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中国式干部制度

2010-05-21 16:32 官场·职场 ⁄ 共 166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李雪峰

在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期间,需要经常向其他国家朋友解释的一件事,就是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干部制度。一言以蔽之,中国的政治体制是党政分开与中共党的领导地位有机结合的体制。至于如何结合,中国式干部制度是其中一个典型方面。

“一超多强”竞争选拔制

与西方大多数国家的自由选举制度不同,中国的政治领导人是通过民主集中制的方式选拔出来的,是一种“一超多强”式的竞争选拔制度。

所谓一超,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干部选拔过程。所谓多强,是多种政治力量在其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通常情况下,一强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强是社会各界意见(通过人民政协系统实现),一强是社会监督。例如,对于地方主要行政领导,通常是党的组织部门通过综合考察,提出若干候选人方案,然后征求各民主党派意见和各有关部门意见,最后形成向人民代表大会提出的候选人,人代会充分酝酿后投票决定。从近年来人代会时常否定候选人的情况、以及出现部分候选人贿赂人代会代表的情况推断,今天的人代会也绝非以往人们印象中的“橡皮图章”。此外,许多领导干部候选人需要公示,以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以及人民群众可以自由向党的组织部门和纪检部门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等制度表明,社会监督在干部选拔问题上也绝非无所作为。

这一制度设计的另一方面就是竞争机制。外国人经常看不懂中国各地吸引外资的能力为什么这么强,其中的奥妙之一就是各地领导干部之间的竞争关系。要提拔就要有政绩,就要有GDP数字。因此,许多地方官员常常为不能达到预定的引资指标睡不好觉就不足为奇了。

显然这一制度是并非完美无缺,如为了政绩而大搞面子工程,如为了晋升而贿赂上级领导,这些都是“一超”造成的。中共当局显然对于这些问题了然于胸,近年来高级干部社会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的普遍实施就证明了这一点。所以,这一制度的积极方面就是它力图有序地发挥社会各方面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多数决定”的大民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恐怕也没有更加可行也更加理性的办法了。

独具特色干部培养制度

中国的干部培养制度吸取了传统文化的重学习、重伦理的传统,继承了革命战争年代组织严密的传统,至今仍具有相当的生命力。这一制度的一个方面是经常性学习制度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结合。从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定期学习制度到各级政府部门的中心组学习制度保证了干部经常性的知识更新与战略眼光的持续培养;而定期的领导干部的党内民主生活会制度则是一个促进自我反思、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场所。

这一制度的第二方面是实践锻炼干部。中国的主要官员都要有到基层组织、艰苦地区挂职锻炼(或艰苦地区到发达地区挂职)或到国家重点工程现场锻炼的经历。现任总书记胡锦涛就曾有挂职贵州、西藏的经历。特别是他在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毕节地区试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该经验20年前就得到联合国的认可)的经历催化了他后来对于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念。

这一制度的第三个方面是经常性干部培训,第四个方面是注意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和其他各类有代表性人士。这些早已不是什么新闻,恕不赘述。

这一制度的执行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挂职成了升官的捷径,如培训成了“认认人儿、养养神儿”的良机,如按比例提拔有代表性人士变成了对“无知少女”(指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及女性)降低标准任用等。但是,显然这一制度是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大国的现实国情相适应的。

干部制度未来演进走向

任何一种制度都有其内在缺陷,1990年代菲律宾民主了,2000年代印尼民主了,而经济社会发展却退步了,说明西方式的大民主“干部制度”并非没有缺陷。中国现存的干部制度同样也不是完美无缺,它同样需要演进。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没有永恒的制度,欧盟的发展不是正在颠覆现有的国家制度吗?一切现存的制度,包括干部制度终将灭亡。中国的干部制度、西方的大民主制度也无疑将是历史现象。泛而言之,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将以各种不同的方式不断进化,并对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才是最为重要的历史真相。

·作者为中国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学习。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