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2008-05-10 22:19 伟人 ⁄ 共 1131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邓小平同志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中国人民有骨气的智慧的见证,也是新中国第一代领袖毛泽东英明决策的展现。

"原子弹是纸老虎!"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人类历史上的最先两枚原子弹,顷刻间,世界震惊,日本20余万人口伤亡,两座城市被夷为平地。曾经不可一世欲吞并中国和东南亚的日本帝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世界几乎也被炸懵了。原子弹的威力立即弥漫了整个世界,这一半也是美国人在原子弹上做足神秘文章所造成的社会心理震悚。在这之前,战争的双方几乎都不知道有如此威力的武器。美国人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一直是最高机密,就连美国副总统也不知道,一炸足以震乾坤!世人几乎都是在第一次核轰炸后才知道了原子弹,当然包括日本军队。显然,美国人的这两颗原子弹,在关键时刻炸懵了本已经被盟军打烂的日本"皇军",是釜低抽薪的一击,同时也向整个世界传递了核威慑信息。

共产党人不信这个邪,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不信这个邪。1945年8月9日,延安的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头版刊登了美军原子弹轰炸日本的消息,并加上了"所有生物被烧死。该城火弥漫,高达四万英尺"的标题。毛泽东一看就来气,"怎么搞的,这是谁家办的报纸?渲染恐怖,吓唬谁?"他将摊开的报纸扔得远远。毛泽东摁灭烟头,抓起电话,要接线员接通延安中共机关报《解放日报》负责人博古。

电话打过去时,兴奋得满面红光的博古正与《解放日报》的全体同志开庆祝会,博古喜滋滋地去接毛泽东的电话,脸色顿时熬白,电话里毛泽东口气非常硬狠,一口湖南话透过话筒几乎全体同志都能听清,他说:"博古,你搞的是什么名堂,你有没有一个共产党人的立场?你胡说八道啥!你今天的报道是政治性的原则错误,你和相关同志立即到我这里来!"在枣园,毛泽东把博古和《解放日报》相关负责人、编辑严肃批评了一个多小时,不应该如此不分清红皂白地渲染原子弹的威力。

翌年,1946年8月6日,面对美国撑腰的装备精良的国民党部队在全国范围内的蠢蠢欲动,毛泽东没有被"威慑"住,他在延安枣园的树荫下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士,谈笑风生,纵观天下,特别谈到了让这个世界丧魂落魄的原子弹,英文翻译将原子弹译为"scarecrow(稻草人)",毛泽东认为译成"Paper Tiger(纸老虎)"才准确。他挥挥手,轻轻一弹烟头,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这句世界性的历史名言,出自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毛泽东之口,宏大从容之气度盈满天地,共产党人敢于同美式装备的蒋介石部队战斗并赢得全国胜利。

毛泽东并非不重视原子弹,更不是表现唐吉诃德战风车式的勇夫,这是历史巨人能够穿透历史的高层建瓴,毛泽东严厉批评《解放日报》社,反映出他从一开始就未雨绸缪,预见到核武器物质破坏和精神威慑的双重作用。

在核威胁下决定上马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49年10月1日,苏联率先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等于苏联承诺对中国实行核保护。

谁有了原子弹,谁就不怕讹诈。整个50年代,是新中国的多事之秋,美国至少对中国有过四次核威胁,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第一次就是1950年,毛泽东决定入朝参战,他冒的最大风险就是美国人的原子弹,但他对此根本就没有表现出一点动摇。入朝志愿军攻势凌厉,美军节节败退,1950年12月15日,美军退到三八线以南,美国当局一片惊恐,认为朝鲜战争是苏联破坏雅尔塔协定大规模入侵欧洲的牛刀小试,节节败退的麦克阿瑟请求在朝鲜扔原子弹,阻止"赤潮"西进。为此,杜鲁门总统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将采取必要措施,包括使用所拥有的各种武器,以应付军事局势。他说,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但却不希望有朝一日看到使用它。杜鲁门下令在关岛地区部署原子弹部队,但美国最终不得不顾忌苏联,不敢下实施核攻击的最后决心。

