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9:50-12:10,(北京政法大学D段103教室)
黄安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文2007年6月19日17时
(按:应北京政法大学美国政治与文化中心主任杨玉圣教授的邀请,笔者今天上午来到位于昌平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北京政法大学,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的“名家”讲坛上,讲授《美国的崛起与发展》专题。在这个可以容纳150人左右大教室中,政法同学以极其热烈的掌声欢迎这次主题讲演。虽然这次讲演的内容,不少同学们在网上已经看到了我在厦门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国家图书馆等地相同主题的讲演稿,但是二小时多的学术活动始终充满着一种十分活跃的互动气氛。杨玉圣教授主持了会议并且对讲演人作了学术介绍,讲演后又作了精彩的点评,而在一个半小时主旨讲演后的半个小时的提问答问中,有几十人同时举手提问,我回答了近20个问题,在言犹未尽中结束了这个说不尽的话题。
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美国的持续发展之所以引发了同学们如此强烈共鸣和关注。不仅是中央电视台热播《大国崛起》引发的后续效应,而且在于人们十分关注中国和平发展的走向,在于崛起和发展实在是一个引发不同解读的议题,笔者作为与《大国崛起》观点不尽相同的见解,自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另一个思考问题的角度。
现在发表美国的崛起和发展讲演文字稿全文,和在国家图书馆讲演的文字稿内容大体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讲演中有即兴发挥有删节,这个文字稿并非即席讲演的录音整理稿,书面内容以此为准。)
本文最后附有现场即时拍摄的照片8幅。
******************************************************
讲座要点:
·美国崛起的界定:区别崛起为大国和崛起后发展为超级大国
·美国崛起历程的特点
#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
#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充分发展的国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的国家
·美国崛起的独特条件
#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崛起
#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
·崛起后的超强之路
·美国崛起的启示
·结束语:少谈些崛起,多谈些发展
*******************************8
现在“崛起”已经成了一个很时髦的词,似乎什么都可以和“崛起”联系起来,什么都等同于“崛起”如发展之路、大国之路、强国之路。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的热播和凤凰卫视围绕“崛起”播出的一些专题节目更把对美国等国家的崛起的讨论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记得今年1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一家《人物》杂志编辑来电话约稿,要我围绕美国崛起写三个有影响的历史人物,编辑点名希望写华盛顿、林肯、小罗斯福。被我婉言谢绝,因为在我看来这三个历史人物中前后两位均不属于美国崛起的时限内人物,这位编辑听了我的解释,也觉得他们的组稿思路有些问题而作罢。在这以前,我应教育部课程中心的历史课程网之邀,自1月8日到18日主持了美国崛起专题的网上研讨,数以千计的中学老师参加了讨论,提出了上百个问题,我集中就18个专题作了网上回答,这些均可以从学术交流网及历史课程网上登陆找到。1月11日,我在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和3月23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先后作了《我看美国崛起之路》的学术讲演,朋友们也可以从网上看到这方面的报导和全文。5月12日我在国家图书馆作了《美国的崛起历程》的讲演,文字稿也已经发表在网上。此外,在我的学术交流网上和黄安年的博客中,都有不少内容是涉及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发展为超级大国这个主题的,也欢迎朋友们登陆。
现在开始讲正题。
(一)关于美国崛起的界定
今天我和大家讨论的是从的传统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的崛起,就是说,我们讨论的是历史上的美国的崛起,而不是一般媒体谈论和宣传的美国的崛起。
还要说明的是“崛起”(Rise)一词并非我国历史上的常用词,一般我们讲的是伟大复兴,或者振兴中华,而不讲伟大崛起。崛起说的是指一个时代或者一个历史阶段,而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全部发展过程。通常这种崛起不仅对于一个国家自身,而且对于世界格局都会发生重要影响,所以“崛起”往往不是一国的问题,而是关系国际关系格局的问题,因而谈论崛起,势必引起国际舆论的关注。
在谈论一个国家“崛起”的时候,我们首先需要严格和统一的界定“崛起”的含义和时限,需要区别历史上的“崛起”和当今社会所谈论的“崛起”或者说媒体所一再强化的当代意义上的“崛起”。需要区别“崛起”中的大国和“崛起”后的大国的概念。
在谈论美国时,我们更加需要清楚界定“崛起”中的美国和“崛起”后美国的继续快速发展成超级大国和唯一超强国家的区别,需要对他们能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和“崛起”后发展成为超级强国分别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因为并不是所有大国崛起后都能够继续崛起为超级大国的。在今天除了前苏联没有一个曾经崛起的大国,和美国一样在崛起后发展为超级大国的,但是它好景不长,到1991年解体了,能够继续发展为超级强国的只有美国。
从历史上看大国“崛起”,需要对“崛起”的开始和终止时间有准确的历史界定。我们不能违背历史实际把历史上大国“崛起”历程扩大为崛起后的发展里程,这样的解读会造成对读者的误导。历史学家的责任是按照崛起历史的本来面貌向读者尽可能地还原崛起历史的真实,维护历史的真实,做出符合历史实际的解读。而不是以自己头脑里的想象或理论分析代替历史实际、或者以固定不变的理论框架来选择和切割历史事实。
在近代和现代世界历史上,不同的世纪有在那个时代的崛起的大国。18世纪美国还谈不上是“崛起”的时代,还不是美国“崛起”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崛起”后的世纪,而不是“崛起”中的世纪,21世纪是美国试图维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世纪。如果把完成近代化即那个时代的现代化和发展为世界公认的政治和经济大国作为崛起终止的重要标志,那么19世纪末,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崛起”。如果说19世纪60年代美国在世界各国工业总量的经济地位占全球第四,可以看作为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国家,因为那时的工业总量是近代化的重要指标。那末,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基本完成了近代工业化,美国已经赶上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家英国的水平,1894年美国的工业产值94.98亿美元,英国则是42.63亿美元,第三位德国为33.57亿美元,分别居于世界第二和第三位,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合计为76.2亿美元,美国为世界第二、第三位总和的124.6%。这一点对我们如何看待美国的崛起是很重要的。
如果按照统一的排名标准而不是双重标准,我国今天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全世界第四位,这个老四的经济总量排名地位相当于142年前美国的1865年那时美国在全球的经济地位,如果预测中国要达到21世纪世界经济总量排名第一,并且经济总量为21世纪的某个时期的世界第二、第三位国家经济总量之和还要多124.6%。那么,从现在起没有再加上持续不断的三、五十年的艰苦卓绝的努力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按照美国19世纪末的经济总量标准,那时还不能算美国的“崛起”已经基本完成的话,那么按照同样的标准,我们中国即使到21世纪中叶某个历史时刻经济总量为那个时候世界第二、第三位国家的总和还多,不等于说,也还没有完成“崛起”的历史使命?这样来理解和解释“崛起”,是不是混淆了已经“崛起”和“崛起”后继续发展为超级大国的概念了呢?
