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论汉语的生命力及与国家统一的关系

2008-09-30 08:44 战略·谋略 ⁄ 共 474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在拙文《大棋局:美国、伊朗与世界局势-兼论中美博弈》中曾经谈到:统一的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走向统一的基本条件之一。并且举了几个华语地区的例子进行说明,最后指出台湾只要不去“汉字化”,终归是要回归祖国怀抱的。

有网友立即举出了反例:美国和英国也都是说英语,美国不是照样独立了吗?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其实,我说统一的语言和文字是一个国家走向统一的基本条件,还暗含着这样的条件:这种语言和文字本身也应该是统一的、内聚的,具有一种长时空的持久性和稳定性,而建立在这种文字上的文化也具有一种持久性和稳定性,那么,其民族也相应是持久凝聚的、稳定的。

我们先来考察汉语是否具有这个特点。我们知道,汉字是一种形音字,每个字都能表意(尽管意义可能不完整),而这些汉字是非常稳定的,汉字的个数从古至今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一直保持在四、五千个字的样子,我想即使再经过几千年,情况应该还是这个样子。汉字的这种神奇的内聚性和持久的稳定性,是世界上所有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

当然,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每个时代都会有很大变化。同样,一种语言如果是始终僵死的,不随时代而变化,那么其生命力也是很有限的。但为什么如此稳定的、不随时代作出很大变化的汉字却具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就连四大文明古国也唯独留下了文化不断的中国,留下了汉字这种如今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字。

这就要说到汉语本身的特质。一种语言总是包括语音和文字两大组成部分,这两者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但是大家是否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汉语的汉字只有一种写法(我们认为繁、简体也是一种写法的两种变化),但是发音却是五花八门的,中国每个省甚至每个县都有一种属于本地的发音,也就是方言(方言可能会衍生出不同的文字,但数量很少,我们姑且不论)。中国的方言可能是世界上同一语言中最多的。尽管其他国家如美国也有方言,但绝对不会像中国的方言差异如此明显,北方的人基本上听不懂南方人说话,南方人如果不是一个省,互相也是听不懂的。这似乎是汉语的一个坏处,因为它阻碍了交流。但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汉语的一个优点,而且是重大的优点。因为,汉语通过汉字这种每个地方都一致的文字,并没有造成交流的本质上的困难,大家听不懂只要写下来就一定能明白,而且能流传下去,中国的文化和历史等各种古籍能保持完整直到现在,也是这个原因。况且,中国古代有京话(官话),现在有普通话作为统一的发音,可以减少这种交流上的障碍。但另一方面,如果发音也始终是一个样子,各地也是一样,长此以往,却反而使这种语言变得僵化。这违背了事物向丰富多彩发展的规律。大家是否觉得有时候听听电视上的地方方言的小品更有意思呢?有时候会觉得粤语的歌更好听呢?这些都是汉语丰富多彩的体现。

所以,我们说,汉语正是通过这种汉字的持久稳定、发音的丰富多彩,使得它既稳定,又灵活;既持久,又丰富多彩,变化多样。我们说,任何事物总是有矛盾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也是发展变化的,但其规律性又是持久的。而稳定的文字和变化的发音这两种看似矛盾的东西却完美的统一在汉语身上,那么,汉语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生命力的语言,而且这种优势仍然会一直保持下去,也就是顺理成章的。而世界上所有其他语言,尤其是字母语言,都不具有这个特点,这些语言才会有消亡的危险。