第二次还是朝鲜战争,打到1953年3月,美国人已付不起人员伤亡的惨重代价,坐上白宫总统交椅的艾森豪威尔恫言使用核武器对付毛泽东。5月1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作战方案:使用原子弹挫败毛泽东的"人海战术",包括对鸭绿江以北的空军基地发动攻击。20日,在艾森豪威尔支持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通过了这一作战方案。消息传来,毛泽东面不改色,只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怕核战争",并命令志愿军积极做好防核准备,充分利用朝鲜多山地形和多变气候来对付原子弹袭击,与此同时,已经拥有原子弹的苏联政府发表公开的强硬声明:"苏联政府对美国在远东使用原子弹不会袖手旁观、视而不见"。

第三次是1955年台海危机。1955年1月18日,解放军解放大陈岛在内的所有浙江沿海岛屿。美国会参议院紧急通过《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提出例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变成了"法律依据"。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与刚从台湾访问归来的国务卿杜勒斯进行单独密谈,艾森豪威尔随即在电视讲话中宣称,核武器不仅是战略武器,也可以用于战术目的。言外之意,要对红色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毛泽东对此的回答是:发展我们自己的原子弹。

第四次是在1958年,恰是中苏"蜜月"就要结束之时。蒋介石有了美国人的核武器撑腰,开始将10万地面部队部署至靠近大陆的金门、马祖两岛,异想天开地准备反攻大陆。"不打不相识"。毛泽东当即命令解放军福建前线炮兵部队给"老朋友"惩罚性炮击。1958年8月23日晚6时30分,人民解放军以猛烈炮火轰击大、小金门等岛屿,两小时内向金门密集发射炮弹4.5万枚,几乎炸平了金门阵地,蒋介石难以支撑,金门、马祖危在旦夕,艾森豪威尔立即命令美国在这一带的驻军"以常规武器对大规模的进攻作出反应,并准备在必要时使用原子弹"。当时美国对厦门周围的6至8个军用机场实施核攻击,向大陆沿岸地区的5个机场先各投一枚当量为7000至10000吨的小型原子弹后,看看中国的反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向总统建议授权第七舰队司令认为必要时可下令向中国大陆投掷原子弹。

毛泽东不吃美国人的那套,你有你的原子弹,吓不倒我,我大炮照轰,按照计划继续炮轰金门、马祖、软下来的是艾森豪威尔,他还是怕动用核武器的后果,称"对任何地区问题都不想使用核武器",并要蒋介石撤出金门、马祖。退踞台湾,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毛泽东和中央意识到蒋介石放弃金马将会削弱与大陆的紧密联系,使台独势力趁机张力,做出了暂不收复金马的决策。至10月25日,历时64天的金门炮战终于一段落。

决定发展自己的原子弹

新中国曙光在即之时,发展自己的核力量的想法就已经在毛泽东心中酝酿了。1949年春季,在毛泽东的同意之下,周恩来批准拿出外汇让参加保卫世界和平大会的钱三强在法国定购中型回旋加速器的电磁铁和其他一些仪器、图书、资料等。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首次访苏,更加重了他自己手里要有原子弹的想法。毛泽东访苏期间,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等地进行了参观游览,还看了不少电影,如《拿破仑》、《彼得大帝》等。其中有一部是苏联进行原子弹试验的纪录影片。回国后的一天,在毛泽东的房间里,他突然问卫士长:"你说原子弹厉害不厉害呀?"卫士长回答说:"原子弹的威力真大,确实厉害!"毛泽东没有说话。在后来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说:"这次到苏联,开眼界哩!看来原子弹能吓唬不少人。美国有了,苏联也有了,我们也可以搞一点嘛。"

