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新帝国论"与美国"整合外交"

2007-09-04 07:55 战略·谋略 ⁄ 共 1398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阮宗泽

〔内容提要〕近来,"新帝国论"频频出现于美国的舆论之中,包括美国一些重量级的美国

学者、精英均在谈论新的"美利坚帝国"。这种新帝国思想理念和政策取向的主要体现是反

恐谋霸,追求绝对霸权、绝对领导、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新帝国论"的出现与美国

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因素密切相关。美国决策者认为,"9·11"事件的发生与第二次世界大

战刚结束时的情况相似,"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机会重新界定美国的利益和对国际机制的

立场",并以"整合主义"替代"遏制政策"。对于难以通过"整合"手段达到目的的对象,

可采取孤立、遏制和"先发制人"的策略。但是,美国是否会面临历史上帝国最终都曾经历

的过度扩张导致失败这一困境,尚待观察。

关键词:美国外交/"9·11"后/新帝国论/整合外交

一新帝国论的缘起和内涵

进入21世纪之际,如何界定美国所处的历史地位,美国应当在国际政治格局中扮演什

么样的角色,美国在新世纪应当奉行何种外交政策才最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等问题,是最近

一个时期以来美国舆论界和政府决策部门争论的热门话题。自2001年9月11日发生针对美

国的大规模恐怖活动之后,对于这些问题,特别是美国的外交政策是否需要反思等争论呈现

加剧之势。【注释:参见阮宗泽:《美国近期对其外交政策的反思及影响》,载《国际问题研

究》2002年第1期。】一方认为,美国"不应当像帝国一样行事,反之会导致反对帝国主义

的反弹。"【注释: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October 2,2001.】另一方却认为美国

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帝国","不管你喜欢与否,我们已经是美利坚帝国了。"【注释:The

Washington Post, August 21,2001.】近来,这种 "新帝国论"频频出现于美国的舆论之

中,包括美国一些重量级的美国学者、精英均在颇为沾沾自喜地谈论新的"美利坚帝国",

其外交政策也出现某种帝国化倾向。

美国《新闻周刊》称,如果人们曾经对新的世界秩序有过怀疑的话,那么这种怀疑现

在应当停止了。异乎寻常的"9·11"事件及其后果,展示了新的地缘政治现实,即美国在

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主义袭击的危机后显得更加强大了。自罗马帝国以来,还没有任何

国家拥有过像当今美国这样的绝对优势。在"9·11"后,美国人也许感到容易受到攻击,

但这似乎只会增强布什政府在其行动和对外声明中所显示的决心和不受约束的力量。华盛顿

显然将越来越趋向于采取促进其战略利益的先发制人的政策。【注释:Newsweek, Feb. 18,

2002.】文章还认为,布什的《国情咨文》"令人震惊",在纽约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干脆就

是一个美国"强权庆典",2003年度的军费将增加480亿美元。总之,"9·11"事件标志着

越战综合症的终结,是个分水岭。布什总统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坚定地认为,必要时应当广

泛地使用强权保护和促进美国的利益,而无需将其伪装成某种崇高的拯救人类的美国使命。

类似的看法认为:美国已成为自罗马帝国以来在文化、经济、技术和军事领域占统治地位的

新帝国,尽管是极"不情愿的帝国"【注释: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2.】。与罗

马帝国和大英帝国靠武力征讨所不同的是,新的帝国是通过经济、文化和政治手段来进行管

理的。他们称,"新的称帝时期已经到来",问题不是美国要不要寻求填补欧洲霸权衰落后留

下的空间,而是美国是否承认或意识到它正在这样做。只有美国意识到这种情况后才能更好

地对此做出回答。但美国面临两个障碍,一是担心这个新的帝国能否最终变成现实, 二是需

要在单边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做出选择。【注释: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2.】

《美国何以如此强大》一书的作者、美国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丹尼希*迪索扎在《美利坚

帝国赋》一文中说,"美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尽管一些美国人不情愿承认这一事实,而批

评者却以已惶恐不安。"【注释: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April 26,2002.】他说,

