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伟大的中华文明复兴之路

2009-04-18 14:37 战略·谋略 ⁄ 共 23554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西窗月

本文是在全球格局突变的情况下,重点讨论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前景。不过,经济并非单独的事物,而是与文化、科技、政治、军事等许多因素交融,根本不可能分割。所有这些因素交汇在一起,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决定着其未来走向。在前边的交流中涉及到了文化与政治,无论敏感与否,其实政治也是绕不过去的一个话题,如果无法在这个方面说明其合理性,那么,任何政权都会面临信任危机。既然如此,这里也斗胆阐明个人的观点。

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总有那么一些国家和一批“华人”极端反华,对中华文明和现行政治全面否定,主张全盘西化,施行西方所谓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对中华文明的全盘否定,源于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有的人认为中华文明该死,而中国现行政治体制既是中华文明的因子,也吸收了“邪恶”的社会主义理念,不符合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的标准,完全没有合法性,在这些人的眼里,中国执政党坏事做绝,弄得中国人子孙后代没有活路,就差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事实果真是这样的吗?不妨从历史中寻找答案,对于俺个人来说,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也只能这样做,因为,当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就生在中国这个国度,面对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现实,相信很多人也是如此,从而只能尊重历史,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近代列强以武力敲开中国的大门,通过殖民掠夺、民族压迫,给这个文明古国以莫大的羞辱,中国鸦片战争以来的历史,每每让人痛彻心扉,一次次战败,一次次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次次割地、赔款…….使得当初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中国,最终变得一穷二白。在这个过程中,夹杂着国内的天灾与人祸,战乱和饥慌,割据及分裂,困扰了中国百年之久,直到新中国建立,终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当这个声音在天地间回荡,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得以度过。从新中国建立的那一刻,民族复兴的大幕豁然开启,中国走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政治上实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和制,社会发展阶段进入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时期。

经过漫长的农本社会,中国在落后大步的情况下,最终追赶世界潮流,进入到工业社会。这一伟大变革,是在中国基本结束战乱和分裂,推翻“三座大山”的前提下实现的,如果不是这样,一个战乱和分裂的中国,一个不能维护主权独立的中国,即使进入到工业社会,也只是待宰的羔羊。这一点,历史告诉了人们真相,目前看得更加清楚,多少年过去了,中国早已变得强大起来,但即使如此,人家还是制造出台独、藏独、疆独“三独”问题,妄图分裂、肢解中国,对于这些事情,如果不是真真切切的发生在眼前,说起来谁又会相信呢?

执政党的地位是战争较量的结果,战争的结果是民心向背的宣示,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逻辑。所不同的是,这不是一次帝制改朝换代,中国走向了共和,建立起现代国家,这是一个重大变革。中国式共和却得不到西方的认同,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别,更由于文化传统的迥异。西方式民主也是共和的一种形式,源于古希腊,其特点是内部实行民主,对外殖民扩张,二者相辅相成,现实中难以完成大统一与融合同化,古罗马虽然建立过大帝国,却从民主走向帝制,扩张到极限以后就崩溃了,再也不能复兴,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欧洲黑暗的中世纪以来,通过文艺复兴,列强们走马灯似的,踏上了对外殖民扩张之路,继承和发展古希腊、古罗马式的内部民主,其兴衰历程也是古希腊、古罗马的翻版,就是这么一种东西,却被一些人奉为“普世价值”,并用这种“普世价值”考量中国,认为中华该死,岂不可笑?

事实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曾经在农本社会辉煌一时,只是在世界进入工业社会之际,成为先行一步的列强的殖民对象,当时正值愚昧的满清政权当道,看不清历史方向,而使中国遭难,积贫积弱之后,中华文明受到国人的自我批判,但勇于自我批判、以图自强,本身就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特点,看似矛盾,实在情理之中。结果就是,你越是批判中华文明,中华文明反而越强,所谓否极泰来,这是一个符合易的哲理的必然逻辑。

当中国发展到今天,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人的自信心回来了,包括对于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信心,而美国近期也搞了个文化排名,认为美国文化世界第一,中国文化位列第二。在美国人眼里,文化是与实力划等号,同样是中国文化,中国国力弱的时候不行,中国国力强的时候行,这个判断标准完全不符合中国历史。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有过数次兴衰交替、朝代更迭、分分合合,中华文明却能一次次度过,成为世上唯一不曾中断的文明。美国人自己的历史短暂,显然无法理解其中的奥妙,一些被人家洗脑的中国人,似乎也忘记了这个事实,这是不尊重历史的表现。

同时,俺也承认,以实力论文化的观点是广泛存在的。其理由就是,你说一种文化好,可是实力不行,没有说服力,实力强,它的文化就好。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却有更大的谬误在里边。如果这个结论成立,那么,很明显的例子,古罗马是欧洲史上的骄傲,从兴至衰延续了长达12个世纪,今天在哪里?当初蒙古帝国南征北战,东征西讨,中国在其治下,罗斯在其治下,中亚、中东在其治下,并打得欧洲人满地找牙、惊为“黄祸”,后来蒙古又如何?再说大英帝国,一时称为“日不落帝国”,统治疆域超过3200万平方公里,如今却退回英伦三岛?因此,如果只看一时,难以经受历史的检验。反观中国历史文化,自夏以降,文明不断发展,至秦汉完成华夏融合,之后历经兴衰荣辱,却又连绵不绝、持续创新,这才是有资格长久的文明力。

中华文明或者说中国文化的这种突出特征,决定了其光明的前程。现在正在崛起,也许未来的某个时段还会衰落一下,但它一定能够重新站立起来,发展创新,更为强大。在中国的语境中,与否极泰来相近的另一个表达,则是置之死地而后生,先人对这种严酷的状况早有经验,告诉了中国人一个真理,哪怕再大的困难和灾难,都会成为过去,当你度过危机,将迎来新的崛起机会。人是历史的创造者,人的思维模式决定历史轨迹,中国的历史正是如此,近代以来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差点被人家置于死地,但中国还是否极泰来,获得了新生。