1950年5月19日,由毛泽东批准,在北京成立了从事核科学研究工作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现在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前身)。钱三强任所长,王滏昌、彭桓武为副所长。此后,大批有造诣、有理想,有实干精神的原子能科学家,从美、英、法、德等国回国,来到原子能所。从1950年到1954年,在毛泽东、周恩来的关怀下,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用钱三强定购回来的这批仪器、资料和我国自己制造的实验设备,在20多个学科领域开展研究,培养骨干,为创建我国核事业做了基础准备。1953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一行26人前往苏联进修核技术,但此行并没有触及核心技术。

是时,世界爱好和平的人士也直接向毛泽东建议:新中国要发展自己的核武器。1951年10月,居里夫妇的女婿、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委托即将回国的中国放射化学家杨承宗转告毛泽东:你们要反对原子弹,你们就必须要有原子弹。原子弹也不是那么可怕的。原子弹的原理也不是美国人发明的。他还将亲手制作的10克含微量镭盐的标准源送给杨承宗,作为对中国开展核科学研究的支持。

1954年秋,毛泽东决定由彭德怀率领中国军事代表团前往苏联观看核爆炸试验。

1955年1月初,周恩来把薄一波、李四光、钱三强请到办公室,详细了解我国核科学技术研究和铀矿资源情况。了解了核反应堆、原子弹的原理和发展原子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条件,并告诉他们,中央将要开会研究。

1955年1月15日,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研制原子弹的决定。这次会议极为机密,迄今在中央档案之中没有任何正式文字记载和影音资料。仅有的文献就是周恩来总理工作台历上的几行字和他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以及当事人事后的回忆,可见这次会议保密之严格。

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驻地丰泽园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彭真、薄一波等参加。会议听取了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地质学家李四光介绍核物理和铀矿地质学、钱三强对原子弹从最基本的讲起,用最通俗的语言,把原子弹的原理请清楚,使中央领导同志能够听清楚。李四光事先把铀矿石包起来放在桌子上。有人说,这是铀矿啊,结果一些中央领导同志都拿手去摸。李四光赶紧说:哎哟哟,摸不得,摸不得,这个有放射性。赶紧去洗手,洗干净手再喝茶。李四光还作了用仪器探测铀矿石的操作表演,当仪器接近铀矿石发出嘎嘎响声时,大家高兴地笑了。

毛泽东说:"我们要不要搞原子弹啊,我的意见是中国也要搞,但是我们不先进攻别人。别人要欺负我们,进攻我们,我们要防御,我们要反击。因为我们一向的方针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不是消极防御的。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只要排上日程,认真抓一下,一定可以搞起来。"毛泽东主席强调指出:"我们今天要比昨天更强大,我们不仅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周恩来表态说:对人才培养要大力加强。

毛泽东看看大家,接着说:"你们看怎么样,现在苏联对我们援助,我们一定要搞好!我们自己干,也一定能干好,我们只要有人,又有资源,什么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吃饭的时候到了,大家来到餐厅,餐厅里摆了三桌饭菜。毛泽东坐的那桌,他的右边是彭德怀,左边是李四光,钱三强坐在他的对面。因为是毛泽东请客,意义又不一般,破了四菜一汤的规矩,特意加了两个菜,摆了六个菜,毛泽东平时滴酒不沾,这次却特意斟了一杯红葡萄酒。毛泽东站起身来,举杯大声说: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大家共同干杯!

中国原子能事业就此拉开序幕。会议结束后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核武器计划,代号为02。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

1956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此后,制订规划活动展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有全国757位科学家参加,历时7个月完成草案。全称为(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这个规划提出57项重点任务,集中发展核科学等相关现代科学技术。

1956年11月16曰,全国一届人大常委会第51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机械工业部(1958年2月11日,改名为第二机械工业部〕,具体组织领导全国核工业的设计和发展工作。

赫鲁晓夫要留一手

实际上,毛泽东在1955年伊始提出搞自己的原子弹,是他看到,作为一个大国,靠苏联的核保护,毕竟不是办法,也是靠不住的。赫鲁晓夫对中国发展原子弹的想法并不赞同。1954年9月赫鲁晓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参加我国国庆5周年庆祝活动。