有人强调从文化或法制制度的健全上上来解释美国的崛起,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制度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逐步完善、发展变化的。拿经济机制来说,19世纪是自由市场经济为主轴的世纪,而不是国家干预下的市场经济,恰恰是在美国已经崛起为经济大国后的20世纪,才继续完善和发展政府干预与市场经济相协调的经济机制的,这样就保障了美国崛起后走向超级强国之路,并不是因为有了十分健全的现代经济机制才成为崛起的大美国,这一点在时间上界定上是很重要的,我们不能把崛起后的历史事实拿来作为崛起主导原因的分析。
20世纪的美国是由经济大国走向超级大国和世界唯一超级强国的时代,把20世纪“崛起”后的美国还纳入“崛起”中的美国来阐述,显然与美国的“崛起”历史实际不符合。“崛起”中的美国和“崛起”后的美国是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我在《也谈央视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的制作》一文(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1月18日首发)中提到:“关于《大国崛起》的片名,笔者在审稿是就提出异议,按照笔者的理解大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大国并非同一含义。笔者不清楚现在公开放映的《大国崛起》的时限下延到什么时间,不能把崛起后的大国的历史发展都放在大国崛起中展开,如果那样怎能叫‘崛起’。难道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现在还在‘崛起’?如果一个国家发展为世界历史上的一个政治或经济大国,它是有着特定的历史界标的,这是一个历史界定概念,而不是历史演变的描述。”“葡、西、荷、法、英、德、俄、日、美九个发达国家都有她崛起的时代界标,但是在21世纪的当今世界,够得上正在崛起的大国恐怕只有中国和印度,美国作为唯一超级大国已经16年了,她不是崛起的问题,而是力求独霸的问题,俄罗斯是为重新崛起做准备,日本正在做着登上超级大国的美梦,也不是崛起问题,葡、西、荷、法、英、德几个国家要重新崛起,恐怕要借助欧洲联盟了。”
在15年前的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笔者的《美国的崛起》一书,该书系统叙述和研究自1492年前到19世纪末的美国历史, 探讨了美国在短期内由荒原发展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崛起之路及其历史借鉴,展现了1815-1984年这八十年间美国近代工业化发展过程。到了20世纪的美国已经是崛起后的美国走上超级大国和唯一超级强国的历史发展了。崛起后的美国继续保持100多年的发展势头,这是另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并不能仅仅把它放在“崛起”的框架内加以研究。就是说,15年前我说美国的崛起说的是近代美国的事,而不是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年代,20世纪以来的那段历史是崛起后的美国历史了。
两年前我对于《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稿的审稿意见中提到“关于系列电视片《大国崛起》的定位意图,我理解大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的大国并非同一含义,这里涉及电视片反映时段的下限。附件提到:‘大国崛起的历史,也就是一部大国经济振兴的历史’,‘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现代化历程’‘将视线集中在’‘崛起的特殊历史阶段,追寻他们如何成为世界大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足迹’。我理解按照这些表述及定位,不宜用大量篇幅谈论崛起后、现代化后、成为经济大国后的历史发展。”“依笔者之见应以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发生、发展和完成为主线,并说明它的共性和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更有借鉴意义。”(见2004年8月28日黄安年对《大国的崛起》中的《美国的崛起及其动力》史学脚本稿的审稿意见,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1月18日首发的附件)
20世纪是有“崛起”中大国的,德国、日本、苏俄都是,但是他们在“崛起”后的发展道路发生了曲折,德、日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邪路,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则在20世纪90年代解体。对德国和日本来说不是重新“崛起”的问题,对于俄罗斯来说有一个重新“崛起”的问题。而对于美国来说,我们不能把她当作还在继续“崛起”的国家,“崛起”是一个历史的概念,不是一个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换界标的概念。
我在美国时看到对于《大国崛起》的不少海内外评论,但是这些评论几乎全是从政治上和价值判断上作出的。如果美国崛起的电视片用一半以上的篇幅来展现1900年以后的美国历史发展,那么按照崛起的历史界定来看,这已经是“崛起”后的美国了。
我之所以用一些时间强调区别“崛起”中和“崛起”后的美国,这涉及到怎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国“崛起”的问题,按照我的理解,美国是一个快速“崛起”中的国家,是一个“崛起”后继续快速发展的国家,是一个既有创新又有扩张的国家,是一个既有人爱又有人恨的国家。美国的“崛起”是快速的,只用了80年时间而不是又用了50年后的130年时间;美国的创新机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崛起”和“崛起”后不断发展完善的。在“崛起”中和“崛起”后,美国由大陆扩张走向海外扩张又走向了全球扩张。
话说回来,在市场经济、媒体膨胀、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美国问题讨论也大众化了,我们历史学工作者的责任是用历史的真实和责任来准确地普及历史知识,而不是迎合个别媒体的某些需求来重塑历史真相,从而对读者带来误导。
(二)关于美国崛起的特点
我在《美国的崛起》、《美国社会经济史论》两部著作和《美国经济发展史系列讲座》中认为,美国历史发展中,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五个明显的特点,而这五个相互联系和影响的特点恰恰成了美国实现现代化和美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1.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
美国迄今建国历史只有231年,远较其他大国年轻。美国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大国。她有三个快速发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由土著印第安人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过渡为带依附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地。1815-1894年的80年间,美国又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这80年正是美国开始崛起和崛起成经济与政治大国的80年。而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4年以来已整整113年了。这110年左右是美国崛起后的世纪。
2.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这一点在除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以外的所有大国中是独一无二的,自1607年起移民北美到今天持续四个世纪的移民潮,外来移民不含到美国后出生的后裔在内,累计总数在6000万人以上。美国移民潮规模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影响之深是世界上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考察美国发展和崛起之路,不能不研究美国的移民潮、移民政策及其影响。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的估计,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移民1641年为50000人,1775年独立战争开始时250万。美国开始进行人口普查时的1790年人口393万。早期美国移民群体的主流是英格兰人,1680年前,移民中的90%来自于英格兰地区。到了独立战争前,移民除来自英格兰以外还有爱尔兰、苏格兰、德意志、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和地区,但主潮仍然是英格兰地区的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的清教徒(WASP)。这一地区为主体的移民对北美的移植,对于近代美利坚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近代美国移民人数有增无减,由西欧向整个欧洲地区并波及亚洲和美洲地区。1815-1860年外来移民共500万人,其中1820-1860年间外来移民中男性60%; 15-40岁的占67%。自1860-1910间,外来移民更高达2286万,其中1860-1900年1406万;19世纪最后20年移民美国的男性占75%;其中15-45岁占83%。自1815-1929年有3700万人进入美国。值得注意的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北欧地区的移民大量涌入美国,这些移民和主要来自西欧的信奉新教的英语国家的老移民不同,新移民主要来自信奉天主教、东正教等其他教派的非英语国家,尤其是意大利、斯拉夫和犹太民族集团。