关于如何战胜困难、度过危机。中国文化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坚持集体主义。哪怕处于绝对的劣势,这个集体既会忍,也会抗争,只要人还在,文化认同还在,就不怕没有机会再次崛起,这叫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遭受异族统治和压迫的时候,中国人是这么过来的,当机会来临,中国人再次翻身,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你越是想要分裂、肢解中国,中国越是团结。为了维系集体主义精神,为了团结在一起,中国人对政治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现行政治并非十分十美,但符合中国国情,西方式民主之所以在中国行不通,根本是因为中国人对国家统一极端重视,前苏联西化的结果,导致国家分崩离析,经济上又误信西方的“休克疗法”一落千丈,直到出了个强人普京,俄罗斯才算有所恢复,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如果谁想让中国陷入四分五裂,那么,他一定会不遗余力地否定中华文明、中国文化,他一定会推销西方式民主等“普世价值”,只要中国相信这些东西,死期也就不远了。现在有些国人糊涂得不轻,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避而不谈,对确保中国战略安全避而不谈,在这些缺乏现实保障的情况下,一味大谈什么西方式民主、人权之类,可以说是误入歧途。在他们的叫嚣中,中国的政治是专制,中国的人民是奴隶。俺要说的是,为了民族生存和发展,就算中国的政治是专制,只要这种专制还能够保护中华民族,而不是象伊拉克人那样被美国入侵、杀害、虐囚。

总之,如果把中国现行政治放在中华文明、中国文化的大视野中,来进行一番衡量,则完全合乎情理。集体主义精神带来“举国体制”,无论在计划经济时代,还是举办奥运会、抗击重大自然灾害,以及保家卫国,都显示出极大的凝聚力、很高的效率和很好的效果。中国自古以来,其实是多灾多难的,单是自然灾难就很严重,大水灾、大旱情、大地震…….等等,为了应对这种情况,自远古大禹治水开始,本着为人民谋福祉的原则,贤能之人带领广大人民,发挥集体主义优势,实行举国体制,治理大好河山,这种精神传承至今。在2008抗震救灾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当时人们擦干泪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整个华夏一条心。解放军怎么不带武器赴灾区?这是西方人的疑惑,他们不能明白,因为他们不懂中国,包括中国人的感情,中国人的文化传统。

反观民主、自由、人权的美国,当卡特里娜飓风来临的时候,其灾害程度不及汶川大地震,美国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怎么做的?美国大兵开着坦克,荷枪实弹地上阵,为的是去镇压劫匪,一个所谓的超级大国,就是这么一个德性?你美国有什么资格批评中国的政治?就算中国的政治不完美,轮得着你来教训?学学中国吧,否则美国没有出路,美国的政治太差劲,俺就是这么说的,事实胜于雄辩,同样是救灾,差别怎么这么大呢?

中华文明的核心在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承,就是易之乾、坤卦里的两句话:“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管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文明的精华,以增强民族自信心,强化民族凝聚力,团结起来建设富强国家;还是批判和摒弃中华文明的糟粕,以达到自省、变革、图强的目的,这都没有错,因为目标一致、殊途同归。不过,需要警惕的是,个别人说起中华文明,恨不得一棒子打死,永远不得翻身,最好是做洋人的殖民地,让洋人在中华文明的废墟上,完全移植所谓的西方文明,这种人基本属于历史盲,由于不懂历史,不懂中国国情,因而无知者无畏,徒增笑料。

假设中国真的全盘西化,按着他们的思维行事,倒也可以,只是先不要讲什么民主、人权之类,民主之关是需要财富和资本的,要先积累财富和资本,积累财富和资本的办法就是对外掠夺,通过战争或者其他方式。在西方的“发达”阶段,无论古希腊、古罗马,还是近现代列强都是这么干的,不靠对外掠夺,就算他自己科技再高明、制度再民主,哪里来那么多的财富和资本享受?没有靠掠夺得来的财富和资本积累,他又怎能搞什么民主之类的玩意?因此,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为什么很多国家照搬照抄西方式民主制度,却发达不起来,甚至国内更乱更糟,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他抢不来别人的财富和资本,结果搞西方式民主越搞越乱,那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

所谓的中国威胁论,这是西方人思维的必然。由于他们自己习惯了做强盗,所以觉得别人一旦强大起来,也一定会做强盗,去威胁他们的利益。列强在历史上欠下中国累累血债,怕中国一旦强大起来,就会和他们算帐,美、欧、日、俄都是如此,他们没有一个希望中国强大起来,中国在事实上越来越强大,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却又无可奈何的事情。叫嚣中国威胁论是想以中国为敌、孤立中国、围剿中国,也许有人会问,情况真的这么严重?情况是不是真的这么严重,且不说20年前那次失败的“颜色革命”,单说2008年举办奥运之前列强们的反华闹剧,还不够清楚明白吗?

所谓的中国崩溃论,这也是西方思维的必然。无论是古希腊、古罗马,还是近现代列强,当他们的对外扩张掠夺达到极限,在内乱、反抗和外敌的重重打击下,都会陷入崩溃,或存在崩溃的风险。他们习惯于一根筋似的预言“世界末日”,对于和他们不一样的中国及其文明,当然希望中国陷入崩溃,就象前苏联那样轰然倒塌、四分五裂、一落千丈。他们所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为什么碰到中国就不灵了呢?因为他们到底不太懂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国家一统、发奋自强的意识根深蒂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你越是对中国制造压力,越有利于中国人自强不息、发奋图强。正由于当前某些国家在中国周边制造险恶环境,反而决定了中国的自强之路,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之路,将会延续很长很长的历史时期,怕就怕死于安乐呀!

天下是中国古人所创造的一种独特的观念。中国古人对于世界的认知,相对于今天而言,实际上是极其有限的。天下就是中国人所熟知,并且实际影响力可以到达的地方,这种影响力尤其体现于文化的影响力,而并非仅仅依靠武力征服,换言之,更多靠的是“帝道”、“王道”,一种叫做“厚德”的力量。时至今日,中国人的足迹,可以到达全球的每一个角落,天下已经是一个全新的放大了的概念,视野大为开阔的中国人,一定会秉持“经济”天下的理念,将中华文明在全球发挥光大,没办法,谁让中国人具有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又有幸知道了天下的真正含义了呢?