赫鲁晓天刚坐上交椅,地位井不稳固,为寻求中国的支持,答应苏联军队于1955年底以前撤出旅顺口海军基地,将该基地交还给中国;将中苏合办的新疆有色及稀有金属公司、新疆石油公司、大连轮船公司和民航公司中的苏联股份于1955年1月1日起完全移交中国,中国数年内用出口货物偿还;苏联给中国5.2亿卢布长期贷款,帮助中国新建15项工程,扩建141项工程;还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联政府关于中苏关系和国际形势各项问题的联合宣言》及《关于对日本关系的联合宜章》。在10月3日中苏领导人最高级会谈时,赫鲁晓夫问毛泽东:"你们对我方还有什么要求吗?"毛泽东说:"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总之我们也想搞这项工业。"赫鲁晓夫一听愣住了,吱唔着说:"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这个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它。搞那东西费钱费力,又不能吃,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藏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毛泽东一听很不高兴,将香烟掐灭:"也好,让我们考虑考虑再说。"赫鲁晓夫以教训人的口气说:"目前你们还是集中力量搞和平建设,发展与国计民生有关的事业,改善人民生活为好。"毛泽东软中带硬地回敬说;"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要多进行协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岂不很好吗?"接普,又不失时机地提醒说:"赫鲁晓夫同志,你做事要谨慎,说话要注意分寸,要有内外、亲疏,不要让敌人抓住话柄,钻空子。"

1956年苏共"二十大"召开。毛泽东不同意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的做法,也不同意他的"和平共处"、"和平过渡"等理论观点和政策纲领,并在内部表明了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这个问题上,赫鲁晓夫就用原子弹来说事,言下之意,我有原子弹,你敢离叛我?毛泽东毫不畏惧,这就有了两人间著名的一段对话,毛泽东豪气十足:"我说一切所有号称强大的反动派,统统不过是纸老虎。原因是他们脱离人民。你看,希特勒不是被打倒了吗?美帝国主义没有倒,还有原子弹,我看也是要倒的,也是纸老虎!"赫鲁晓夫心灰意懒:"亲爱的毛泽东同志,你这样的观点使我很吃惊。在原子弹面前,双方军队的数目对真正力量的对比和战争的结果已经没有任何意义,谁的军队越多,他的炮灰也越多!原子弹的阴影下,军队只是一堆肉,一堆灰!"毛泽东掷地有声地回答:"就算是死一半人,剩下的一半人还可以在废墟上重建我们的家园……"

赫鲁晓夫知道了,毛泽东希望自己有原子弹,在自己没有之时,他并不惧怕原子弹,是啊,原子弹再多,也不可能与毛泽东的"死一半人"相敌。转机出现了,波兰和匈牙利事件发生后,赫鲁晓夫为了拉住中国不倒戈,于1957年10月签订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支持中国发展原子弹。

从1953年1月到1956年8月,中苏两国政府在原子能领域共签订了四个协定。其中1955年1月22日签定了一个重要的共同进行新疆地质勘探,开发采铀矿的协议,作为回报,中国政府向苏联提供一定的铀。地质部门开始了艰苦的铀矿勘探,在牺牲了十几名干部战士之后,发现了一条铀矿异常地带。结果发现,新疆具有丰富的原子核武器的原料矿藏。但是,正规的矿山来不及为第一颗原子弹准备原料。1958年,成千上万的农民漫山遍野采掘近地表层的铀矿,他们用双手奉献了第一批150吨铀矿石。

1956年4月7日,中苏签定了关于建设军、民用设施的协议,铺设阿克斗卡至兰州的铁路,以便向预定设在罗布泊的第一座核武器实验中心运送设备。

1957年10月,两国政府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里面列有苏联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条款,主要包括苏联向中国提供原子弹的数学模型和图纸资料。苏联首批派出了640名科学家,在原子能的和平利用、放射技术、计算机开发及核武器研究方面提供技术支持。