自冷战结束以来,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文化上或军事上,美国均在世界上发挥了一

种无与伦比的影响。美国与殖民时代的帝国迥然不同,曾经一度主导世界的大英帝国、法兰

西帝国、西班牙帝国,以及伊斯兰帝国、蒙古帝国和中华大帝国,它们都是主要靠武力来维

持的。又如英国人靠的是10万军队来统治印度。但美国主导地位的维持并不只是靠武力。

诚然,美国在中东和远东有军事基地,能对世界任何地方进行军事干预。但美国真正的力量

却远远超越了其军事实力。只要走进一家巴巴多斯或者孟买的旅店,均可听到"泰坦尼克"

的主题音乐。在非洲的遥远村落里,男孩子们戴的是棒球帽。全球各个角落成千上万的人涌

向美国。不计其数的人在追捧美国的技术、美国式的民主自由,以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注

释: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2.】此外,与美国有着特殊关系的英国首相布莱尔

的外交政策顾问罗伯特*库珀也发表长文,将国家分为三类:一类是西方发达的"后帝国、

后现代"国家;第二类是由索马里、阿富汗等前殖民地国家组成的"前现代国家";第三类

是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这样的"传统现代国家"。【注释:罗伯特*库珀:《我们为什么仍

然需要帝国主义》,英《观察家报》2002年4月7日。另见王立新:《美国:优越感根深蒂

固帝国论花样翻新》,载《环球时报》2002年4月15日。】他认为,由失败国家组成的前

现代世界所构成的挑战是一个新的挑战......在这些地区,混乱是家常便饭,战争是一种生活方式......。解决混乱最符合逻辑的办法、同时也是过去最经常使用的办法是殖民化,因

此现在需要的是一种新型帝国主义,一种符合人权和全球价值观的帝国主义,一种旨在带来

秩序和组织,但是今天依靠自愿原则的帝国主义。【注释:罗伯特*库珀:《我们为什么仍然需

要帝国主义》,英《观察家报》2002年4月7日。】

有美国学者认为,自19世纪以来,美国曾出现过三个帝国时期,每一次,美国都通过

对前帝国的击败并实行控制来逐步扩大它在全球的影响。美利坚第一帝国形成于1898年的

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之后。当时美国夺取了古巴、波多黎各、菲律宾和加勒比的大部分地区。

1945-1989年美利坚第二帝国则以西欧和亚洲为中心。冷战结束数年之后,美国又要建立第

三个帝国。苏联解体,促使美国将其军事霸权通过北约向东欧和以前中立的南斯拉夫扩展。

甚至在对伊拉克的战争使美国成为波斯湾的支配力量之前,美国就通过不断加强在中东的努

力而为美利坚第三帝国奠定基础。【注释:1996年1月2日《纽约时报》文章《美利坚第

三帝国》,转引自张海涛:《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人民出版社,2000年3月版,

第344-345页。】

总的看来,这种新帝国思想理念和政策取向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反恐谋霸,追求绝对霸权、绝对领导、绝对安全和绝对军事优势。后冷战时期,

国际秩序从"两极"走向"失序",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成为美国推行基于"四个绝对",

推行建立"新帝国"战略的权杖。经过冷战后十年来的发展,美国在经济、军事和政治方面

继续坐大。"在可预见的将来,美国将是一个空前的全球性主宰,甚至超过了19世纪的大英

帝国。苏联的垮台消除了惟一能对美国构成全球性挑战的对手。美国的军费开支将是最大6

个国家军费的总和。"【注释:Anatol Lieven, "The Secret Policemens Ball: The United

States, Russia an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fter 11 September," International

Affairs, Vol. 78, No. 2, 2002. 】但美国这种新的霸权主导,却未得到国际体制的充分

体现和承认。"从90年代的一系列事件看出,美国仍承袭了过去的,特别是冷战时期的一整

套结构体制和思维,这使美国很难成为一个满意的力量(satisfied power),因此称霸成为

一种共识。【注释:Anatol Lieven, op. cit.】虽然说"9·11"恐怖袭击事件在一定意义

上打乱了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但它并未对其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造成根本性的冲击。相反,