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文化曾被贬得一文不值,现在的一些美国人,却也认为中国文化位列“第二”了,他自己的当然还是“天下第一”,这个未来自有评说。至于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则是大错特错。前些时候,西方提出来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中国具有统治世界的能力,本来世界属于中国,可惜大明帝国的皇帝放弃了,云云,其实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处世哲学,并不象西方一旦强大时,就谋求无限制的扩张,去压迫和掠夺别人并耗尽自己的力量,而是追求一种维持自我平衡的“道”,此“道”符合易的哲理,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华文明,为什么历经兴衰荣辱,却得以连绵不绝。

崩溃论个别中国人喊得比洋人还凶,盼望着美军来打中国啊,把中国给改造了,美军不来,就盼着中国自己崩溃。中国什么时候自己崩溃过?历史上王朝更替是事实,短时的衰落很多次了,但中国具有独特的文明传统,每每逢凶化吉,转而走上正“道”,为什么?因为中国自古不乏心怀天下的人,以至于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连匹夫都会关心天下兴亡,这种文明又怎么会灭绝?因此,中国崩溃论成为近年来最大的笑柄,全世界没有不知道的了,个别人如果还有羞耻之心,不妨闭上他那叫嚣中国崩溃论的臭嘴好了。

由于文明之间可以学习交流,也由于文明在现实中的碰撞,中华文明是不断更新发展的,历史上丢了一些东西,添了一些东西,这很正常。只所以说中华文明未曾中断,是由于民族的血液代代相传,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变,许多风俗习惯也传承了下来,这些在我们自己的眼里,有时觉得稀松平常,放在世界范围内看,却显得卓尔不群、极有特点。全球化的结果,使得各文明之间交融更多,但之所以还能划分不同的文明,说明求同的东西很多,存异的东西也很多,象核心价值观、风俗习惯这些,与民族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说各有各的文明铬印。中国进入工业社会起步晚,学人家不少,有些方面相对落后,这不是对自身文明丧失信心的理由,一时的落后可以赶超,中华文明的复兴需要一个过程,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这样一种趋势,面临着好的机遇,挑战也很大,国人当自强。

对于中华文明而言,由于她的历史悠久,且在世上唯一不曾中断,因此,其周期性的兴衰,曲折中的前行,无数次的变革,在中国人的眼里,这些再正常不过了,以至于觉得有些索然无味。然而,这种既定事实和思维模式,导致中国人的历史观,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人们,特别是西方,因为,他们的历史文化与中国不一样,在他们地区的历史上,多是文明的替代和被替代,一个文明会中断甚至消失,在旧文明的废墟上出现新的文明,这是他们脑海中的常态。在他们那里,现世中文明的强者,当然要对弱者进行征服和替代。于是,多少个古文明消失了,毁于残暴的血与火。
西方人以他们的思维方式,具体说是基督教世界的那些人,当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印第安人的文明及其发达程度,总体看是那样低下,尽管有些方面值得称道,却没有见过马,没有发明过哪怕是个轮子,甚至没有成熟的文字系统。对撞的结果显而易见,印第安人的精神支柱被击垮,印第安人大量被杀、消失,其文明的血脉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说是被西方文明所取代,残余的印第安人至今徘徊于世界的边缘。西方殖民美洲,获得一个大后方,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面向整个世界的征服,这个过程不仅是殖民掠夺的过程,也是一个文明的“替代”过程。西方的根本目标,是消灭其他的文明,用他们的文明一统天下,作那世界文明史的“终结者”。
西方眼看就要成功了,整个世界被瓜分,几乎全成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但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主要有三大因素决定其不可能性:一是这种文明的“替代”建立在征服和压迫的基础上,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没办法的事,你可以消灭许多外族,但无法消灭所有的外族,存活下来的就会反抗,推翻强加于身的压迫和如剥削;二是西方在征服和压迫的过程中,极大地消耗了自己的力量,直到力有不逮,见顶回落,自己走上衰落的轨迹,古希腊、古罗马是这样,近现代的欧洲列强也是如此;三是西方内部也在争夺,相互消耗,欧洲正是在不断的争战,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相互的摧毁,丧失了对世界的“领导权”。
二战后,美苏争霸期间,两强遵循的是同一种模式,仍然是征服和压迫。苏联号称社会主义国家,不照样控制同一阵营的国家和民族?不照样入侵阿富汗?苏联后来解体了,有人说是上了美国的当,实际上是他自己垮了,虚耗了太多的力量后自己垮了,经济上崩溃,导致各种矛盾集中爆发,自己分了家,怪谁去?现在的美国在走同一条路,它想控制全世界,捏造莫须有的罪名,随便对其他国家开战,还屡屡发动金融战争,占了不少便宜,却也在将自己拖垮,经济上接近崩溃,别看那它么大的GDP,美国政府及其人民的债务已经是天文数字,实际上是破产了,只是尚未清算。
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前提是并没有被摧毁、被替代。这不单说明中华文明的生命力极强,而且,这符合世界历史的真实,西方文明走在衰落的途中,其他文明都有复兴的机会。按照西方文明的思维逻辑,它有过强大的时候,最终也会衰落,直到有一天,被新的文明所取代,因为人类的历史还将继续,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它的文明可以成为“终结者”,那么,它最大的可能是将来被替代,这是根据它的逻辑,得出的自然而然的结论,丝毫不必感到有什么惊奇。诚然,这一天还没有到来,只是不能说明这一天不会到来。
如果西方不想自己的文明有一天被替代,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不过,这就要转变思维模式,从中华文明的哲学中汲取营养,不要老想着替代,你不去替代别人的,别人也不来替代你的,结果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相互交流,共同促进,最终走向世界大同。否则,你要是老想着替代别人,就要想到自己的文明,也可能被人家替代,这就好比打仗,你觉得自己强,能赢,结果却未必,也许你会输。你可以挑起这种争战,叫嚣什么“文明的冲突”,结果就不是你说了算。反之,“文明的和谐”就对路了,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会有完全不同的未来。
说归说,现实不是想得那样美好。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在推销他们的文明,仍在进行替代其他文明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所谓的成就,但也遇到了强烈的反弹。举伊朗的例子来说,原本巴列维国王时期,与美国的关系非常好,大力推行“西化”政策,表面看发展得不错,可是就发生伊斯兰革命了,你可以说伊朗人民真落后,这不是弃明投暗吗?问题是,你美国不是讲民主?伊朗人民选择这么干,不正好符合你的民主理论吗?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如何?