在世界近现代各国历史上,外来移民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以美国为最。概括起来在近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影响美利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早期和近代移民潮表明,以英格兰地区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种族的清教徒为主体的移民,对于英属北美殖民地进行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移植,极大地影响着近代美利坚民族的建立和美利坚共和国的形成。美利坚民族的丰富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随着不同时期美国移民成分的变化,呈现相应的发展趋势。但是传统的WASP始终是美利坚民族的主体,目前美国虽然来自北欧裔、东欧裔、亚裔、非裔和西裔,并不被认为是美利坚民族的主体,但是他们在美利坚民族大家庭中的发展态势是有目共睹的。
第二,影响近代工业化的发展。大西洋沿岸十三个殖民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完全是几代欧洲移民和非洲黑奴辛勤开发的结果,他们为北美提供了奇缺的劳动力。作为移民主力的英格兰人带来的先进社会生产力和生产方式,无疑极大地推动了北美经济的快速发展。北美独立革命的胜利、美国近代工业化的起始和发展、美国的领土开拓和持续一个世纪的“西进运动”、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完成,无不得益于外来移民。其中大批廉价劳动力和熟练技术人员以及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移民的不断西移,对于美国经济区域化和居民社会结构的分布,同样发生了巨大变化。1790年时美国94%以上的人口,居住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1860年该山脉以西的人口比例已达49%。由于移民的辛劳,19世纪中期的密西西比河谷地区成为“美国历史上在一代人之间把荒原变化良田的第一个例子。”19世纪最后20年美国西部新垦区的土地面积,超过了英、法、德国面积的总和,移民则是新垦地的主力军。
第三,影响社会政治生活多元化的发展。在近代美国无论在美国的独立革命时期还是第二次对英战争,或者美墨战争及南北战争中都有外来移民的作用。美国大陆领土扩张和各个联邦州先后加入联邦离不开外来移民。美国两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美国工人、农民运动的发展离不开移民的影响。
第四,影响思想文化的一体多元化发展。作为一个外来移民国家的美国, 种族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使美国成为名符其实的“大熔炉”。这对于新老移民来说, 美国为他们提供了较为自由发展的大好机遇, 对于整个美国来说,各民族各献所长导致美国的快速而富有特色的发展。显然持续不断的外来移民,和美国自由移民的政策有利于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美国的继续发展。
还要提到,说到移民中的华裔种族对于美国崛起的特殊贡献,其中最为典型的事件就是华工对建成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历史性贡献。这是需要专门阐述的一个问题即华工和美国的崛起。
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的由我编著的《沉默的道钉—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中文版、英文版),图文并茂地说明了美国崛起和华工的密切关系。19世纪60年代和80年代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在美国和加拿大先后建成,这在美国和加拿大历史上竖起了一座走向现代化、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和谐的不朽丰碑。而这条铁路的建设与一个半世纪前远涉重洋来到北美的华工先驱们的伟大功绩密不可分。正是这支不畏艰险、勤劳朴素、沉默奉献的生力军,为太平洋铁路的建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862年正值美国内战的关键时刻,林肯总统做出了建设太平洋铁路的重大决策,138年前的1869年5月10日,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时刻,第一条横贯北美大陆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和联合太平洋铁路提前完工。经过连续七年协同努力艰苦奋战, 两支筑路大军,即从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向东修筑的中央太平洋铁路大军,和从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向西延伸的联合太平洋铁路大军,在犹他准州奥格登地区的普罗蒙特里丘陵处接轨,其中西段承担最艰巨任务的主力正是特别能吃苦和具有聪明才智的华工。这一壮举宣告了美国大陆在经济运行上开始连成一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狂飙发展时期,并推动美国成为联结太平洋和大西洋的经济大国,同时也表明中国的最初移民潮,对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利福尼亚等西部地区的崛起,做出了杰出贡献。
中国劳工在建设横贯北美太平洋铁路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些无名的筑路英雄,就像无数沉默的道钉那样,铺就了横贯北美大陆的太平洋铁路。大量华工从事高强度、高风险工种,其中许多人因疾病、高寒、超强度劳累,以及塌方、雪崩、坠岩等工程事故而殒身异乡。在美国,他们不仅酬金极其微薄,而且还遭受种族歧视和排华浪潮等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铁路先驱们忍辱负重、不屈不挠,用自己的血汗书写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1877年美国国会两院调查中国人入境问题联合特别委员会提出的报告书,就是当年美国排华和中国华工贡献于美国西部开发的历史见证,表明没有中国华工的参与,中央太平洋铁路要按期修建成功是不可能的;中国华工承担了横贯太平洋铁路工程中最为艰巨的任务,付出了极大的牺牲;中国华工在众多劳工中,最为勤劳苦干,最为出色,是廉价劳动力的最好来源;美国政府和铁路部门给予华工的待遇和白人劳工相比是不公正的。按照美国自由民主的立国精神、美利坚民族的传统精神、勤俭奋斗的精神、自由移民国家政策、自由市场经济运行的公平竞争规则以及《独立宣言》所倡导的人权价值观,华工应当得到公正的待遇和客观的评价;作为迈向现代化、建设北美家园、与各族移民和谐相处的楷模,中国华工是当之无愧的。
华工对于美国和加拿大西部开发的贡献,并不限于建设北美大陆铁路。他们积极投身于北美社会的各行各业,顽强不息、奋发图强,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开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华工在第一次北美移民潮中,无论是开矿、修路,还是务农,是名副其实的促进西部发展的生力军和推动东西文化交往的纽带。
然而不幸的事情随之发生,美国加州等地掀起了排华浪潮,华工的廉价劳力居然成了排华的主要依据。1882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排华法案,这是美国历史上唯一针对一个国家人民的排斥法律,从而成了美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移民史、政治史和人权记录史上最可悲的记录之一。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汲取历史教训,才能共同面向未来。中国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历史的经验表明:美国经济大国的崛起和发展,包含着中国华人华侨开发和建设北美的一份贡献,仅仅认为美国的发展是美国白人及其后裔努力的结果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移民政策是关系美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中国华工开发美国西部所做出的里程碑贡献是功不可没的。随着时代的前进,那些“沉默的道钉”、那些建设北美铁路的无名华工,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客观公正的评价。美国领导人曾多次赞扬中国华人建设美国的历史贡献。中国领导人也一再给予建设北美铁路的华工以充分评价。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曾说:“中国移民早就来到美国,并为开发西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19世纪中叶,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和美国人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共同铺设了横贯美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说:“中国数以万计的华工参加了美国横贯东西部大铁路的修建工作”,“无数人为这个工程献出了生命”。许多历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高度赞扬华工建设北美太平洋铁路的功绩。这段历史愈加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美加许多城市和社区都为沉默的道钉立碑,纪念这些“籍籍无名”华工开路先锋的丰功伟绩。199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政府向中国上海捐赠了一座用3000多枚道钉塑造的纪念碑,以表彰建设铁路的华工的功绩。碑文写着:“中国建筑工人所做的贡献是连接美国东西部海岸并促成其国家统一的重要因素。”也许这碑文能告慰于那些曾献身于太平洋铁路的“沉默的道钉”。前不久齐鲁电视台和新廊网等媒体联合启动了寻找华工建设美国太平洋铁路之旅的活动,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活动,已经获得了海内外华人的广泛关注,希望这次活动能够唤起人们对于那些沉默的道钉为崛起中的美国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的回忆。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甚至十分反动,也是一种偏见。