"反恐战争"使美国在推行这一战略时获得了"提速"的机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反恐战

争已成为布什政府一笔无形的巨大资产。它正充分利用机会,在反恐的旗帜下做过去想做而

不能做的事,特别是要将美国这种霸权力量结构格式化以维护其强势地位。

"9·11"事件对美国来说无疑是一个"产生大变革的时期"。【注释:Nicholas Lemann,

"The Next World Order :The Bush Administration May Have A Brandnew Doctrine of

Power," The New Yorker, April 1, 2002.】对于这一点,人们最初并未清楚地认识到,

而只是在"9·11"事件数月后,"所有的迹象表明,布什将充分利用9月11日这一事件而

奉行一种新的、更具进攻性的美国外交政策,这将是对外政策方向性的变化,而不仅仅局限

于反恐战争。‘9·11’事件后,布什总统两次对参众两院联席会议的讲话及其助手们所透露

的信息表明,布什将这一危机视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时刻。"【注释:Nicholas Lemann, op.cit.】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曾要求国家安全事务委员会认真、严肃

地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机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对外政策,重新安排世界。她说:"我真

地认为,此时此刻与1945-1947年那个时期相似,那是遏制政策形成的时期......今天国际政

治的结构板块已经发生了巨变。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机会,重新界定美国的利益和对国际

机制的立场,所有这些均是从前难以实现的。"【注释:Nicholas Lemann, op.cit.】 "‘9·11’

事件使美国获得了一个建立新的共识性霸权(consensual hegemon)的契机。"【注释:Anatol

Lieven, op.cit.】

其次,由"权治"代替法治,谋求在国际机制方面建立新的"结构主导权"(structural

domination)。【注释:Michael Cox, "September 11th and U.S. Hegemony : Or Will the

21st Century Be American Too?" International Studies Perspectives, February

2002,Vol. 3. No. 1.】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色彩甚浓,在军控领域更是大行其道,频频挑

战国际军控条约。它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宣布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国际战略基石受到

严重冲击。美国能源和环境协会与核政策律师委员会在2002年4月4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

告中说,美国正在越来越严重地违反和破坏主要国际安全条约,从法治向"霸权统治"转变。

该报告在考察美国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8个国际安全条约的情况后说,美国不仅拒

绝加入新的国际法律机制,而且未能履行已经批准的条约中规定的义务。美国不再把国际条

约视为全球安全的根本因素,而是转向只对自身有利时才遵守条约的"机会主义立场"。该

报告强调,由于美国是在法制基础上建立的国家,被认为是国际法律体系的主要倡导者,因

此美国这种做法的破坏性更大。【注释:转引自新华社华盛顿2002年4月4日电。】

实际上,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霸权地位相当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国际机制霸权之

上的。美国建立战后的霸权就是通过在各个领域建立国际机制,填补了大英帝国霸权崩溃后

的真空,从而确立自己的霸权地位和霸权体系。大多数现存的国际机制是由美国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结束后不久主导建立的。美国通过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世界银行的建立确立

其在政治上、经济上的主导地位。通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确立其在西方世界的军事

霸权地位。在美国的霸权体系中,国际机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称它们成为美国重要的权

力资源。【注释:参见门洪华:《国际机制与美国霸权》,《美国研究》2001年第1期。】尽管

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相对衰落,但这一系列的国际机制有助于延缓其相对下降的

进程。在新形势下,美国试图追求一种新的至高无上的"帝权"【注释:指罗马国家置高无

上的行政、军事和司法大权,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帝权具有了"帝国"的含义。见《不列

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版,第335页。】以

确保在21世纪实现"美国统治下的和平"。西方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现存大国是现行

国际体制的"守护者",因为它们大多是现行体制的既得利益者,而只有新兴大国力量才是

现行国际体制的"修正者",因为它们在实力增强后往往主张修正业已存在的国际体制,使

之在新一轮的利益分配中获得更大好处。因此当一个新崛起的力量参与世界秩序时,总想重

新建立或改变那些它们没有直接参与或认为不符合其利益的国际规则。【注释:Andrew J.