中华文明史上,与朝代更迭紧密相关的,是一次次的兴衰交替,总体看,在农本社会里,已经发展到极致,一个个王朝帝国,回过头去看,无论其规模还是其层次,都称得上领先于当时的世界。中华文明的大麻烦,在于随着世界潮流由农本社会,演化到工业社会的大变革过程中,恰由于满清政权的极端保守,拒绝接受更为先进的生产力,反称工业革命为“奇技淫巧”,自行车不让进京城,修个铁路用马拉,以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不懂得与时俱进,这不是中华文明的真谛。中华文明的源头易,其实非常强调变,当然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不变,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手段之把握,却是应当变的,这种求变的精神,甚至形成“诡道”,且不说厚黑学,兵法上就讲得很明白:“兵者,诡道也”。因此,中华文明存在这样一种特征,以至于经常让西方人看不懂,不晓得中国人怎么想,无法准确地预测中国要做什么、怎么做。
话说面对西方的冲击、入侵和殖民掠夺,当时的满清无力招架,完全失去对话能力,实际上曾经有过机会,被夜郎自大的皇帝拒绝了,比如1793年的事,前边专门提到过。到了后来,李鸿章看明白了,中华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危局”,他预言得一点不差,10年朝鲜失,20年清朝亡。历史不容假设,但好奇心驱使之下,假设满清政权早点睁眼看世界,象日本那样及时变革,也许不会有那么多耻辱,不过,当权者乃少数民族,既无大的视野,更担心学习西方,会让人口占优的汉族夺权,故而这种假设根本不能成立,结果就是学不来西方的发达科技,也不会实行当时“先进”的君主立宪制,只能是满清政权亡,说起来这也值得庆幸,如果当时真的实行了君主立宪,今天的中国也许供着一个满族的王室,还好没有发生这种事。
那么,由农本社会进入工业社会,西方开始得早,加上殖民掠夺,嚣张一时,话语权也挺大。中国在落后许多的情况下进行赶超,谈何容易?一个农业大国,小农占着人口的绝大部分,怎么搞?中国向来不乏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有改良派,有革命派,一时间各种思潮激荡,改良派的洋务运动、戊戌维新相继失败,最后剩下了革命一条路,总算“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革命的过程中,国共两党进行合作,后来反目,盖因选择的道路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党文化,国民党一再分裂,直到去了台湾还在分裂,是由于它的党文化偏离中华传统太远,更主要是该党在当时,看不清中国面临的历史任务,解决不了三农问题,反而使得农民陷入破产境地,它杀不尽红军,是因为穷人是杀不完的,民心尽失,焉能不败?有人怀疑当今共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其实这是革命的结果,是一种革命的合法性。
土改政策打破了延续几千年的旧制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开创出新天地,并以此为切入点,自觉性地实施从农本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划时代变革,把中国从农业国改造成工业国,以工业化推进城市化、现代化,这条路就是新中国的道路,符合世界潮流与中国国情。时至今日,三农问题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问题,仍然是中国发展中的焦点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是西方现成的那一套可以奏效,试问,西方式民主能解决好三农问题?现在国内实施村民自治,农民自己选举村主任,对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俺这里先不作评论。实情就是农民还占大多数,整体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程度比较低,区域差别、行业差别等不均衡现象,使得中国就象整个世界的缩影,中国的问题确实有些复杂。
中国目前的发展状况,预示着中华文明的复兴之路任重道远,正因为这样,这一复兴历程才称得上伟大二字。现在中国国内问题成堆,说也说不完,放在全球的视野考量,经受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的洗礼,反而显得中国一枝独秀。由于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那么,完全可以预见,中国全面复兴的前景将极其远大,前面俺也说过,人均GDP方面不求多么厉害,能达到以色列一半的水平,中国也会成为当然的超级大国。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当会更加耀眼夺目,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必将更加深远。
一个问题成堆、发展不均衡的当代中国,之所以产生广泛的国际影响力,应当说,这是拜中华文明传统,或者说中国文化的优势所赐,除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国人节俭储蓄、知足常乐、注重和谐、集体主义等优良品德,造就了金融经济方面坚实的举国体制,这是一层厚厚的棉衣,当凛冽的寒风来袭,也就有了度过严冬的自信。危言耸听、唯恐天下不乱的也不少,好在中国棉衣备得不错,也有余粮,那些幻想饿死、冻死人的家伙,也许会失望罢。

