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自动控制 > 正文

绕月“三老总”话嫦娥:中国人为什么要到月球去

2007-10-25 20:44 科技·视野, 自动控制 ⁄ 共 3981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中国人不能只围着地球转。飞出地球,探索宇宙,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和夙愿。

  维护本国的空间利益,靠的还是实力。谁先登月谁先受益,今天仍然是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

  探月一期工程总经费不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只相当于修建3千米地铁的钱,但中国人将受益无穷。

  随着我国首枚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引发了人们仰望星空探索未知的兴趣。中国为什么要探月?探月的价值和效益究竟何在?探月与普通百姓的生活是否相关?且听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总设计师孙家栋、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三位“老总”细细道来。

  奔月,不仅仅是传说

  问:现在开展月球探测工程,是否考虑了提高国家威望这一因素?

  栾恩杰:中国人不能总围着地球转。中国航天技术在突破载人航天技术之后,继续进军深空探测领域可以说是箭在弦上,这也是航天技术发展的必然规律和选择,而深空探测的目标首先就是月球。早晚都要走这一步,晚干不如早干。所以,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起点的深空探测,是我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的重要举措。飞出地球,探索月亮,是我们这个民族千年梦想,它不仅是出于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天性,也是对民族夙愿的最好回应。

  价值,不仅仅是现在

  问:探月工程对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

  栾恩杰:在具备相当的基础、条件时,不失时机地推出重大工程,通过实施重大工程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家科技工业综合实力的提高。任何学科都要通过不断创新获得发展,重大航天工程能够促进高新技术和基础技术的创新发展,这在国内外科技发展历史中早已得到证明。实际上,正是若干关键的重大工程带动了我国应用卫星技术、载人航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孙家栋:中国在开展探月工程中,要突破一系列关键的技术,比如远距离数据传输与通信、人工智能、自动化加工、微波传输、材料和工艺、新型传感器、导航与控制、热控、空间核电源等,涉及了许多新的领域。这些新的突破又将推动一大批基础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得到延伸、推广和二次开发,为工业与经济发展带来实际利益。

  欧阳自远:空间科学的发展需求也是月球探测工程上马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中国空间科学研究都是用国外的二手资料,严重影响了我国空间科学的研究。

  比如,国外对月球上5种有用元素的全球性资源分布作了详细研究,但是它发表的东西非常粗糙。随着我国空间科学的迅速发展,仅靠一些二手资料是无法满足试验和科研需求的。探月活动还将带动一系列基础科学的发展,对于研究月球、地球、太阳系以及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等一些基本问题,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因此,我们需要航天工程能有新的突破,为空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条件。

  利益,不仅仅是金钱

  问: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探月工程与老百姓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栾恩杰: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正是发展才需要原动力。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都说明,经济发展需要科学技术支撑,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的切入点正在这里。

  据统计,从阿波罗登月计划派生出了大约3000种应用技术专利,这些技术渗透到美国国民经济的各个角落,带动了包括计算机技术、遥感技术、数据传输与通信、激光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工程、医学等各方面产业的发展,并将这些技术在军事和民用领域推广和二次开发,形成了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既拉动了经济的发展,也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欧阳自远:有人问,探月究竟有什么样的经济效益?虽然中国的科学家目前还说不出一个准数,但是美国提供了一个例子,美国的“阿波罗”计划投资了约256亿美元,但它带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高新技术的全面发展与工业繁荣,这是世界公认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支撑美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技术,很大一部分来自对月球探测技术的消化和二次开发。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产出。

  问:中国目前是否具备开展探月工程的经济条件?

  栾恩杰: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增长很快。1978-200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平均增长率为9.3%,2004年全国的GDP达到14000亿美元,大约是12万亿人民币,居世界第六。如果每年用占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三万分之一的投入去探月,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是有这个经济能力的,尤其是在科学和技术发展需要它的时候。

  欧阳自远:如果探月花钱很多,我会第一个出来反对。探月工程的第一期会花多少钱呢?其实总经费不超过20亿人民币(包括备份星),相当于修建3千米地铁的钱。探月项目的预算过程是严格而且科学的,经过了充分的论证。这20亿元也不是一年花完,而是分几年拨付,探月工程第二、三期要到2020年才完成,那时国家的GDP将超过50万亿人民币,二、三期总经费还要分十几年拨付,每年还是只有国内生产总值的几万分之一。

  忧患,不仅仅是空白

  问:国外4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进行探月,我们与航天先进国家在深空探测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栾恩杰:按航天技术发展水平,可将世界航天国家分为三个方阵。美国、俄罗斯为第一方阵;欧洲空间局、中国、日本、印度为第二方阵;加拿大、巴西、韩国等为第三方阵。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的第三个成员,中国目前虽然还处于航天第二方阵,但与欧洲空间局相比各有所长,与第二方阵其他成员相比,中国又要领先一些。

  问:1984年联合国通过的《月球协定》,规定月球是属于全人类的财富。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实施探月工程对维护我国在国际外空事务中的权益有什么作用呢?