美国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独立和自由权力的扩大,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选举权的限制逐步缩小和取消,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等。
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改革传统。它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自治议会和1620年的外来移民的“五月花号公约”。从1776年的独立宣言到1787年的联邦宪法和1791年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从杰斐逊民主思想到杰克逊的民主政治。从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关于“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说,到1866年的给黑人以充分民主权利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从19世纪末的平民党主义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等。我们需要注意到美国的政治机制并非一开始就有着健全制度的,他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这样的政治机制显然对于美国的崛起和崛起后持续快速发展是有利的。
4.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
我们知道现代化是没有社会制度区别的,现代化又是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联系的。美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典型;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典型;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是后起的,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国家,美国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既说明了美国崛起的历史特点有反映了美国崛起后继续发展的经济原因。
5.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的国家
这个特点集中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人口流动的王国;第二,对外贸易的超级大国;第三,门户开放的国家;第四,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国家。从北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和对外开放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开放既不会有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不会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北美大国的崛起是和美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分不开的。美国不仅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国内居民频繁流动的王国。它是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连续不断的外来移民潮的产物,又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流动中的北美大陆表现为居民迁移分布的不断变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农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剧变化。它反映了美国人口重新分配的迁移率。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为高迁移率提供了客观经济前提;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是高迁移率的强大动力;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又有力地推动高迁移率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先导又为高迁移率创造了有利环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美利坚民族的创新精神都是高迁移率的推动因素。美国良性的人口频繁流动有利于美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美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美国的合理布局和整体发展;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作为从贸易立国外贸易的超级大国,没有对外贸易就没有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就不会有美国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超级大国的形成。在贸易大国的进程中,美国采取了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兼顾和交替的政策。此外,在美国崛起后,作为开放型的美利坚共和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美国崛起后20世纪以来,美国基本上推行门户开放式的外交政策。
至于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美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在短短的400年内,从荒原发展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得力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没有美国特色。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改革开放执西方世界之牛耳。
在近世界现代史上美国改革调整次数之多和相对及时为世界各大国之最,其作用之大也是不少国家所不及的,研究美国史必须对它的政策调整和改革有足够的重视。自近代推动美国进步的当推两次革命和三次改革,近代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关系到美国能否真正建设成为一个独立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问题;第二次改革(19世纪上半叶)关系到一个一国两制的美国的走向:是带有前资本主义,早期资本主义色彩的还是工业资本主义的近代化道路; 第三次改革(19世纪末)涉及自由资本主义能否平稳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美国政府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调整社会经济政策和政治关系,加强经济管理和调节、推动经济发展,包括协调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关系,制定刺激经济发展的关税、国内税收、货币、银行及鼓励科技发明等政策,都是引人注目的。
说到我国对于美国历史研究的杰出贡献者,有两人不能不提到,我国研究杰斐逊的第一人是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资深教授刘祚昌,2007年3月10日是他逝世一周年,他的代表作是131万字的《杰斐逊评传》(2005年出版),我国研究富兰克林·罗斯福的第一人,则是93岁高龄的武汉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绪贻,他的代表作是《富兰克林·罗斯福时代》(1994年出版)。而《大国崛起》电视片并没有对他们进行采访,这是个遗憾。
(三)美国崛起的独特条件
美国作为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是崛起的重要条件,这是500年来其他八个崛起的大国所不具备的,也是我们正在崛起的中国所不具备,因为中国本来就人口为世界之最,不能承受持续不断的大量外来移民的涌入,尽管也有少量外了移民为中国崛起做出贡献,但是这种因素并非中国崛起的独特条件。这一点前面已经提到,现在不表。我要强调的是以下三个独特条件:
第一.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发展阶段,有利于美国现代化的发展
封建制度及其影响,对于任何一个现代化市场经济和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来说,都具有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它是历史发展中多数国家难以逾越的障碍,又由于长期封建制度社会所造成的影响,以至,在今天面向21世纪的各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仍然在不同程度上面对封建影响干扰的困扰。在世界各大国中,美国的封建影响相对来说是最小的。在八国首脑会议的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加拿大和俄罗斯都无一例外,在亚洲的中国和印度也不例外。
美国是唯一没有经历封建制度历史阶段的大国。美国近代历史是沿着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起来的,它没有经历封建主义阶段,一开始就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但是存在某些封建主义残余,美国由于经受了两次相隔近10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冼礼,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近代和现代美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治民主化进程,大大受惠于封建主义的影响较小这个特点。
恩格斯多次论述道:“美国没有中世纪的废墟挡路,而且在一开始有历史的时候已经有了17世纪形成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因素。”它“没有封建主义的过去”,“过去土地贵族、没有君主制度”,是“在纯资本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美国之所以没有经历封建主义历史阶段,是由于英属北美殖民地基本上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条件下的移植。美国作为一个由以英格兰地区为主体的外来移民建立的国家。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经济,基本上是早期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市场经济, 而不是封建主义的自然经济。欧洲移民来北美到没有搬来欧洲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制度, 而从一开始就带有资产阶级民主制萌芽的组织形式。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欧洲移民在北美的扩张,很快成了北美社会的主导力量。英属北美殖民地不同于法国和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免受封建制度的严重影响,也有别于日本、德国、英国、俄国和中国。在这些国家封建主义的影响都长达千年以上。
不过美国没有经历封建主义阶段并不等于没有封建残余的影响。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中,美国封建主义残余的清除,经历了两次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革命,推翻了英国在北美13个殖民地的统治, 建立了不同于英法的以美利坚民族为主体的新国家, 开创了资产阶级取胜的新纪元。1861-1865年的美国内战,扫除了美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 废除了种植园奴隶制, 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现代资本主义的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改善了美国的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更加适应美国工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强了联邦的统一,保证了工业资本主义对国家的统治地位。它有力地推动了美国工运动和黑人运动的发展。也推动了欧洲革命运动。
今天我们谈论美国的自由、民主精神和自由市场机制是和美国的封建制度影响很小分不开的。而今天我国的崛起,需要继续扫除各种封建残余的影响。其实,如果大家仔细翻阅《邓小平文选》,里面有对封建影响的精彩论述,我们的宣传好像忽视了这些重要论述。
第二.美国的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推动美国崛起
打开美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地跨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大洋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而条件最为有利的莫过于美国。无论是19世纪的大西洋时代, 20世纪的两大洋时代,还是21世纪的向太平洋倾斜的时代,均有利于美国的发展。
历史上的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正是19世纪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20世纪美国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它对于美国今天疆界的形成,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发展,以及北美邻国的发展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在美国近代史上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美国统治阶级的领土扩张进程,后者主要是广大人民群众的领土开发进程;从时间上看,西进运动始于18世纪90年代,早于领土扩张但结束于19世纪90年代,晚于领土扩张;西进运动是群众性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大陆扩张则是政治和军事活动;西进运动是领土扩张的动因前奏和结果,大陆扩张则又为西进运动提供了合法依据。
随着移民向西部开发的推进,领土开拓迅速越过落基山脉到达太平洋沿岸的整个西部地区,以美墨战争为中心环节,美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内,实现了地跨两大洋的夙愿。首先美国通过大量移民得克萨斯,并策动得克萨斯于1836年独立,随即于1845年3月1日正式兼并了本属于墨西哥承继的领土得克萨斯,面积626 ,285平方公里,为此支付相当于1 000万美元的债务。得克萨斯在当年正式成为美国第28个加入联邦的州。1846-1848年美国挑起了对墨西哥的侵略战争。根据1848年2月签订的墨西哥城郊的瓜达卢佩-希得尔哥条约,美国夺取了格兰特河以北的全部墨西哥领土。面积851 624平方公里,为此支付1 500万美元的费用,美国获取的领土包括美国7个整州和部分州,含加利福尼亚、内华达、科罗拉多、怀俄明、新墨西哥、犹他、亚利桑那。1853年12月30日,美国驻墨公使加兹登又通过与墨西哥签署条约,购买了亚利桑那希拉河流域的47 750平方公里,为此支付1000万美元,从而美国最终确定了西南边界,这一地段修建横贯大陆铁路南线的最佳线路。美墨战争使美国取得了通往太平洋的出海口,成为横贯北美大陆最佳位置的两大洋国家,并且极大地削弱了邻国墨西哥,夺取了墨西哥55%的土地,改变了北美的政治版图。
在美墨战争其间的1846年,美国还用威胁诉诸武力手段向英国提出独占俄勒冈地区的要求,1846年6月15日美英签署了帕克南条约,即俄勒冈条约,双方同意以北纬49度线为美英势力范围的分界线,这样,美国不分一兵一卒和一美元取得了461 130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原13州殖民地面积的5/6,它包含现今美国俄勒冈、蒙大那、华盛顿、爱达荷、怀俄明5个整州和部分州。俄勒冈地区的取得,使得美国西北边疆得以最终确定。1867年3月30日,美国乘俄罗斯准备放弃阿拉斯加的时机,与美国签订了购买阿拉斯加的条约,该地区共面积943 713平方公里,支付720万美元,合一美元购得0.13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块当年被一些人称为西华德的“大冰山”、“北极熊公园”,指责西华德是“蠢货”的阿拉斯加地区,今天却成了美国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地。
这样,在短短的1803-1867年60多年时间里,美国的领土一下子增加了3倍,从230多万平方公里猛增到930多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付出的代价总共只有5 555万美元,这些领土面积的总合超过了英、法、意、德、日五强国全体面积的总合的两倍。这里还不包括具有战略意义的夏威夷等东太平洋地区岛屿的海外领土的扩张,如1867年的中途岛,1898年的夏威夷、波多黎各、关岛、菲律宾,1899年的东萨摩亚和威克岛,1916年的丹属维尔京群岛等。
在我们谈论美国崛起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到美国大陆扩张这一基本事实是不符合实际的。