说到世上存在的文明,显然,中华文明并非唯一的文明,也并非始终处于最先进地位的文明。当今世界在不发生新的世界大战,特别是不发生核大国相互摧毁的情况下,则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体现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其他的以此为基础,经济和科技水平不行的话,谈不上先进。而经济发展水平最终体现于产业,产业水平取决于科技,科技水平来源于教育。简单讲,就是耳熟能详的一句话: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如果以科技水平为标准,来衡量一个文明,则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颇耐人寻味。这一点,是很多国人对中华文明不自信的根源,认为中国无论怎么搞,现在都是在学人家西方的科技,不如全盘西化算了。
实际上,科技只是文明的一个方面,而且在文明的所有因子当中,科技是最容易扩散,也是最容易交流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最实用,你就是对外封锁,迟早也会被别人学去,说不定别人受了启发,会创新发展得更好。即使两个不同文明的实体发生冲突,打起了战争,处于极端对立,仍会相互钻研、学习、吸收、利用对方的武器技术,以及作战技术,而在和平时期,只要进行交流,更容易相互学习对方的科技。这个在历史上实属平常,有时候你先进些,大家跟你学点,有的方面我先进些,大家跟我学点,你不教的话,人家可能会偷,或者在不经意间,不知通过什么渠道,有关科技知识流传了出去,最简单的为了解决吃的问题,农作物的相互引进和学习栽培,就曾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在科技方面,古代中国并不落后。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其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道:“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现在哈美的人不少,这里引用一个美国人的话,相信说服力比较强。在肯定了古代中国人的科技之后,有人说那都是些老黄历了,什么四大发明,几百项当时领先,可是工业革命以来落后了呀,这说明中国人还是不行,不行不行就是不行,中华文明不行,那种自卑自责、自暴自弃的模样,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关于后来中国为什么在科技方面落后了,这个问题可以归结于“李约瑟难题”。李约瑟是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很大成就,后来他娶了个中国女子,又研究起中国科技史,成为西方在这方面的权威。李约瑟在其编著的15卷《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他的问题:“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李约瑟难题”的确很难简单地作答,但也出现了各种解释。有说中国太封建专制的,有说中国人天生是劣等的,有说中国人思维方式有缺陷的,有说中国文字有毛病的,有说中国人是经验主义的,有说中国古人没有打好科学理论基础的,有说中国人是不善于学习的,不一而足。等到中国人去了国外搞科研,有拿到了诺贝尔奖,又有人提出来为什么到了国外能拿奖,中国本土一个也没有?还不是国内科研环境不好,对科技不重视、投入少,人人都想当官发财?结论还是中国本土不好,而不是说中国人天生不行,按照这个结论,中国本土的科技毫无希望,袁隆平发明杂交水稻也是白搭,评不上诺贝尔奖就是没用。
欧洲科研和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技术革命)确实先行一步,其背景之一是欧洲的文艺复兴,接过了古希腊的科学火炬,源自意大利地区,后来逐渐扩散,真正形成工业革命是在英国。为什么偏偏是在英国?对此也有很多解释,大致是科学理论研究和技术应用已有相当基础,英国进行了宗教改革受天主教禁锢较小,英国相对稳定和宽松的政治环境,对外战争和贸易的需求,专利制度的实施,等等,其他国家不同时具备这些条件,因此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具有必然性,英国因之强大一时,建立日不落帝国也有其历史的原因。
这么讲的话,除了英国人,不单是中国,大多数国家和民族都应当感到自卑和自责,彻底抬不起头来,永远奉英国为世界老大。事实上并非如此,英国的对外科技封锁最终不能如愿,到了第二次、第三次革命时,中心已经转移了,这就再次证明了科技是扩散的,相对后起者可以赶超。古代中国科技先进,被人家赶超过去了,不管原因如何,中国相对落后了,也可以再进行赶超,如果不是这样,一味认定中国就是不行,这种论调除了躺下等死,还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现代科技问题,在新中国建立之初,可以说是积累甚少。从首次阅兵的情况来看,除了人是自己的,战马是自己的,其他武器装备全是“敌人给我们造”,这点比较能够说明问题。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其实有着崇高的理想,对于未来有着宏伟的规划,国家建设需要科技支撑,政府开始研究制定科技发展规划,最早的一份是《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4个附件,简称“十二年规划”,到了1963年的时候,根据形势任务发展需要,又编制了《1963-1972年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简称“十年规划”,凭着建设新国家的热情付诸实施,集中力量办大事,取得了一些成就,标志性的当然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后来搞起了文革,科技不能说是不发展了,只是在内斗和动荡的局势下,科技之光趋于暗淡,学生也造老师的反,一时间教育整个地瘫痪了。
文革过后,拨乱反正,百废待兴。此时,中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落差非常的大。原本通过残酷的战争,赢得了独立,站起来了,人民曾经信心满满,结果和人家一比还是太落后,当时那种剧烈的失落感、自卑感可想而知,怎么办?只能自觉地变革图强,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改革开放。科技领域除了引进,自己还得发展,政府先后编制了《十五年(1986-2000年)科技发展规划纲要》、《1986-1990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纲要》和14个领域的技术政策、《1991-2000年科学技术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纲要》,具体组织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的863计划、推动高技术产业化的火炬计划、面向农村的星火计划、支持基础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活动。慢慢地,中国科技水平在提高,以前搞不了的东西,一项项地填补了些空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相对比较快,但主要依靠资源、资金和廉价劳动力推动,属于一种外延式、粗放式的发展模式,其弊端越来越明显,人们开始认识到,要进一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依靠科技进步,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技术水平落后、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增长质量不高等问题。为此,在1995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政府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科技和教育确立为兴国的基础。
自己和自己过去相比,科技进步是明显的,然而总体给人的感觉就是,在很多方面老是落后,也许只差一两步,却“赶不上、超不了”,不得不让人们深思,找到的症结是创新能力不足,引进的部分本身是人家放手的东西,不断陷入“再引进、再落后”的怪圈;自己搞的部分先是模仿,等到消化吸收了,人家又前进了一步,比如说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就比较典型地说明了这一现象。为了对症下药, 政府在2006年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基本指标是到2020年,经济增长的科技进步贡献率从39%提高到60%以上,全社会的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从1.35%提高到2.5%。
所谓创新型国家,就是有些国家把科技创新作为基本战略,持续不断地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形成日益强大的竞争优势。当前,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有20个左右,主要是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一般在2%以上,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一般在30%以下。此外,这些国家所获得的三方专利(美国、欧洲和日本授权的专利)数也占世界的绝大多数。对于中国来说,要加入创新型国家倶乐部,方向和目标比较明确,形成了攻入第一方阵的态势,说明目前已经具备这种基础条件。比较流行的一个说法就是,中国在中低端能搞了,但不放弃中低端,同时有了向高端挑战的能力,目标是形成高中低端通吃的战略格局,从而有可能终结全球化分工。

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政府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了指导方针、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
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如下:
(一)能源。包括工业节能、煤的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煤的液化及多联产、复杂地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超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
(二)水和矿产资源。包括水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开发利用、综合节水、海水淡化、资源勘探增储、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海洋资源高效开发利用、(12)综合资源区划;
(三)环境。包括综合治污与废弃物循环利用、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功能的恢复重建、海洋生态与环境保护、全球环境变化监测与对策;
(四)农业。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畜禽水产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农林生物质综合开发利用、农林生态安全与现代林业、环保型肥料、农药创制和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装备与设施、农业精准作业与信息化、现代奶业;
(五)制造业。包括基础件和通用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设计制造、流程工业的绿色化、自动化及装备、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与装备、大型海洋工程技术与装备、基础原材料、新一代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军工配套关键材料及工程化;
(六)交通运输业。包括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技术及装备、高速轨道交通系统、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高效运输技术与装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运输安全与应急保障;
(七)信息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包括现代服务业信息支撑技术及大型应用软件、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与服务、高效能可信计算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 、数字媒体内容平台、高清晰度大屏幕平板显示 、面向核心应用的信息安全;
(八)人口与健康。包括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城乡社区常见多发病防治、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先进医疗设备与生物医用材料;
(九)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包括城镇区域规划与动态监测、城市功能提升与空间节约利用、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城市信息平台;
(十)公共安全。包括国家公共安全应急信息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公共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
(十一)国防。
重大专项,指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在一定时限内完成的重大战略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规划中列入了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技术,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16项。