Nathan and Robert S. Ross, The Great Wall and the Empty Fortress, Chinas Search

for Security( W Norton & Company 1997), p.12.】但美国的行为表明,尽管美国是现行

体制的得益者,但它认为现行的国际机制还不足以反映美国今天"一超独大"的现实地位和

特权,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对现行国际体制"破旧立新",摆脱原有的或现行国际机制对它

的掣肘和束缚,以实现其利益和优势的最大化。

第三,倡导和鼓吹"单极稳定论",实现 "美国统治下的和平"。美国学者沃尔弗斯认

为,多极容易导致战争,而单极才意味着稳定。由于美国具有天然的优势,抑制了其他国家

争夺霸权的倾向,这就意味着不存在为争夺国际体系领导权而进行的霸权竞争,从而使国际

秩序"更和平"、"更少风险",因而"更加稳定"。【注释:William C. Wohlforth, "The

Stability of A Unipolar World,"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24, No.1, Summer

1999.】他与另一美国学者在《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说,过去造成大国之间冲突的两个根

本原因,即争夺霸权和误解,在当今世界的政治生活中并不存在。20世纪初,军事强国德

国向大英帝国的领导地位发起挑战,结果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20世纪中叶,美国的领

导地位似乎在军事和技术领域受到强大苏联的挑战,结果爆发了冷战。然而,美国今天占据

的统治地位阻止人们发起类似的挑战,进而阻止爆发类似的全球冲突。再则,由于美国太强

大,以至于其他国家难以与之分庭抗礼,因误算、失算、军备竞赛等原因而引发战争的危险

性也要小得多。【注释:Foreign Affairs, July/ August, 2002.】发表在《国家安全》杂

志上的另一篇文章认为,在新现实主义看来,如果第二强国无法自己抗衡第一强国时,于是

就出现单极体系。美国不仅在国际体系中独占一极,而且占据世界势力不均衡的大头。在经

历了近20年的今天,单极体制仍未出现衰退的具体迹象。【注释:《跨国自由主义和美国的

首要地位》,美国《国家安全》季刊,2001-2002冬季号。】该文强调一个国家抗衡美国的程

度取决于这个国家政治自由的程度,取决于它的内部制度、做法、自由程度及自由派影响对

外政策的程度,认为由于政治自由成为一种跨国运动,这种运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会触及大

多数潜在的挑战国的利益,因此抗衡美国的联盟迄今还没有形成。库珀认为:"国际秩序曾

经要么是基于霸权,要么是基于平衡。霸权最先出现。在古代世界里,秩序意味着帝国。帝

国之内享有秩序、文化与文明,在帝国之外则是野蛮、混乱和无序。通过单一的霸权大国中

心而产生的和平与秩序的形象显示着从未有过的强大......保持帝国的统治通常需要一个独

裁的政治形态,创新特别是社会的和政治上的创新将导致不稳定。从历史上看,诸帝国往往

是处于静态之中。"【注释:罗伯特*库珀:《我们为什么仍然需要帝国主义》,英《观察家报》

2002年4月7日。】同时,有学者认为大国之间有着深深的防范心理, 维护霸权就是追求

绝对安全最好的途径。【注释: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W. W. Norton &Company, 2001), p.3.】此外,国际体制的三个特点也使大国关

系之间出现相互担心:一是由于缺乏一个居高临下的中心力量以对其利益进行保护;二是大

国均有相当的进攻性军事实力;三是对对方的战略意图猜疑甚深。因此要确保国际的生存,

最佳的办法和途径就是称霸,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真正威胁到如此强大国家的安全。【注释:

John. J. Mearsheimer, op.cit., p.3.】

二新帝国论产生的背景分析

"新帝国论"的出现和兴起不是偶然的,它与美国历史发展轨迹及现实密切相关。从

历史上看,美国每经历一次大的战争都获得一次更大的发展机遇。麦里克*加里认为,美国

在历史上曾经面临过五次大的挑战或威胁,即:独立战争、1812年对英战争、南北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与苏联的冷战。自从《独立宣言》发表以来,差不多每隔一代人就发

