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宋鲁郑:二十一世纪的非洲、中国与西方

2008-08-03 22:38 战略·谋略 ⁄ 共 2634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非洲,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被遗忘的大陆,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却突然再次变的炙手可热,重新成为各种力量聚焦和逐鹿的中心。在这一新的历史格局中,过去冷战时期以"反共"为核心的意识形态包装的利益,被以人权、民主为包装的利益所代替。此番轮回,新增加的主角中国以及西方国家重返非洲形成的模式对比成为此一时期代表性的特征。

以九十年代为标志,中国与非洲的关系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过去偏重无条件的经济援助和输血,转化为投资、互利、培育非洲自生发展能力的方式。产生此一转折的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对世界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需求,同时以非洲多边外交,回应西方国家的围堵。而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积极接纳与回应,除了冷战时期双方建立的友谊和互信,更有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经济发展成功,使得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开始研究、学习甚至效仿中国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在非洲依然沿袭过去的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对外援助也由于中国特有的高度统一和一元化的党政领导体制,具有相当高的行政效率。再加上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大举撤离失去战略意义的非洲,中国一枝独秀,在非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到2005年,中国就已取代英国----殖民时代非洲最大的宗主国,成为非洲的第三大贸易国。中非之间的合作有利于非洲国家将其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发展的优势,。目前,非洲对中国的出口以平均每年50%的速度迅速增长,中国的1/3的能源供应来自非洲。当然,中国在非洲的外交是全面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资源。象坦桑尼亚并不出产石油,而且也没有几样能让中国奢望的商品,但却依然是中国援助的重点国家之一。根据中国公布的官方数据,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非洲共有800家企业,总投资额达到60亿美元。不仅双边经贸往来密切,政治也是日益升温。目前非洲53个国家中已有49个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自2003年上任以来,已三次访问非洲,其中2006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外长李肇星先后到访非洲。足见双方关系之密切以及中国对非洲的重视。2006年是中国和非洲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当年空前规模的中非论坛在北京举行,近五十几个国家的元首、领导人或代表悉数出席,充分显示了中非战略友谊关系的盛景。总体来看,50年来,中国和非洲国家互相理解、支持和帮助,中国先后给53个非洲国家提供过经济援助,而且历年来共取消了非洲国家所欠外债约1009亿美元。

随着中国在非洲影响的迅速扩大,以及能源需求在世界范围的大幅增长、反恐的需要,感受到压力和危机的西方国家又开始重返非洲。冷战时期,西方国家挥舞反共意识形态大旗,在国际上、在非洲大行其道。冷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根据新的国际现实和自身利益,开始以人权和民主做为新的国际原则。重返非洲的西方国家,无不打上此一烙印。

西方国家做为非洲的宗主国和殖民者,其殖民主义是非洲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目前世界上48个最贫困的国家中有34个在非洲;在联合国开发署的人文发展指数中,排名最差的32个国家中有 24个来自非洲。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的7亿多人口当中,有一半仍然生活在贫困线之下,每天的收入不足一美元。尽管非洲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非洲国家的石油控制掌握在原来的宗主国和西方大国手中,主要为英国、法国和美国等,大石油公司为了取得合约而贿赂当地官员这种不良风气一直为人所诟病。石油业巨子壳牌石油公司在2004年就曾经承认,他们在尼日利亚的石油开采"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该国的冲突、贫困和腐败问题。

几十年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会、许多西方国家一直向非洲国家提供巨额贷款和援助,然而这些贷款和赠款往往都附带条件,要求接受国遵循特殊的政策。但这些条件本身就具争议性,尤其在民主、贸易自由化等问题上。非洲原始的产业很难在自由贸易中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竞争。自由贸易的结果往往导致非洲更严重的贫困。而非洲低下的教育水平、落后的经济条件、法制严重缺失,在强行实行民主后往往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目前虽然非洲绝大部分的国家都实行民主选举制度,可是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一旦上台就迫使国会修改宪法或条例等手段,让自己不断连任。乌干达、津巴布韦、赤道几内亚等国的总统都已经在位超过20年,而由此产生的严重腐败更是在整个非洲大陆蔓延猖獗。在美国的一项刑事调查发现,赤道几内亚的总统竟然在美国的银行户口存了7亿美元。而这个人口只有50多万的蕞尔小国在1990年初才发现石油。2000年在首次欧非首脑会议上,时任英国外交大臣库克说,民主和人权现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利比亚总统卡扎非不同意欧洲的观点。他认为,这些问题对处在饥饿之中的非洲人来说并不重要。而这次会议也让人想起上一次欧洲和非洲领导人同桌会议是一个多世纪以前的事,那时,欧洲瓜分了非洲。

此外,对非洲剩余的所谓问题国家,西方仍然以制裁的旧思维应对,最典型的就是苏丹。苏丹面对西方十年的制裁,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导致达尔富尔问题的全面爆发。苏丹政府也拒绝任何国际势力包括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进入。然而在中国的斡旋下,苏丹开始回应国际社会的要求,并最终同意联合国维和部队进入。

西方国家在非洲的碰壁以及中国模式的成功,成为二十一世纪非洲最为突出的外交特征。面对此一新的形势,部分西方国家也开始反醒。最具代表性的是法国。法国总统萨科奇2008年2月底对南非进行正式访问时在议会发表演讲,明确表示法国无意在非洲大陆长久驻兵,不愿继续充当"警察"角色,并将与一些非洲国家磋商,重新修订双边军事协定。法国与非洲之间存在着特殊而复杂的历史关系和感情渊源,但是今天这种带有"感情因素"的法非关系已经"不符合现实",得不到法国和非洲新一代人的"理解"。他说,非洲一些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希望得到法国的支持,但越来越不能容忍法国对其政策指手画脚或横加干涉,法国对非政策经常受到猜疑,因此法国和非洲之间需要建立一种"平等"和"相互尊敬"的新型的"现实"关系。众所周知,法国与非洲,尤其是非洲法语地区的关系历史悠久,许多非洲法语国家历史上曾经是法国殖民地。这些国家从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相继独立,但法国在非洲法语地区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仍然保持着相当重要的影响力,并与其中不少国家签订有秘密军事协定。目前,法国在塞内加尔、中非、加蓬、乍得和吉布提等国家均设有军事基地,在科特迪瓦派驻了维和部队,其在非洲部署的总兵力约有9000人之多。

法国的这一觉醒,可谓对中国与西方国家对非模式之争写下了最为清楚不过的注脚。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