原子城的选址工作于随后开始,根据地理条件和居民分布情况,参加踏勘的专家们认为青海最合适。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代表中央予以批准。于是,几千人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片草原上,开始了核武器研制基地的基础性建设工作。1958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筹建核试验场;1958年6月,中苏合作建立了第一座重水型核实验反应堆。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毛主席站着讲话:"原子弹就那么大的东西,没有它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我看有十年功夫完全可能。"

1958年,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两枚地对地近程导弹模型,中国科学家也做好了原于弹爆炸的模拟试验的一切准备工作,但苏联专家没有接到苏联当局的指示,以安全系数不高为由,没有进行试验。

靠苏联的帮助发展原于弹的想法很快就破灭了,平地起波澜。苏联的支持是有交换代价的,1958年,赫鲁晓夫提出在中国设立"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这个海军舰队的指挥权由苏联控制,被毛泽东一口回绝。毛主席对来谈此事的苏联大使说,"中国不同意和平时期在本国领土上建立苏联的海军墓地,我们只同意你们帮助我们建立我们作主人的军事基地。"赫鲁晓夫大为冒火,决定报复。1959年6月20日,苏共中央致函中共中央,以"争取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为理由提出中断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9月,在中国和印度的边界冲突过程中,苏联方面无理偏袒印度一方,将中苏分歧公开化。接着,在中国建国十周年庆典前后的讲话和会谈中,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关于生产原子弹的事,我们是不是把专家撤回去?"毛泽东从容说道:"我们可以自己试试,这对我们也是个锻炼!如果技术上能帮助一下固然如,不能帮助那是你们考虑决定的事了。"赫鲁晓夫对毛泽东说,不要"用武力去试验资本主义制度的祖定性"。随后,单方面撤走全部援华专家,终止了一切经济和技术合作协定。

"596工程"在困难中前进

早在1956年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在中国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决定组建导弹航空科学研究方面的领导机构--航空工业委员会,他亲自牵头负责筹备。导弹研究设计院、核武器研究设计院等一系列科学研究机构相继成立,大力推动了我国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聂荣臻曾经说;"1956年总理找我和学森同志谈组织航空工业委员会的事。就是说,我们要搞'两弹'。那时候,主席也下了决心的,周总理很重视。"按照周恩来关于要"迅速地建立和加强必要的研究机构"的指示,到1958年,我国建设成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综合性的核科学技术研究基地。当时,周恩来的思想是明确的:我们要"能够制造新式的保卫自己的武器,像国防方面的原子弹、导弹、远程飞机","要根本上解决,就必须自己制造"。火箭专家钱学森回国不久,周恩来就亲自交代他写了一个《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1960年7月,苏联撤回了全部1292名在华的苏联专家。

中国研制原子弹的工程叫"595工程",这与中苏两国的关系密切相连。随着中苏分歧的扩大,1959年6月,苏联决定提前终止1957年10月15日苏中双方在莫斯科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于弹模型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苏联单独撕毁协定后,美、英、法、苏4个核大国对中国在原子科学技术上都实行严密的封锁。毛泽东马上召集政治局会议,在1959年7月作出决定:自己动手,从头摸起,准备用8年时间把原子弹造出来。为了记住1959年6月发生的这段"国耻"事,中国领导人特意将研制自己的原子弹的工程定名为"596工程"。

1962年11月,在中共中央领导下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的专门委员会,有七个副总理、七个部长参加(简称"中央专委"),他们是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赵尔陆、张爱萍、王鹤寿、刘杰、孙志远、段君毅、高扬,领导我国的原于能工业建设和核科技工作。周恩来提出了"三高"的指导思想,即高度的政治思想性、高度的科学计划性、高度的组织纪律性。