  栾恩杰:如果说别人已经探测了月球,中国就没有必要再去,那岂不是说外国已经造了汽车,中国就不要再搞汽车;外国造了飞机,中国就别再造飞机了吗?

  当前,建立月球基地、深入探测月球资源,日益受到世界航天国家的重视。各国维护本国的空间利益,靠的还是实力;谁先登月谁先得益,仍然是难以改变的客观事实。我国是联合国外空委员会的成员国,如果我国的月球探测活动能够取得一些进展和成果,那么我国在国际上讨论《月球协定》的修订和分享月球权益时,将有更大的发言权,就能更有效地维护我国合法的月球权益。

  创新,不仅仅是追赶

  问:我们探月已比苏联和美国晚了40多年,那么我们的探月工程还有哪些新意呢?

  孙家栋:我们采取的是选择有限目标,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在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为深空探测填补空白并奠定基础。

  欧阳自远:我们略有新意的至少有两点:第一,世界上月球探测基本经历了从月球旁飞过探测、撞击月球探测、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和采样自动返回地球等循序渐进的发展历程,其技术难度依次递增,而在我国探月计划中,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即跨越了前两种方式;第二期月球探测是月面软着陆就位探测与月球车巡视探测相结合,别的国家都是分别进行的。第二,我国“嫦娥一号”承担的探测任务,有些是国外没有做过或没有做全的项目,例如,目前国外还没有公布过全月球的三维影像图,也没有测量全月球的月壤特征与厚度,这一工作我们要做;美国已探测和公布了5种有用元素的全月球性分布,我们力争探测14种元素的全月球性分布。

  宝藏,不仅仅是氦-3

  问:探测和开发氦-3是我们探月的主要目的吗?

  栾恩杰:不能这么说。实施探月工程的主要动力,首先是我国航天技术和空间科学发展的需要,当然探测月球资源也是重要目的之一。

  问:我们的绕月探测工程是否采用了国外的技术和产品?有没有考虑开展国际合作?

  孙家栋:前人的智慧和经验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的探月工程吸收了国外的许多经验,但基本是依靠自己40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力量,工程的五大系统使用的都是中国的成熟技术,制定的探测目标基本是填补空白,我们第一期工程完全是用国内产品,可以说是“中国制造”。

  栾恩杰:任何真正的高科技国际合作都需要一张“门票”,这张“门票”是以实力为背景的。没有“门票”的国家,只能旁听,有时连旁听的资格也没有。中国将开展一个探索性、开放性、科学性的探月工程,实际上我们已经用自己的能力获得了这张“门票”,使我们在这个“月球国际俱乐部”里有了应有的位置。现在,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向我国提出了合作意愿。事实上,月球探测活动开展国际合作的范围是很广泛的,各国召开频繁的国际学术讨论会,联合开展有效载荷的研制与测试,共享探测数据等。利用月球探测这个窗口,我们不但可以参与国际合作,还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促进我国航天技术和月球科学的发展。

  目标,不仅仅是月球

  问:中国完成探月工程后,下一步将做什么?是不是很快也要派航天员登月?

  栾恩杰:从人类月球探测的发展过程来看,要经过“探”、“登”、“驻(住)”三个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在完成探月任务后,下一步还要进行“登”和“驻(住)”,没有这种长远发展的意识,探月就成了一个孤立的事件。

  孙家栋:实现登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同时具备载人航天能力和月球探测能力。载人登月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技术难题需要攻克。我国如果要派航天员登月,还需要突破一系列的难关,比如说航天员的出舱、飞船的对接、大推力火箭的研制、月面返回、月面生存等,这些都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另外,我国毕竟是第一次向月球发射探测器,对月球的了解也非常有限。载人登月工程难度大、风险大、投资高,光靠头脑发热和主观愿望是不行的。

  栾恩杰:我国现在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此必须考虑我国的国情和国力,现在来谈论载人登月还为时过早。只有在基本完成“绕”、“落”、“回”三个阶段的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并且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交会对接这些关键技术之后,再结合未来我国的国情国力和国际上月球探测的发展情况,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石磊 杨建 蒋宇平)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0 条, 博主:0 条 ,引用: 1 条

    外部的引用: 1 条

    • 井底望天:阿姆斯特朗走了 月球盼迎中国人 « 求索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