西进运动的明显特点是是美国人民由阿巴拉契亚以西一直向西开发和移殖至太平洋沿岸的缓慢过程,自18世纪90年代到19世纪90年代,经历了100年以上的时间,这种群众性的经济开发、社会迁移运动和拓殖不能同殖民主义相混同。它具有自由市场经济特有的商品性,在西进运动中各阶层的动机虽不相同,从本质上说,西进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向横广面发展的群众性运动。她又具有极强的流动性,这种流动一方面是外来移民和国内居民的大规模流动,另一方面又是地区经济结构和和劳动成员工作对象的变化。此外,它具有排他性,即西进进程中,充满对印第安人的驱赶,掠夺和杀戮,参与其事的既有统治阶级,也有普通白人的活动。在西进运动中,探险队和商队起了先导作用,自1804年到1820年间,先后有刘易斯-克拉克等探险队向西部探险,分别经密苏里河、越过落基山脉、直到太平洋沿岸的哥伦比亚河地区,随后经历1816-1819、1835-1837、1854-1857年三次西进夺地高潮,和其间各种大蓬车队移民越过险峻山口的壮观场面,在50年代的西部地区行进中,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车队迁徙的。内战后,西进浪潮继续发展,70-80年代,移民由大平原地区向太平洋的最后边疆扩展。从1790-1880年,美国的人口中心点大约每年向西移动6.4372公里(合4英里)。1890年,美国人口普查局宣布,10年前还有一条定居地边界线,现在美国已不在存在一条移居的边界线了,移民已经向全国扩展,西进运动至此,告一段落。可见西进运动是美国崛起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大陆扩张和西进运动对美国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方面,第一,促进美国成为一个年轻的、具备得天独厚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的政治经济大国。世界上的大国像美国那样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的,是罕见的。美国独立前的13个英属北美殖民地,地处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的大西洋沿岸的狭长带,设想如果今天仍然处在那样下,要成为超级大国显然是困难重重的。今天美国的优越自然条件是建国后通过不断扩张领土取得的结果。
美国位居世界前列的丰富矿藏,其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地区,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俄克拉何马、新墨西哥集中了天然气储量;得克萨斯、路易斯安那、加利福尼亚集中了全国的石油储量;西部各地集中了金、银、铜等有色金属的储量。1970年西部集中了森林面积的47%;美国的水利资源大部分在太平洋沿岸和山区。由于大陆扩张,美国国土形成了东濒大西洋,南接墨西哥湾,西临太平洋,北跨五大湖的有利于现代化进程的自然地形,它北与加拿大相接,南与墨西哥为邻,北美大陆又与欧洲大陆远离,有两大洋作为天然屏障,形成了有利的地缘政治。这种情况既有利于18-19世纪和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崛起和发展,又有利未来21世纪重太平洋的两大洋时代的继续发展。
第二,推动了全国性的人口大迁移和人口布局的调整。美国是一个人口频繁流动的王国。从历史上考察,它受制于持续不断的移民潮、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从经济上考察,它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经济机遇重新分配的过程。由于人口不断西移和流动,1790-1896年的100年里,有31个州加入了联邦。西进运动也推动了农业劳动力布局和城乡人口比例的新变化,1790年,几乎100%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美国的东海岸地区,到1840年时,有1/4的农业劳动力集中在中东部地区,而1900年时,美国中东部农业劳动力达到39%,中西部13%,远西部为4%,与此同时,美国城市人口增长和布局也发生相应变化。
第三, 开发了广阔的西部土地, 初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经济区。由于西进运动的发展,美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垦殖的西部,它包括俄亥俄和密苏里河以北的小麦王国、密苏里地区下游地区的棉花王国和西部大草原地区的畜牧王国。在这个基础上,西部发展了以食品加工业为主的轻工业和以农业机械制造为主的制造业,从而推动了粮食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的同步增长,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的协调发展。畜牧王国包括东起密苏里河,西到落基山脉的西部大平原。得克萨斯兼并后,50年代牧牛和大牧场进入美国社会生活,出现了专门的牛市、牧牛区和牧牛专道,畜牧业的发展,受惠于自由土地的开发,肉类消费需求的增加和冷藏车的发明、畜牧加工技术的进步。
第四, 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1860年前,密西西比以东地区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铁路网,1869-1893年间,美国又先后修筑五条横贯北美大陆的铁路干线,铁路先行对于西部开发和美国近代工业化的完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在对美利坚民族发展和美国社会的影响方面,西进运动的作用也是十分巨大的。如果说,北美独立革命对于美利坚民族具有重大意义,那么西进运动对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发展则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美利坚民族讲求实际、不尚保守、革新进取的特点是和几代移民在不断西进中的多样性、流动性以及竞争性、斗争性分不开的。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使美国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机遇的国家,一代又一代的开拓者,一次又一次的移民浪潮,在不断寻求新的机遇和应付新的挑战,这个过程中追求独创、个人自由、角逐竞争,始终成为激发西进群体和移民们的强大动力。
这种拓荒精神体现了个人的创新精神和民主自由精神,承继了典型的美利坚民族精神,它无疑是推动自由资本主义和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贵活力。西进运动中还培育了一种社区服务和自愿服务精神,这是早期移民互助精神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下,它的恶性膨胀则导致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无政府主义的抬头。西进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壮大了一个自由民阶层。它对于推动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和美利坚民族风格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犹如本世纪70年代以来中产阶层的壮大对于当代美国社会的影响。
西进运动的整个过程体现了革新开放精神,它留给美国一分长达一个多世纪之久的开拓革新精神遗产,这份遗产连同早期和殖民时期美国移民的开拓精神,使美利坚民族在长达三个世纪时间里,培育了美利坚民族可贵的传统精神财富。当然,在大陆扩张过程中的“天定命运”的扩张主义使命感也同样影响着美国20世纪美国当权者的对外扩张政策。
对于19世纪美国社会来说,西进运动犹如社会运动的安全阀,它为社会上不同阶层和利益集团提供了各种机遇,使得各人一方天,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矛盾的进一步激化。
第三,美国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也有利于美国崛起
美国建国231年来,经济迅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得益于美国是一个长期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内和平统一和相对稳定的国家,长期处于和平与发展的国内环境之中,同时在近代史上四次重大战争中扩大了领土,拥有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首先,长期的和平环境有利于美国的发展。在美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总共12次,这里不包括早期和近代数以百计的对印第安人的战争和当代美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采取短暂的炫耀武力的数百次军事行动。前者对于美利坚白人最终在北美站稳脚跟,建设国家,发展经济起来重大作用,后者则体现了美国超级大国的全球扩张战略。但是就对美国的全面影响来说,最重要的是12次战争,总共时间不到36年,在世界大国历史上是少有的。在美国进行的12次战争中,战场在本土进行的只有三次, 前后只有13年,而且这三次战争虽然对当时的经济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但是总的结果和影响却是积极的,这种情况也为各国所罕见。
自1865年南北战争结束以来, 在美国本土已有142年无战事的环境, 从1814年第二次对英战争以来,已有193年时间没有一个外国士兵能在美国本土为所欲为,这种情况更是各个大国所未见的。人们批评美国作为军事大国扩军备战,主要是第二次世界以来的事。在19世纪和直到二战以前的20世纪上半叶,美国国防开支相对较低,常备军很少。这些情况无疑有利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在近代美国,长期实行对欧洲和世界事务的中立和孤立主义政策,18世纪末确立的中立政策和1823年开始推行的门罗主义,符合美国崛起时期的国家利益。