毛泽东批准六四年爆炸原子弹的设想

中央强有力的领导,大大加速了我国核工业的建设步伐。在全国各部门、地方政府和人民解放军的大力协同和积极支持下,核工业战线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工人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勇克技术难关。有关机构相继成立,各项工作协调进展迅速,原子反应堆、回旋加速器、铀矿选冶提炼、引爆装置、罗布泊试验场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工作相继展开并取得突破。

这里,并不是没有反复。

1961年深冬,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一次由中央军委的老总们和国务院一些部门领导出席的不寻常的会议,讨论中国核导弹工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实际就是中国还有没有能力、要不要马上发展导弹核武器。会议由刘少奇主持,周恩来、邓小平等人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刚进行不久,就陷入僵局。一些同志认为目前正艰难地支撑着一个6亿人口大国的吃饭穿衣,"大跃进"留下难以收拾的烂摊子和自然灾害造成巨大损失,国家急需输血,他们担心再拿出大笔资金发展导弹核武器,无疑会增加国家负担,影响经济的复苏,因此建议"暂缓"。

争议相当激烈。周恩来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表示要决心搞下去。他的态度得到毛泽东的支持,认为不能放松,更不能下马。周恩来提出,自已动手,从头摸起,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搞出原子弹来。

老帅们坚决要上。他们认为,只有尽快拥有原子弹和导弹,才能早日确立我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中国说话才能有份量,也才能从根本上冲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的封锁制裁及核威慑。因此,老帅们建议中央:即使卡紧脖子少吃几口,也要继续干下去。

性情豪爽的元帅外交家陈毅直截了当地说:干!就是当了裤子,我们也要搞核导弹。有了这个东西,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子就硬了!而平日沉默寡言的国防部长林彪,也表示支持:原子弹要上,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它烧出来,哪怕架在火上也要把它烧响……

尽管如此,第二次会议在是干还是停的问题上两种意见依然僵持不下。刘少奇、周恩来和邓小平认为,应该先将中国核工业起步的现状了解清楚,中央再按实事求是的原则做最后的决定。经征询聂荣臻元帅的意见,决定由时任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将军承担这一重大调研任务。

"头顶烈日,明月作营帐,饥餐砂砾饭,笑谈渴饮枯水浆。"这阙充满了乐观豪情的词,正是将军当年率考察队踏遍大漠戈壁时的真实写照。经过对西部一些工厂、矿山、研究所的扎实调研,同核工程专家和技术入员的交流,一个月后,张爱萍将军向中央递交了一份沉甸甸的调查报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的基本情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报告认为,我国的核工业已有了相当的基础,只要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亲自负责,亲自领导,各项保障跟上去,1964年制造成功原子弹并进行核爆炸是可能实现的。

这份在中国核导弹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报告,迅速被中央批准。

1962年8-10月,聂荣臻和罗瑞卿都向中央报告力争在1964年或者1965年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计划设想。11月3日,毛泽东批示:"很好,照办。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工作。"1963年9月完成了原子弹图纸设计,1963年12月成功进行了聚合爆轰中子试验。

1964年秋,中国第一颗用于试验的原子弹装配出来,但进行试验却要冒着遭受外来打击的很大风险。中央专委不得不制定两种方案:一是发展技术暂不试验,二是不怕威胁尽早试验。毛泽东最后一锤定音,以豪迈的气派说:"要尽早试验。"1964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10月进行首次原子弹试验。

美国确实一直试图阻止中国的核爆炸,欲对中国核设施实行"绝育手术"。美国从1961年开始,就利用从台湾起飞的U-2高空侦察机多次飞临兰州等西北地区,还利用间谍卫星拍摄了多处核工厂及核设施照片。1963年1月22日,肯尼迪在国家安全会议上强调,禁止核武器试验条约的重点就是对付中国。那么,怎样才能阻止中国拥有核武器呢?当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最好苏美联手,甚至采取军事行动,迫使中国签署核禁试条约,放弃原子弹计划。1963年7月14日,美国特使哈里曼赴莫斯科,带来了肯尼迪对付中国原子弹的计划。哈里曼同赫鲁晓夫是否愿意采取"美国行动"或"苏联行动"阻止中国发展核武器,赫鲁晓夫拒绝了。把中国原子弹问题当做一个威胁,美国人在企图与苏联联手对付中国