生一次战争。每次战争之后,美国都更繁荣、强大,民主也更加巩固。因此,美国已经形成

了一种战争能带来好处的心理预期和思维惯性。一定意义上,战争对美国人来说,既不是负

担,也不是损害,而是一个"褒奖"。【注释:Merrick Carey, " Defending And Extending

Democracy," Vital Speeches of the Day April 15 2002.】他认为美国现在正面临的恐

怖主义威胁是第六次大挑战,同样美国最终将战而胜之。【注释:Merrick Carey, op.cit.】

美国从立国之日起,四处开疆拓土,在短短的226年后,从13个殖民地发展成为今天

惟一超级大国,其过程无不与"战争"有关。可以说,美国的建国历程就是征战的历程,美

国的成长始终与战争相伴,"战争情结"挥之不去。总的来说,除20世纪60-70年代的越南

战争外,战争对于美国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脱颖而出,成为列

强的新贵。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把美国打造成一个经济巨无霸,成为世界超级大国。近半个世

纪的冷战,并未将美国"拖垮",相反,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这在相当程度上奠定了美

国成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建立新帝国的基础。1991年的海湾战争,美国不但没受经济

损失反而通过中东国家和盟国对军费的分担增加了自己的经济所得;在对科索沃战争中,通

过持续的战争行动,不但沉重打击了欧元,使其对美元的汇率下跌10%,还使道*琼斯指

数直线上升,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创下11000点的历史记录,使世界上其他地区的财富流向美

国。【注释:《了望》,2000年第47期,第57页。】整个20世纪90年代的发展表明,美国

进入国力新一轮的扩张期,这种反差与俄罗斯的衰落、欧洲和日本的蹣跚不前形成鲜明对比。

考克斯认为美国帝国的重新出现还有另外两个重要原因,这就是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和"亚

太世纪"预言的破产。【注释:Michael Cox, op.cit.】

从美国国内看,新保守主义得势成为影响美国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因素。共和党历来

有崇尚实力的现实主义外交传统,相信国际关系是"无秩序的",格外强调实力在对外关系

中的作用。在他们看来,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唯一的办法就是增加国力。布什政府的外交班

子中右翼居优势地位,如副总统切尼、国家安全事务顾问赖斯、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

都曾是前共和党总统福特、里根和老布什的老臣。他们的政治哲学是"美国第一","美国优

先"和单边主义。他们强烈批评克林顿政府冷战后8年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甚至更糟"

(waste, or worse)。【注释:Nicholas Lemann, op.cit.】布什总统是共和党右翼的代表。

在"9·11"事件后一片爱国主义情绪和传媒的渲染之下,美国国内舆论出现"一边倒"局

面,民意急剧向强硬方向转变,不仅不反对采取军事行动,而且对于美国士兵伤亡的容忍度

也大大增加,这使美国国内的右翼势力有了较高的"民意基础",其行动所受的制约也大为

降低,而自由派的声音出奇地沉寂下来。可以说,"9·11"事件和反恐战争使美国保守思潮

卷土重来,"推动了美国的保守主义运动"【注释:郝雨凡:《9·11事件与美国保守主义》,

《美国研究》2002年第2期,第29页。】。当然还要看到,共和党右翼与美国军工集团和

大企业有着深厚的联系。一定意义上,他们是美国"战争经济"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这当然

会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共和党政府的对外政策。

"威胁的变化"也使美国在追求安全时采取更为激进的手段。由于国际形势的深刻变

化,传统威胁与非传统威胁交织,使美国感到自己正日益受到一个强大的"武士阶层"

(warriors class)的包围,不安全感上升。这种观点认为,由于对与全球化相伴的贫富悬殊

的强烈不满,加上技术的进步,导致极端宗教的复兴,结果是出现一种好战的"武士阶层"。

他们以美国和西方为敌,而且是通过"突然袭击"向美国发动进攻。对待这种攻击,必须以

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注释:Robert D. Kaplan, Warrior Politics : With Leadership

