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南海问题不能国际化和“中美化”

2010-08-04 09:08 战略·谋略 ⁄ 共 185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继国务卿希拉里几天前高调宣示美国南海问题的新立场后,7月27日,美国高官再次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喊话。当天,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在出席华盛顿智库尼克松中心的会议时,除了附和希拉里的观点外,更进一步声称,南海争端可置于中美军事对话的框架内讨论。如此立场表明,美国在试图把南海问题国际化的同时,还想把它“中美化”,亦即置于中美关系的框架内讨论。此前希拉里曾明确明示,南海争端不应通过“胁迫”方式解决,而斯坦伯格的话则表明,美国正通过把南海问题提升到两国军事安全的高度“胁迫”中国。 
     斯坦伯格是华府有名的中国通。去年10月,这位美国国务院二号人物就提出了中美关系需“战略再保证”(strategic reassurance)的概念,被认为是继2005年佐利克提出中美是“利益攸关方”一说后,美国政府对中美关系的再设计与再定位。如今,这位美国外交界的实力派人物与希拉里前呼后应,坐实了美国要介入南海争端的意图。

clip_image001

     然而,不管从国际法,还是从中美关系的角度,美国的意图都只能是一厢情愿。众所周知,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总原则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此原则为指导制定的《南海行为各方宣言》则是具体的行动指南。就解决争端的方式而言,中国认为,这与其它四个声索国之间的事,应通过双边对话和谈判方式解决。近年来,有声索国提出,要把这一问题置于东盟和中国的对话机制内讨论,目的是想以众对寡,在谈判中占据强势地位。虽然中国对此持有异议,但也表现出一定的务实和灵活。7月22日,在河内举行的中国与东盟外长会议上,南海问题第一次成为双方讨论的议题。
但这样的灵活和务实,绝不适用于中美讨论南海问题,因为东盟十国中有四国是南海主权的声索国,而美国距南海万里之遥,与南海的主权八杆子打不着。作为南海主权国的中国,不可能同意与美国商谈南海主权问题。 
     美国想把南海问题“中美化”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利用自己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强势地位,向中国施压,逼中国让步,压缩中国的海权,从而阻遏中国的蓝水海军步伐。美国很清楚,压缩中国的南海主权就等于关上了中国南部海疆的半扇门;二是偏袒东南亚国家,助其获得南海额外权益,以获得这些国家的感激,便于美国获得更多的商业和军事利益。目前,美国已表示想租借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之间的同盟关系也在明显加强;三是有利于美国将东南亚国家“团结”在自己周围,以扩大封堵、遏制中国的阵营。 
     但对中国来说,南海主权已被列入核心利益,如果连这个问题都要同本无关联的美国讨论,那不仅损害了中国的实际利益,而且也在政治和外交上自降一格,认可了美国的“世界警察”地位。这是业已崛起的大国不可能接受的。近年来,中国对美国的涉台干涉行为,已经表现得愈来愈不可容忍,而台湾问题还是有历史原因的,现在美国又凭空添上个南海问题,中国断无和美国商量的余地。
     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也让人看到其对待中国态度的两面性。在需要中国履行更多国际义务和责任时,美国就吹捧中国,“中美国”、“G2”、“中美共治论”等名词纷纷抛出,虽然这些说法多出自学界与媒体,但也是朝野共鸣的产物;而在单独处理中美关系时,又经常无视中国主权和尊严,对台售武、会见达赖、沿海侦听等等,就是几个例子。这次又想把南海问题硬性放在中美对话框架内,充当中国与其它国家争端的仲裁者,矮化中国,这当然是中国不能接受的。 
     需要指出的是,南海问题不能“中美化”,是指南海主权问题不应成为中美之间讨论的议题,并不意味着中国不能与美国商谈两国在南海的对峙和冲突问题。这一问题的背景是,美国认为,专属经济区属于公海,它有权在公海及其上空自由航行;中国认为,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一国的专属经济区航行只能是“无害航行”,就是说不危害沿岸国的利益,而美国从事海上和空中的侦听与侦察活动,是典型的有害航行,因而不属于《海洋法公约》保障的范围。而更深一层背景是,美国至今尚未加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以它自认为不应受到该法的约束。也正基于此,美国面对中国的抗议,私下里经常会说,中国也可以在美国12海里之外的海域从事侦听或侦察活动。但这样的理由显然不能成立,因为一个人不能把允许别人做坏事,作为自己做坏事的理由。 
     当然,对于诸如南海航行、侦听或侦察产生的争端,中美可以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但美国应该清楚的是,南海主权是中国与其它声索国之间的事,中国决不会让其成为中美之间对话的议题。南海问题不能国际化,更不能“中美化”。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