前沿技术,指高技术领域中具有前瞻性、先导性和探索性的重大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有关规划内容如下:
(一)生物技术。包括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技术、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二)信息技术。包括智能感知技术、自组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
(三)新材料技术。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技术、高温超导技术、高效能源材料技术;
(四)先进制造技术。包括极端制造技术、智能服务机器人、重大产品和重大设施寿命预测技术;
(五)先进能源技术。包括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分布式供能技术、快中子堆技术、磁约束核聚变
(六)海洋技术。包括海洋环境立体监测技术、大洋海底多参数快速探测技术、天然气水合物开发技术、深海作业技术;
(七)激光技术;
(八)空天技术。
基础研究,以深刻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等为基本使命。有关规划内容如下:
(一)学科发展。包括基础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
(二)科学前沿问题。包括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与认知科学、科学实验与观测方法、技术和设备的创新;
(三)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包括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材料设计与制备的新原理与新方法 、极端环境条件下制造的科学基础、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支撑信息技术发展的科学基础;
(四)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包括蛋白质研究、量子调控研究、纳米研究、发育与生殖研究。

接下来,介绍一下《国家“十一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06-2010),该文本分为形势与需求、思路和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四大部分。这里只浏览一下重点任务有关条目,以了解当前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努力方向。
(一)重大专项:包括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水体污染的控制与治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新药创制,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大型飞机,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
(二)关键技术:①能源、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突破清洁、可靠、经济的能源供给与使用技术,提高资源安全供给能力,引导与支撑循环经济发展;②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方面,加快农业技术全面升级,通过高新技术的集成创新提高制造业竞争力,加强材料领域技术攻关,发展综合交通运输技术,抢占信息产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③社会发展领域的公益性技术研究方面,开发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发展节约与循环技术;④高新技术产业化与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方面,加快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化环境建设,加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强化新农村建设关键技术开发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
(三)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布局包括生物和医药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先进能源技术,海洋技术,资源环境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现代交通技术,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基础研究部署包括学科发展和科学前沿重大问题,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领域,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四)平台建设:加强国家研究实验基地建设,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综上,通过对国家发展科技规划的初步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从“小科学”过渡到“大科学”时代以后,中国政府恰好具有总览全局、积极履责的传统,因而不断完善和实施各项科技发展规划,构建起一个较为完备的科研体系,并实行层级分解,落实到具体科目,整合到实体产业。这种模式是一种有效的模式,之所以说它有效,是因为当今科技体系庞大,专科又非常精细,而且联系紧密,如果没有这样政府布局和引导,将无从入手。更为重要的是,不管人们对中国科技持什么看法,哪怕有的人极尽自贬、诋毁之能事,在国家的意志力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只要国家实施科技发展战略,只要有项目、有产业在做,就能凝聚科技力量,促进科技进步。诚然,科技领域自身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有的进步快些,有的见效慢点,整体却在不断前行。俗话说,饭是一口一口吃的,科技问题尤其如此,哪怕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积累和突破越来越多,到时候再看就能发现进步的长足。这就象是看着自己的孩子长大,没觉得今天比昨天长了,也没觉得这个月比上个月高了,但过了一年、两年……再回首,竟然觉得成长很快。当然了,成长也有成长的烦恼,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教训,但这不是拒绝成长的理由。
对于中国改革开放这30年来的科技发展进步,没有必要吹得太多,更不能够全盘否定。事实上,从当初的全面落后,到现在兵临第一方阵,有的还处于领先水平,这30年来的道路值得肯定。现在,很多核心技术掌握在别人手中,中国人还需要继续努力,科技无止境。而从全球来看,目前似乎面临一个科技瓶颈,短期内很难再现1960年代的科技爆炸,这次金融经济危机来得稍早了一点,将会对全球科技发展造成制约,科技缺乏新的大突破,反过来不利于走出这次经济危机,这是大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务必审时度势,利用国内稳定、财政充裕、外储庞大等条件,想方设法做好科技发展文章,其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

现在国家对于科技的重视不是虚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被逼的。怎么讲呢?以前做低端、中端,一方面引进国外科技和设备,一方面自己消化、吸收、发展,只要能做的就努力去干,出口赚了不少外汇,国内消费相对不太强,但生活水平确实有了大的提高。记得BP机开始流行的时候,有的人以此为荣,许多人望眼欲穿,结果没几年这个东西就被淘汰了,手机全面流行,先是用模拟信号,很快也被淘汰,改用数字信号了,随着普及价格越来越便宜,捡垃圾的也用上了,当然农民兄弟也用上了,小孩子也玩上了。不过,在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方面,中国遇到了不少科技瓶颈,手里不缺钱了,如果人家肯出价,我们指定愿意买,以节省自主研发的时间,可是人家在这块掐我们的脖子,通过政治外交大谈知识产权保护,好东西死活不愿意转让。
中国要么满足于现状,继续做中低端,给人家打打工;要么迎难而上,往高端上爬,有朝一日真正地出息。显然,国家的战略十分清晰,趋势也不可阻挡,不管有多么难,自古华山一条路,摆明了就是非往上走不行,既然人家有意封锁,靠着核心科技搞剪刀差、赚暴利,暴利谁不想赚啊?那么就为这个也非要往上走不行,上去了咱也赚点暴利。因此,中长期科技战略规划出来了,五年规划也出来了,这就是定了目标,定了措施,定了期限,真是要踏踏实实地努力。这次被人家逼着搞,工作力度上也要加大,以前定了规划是粗线条的,现在越来越精细化,实行一年一通报,通报的方式就是从2007年起,每年3月开一次会,对上年度科技发展情况进行总结、调度,这个会就是“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已经开过两次了,今年3月将第三次开会,到时候再关注一下好了。
在“2007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上,面向社会发布了我国30个一级学科进展和中国科协892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其中,学科包括力学、化学、空间科学、地质学、地理学、心理学、环境科学技术、资源科学、机械工程、农业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技术、航空科学技术、冶金工程技术、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纺织科学技术、材料科学、食品科学技术、农业科学、林业科学、水产学、医学、中医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药学、生物医学工程、体育科学等30个一级学科,以及这些学科反映的总体特点和趋势:
(一) 基础研究不断涌现高水平原创性成果。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及其研究团队在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与染色体工程育种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推动了我国分子生物学的发展。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打破了多年没有一等奖的记录,闵乃本、支志明分别领衔完成的“介电体超晶格材料的设计、制备、性能和应用”、“金属配合物中多重键的反应性研究”项目成果,都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双双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促进了我国化学、力学、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进步。
(二)应用基础研究更加重视科技成果转化。江泽慧主持的联合攻关项目“竹质工程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在新型竹质装饰材制造和竹炭材料制造等方面的关键技术上取得创新与突破,荣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程国栋主持的“青藏铁路工程与多年冻土相互作用及其环境效应研究”项目,有效地解决了青藏铁路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为青藏铁路工程建设奠定了科学基础,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杰出科技成就奖。
(三)高新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日趋缩小。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新一代战斗机──歼十2006年公开亮相,标志着我国航空科技取得了重大进展。该成果获200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05年,“神舟”6号飞船再次成功载人上天并安全返回,标志着我国在应用卫星和载人航天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在纳米、信息技术等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批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
(四)工程技术更加注重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孙宝国主持完成的“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研制”项目,实现了制约我国硫醇、硫醚、二硫醚类香料生产的一系列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突破,并实际应用于7种重要含硫食用香料的生产,该研究成果获200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近年来,我国在农业工程、水产养殖、化学工程和食品科技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进展。
(五)学科间交叉渗透融合趋势日益明显。力学学科与数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生物科学等学科相互促进、交叉和融合的过程中,形成了物理力学、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并在这些交叉学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突出成果,如“铁电陶瓷的力电耦合失效与本构关系研究”等。另外,化学、地理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学科也有重大进展。
(六)学科发展整体水平仍须大幅提升。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自主创新的环境依然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自主创新的能力依然比较弱,赶超发达国家科学技术先进水平任重道远。

