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权”是千百年来的古老话题,也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命题。从历史上荷兰、英国、美国先后夺取世界霸权,到德、日、意和前苏联参与争夺霸权,几个世纪以来,“称霸”和“争霸”的斗争从未消停,搅得世界始终不得安宁。
“霸权”为何有如此之大的诱惑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面子”问题,而是政治、经济和地缘利益趋动使然。夺得了“霸权”,也就掌握了国际政治的话语权,经济拓展的便利权和地缘扩张的主动权。资本主义的特征是什么?一句话:唯利是图。所以,马克思指出:“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列宁则强调,帝国主义的特征,就是几个大国都想争霸。
无论“争霸”还是“称霸”,武力开道是必然之举,于是就有了欧洲的“英法战争”,有了东亚的“日俄战争”,有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有了长达40余年的“冷战”。一部人类社会的近、现代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大国争霸的历史,是由此而引发大大小小战争的历史。这种历史发展轨迹,今天似乎还在延续,未来还会如此吗?
历史是由人类写就的,但更是人类自己所创造的,中国的和平发展将改写当代和未来的历史,将开创大国崛起的新模式。毋庸讳言,今天的世界还是某些大国行“霸道”的世界,还是一个靠实力说话的世界,还是有可能孕育和诱发新的“争霸”斗争的世界。但是,中国在这个世界所占的分量已经不容低估,中国公开宣示“不称霸”,中国也将联合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坚决反对和制止各种形式的“霸权”,这就是未来世界的希望所在!
“不称霸”既是中国的战略思想,也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的理想就是要建立一个相互平等、公平合理的世界。为了实现这种理想,中国三代领导人以一贯之,都坚持奉行“不称霸”的基本国策,既昭示于世界,也规范于自身。尽管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贯彻这一基本国策的作法有所不同,但基本目标没有改变,对外政策一脉相承。
新中国开国领导人毛泽东何尝没有“霸气”?在他看来,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他敢于在朝鲜半岛和世界第一军事强国较量,他也不惧在中印边境打一场自卫反击战,他面对前苏联的百万大军压境,胸有成竹的决策把敌人“放进来打”。然而,也正是毛泽东,前所未有的提出了“不称霸”的战略思想,从而开创了大国发展史上的先河。毛泽东对古今中外历史了然于胸,国际斗争经验炉火纯青,他的这种深谋远虑,决不是策略之举,而是前无古人的战略抉择。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尽管在许多方面上改变了毛泽东时代的作法,但在“不称霸”的基本国策上,可以说是“萧规曹随”。他在对外斗争中,无疑也是“开钢铁公司”的,当年中英就香港回归中国是否要驻军的交锋,邓小平的强硬态度,让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乱了方寸,以至险些在人民大会堂外摔倒。但是,邓小平仍然不止一次的强调,中国今后就是发展起来了,也决不“称霸”,决不当超级大国。他这样讲,并非“韬光养晦”,而是坚持了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未来发展的正确方向。
现如今,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对“不称霸”的战略思想不仅着眼继承,而且作了重大发展。构建“和谐世界”战略目标的提出,就是反对“强权”和“霸权”的战略举措。中国一方面主张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积极推动双边、多边和区域性合作的开展,树立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形象;另一方面,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问题上,也保持了坚定的原则性,不惧怕各种威慑和恐吓,甚至准备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在新形势下奉行“不称霸”这一基本国策的必然选择,也是维护中国和平发展大局的正确决断。
中国“不称霸”,既是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中国长期以来国际斗争经验的总结,两者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中国要搞社会主义,这是信仰,也符合中国国情。既然如此,中国不会重蹈帝国主义大国“争霸”的覆辙,也不会作那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事情。同时,在国际斗争中,有人要“称霸”,必然也会招致别人“争霸”,双方祸起萧墙,连累的是整个世界。这样作孽的“头”,中国不必当,也不想当。历史将会证明,中国的承诺是算数的,中国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大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
中国有自己的发展理想,也有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中国也不能无视今天所处的国际环境,不能对那种怀疑、敌视甚至企图打压中国的行为掉以轻心。中国“不称霸”,但中国当自强。中国只有真正发展了,强大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因素才能增长,制约“称霸”和“争霸”的力量才能壮大,构建和谐世界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所以,中国不需忌讳发展自己正当的国防力量,不必顾忌那些旨在诋毁中国的各种“威胁论”的影响。中国行得正,走的直,既要办好自己的事,也要力所能及的承担“国际责任”,别人爱说什么随他去。
中国“不称霸”,中国要富强,但中国也不会坐视“核心利益”受到威胁,不会容忍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受到侵害。目前,中国陆地边界大多已经划定,少数遗留问题仍会带来麻烦,坚持原则和据理力争不可偏废。中国现实和未来的最大挑战来自海洋,在世界范围大规模“海上圈地”的角逐中,中国不可能独善其身。无论东海还是南海,现实矛盾已经迫在眉睫,继续“守拙”不是办法。形势既然已经发生变化,审时度势理所当然。能谈则谈,谈不通就须施加必要压力,对方如果要打也敢于奉陪。这种作法并不违背基本国策,也和“称霸”风马牛不相及,关键是要作到有理有利有节。
21世纪对于中国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和平发展并非都是坦途。走向强大的中国不会谋求“霸权”,但也要准备承受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和阻碍。既要在某些国家维系“霸权”和觊觎“霸权”的复杂斗争环境中坚持既定国策,也要在积极维护和充分利用“战略机遇期”的同时,处理好运用多种手段捍卫国家利益的现实问题。这些,都对中国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中国需要应对无法回避的挑战。
(北京学者 田一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