核武器的同时,也研究了单独破坏中国核武器的行动计划,其中包括对罗布泊试验场等目标由美国实施公开的常规空中轰炸,或由蒋军实施空中轰炸,或实施秘密的地面袭击。经过权衡,美国人意识到,单独干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和军事风险,美国无可奈何,终于没有采取行动。

位于新疆罗布泊地区的原子弹试验基地也在紧张地建设。1964年9月,在罗布泊戈壁深处矗立起一座102米高的铁塔。为了测试这次核爆炸的性质、当量、效应在铁塔四周方圆60公里范围内布置了90多项效应工程、3000多台测试仪器,它们包括飞机中队、坦克群、钢筋水泥工程、油料库、食品供应点等等。要测量的效应涉及几乎所有种类的物理效应,以及一部分生物、化学效应。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组装完成后,一列由中国最优秀的司机驾驶的专列火车负责把这颗凝聚着千百万人心血的核弹运到试验基地。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列所用的100多吨优质煤都经过专门的筛选,以防可能混进雷管等爆炸物。沿途经过的所有火车都要为专列让路,连横跨铁路线的高压输电线在专列经过时都要断电,以防电磁感应引起电火花爆炸。

1964年10月14日,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张爱萍为主任,二机部副部长刘西尧为副主任的中国首次核试验委员会,宣布了中央的命令:经中央专委确定,原子弹试验的零时定为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当晚7时,组装好的原子弹被送到102米高的铁塔顶部,并安装好。

总指挥张爱萍最后一次往北京打电话,向周恩来总理报告:"最后安装工作已经结束,请指示。"周总理平静地说:"中央批准零时定在15时,祝你们成功。"14时59分40秒,主控站操作员按下了启动电钮,10秒钟后整个系统进入自控状态,记数器倒记开始。当它从10倒转到0时,按事先的设计,原子弹进行着爆轰、压缩、超临界、出中子、爆炸的全过程。顿时,金光喷发,火球凌空,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了。在指挥所里,身经百战的张爱萍将军还从来没有这样激动过,他对着话筒说:"总理,我们成功啦!原子弹爆炸成功啦!"周恩来的声音也有些异样,听得出他也十分激动,但他毕竟是总理,用极平静的口气问道:"你们能不能肯定这是核爆炸呢?"

防化兵进入现场后惊讶地发现,那座100多米高,用无缝钢管焊成的,重80吨的铁塔,在原子爆炸中竟化为一小摊细细的"面条",周围的沙砾卵石在熔解之后重新凝固成一颗颗紫色玻璃球,机群已变成一盯相"骷髅",坦克则像回炉的一堆赤色毛铁……

当周总理向毛泽东报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时,毛泽东十分冷静地指示说:"是不是真的核爆炸,要查清楚。"尽管没有谁比他更清楚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分量,他还是再次指示:"还要继续观察,要让外国人相信。"毛主席得到了确定的报告:火球变成蘑菇云!他确定是核爆炸成功时,就很快让周总理向参加大型歌舞《东方红》演出的同志提前宣布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并在当晚22时通过电台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

也可以说,中国的原子弹是被赫鲁晓夫逼出来的,毛泽东讥嘲地说,要给赫鲁晓夫"发一个一吨重的大勋章"。

这次相当于几万吨TNT炸药威力的核炸弹产生的地震波,绕地球转了好几圈,以至远在万里之外的国际权威--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观测台也测到了它的存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去看,这次核爆炸在世界政治、军事格局中引起的震撼,在全球炎黄子孙心灵上引起的震撼,将是永久性的。

新中国,更高地昂起不屈的头颅。(吴跃农)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