如果我们要深入探询一下汉语为什么会具有这个特点,可能要很大篇幅的一篇语言学的论文来讨论,事实上我本人长久以来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也试图揭示汉语的这种神奇语言的本质特征究竟是什么。而且我也确实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理论,如果时机成熟,我会完成这样一篇论文。不过现在还不是时候。我现在倒是可以指出其中一点,那就是:汉语的发音是四声发音系统,也就是有四个音调,而每个汉字只有一个音节。英语等字母文字却没有这个特点。不要小看这四个音调,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前面说了汉语的汉字是稳定的,每个字的发音是丰富的变化的。也就是汉语具有稳定和灵活这两种特质。而汉语的另一灵活性正是来源于这个单音节和四声发音系统。正是它使得固定的汉字非常方便的组成丰富多彩的词汇成为可能。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说“猪”这个字(今年是猪年,就拿它来打比方了),如果要组成其他词汇,是非常方便的,如“猪肉”、“猪排”、"猪腿"、"小猪"、“肥猪”、“猪圈”、“猪油”、“猪年”等等,几乎每个认识单个汉字的人,都能看懂这些由单字组合的词汇,因为每个字都是表意的。而且更根本的在于,由于每个字都是单音节,这样组合在一起也仅仅是双音节,不会造成发音上的困难。但是,单音节会有一个问题,就是同音字会太多,所以,需要四声声调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猪排”和“竹排”是能够从发音上区分开来的。

但是,如果我们来看看英语的造词能力,就会发现它根本无法这样组成词汇。还是这个例子,猪的英语是Pig,肉是meat,如果“猪肉”的单词用pigmeat,就会显得很长,因为它的音节太多(元音是一个音节,辅音是一个音节,所以pigmeat实际上有四个音节),不好发音。所以,英语中为了发音简便,会另造一些词汇,如猪肉是pork, 猪圈是hogpen,小猪是shote,猪油是lard. 等等。你发现没有,这些词汇之间从构词法来讲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你不得不生生记住这些毫无关联的单词!我们也说英语有基于词根的构词法,但词根根本不是完整的表意系统;英语每个单词基本上是多音节的,而且也没有声调系统,所以根本无法像汉语这样通过少数汉字组成如此丰富的词汇。英语的每个单词的写法和发音是一一对应的,不像汉语那样写法和发音是分离的,是一对多的关系。人们以为英语这种写法和发音的一致性是英语的易于学习的优点,却不知道,这正是英语最大的缺陷之一!而写法的稳定性和发音的多样性却是汉语能保持稳定同时又能适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根本原因之一。

从语言的可学习、可记忆和语言的可演进上来讲,英语等字母语言是根本不能和汉语相提并论的。很简单,中国人只需记住四、五千个汉字,就足够用的。由于汉字的这种组词特点,成千上万词汇的含义也很容易推断出来,也就很容易记忆。但英语就不同,同一类事物的不同方面需要新造词,不同类事物的相同方面也要新造词。我们前面只举了"猪肉"、"猪排”等的例子,那还有“牛肉”、“牛排”什么的呢,又要新造出一些词汇来了。还有各种花,各种水果,各种植物,各种动物,各种化学名词,各种电脑术语(这点反映了文字是否与时俱进),利用中国汉字造起词汇来轻松自如,人们很容易记忆和学习。但是,英语就不得不面临这个尴尬的处境:随着事物种类的增多,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的词汇将变得越来越庞大。大家对背英语单词一定深恶痛绝吧?现在的英语词汇有多少?怎么也有四、五十万吧,你能记得多少呢?是什么造成这样的局面,是英语语言是字母语言的本质造成的!

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中国人阅读古人的著作并不会有太多的困难(其实,古代中国人平常说话也是白话,只是写文章用文言文而已,但我们也能理解)。但是,现在的英国人或美国人却看不懂乔叟的诗文,因为现在的英语和那个时代的英语发生很大变化了,简直是两种语言了。随着人类信息社会的演进和知识量的增加,英语将越来越不堪重负,词汇量将成爆炸性增长,虽然它本身也会不断演进,但不会改变它变得越来越庞大、越来越糟的命运。所以,从语言的生命力来讲,汉语无疑是最出类拔萃的。如果人类进化很多年之后经过“自然选择”只剩下一种语言,我想,这种语言一定是汉语。如果人类未来真有一种统一的世界语,我想它也一定是汉语。因为只有汉语在本质上具备这种优秀的品质。

现在世界上很多人学英语,倒不是因为这种语言有多优越,而是有着历史和政治原因的(英国的殖民统治、美国的文化沙文主义等等)。其实,汉语对外国人来讲初学起来可能确实很难,那是因为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汉字书写起来较难造成,但一旦学习入门了,就会发现其实很容易掌握,并且越用越舍不得离开它。