“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是中国科协举行的第二次学术建设发布会,面向社会发布了我国物理学等20个学科2007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和中国科协898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其中,针对物理学、天文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航天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能源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畜牧兽医科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城市科学、车辆工程等学科,回顾和评价有关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并报告根据本学科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和战略需求,展望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提出本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基础研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譬如,在物理学领域,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在CP(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的理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学者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将微结构引入介电晶体,构成了介电体超晶格,该研究有很强的创新性,该项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国科学家在声学方面对扫描电声成像机理的深入研究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为完整的理论。这些成果显示了我国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二)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譬如,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了卫星的轨道设计、热控制、测控数传、定向天线和制导、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卫星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同类月球探测器的先进行列。“探月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航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速、迅猛发展。
(三)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潜能。譬如,我国航天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近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数十次连续成功发射、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应用卫星实现系列化、平台化发展,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次“探月工程”成功实施,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上述成果均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整体竞争实力。
(四)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譬如,工程热物理学领域,中国学者对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开拓了我国能源洁净转化和安全利用的新途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益,该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核科学技术领域,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2台65万kW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它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对促进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我国学者对于“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2006年和2007年分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满足我国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大中型制造企业对复杂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的实际需要做出了贡献。
(五)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譬如,物理学领域,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等项目,都是国际合作大科学工程的极好范例;许多重要研究机构都聘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流物理学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大量的基础研究项目都需借助其他国家的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是跨国合作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结果,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不可或缺的途径。在天文学领域,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 “银河系磁场的研究”项目是与国外同行合作完成。
(六)重大突破尚待理论方法创新。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科学技术进步历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重大跨越、重要发现和重大发明,无不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培育、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科学技术也得以长足发展,但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相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创新文化的氛围还不容乐观,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学科许多研究领域整体还处于落后或跟踪状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数量还不够多,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够带领团队攻克国际前沿领域课题的领衔科学家的数量还很缺乏。还有个别学科活力不足,过于封闭,相关的研究领域队伍建设滞后,因而发展缓慢,令人忧虑。今后,我国各个学科期望有更高水平的迅猛发展,各学科领域期望涌现更多重大的科技突破,应该更加重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关于当今中国的科技发展,各项规划及年度情况等内容,前面作了引述。至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科协总结得很清楚,说明中国人还是非常的清醒,知道自己差在什么地方,应当怎么样继续努力。网上有些批评中国科技的声音,多少年来一直在说,大致是与美国比、与日本比、与韩国比,中国有多么落后。承认自己在某些方面落后,再提出解决的对策与自强之道,这个俺们当然支持,可是有些声音不是那个味,它不是建设性的,而是冲着打击国人的自信心来的,相当于说中国人是一群蠢猪,永远别想搞出先进的科技,拜倒在人家的脚下就行了,此种论调非常荒谬。