Demands A Pagan Ethos(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2), p.121.】卡普兰将今天的美国

比作历史上的特洛伊人,并警告说,美国必须牢记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特洛伊人的教训,

避免这种悲剧在美国重演。特洛伊人是当时全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温文尔雅,文明开化,

富足强大,周围是漂亮的建筑和农场,他们只想独善其身。他们曾十分自信,凭着他们的财

富和成功对任何问题均能够迎刃而解。但是他们却受到来自彼岸的海盗般侵略,直至毁灭。

【注释:Robert D. Kaplan, Warrior Politics, p.121.】同样,虽然美国成为冷战的终结

者,而且冷战结束十年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国力得到新的扩张,军事力量也傲视群雄,

但美国并不能保证它能独善其身,因此必须以一种"异教徒精神" 来"领导"世界,必要

时就必须先发制人。他指出,冷战帝国的终结和无序世界的出现,加上技术的进步和城市化

的迅猛发展,导致家庭破裂和邪教复兴,结果出现了一个"武士阶层"。他们像过去的武士

一样残暴,而且装备更先进,这包括西非、俄罗斯、阿尔及利亚的秘密组织、拉美地区的贩

毒集团成员、约旦河西岸的自杀者,以及本*拉登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联系的同谋......今天的

这些武士往往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成千上万失业男性,他们由于对于与全球化相伴的贫富悬殊

的强烈不满,武士阶层应运而生,他们将战争视为一种盛宴。【注释:Robert D. Kaplan,

Warrior Politics, p.119.】据说,此书成为布什总统喜欢读的书之一,也是影响布什总统

的三本书之一。【注释:卡普兰是美国《大西洋》月刊国际部记者。他在"9·11"事件前所

写的文章中预言,由于未来战争趋向非传统,且是不宣而战,国际法在这些冲突中无能为力。

他认为,由于敌人不在乎平民的死伤,"我们的道德价值......竟成了我们的致命伤。"他

认为这种令人愤慨的情况必须以闪电般的行动予以回击。参见《环球时报》2002年5月16

日。】

与此相关的看法认为,恐怖主义是"运转失效国家"所带来的威胁之一,还与暴力、社

会混乱、人口暴增等密切相关。今后20年,世界人口将从现在的60亿猛增到80亿,绝大

多数新增人口将主要集中在穷国如撒哈拉以南,阿富汗、巴基斯坦、沙特、也门和巴勒斯坦

--全都具有强烈的反西方极端主义情绪。西方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仅靠经济援助就能帮助

这些国家实现"稳定",必须加上政治原则,从公开性到良治。【注释:Foreign Affairs,

March/April 2002.】美国防务情报研究所资深分析员尼古拉斯* 贝里认为,布什政府在

许多军控问题上得出了明确的否定判断,这反映出他认为美国面临的是一个危险的世界,因

此"最好让火药保持干燥和充足"。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新的威胁将会出现【注释:《美国

单边主义的众多根源》,美国防务情报研究所网站,2001年8月13日。】。具体作法上,美

国应在两条战线同时作战:在国内,为了保卫美国的生活方式,重新审视其国内安全战略,

并对情报部门进行大幅度调整,强化本土防御的国家机器,成立国土安全部,寻求制订适应

这种新威胁的军事理论、作战方式、资源配置等;在国际上,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

手段打击国际恐怖主义。

三新帝国论与美国的"整合外交"

如前所述,"9·11"之后,一些美国决策者意识到"最重要的是要抓住这一机会重新

界定美国的利益和对国际机制的立场",因为目前所面临的情况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