汉语和汉字不仅有上述优点,而且,汉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造就出“书法艺术”的文字。世界上还能找到哪种别的文字可以成为一种高雅的艺术的来源呢?另外,也只有汉语才能有“成语”这种高度凝练的语言,也只有汉语才能出现绝句、律诗、词这样高度精致的诗词,才有唐诗宋词这样的文学高峰,也只有汉语才能出现对联、灯谜这样的雅俗共赏的民俗。汉语和汉字在造就中华民族文化和形成中华民族性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好了,我们还是回到前面那个问题。我们说汉字具备了这种稳定、持久的特质,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持久、稳定的一个重要保证。这种文化的同一性、内聚性使得民族的同一性、内聚性得到了增强和维系,使得国家统一也变得大势所趋。当然,我并不是说文字和文化的统一和内聚是国家统一的唯一原因,但它无疑是非常根本性的原因。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分了又合,合了又分,但最终都会走向统一。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无不把维护国家统一当作第一要务。基于中国文字上的中国文化,经过多年的沉淀,也越来越显得厚重,越来越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化的同一性和同化能力也是世所罕有的。北魏时期的杰出统治者拓拔弘本是北方鲜卑族,在军事上占领中国后,却自觉的被汉文化同化:规定40岁以下的鲜卑人必须讲汉语(可能是年纪大的不好再强求学习了吧);而入朝为官的无论年纪大小一律讲汉语,否则不许为官。服饰、习俗等其他方面也推行汉化政策。这样,一个军事上强大的民族自发自觉的被汉文化同化。这一幕又在后来元代的蒙古族、清代的满族身上重演着。清代康熙帝甚至感慨道:如果我不做皇帝,我宁愿成为一个汉学家. 所以,中华民族这种文化上的优越性几乎是无可争辩的,而所有这些都建筑在汉语和汉字的优越性的基础之上。

台湾有一个名叫“柏杨”的人,曾激烈主张汉字拼音化,要求用拼音文字取代方块字,讲了一堆理由,实际上根本是无稽之谈。这种人根本不懂得汉语和汉字的优越性和生命力所在。倘若真的像他所说的那样汉字拼音化了,那才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和灾难呢。我们知道,越南原来也是用汉字的,只不过他们建国后改用拼音文字了,但老百姓仍然有贴对联、用汉字的习惯,现在,许多越南学者都建议政府重新改用汉字。连越南的有识之士都如此,偏偏中国的一些所谓学者反而主张汉字拼音化,实在是无知得很。

如果从语言的同一性和内聚性来说明英国和美国的分离,我们就很好理解了。正是因为英语是一种发散的语言(英语和美语就有很多不同),那么,基于这种语言的民族从长远来讲也是发散的。英语不具备内聚的特点,基于它的民族的特性也更加趋于个性化、自由化、离散化,所以从英语分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国家也是很好理解的。这些使用同一语言的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没有这种发自内心的、从文化底蕴上就要求统一的内在的诉求。但即便如此,美国和英国以前虽然是死对头,但现在不照样很亲密吗?说英国是美国的附庸都不为过。可见,即便是这些不具备内聚性和稳定性的语言,其维系国家关系的作用还是很大的。而说到中华民族,使用同一汉字的、基于同一文化的、具有同样价值观念的同宗同源的中华民族,从内在上就要求走向同一,走向统一。

对汉语和汉字的这种优越性,我之所以有上面的看法,倒并不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才这样看,而是从语言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认真审视的。但话说回来,得出这样的结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自己也是感到非常自豪的。中华民族有许多优越的东西,都值得我们自豪,都值得我们发扬光大,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

当然,促成国家统一还有其他原因,如价值观的、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军事的等各方面,但我要说的是,文字和文化是其根本性原因之一,而且也是在这种文字和文化具有同一性、稳定性和内聚性的基础上。所以,我才会断言台湾只要不去“汉字化”,就终将会回归到祖国怀抱。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