举个汽车业的例子来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日系车省油、经济性好,德系车结实、安全性强。但日本的汽车业不是一开始就强的,二战结束后,美军占领日本,街上跑的好车全是美国造,美国车能开10年,日本自己造的能开1年,差距不是一般的大。当时日本车不但寿命短,质量也不行,车门关不严,车窗玻璃很容易掉,看起来毫无希望。如果日本人也认命,反正造不好,放弃算了,那将不会有后来日系车的发达。日本人的办法就是做了个市场调查,由于家庭普遍买不起,主要面向出租车司机,调查清楚了用户的需求包括耐用、省油等等,然后努力去做,后来就成功了。
日本人造车的理念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从小的地方开始,踏踏实实地改进。当时美国人不把日本车放在眼里,美国的通用、福特分列全球前二名,日本人能把车造好?不过,就是凭着每天进步一点点的理念,最终日系车打入了美国市场,一时称雄全球,名声超过了美国车。当然,现在遇到了国际金融经济危机,美国车企半死不活,几乎到了破产的边缘,哀求美国政府救助;日本车企由于市场需求骤降,加上日元升值也不好过。这里强调日系车的崛起之路,其实很值得俺们思考,难道日本人能行中国人却不行,中国人真的造不出车来,永远造不出好车吗?
说起中国自己的造车史,第一辆是在1956年造出来的中型货车,轿车出过红旗,并非一点实践经验没有,多少是有底子的,改革开放后就出了问题,说起来俺就有气。改革开放后开了眼界,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觉得自己造的车不如人家的好,不是想办法改进,而是失了信心,全面搞合资,希望“以市场换技术”。结果自己的研发队伍解散了,特别在乘用车领域,人家给个车型一用好多年,贵得离谱,换来技术了吗?没有,人心都散了,研发队伍都没了,还搞什么吸收消化、自主创新?上汽之类的企业,简直就是可耻的代名词。
当国外的汽车业进入微利时代,而在中国却还是暴利。中国自己放弃研发,没有核心技术,什么也是外方说了算,还不狂赚中国人的钱?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时安徽芜湖觉得造车利润大,为了提振当地经济,就上项目要造车。当时人们觉得,你安徽芜湖居然也想造车,真是无知者无畏!再者当时政策不允许,拿不到生产牌照,只好送钱给上汽,挂靠在上汽名下,咬着牙上了项目,后来又赎回了上汽所持股份,这就是奇瑞的创业史。有了奇瑞的吃螃蟹,吉利、比亚迪等也跟了上来,中国这才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车,自己也能造了,国人才有可能买到便宜车。
回首中国的汽车业,真的挺让人感慨。开放之初人们的认识是错的,政策是错的,上汽之类更是错的,使得中国在这一领域,痛失了多少时间、多少利益。这个教训足以说明,自主创新有多么的重要。无论在科技方面,还是在其他方面,失去自信的民族没有未来。国产车好不容易出来了,很多人又说还是不如人家造得好,说什么国产车就是烂,买国产车丢不起那人。俺就奇了怪了,难道说这种话,就丢得起那人?
在得了教训之后,国家逐渐调整了政策,开始扶持国产车。一个是倡导自主创新,强调自主知识产权;一个是把发展低能耗与新能源汽车,列入了中长期科技规划。据最近公布的消息,比亚迪搞出了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巴菲特出于看好入了股;奇瑞推出了一款纯电动轿车,说是每辆售价1万元,政府补贴6万元,将于2009年底上市。不管怎么说,对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俺们看着就是高兴,你再怎么说比人家落后,俺们坚信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时间长了,就会“突飞猛进”。对于中国人智慧的自信,从来就不应当有所动摇,不要被杂音乱了方寸。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科技及相关产业领域,除了汽车业走了弯路,大飞机制造业同样走了弯路,这就不能不提到运10的下马。当时,不管运10零部件是否全部国产化,总之能够集成了,这个也不容易,当时就有美国人说“你们已经毕业了”。然而,这一项目最终流产,似乎觉得还是合资好,跟美国麦道公司搞起了“合作”,结果人家把公司一撤,中国人就傻眼了,自己造不出来,国内市场需求又大,只好去买人家的飞机,上亿条裤子换一架回来,花了多少冤枉钱不说,30年的时光白白流逝。到头来,终于认识到还是自主创新才有出路,否则再过一个30年也是白搭。
说起这方面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还有许许多多的行当,都是由于自己不努力,失了自信和进取心,一味期盼“以市场换技术”,市场开放给人家赚大钱,核心技术却不给,相反,大声叫你保护知识产权,甚至提升到了政治、外交的高度。不过,这样也好,有利于让中国人清醒一些,一方面懂得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一方面懂得自己要努力的道理。如果自己不努力,将永无出头之日,说得不客气一点,只会沦为人家的打工仔,科技上不去,经济、军事上不了档次,其他的不用再说,所谓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也只会成为一句空谈。
俺们之所以认定能够实现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一个前提是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再放到世界范围内比较,发现中国确实是一个古老而文明的国度,有着充满智慧的民族,潜质根本没有问题。当今有利的条件是找到了新的发展道路,政治、社会相对比较稳定,经济、科技有了一定的基础,国际上暂时不会爆发新的世界大战,同时综合国力的较量很激烈,全球化则促进了交流,国内、国际的环境都不错,没有理由不抓住这样一个战略机遇期,真正把中国的科技搞上去。对于中国而言,失去的机会很多,因而只能通过补课去赶超发达国家。
国人对于这个问题,认识上其实很不一致,有盲目乐观的,有自暴自弃的,也有专门捣乱的,关键在于国家的战略抉择。政府并不总是对,也有错的时候,汽车、飞机等产业政策都有过重大失误,现在进行了调整,基本走上了正道。能够说明这一点的,就是前面特意引述的有关科技规划和措施,只要把这些落实好了,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终究能够修成正果。就算中国人笨也能修成正果,因为中国人多,打个比方说,别国10个人中有一个成材,中国只需100个人中有一个成材就行,如果连这个自信都没有,那才是真正的国将不国。
中国最近的“正月外交”,从最实惠的角度看,一个是找资源、能源,为今后的需求提供保障,另一个就是买技术、买设备。现在欧洲金融经济遇到麻烦,看上了中国兜里的钱,不得已卖点压箱货,报道是说中国准备出资150亿美元,看看能买到什么样的技术、设备,如果确实是好东西,并且人家还有得卖,再拿出更多的钱买也很划算,毕竟节省很多的时间,买过来以后,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还得创新,否则迟早“先进”变落后。
除了买技术、买设备,其实猎头是个更好的办法。大家都知道二战的时候,德国的战时体制催生了许多科技成果,战败后主要被美国、苏联瓜分了,美国重在收罗人才,苏联抢了很多设备,均大大促进了两国科技发展,这是两强争霸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本土比较安全,资本也多,持续不断的吸引到全世界人才前去,这是美国科技发达的根本原因,他们的跨国公司到了别国,也是抢人才,有专门的猎头计划,这一招相当的厉害。虽然美国因其体制和文化存在重大缺陷,导致危机周期性地发作,并在国势到达顶峰后陷入必然性的衰退,但其曾经的成功之道值得借鉴。
举例来说,二战后美苏展开航空航天竞赛,美国又是发射卫星,又是搞航天飞机,还登上过月球,说起来全靠了一个叫冯·布来恩的人。此君系德国人士,为希特勒研制出V1、V2火箭,后来眼见德国走向战败,遂主动投靠并迁往美国。苏联率先发射卫星以后,一时给美国人造成极大震动,就重用冯·布来恩牵头,组织美国的科研人员进行赶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直到今天,美国的航空航天科技还在吃老本,当然了,美国还保持着领先地位。
可见人才是第一位的,中国要发展和提高科技水平,就要想方设法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让他们才尽其用、各显神通,就要让他们实现人生价值,不要为个饭碗静不下心来。俺的一个侄子读了博士,学习研究自动化控制技术,还随他的导师参与登月舱项目的研发。为此俺觉得挺自豪,俺相信中国有着众多的优秀人才,如果再引进国外的优秀人才,就不愁中国的科技上不去。有人说“天佑中华”,其实能佑中华的是俺们的人才,是中华民族自己!

【上篇】
【下篇】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占豪:面对现实问题多 乐观前行忌浮躁(十一)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