相似,【注释:Nicholas Lemann, op.cit.】当时乔治*凯南提出了著名的"遏制政策"。布

什政府国务院政策计划室主任理查德*哈斯提出一个试图能与遏制战略相比拟的针对"后后

冷战世界"(the postpostcold war world)的外交政策。2002年4月22日,他在

美国外交政策协会的一次关于对外政策的讲演中提出了引人注目的"整合主义"(Doctrine

of Integration)作为美国新世纪对外政策的指导。【注释:Richard N. Haass: "Defining

U.S. Foreign Policy in a PostPost War World," The 2002 Arthur Ross Lecture

http://www state.gov.】他说,在21世纪,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将其他国家和组织

整合起来,以便能够保护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进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和平、繁荣和正义。理

查德*哈斯在采访中谈到他对美国未来外交政策的设想时说,"如果要问有没有一种可以代

替遏制战略的思想,我认为肯定是有的,那就是整合理念"(idea of integration)。【注释:

Nicholas Lemann, op.cit.】他认为,美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应当是规劝其他大国在诸如反恐,

制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支持自由贸易、民主、市场经济方面取得一致。他说:"整合

就是要将它们锁定在这些政策中,然后用机制来进一步将它们更加紧密地规制起来。"【注释:

Nicholas Lemann, op.cit.】

从目前情况看,整合外交政策大致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

第一,确保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权不受到挑战,积极主动、广泛而深入地介入21

世纪的全球化进程。

第二,反恐需要争取世界各国和各种力量的支持,因此应当建立一个以美国为轴心的新

的合作框架。哈斯认为,大国兴衰将会引起动荡,能否与其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对于美国至关

重要。【注释:Richard N. Haass, "Defining U.S. Foreign Policy in a PostPost War

World," The 2002 Arthur Ross Lecture http://www state.gov.】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

下一阶段将成为影响当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根据其他国家和

地区在其安全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对反恐的态度重新划线,使美国与各国关系出现不同

程度地调整,国际关系出现较大范围的重组倾向。有关各国都在针对新的形势审视自身安全

环境和安全战略,并做出适当调整。"9·11"事件后由于遭到恐怖主义袭击,美国谋求同其

他大国的合作和协调,大国关系重新出现互动变化。大国之间的高层外交异常活跃,"热线"

联系空前频繁,双边和多边的接触、磋商频仍。美国决策者,包括赖斯和其他高级官员认为,

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美国必须与其他大国,如俄罗斯、中国、日本和欧盟等"分享共同的

安全日程",建立"一个大国之间的共同安全框架。"【注释:David E. Sanger: Bush to

Formalize a Defense Policy of Hitting First, June 17,2002, http://www.nytimes.com.】

第三,整合的理念不仅包括外交层面,也包括内政层面,如强调"良政","法制"、开

放贸易等,进一步明确内政与外交界线的模糊性。

第四,对于难以通过"整合"手段达到目的的对象,可采取孤立、遏制和"先发制人"

的策略,必要时还可通过极端手段以改变其国家政权。【注释:上述观点得益于与宋以敏先

生的谈话。】布什总统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称,"我们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威胁......冷战

时期的威慑和遏制战略均难以奏效,新的威胁需要新的思维来应付......我们的安全需要所

有美国人向前看,要有坚定的决心,如果必要,为了维护我们的自由,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

应准备好随时先发制人。"【注释:Remarks by President at 2002Graduation Exercise of

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West Point, New York, http//www.whitehouse.gov.】

布什在阐述他所信奉的 "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时指出,在战争时期,美国人捍卫其最

根本的价值观和信仰。在内战时期,林肯为了立国之本的自由而战。在世界大战期间,罗斯

福捍卫了美国的四大自由:言论和宗教自由;免除恐惧和匮乏。每当为国家安全而战时,美

国人都为其所信仰的价值观而战。【注释:Parkside Hall Excerpts from the President

s Remarks Promoting 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 http://usinfo.state.gov.】布

什总统的助手们大多认为,布什在近来的多个场合中所提出"先发制人"新政策从根本上重

新修改了指导美国整个冷战时期战略思维。【注释:David E. Sanger, " Bush to Formalize

a Defense Policy of Hitting First," June 17,2002, htt/www.nytimes.com.】

当然还应看到,"整合主义"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系统、完整的外交理念,布什政府内