其次,具体分析美国历史上的12次战争,对于美国的影响是相当不同的,而总体上说,有利于美国发展是主要的。这次12次战争指的是近代史上的四次和现代史上的八次。近代史上的四次重大战争,即北美独立战争、第二次对英战争、美墨战争、南北战争。1775-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即第一次对英战争的结果,诞生了美利坚合众国,开辟了资本主义在北美的独立发展道路。1812-1815年第二次对英战争的结果,迫使英国放弃了侵占北美陆的野心,消除了北美资本主义和经济发展的最大外患,为美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开始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次战争对美国崛起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战后美国开始了近代工业化的进程,由于美国和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大国英国取得和解,美国获得了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1846-1848年美墨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横贯美洲大陆拥有两大洋岸的国家,确保了美国在美洲的经济大国地位。1861-1865年南北战争,即美国内战的结果确保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在美国统治地位,开辟了经济高速发展的狂飙时期。至于现代史上的八次,指的是1898年的美西战争、1917-1918年的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41-1945年的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1950-1953年的朝鲜战争、1965-1973年的越南战争、1991年的海湾战争、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2004年以来的对译拉克战争。这写不在我们今天讲的严格意义上的美国崛起范围之内。
讨论美国崛起的独特条件,除了以上提到的三点和外来移民因素此外,还有,美国在学习、引进英国和西欧先进科学技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产生了19世纪末的新科技革命,推动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近代美国统治者对土著印第安人的剥夺和对黑人奴隶制的掠夺具有资本原始积累的性质,为早期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等方面。
近代美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表明:资产阶级革命、科技革命、重大战争、领土扩张、社会制度的变迁和经济改革调整,在主要方面,都对美国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对于美国历史发展的评论最有影响的理论观点是美国例外论,迄今仍严重左右学术界。它表现为地理环境决定论,种族优越论,天定命运论以及和谐一致论、制度优越论。它夸大历史发展特殊性,否认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一般特性,从而导致否定客观规律、神化资本主义的片面结论。还有一种偏见是贬低美国资本主义客观历史作用的腐朽论,全盘地否认资本主义发展的活力,这同样是一种背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偏见。
(四)关于崛起后美国的超强之路
关于崛起后美国的超强之路的探讨,需要特别关注崛起和崛起后的持续快速发展的关系
美国成为超级大国已经有62年历史,作为唯一超霸强国也有16年历史。考察当代世界的经济,理所当然地要研究当代美国的发展。
20世纪美国发展中的前90年,我们在这里没有时间谈了,这里简要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经历1991年2月到2001年3月美国新一轮经济发展记录。成为20世纪美国经济史上第三个快速发展期。2000年春夏开始的股市崩盘和IT衰退,尤其是2001年“9·11”国际恐怖主义袭击使美国经济遭受重创,小布什政府的单边主义对外政策和有利于富人经济对策,妨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尽管如此,新世纪以来的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在经济总体上仍保持发展势头。在《当代世界六十年·经济卷》整体研究篇中。我们已经从比较研究中了解到新世纪以来美国在全球经济实力上继续保持优势地位,这里我们再作进一步说明。
根据200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附录1959-2005年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1959年GDP为5066亿美元,1970年GDP为10385亿美元,突破了万亿美元大关;1991年GDP为59590亿美元,2001年GDP为101280亿美元,突破了10万亿美元大关,2002年GDP为104696亿美元,2003年GDP为109712亿美元,2004年GDP为117343亿美元,2005年GDP则达到124794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1991年以来14年间美国的GDP增加了108%。而依据国家统计局和世界银行数据,2005年,我国GDP达到22350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份额约5%,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20.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按照1:7.75美元,则为27019亿美元);美国是中国的5.58倍。在美国历史上经济的最快发展阶段是1869-1901年,GNP在30年间翻了两番, 即15年翻一番。如果美国今后的发展依然保持14年增加108%速度的态势,则将成为新一轮快速发展期,那么2019年时则GDP达到249588亿美元,中国在这段时间里即使GDP不到5年翻一番即连续三次翻一翻也只有178800亿美元,而做到这一点是难上难的。即使勉为其难地达到这个目标,也会给可持续增长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根据2006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附录1959-2004年家庭的中间货币收入(按照2000年美元计算)和家庭与个人贫困情况提供的资料,1991年6720万个家庭的中间收入是48608美元,低于贫困线水准的共770万个家庭,占全部家庭的11.5%。而2004年在7700万个家庭的中间收入是54061美元,低于贫困线水准的共790万个家庭,占全部家庭的10.2%。而其中白人家庭的中间收入2004年是56568美元,黑人则是35158美元,2004年白人家庭低于贫困线标准的占8.5%,而黑人高达22.8%。这表明整体上美国的家庭富裕而局部贫困现象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美国的相对优势是明显的,2006年10月美国总人口由1967的二亿突破三亿。在这里外来移民起了重要作用,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种族和社会文化多元化起了积极的作用。超级大国所需要的劳动力供求和经济消费有着内需足够的保障。同时三亿的人口素质在整体上要高于其他人口大国。由于人口总量的中国是美国的四倍多,美国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比中国要大很的,美国在发展人口的同时,节约和控制资源,改善环境保护的余地很大,因而美国有着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客观条件。
从当代世界科技发展的角度看,90年代以来美国依然处于物技术、生命科学、光电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设计技术、航天技术、武器技术以及核技术等领航领域的核心地位,这不仅表现传统领航技术的现代化,而且突出反映在新世纪先导技术信息网络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
从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而言,美国2005年的GDP总量依然比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的综合还要多。美国经济目前依然是全球实力最为雄厚的经济,几乎占据了当前全球需求的三分之一。
由上, 我们可以大体上得出这样的看法: 整个说来当代美国的经济,仍然处在波浪式的发展甚至大发展时期;和欧洲发达国家及日本相比70 年代以来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依然保持着较大的优势,尽管随着欧盟的扩大在整体实力上已经和美国不相上下,但是欧盟作为一个经济集团内部矛盾重重,不能把欧盟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和美国等量齐观;美国不仅保持超级大国地位,而且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强大国已经持续了整整16年,在这10几年间处于第二位的日本则处于停滞和缓慢发展阶段,从而确保了美国将在一个时期内继续保持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从新世纪以来的发展态势看,美国仍是一个富有活力的超强大国,在考察制约发展诸多因素中,科学技术命、现代化进程、市场与政府、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现代化和改革、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现代社会保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政治民主化和思想文化多元化这九个方面,美国均有积极因素,在战争与和平因素方面,美国由于推行扩张主义战争政策,影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合分析当代美国经济,我们可以看到它存在的某些活力。尽管美国有70年代的滞胀、90年代的金融风暴、世纪初的信息网络泡沫、恐怖主义袭击阴影,和今年以来房地产销售危机的迹象,但是这些负面因素不足以影响美国经济的总体发展态势。这是由于,美国的下列积极因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起来说:战后美国经济发展中的政府经济政策因素集中反映在十项重要政策上:
1.改革开放和调整政策;
2.政府干预和市场政策;
3.自由竞争和垄断政策;
4.经济增长和周期政策;
5.贸易自由和保护政策;
6.关税政策和税收政策;
7.财政金融和货币政策;
8.工农商交讯协调政策;
9.社会保障和抚贫政策;
10,持续发展和环境政策
当代美国经济发展的明显特点是:
1,经济中心型,在战后美国历史发展中, 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政治与经济关系中, 经济利益处于优先地位;在社会制度与经济发展中, 经济发展为中心;在经济发展中, 科学技术占优先地位。
2,改革调整型,在近现代历史上经历八次改革调整高潮,战后美国经历三次高潮。
3,全球开放型,表现为外来移民对当代美国各方面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国内移民的多样性和流动性推动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一直在美国经济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经济制度上呈现多元性的发展;对外政策中的重经济竞争的门户开放特色; 思想意识上的全球意识和开放意识;全球地位中作用上的开放型。
4,一体多元型表现为经济制度上的垄断资本化主体型; 社会生活上的现代化生活主体型; 政治制度上的垄断化统治主体型;思想意识上的资本自由化主体型; 民族构成上的美利坚民族主体型; 文化模式上的美利坚文化主体型;中宗教模式上的美利坚清教主体型。
5,实用协调型经济,表现为自由竞争和垄断的协调; 政府干预和市场经济的协调;经济发展和经济周期的协调;富裕阶层与贫困居民的协调;经济实用与博采众长的协调。
关于美国的活力,我们可以概况为:
第一,这个国家在经济制度上,由于实行的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集团垄断所有制和私人经营兼顾带来的某些活力。
第二,美国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兼顾政府干预模式带来的某些活力。
第三,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实行的是垄断主体的民主共和制;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带来的某些活力。它体现了以垄断资本民主为主体的利益集团化和政治民主化兼顾的趋势。
第四,美国在思想领域中,实施的是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多元化带来的某些活力,诸如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共和主义为主体的思想多元趋势等。它既维护了体现市场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利益,又照顾到其他利益集团的需求。
第五,美国由于继续推动向全球开放的外来移民潮在主要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第六,在文化领域中,美国推动以美利坚文化(WASP)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趋同存异趋势带来的活力。这种多元文化体现在以基督教新教为主体的世界各教派并存和林立的趋势; 以及以WASP文化为主体各种族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趋同存异趋势。
(五)关于美国崛起的启示
*美国的崛起是在19世纪条件下的崛起而不是在20世纪条件下的崛起,更不是21世纪初期的崛起。有些条件在19世纪有,但是21世纪很难有,例如大陆扩张、西进运动、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等。
*美国的崛起有着国际和国内的环境,我们既要考察国内因素,又要考察国际环境。
*美国崛起有着她自身的特点和历史条件,她的崛起有着借鉴意义,但是决不可照搬。
*美国崛起不是源于一个或者两个因素而是综合作用的结果,为了某种需要突出强调崛起的某一个因素,并不一定符合美国崛起的实际
*美国的崛起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劲活力,这种活力是和她在发展中逐步完善和进一步发展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机制是分不开的。否则难以解释为和在崛起后继续快速发展,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里名列世界榜首。
结束语:少谈些崛起,多谈些发展
在今天讲座的最后,我想给目前的“崛起”热泼点凉水。一年前,我在学术交流网上发表题为《关于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的思考》(学术交流网/学术问题研究/2006年1月5日首发)
对于涉及国家发展战略一些重要的关键词,要在学术上有着独立的思考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中国往往有一种跟风现象,2003年底以来在国内流行着中国和平崛起的提法就是一例。据说是为了针对那些害怕中国崛起威胁着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利益的担心,而强调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然而,不管是崛起还是和平崛起,毕竟是崛起,而这种崛起在客观上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和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所以对于崛起之说,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总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忧虑情结,现在是到了全面慎思中国崛起提法利弊的时候了。
其实如果仔细研究2004年底以来中央领导有关中国对外战略的讲话,用的都是“和平发展”而没有或极少使用“和平崛起”一词。这里可以举出2005年10月15日胡锦涛在G20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中说:“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平的发展,就是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如果,我们研究今年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可以看出,报告中没有“崛起”的措词,有的是和平发展、共同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
笔者是一直不太赞成崛起之说的。因为问题不在于崛起是否和平发展的,而在于如何界定崛起一词的实际含义以及崛起的起止时间。我们现在的宣传把“崛起”一词泛化了。
在今天用我们用强调“崛起”一词来说明中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势必联想到中国在21世纪走向世界经济大国和强国的发展趋势。而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是和强权力量对比相联系的。从世界历史上大国的兴衰来看,迄今还没有和平崛起的先例,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国都不是这种情况。中国要让世界各国相信我们中国特色的“崛起”是和平发展的,绝非一件容易的事。这不仅是因为在历史上没有先例,而且主要是有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既然如此,为何一定要把“崛起”经常挂在口边呢。再说,中国的“崛起”究竟从何时起,又从何时基本结束呢。按照某些官方理论家的设计似乎说的是中国进入小康是“崛起”的开始,那么基本结束呢,是否以人均步入中等或上中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为标志呢?
中国是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的发展中国家,我们说中国要发展,要改变长期落后的面貌,中国要从小康社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步入中等国家社会发展生活水平,这谁也说不出话,你要是强调中国崛起的说法,并且把中国的崛起和历史上大国崛起兴衰作比较,就会引起不同反应。其实和平崛起也好,和平发展也好,本来是一个意思,我们为何一定要用那些引起别人不愉快和引起异议的词呢,我们的宣传能否少一些咄咄逼人的口气呢?立足中华,放眼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的宣传需要不仅要考虑“国情”还要考虑“球情”,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情况。有人说,“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这种说法是完全不符合21世纪发展实际的。我在《警惕“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误导》(载《科学时报》2007年2月9日第4版)中已经阐述了我的见解,4月5日我以《21世纪是“中国世纪”吗》为题向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同学作了讲演,这些在网上朋友们都可以找到,这里就不谈它了。
少谈些崛起,多研究发展,这就是今天讲座的结束寄语。
谢谢大家,现在开始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