也就是说一定要坚持和平统一,而不能把对付台独问题的武力手段简单地搬到统一问题上来。

和平谈判与武力运用,一为正、一为奇。在解决台湾问题的过程中,两者互为依赖、不可偏废。《孙子兵法》云:"势者,因利以制权也"。在形势有利于统一的时候,应以和平谈判为主、武力制独为辅;反之,在形势不利于统一的时候,就应以武力制独为主、和平谈判为辅。文中有武、和中有战、以武示文、以战促和,文与武奇正相生,因势利导,才能更好地达到实现国家和平统一的目的。

宇以久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