部对此还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布什政府是否最终一定会用"整合主义"来描述其外交战略,

还需要进一步观察。但目前的迹象表明,"整合"因素将会在布什政府外交战略中占据相当

重要的位置,是一个值得密切关注的外交动向。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出美国并没有冷静地正

视恐怖主义产生的根源,更没有正视其霸权主义难辞其咎,相反却从"9·11"事件中汲取

了错误的教训,认为是美国对世界管得不够,打得不狠,才酿成悲剧。因此今后美国应管得

更多,而不是相反。俄罗斯舆论认为,9月11日的悲剧是美国政策的结果,同时也是美国

和支持建立世界霸权的国际势力在政治上的成功。【注释:俄罗斯《独立报》,2001年10月

10日。】基辛格认为,"9·11"事件表明冷战后美国遁世养性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必须承

担起它作为世界惟一超级大国的责任。【注释:英国《每日电讯报》,2001年10月4日。】

可见,整合主义暗示美国需要"整合"世界,而不是相反。

四几点结论

从历史上看,新帝国论除继承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衣钵外,还是冷战后各种帝国主

义理论和霸权理论的新的延伸。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解释,帝国主义是国家扩大势力

和版图的政策、行为和主张,特别是通过直接占领领土或对其他地区进行政治和经济控制来

实现。由于帝国主义总是同强权连在一起,无论是使用军事力量或采取更为阴险的手段,因

此人们通常认为对帝国主义应在道义上严加谴责,这个词也常被用来公开指责和诋毁对方的

外交政策。【注释:《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Encyclopedia Britannica International

Chinese Edition 8)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9年,第334-335页。】近代殖民帝

国经历了三个时期:15-18世纪中叶,英、法、荷、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南北美洲、印度和东

印度群岛建立帝国;19世纪中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意大利、德国、美国和日本作为

新列强加入到帝国主义国家行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新一轮帝国时期,主要由德国与日本法

西斯推行的帝国政策。【注释:《不列颠百科全书》第334-335页。】从冷战结束后十多年的

外交实践看,为了保持自己霸权地位,美国需要超越"遏制"推行"整合"战略,这不仅需

要打击异已,拉拢盟友,还要压制挑战者。这种"尚武政治"实际上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成为

今天美国对外政策的一个基本特征,它使美国的外交呈现"帝国化"发展倾向。

"新帝国论"并未成为美国的主流思想,但是它的抬头从某种意义上反映出美国的道德

观受到扭曲。 "9·11"事件后美国的"报复行为"虽有合理成分,但走过了头,就会从"道

德高度"跌落下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所打的三场战争,即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

目前正在进行的阿富汗战争,都从不同侧面折射出西方集团尚武倾向的加强和对非西方文明

的优越感和排斥性。除了军事安全领域外,在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发展

中国家的干涉也屡见不鲜,导致一些国家的反西方、反美情绪高涨。阿拉伯世界和穆斯林世

界普遍存在反美情绪,对各国政府形成强大的内部压力。即使是"温和的"阿拉伯国家也担

心美国的下步打击恐怖活动的军事行动可能引发在这些国家内部的伊斯兰革命,从而一发不

可收。它们对美国在反恐问题的高压战略持保留态度,对于美国的单边主义也不敢苟同。连

日本舆论也警告说,现在距离美国这个"新帝国"能够发号施令的那一天还很遥远。日本和

欧盟国家应当一致要求军事色彩增强的美国修正轨道。【注释:转引自日本国际基督教大学

教授功刀达朗:《美国向"新帝国主义"倾斜》,载日本《东洋经济》周刊2002年4月20

日。】

美国是否会面临历史上帝国都最终经历过的困境?约瑟夫*奈警告说:"霸权的断然主

张者有一种危险,即他们的对外政策总是不停地加速,没有刹车的时候。他们只聚焦于单极

和霸权,过分夸大了美国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为实现其追求结果的能力之极限。"【注释:

Joseph S. Nye Jr., 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

p.140.】

阮宗泽: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