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经济·理财 > 正文

中国经济理论思想

2010-04-10 20:52 经济·理财 ⁄ 共 581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中国经济理论发展可区分为古代经济思想和现代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论遵循朴素的唯物辩证法规则,一切遵照大自然“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盛极而衰、四时交替”这样的规律性来确定自己的经济行为。因此中国古代普遍重农抑商。“民以食为天”是统治者相信的格言。因此农业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农耕文化不追寻暴利。只知道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利益的获取靠自身的农业生产,依时劳作收获。农耕文化特点是:抵抗天灾的能力强;温和无侵略性(与海洋文化和游牧文化的貌相很侵略性有很大的区别);生产方式简单重复;不祈求“天上掉馅饼”。稳定发展是中国经济思想的主流。直至如今,这样的观念还影响着我们的决策。

  介绍一下古代中国的经济理论。

  最原始影响中国人思想的是《周易》,周易的阴阳观念来自于自然界的“日月交替”、“四季循环”。因此盛极而衰的大原理受到中国人的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哲学理念的影响下,“过犹不及”“满招损,谦受益”影响着中国人的很多行为,乃至经济思想。

  最主要的当然是老子的思想。《道德经》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惟啬,是以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槿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啬: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粮食收入谷仓形。小篆从来回,“来”是小麦,“回”(lǐng)是仓库。本义:收获谷物。中国字很玄妙,啬本身就是一来回,就是一个过程。因此老子的“夫唯啬”很有禅宗味道。这里指农业。

  治理人民,按天理行事,最好就是搞好农业(需要按天时耕作,人民温饱)。如果重视农业则是按天理行事(服从道德,人民温饱,社会安定。就是“早服”)按天理行事就是重视积德,重视积德则战无不克(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世,故曰“无不克。”《韩非子解老》)。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则别人不知道能力的极限。别人不知道能力的极限则可以有余力来建立国家。建立国家的依据(重视农业),持续执行这样的政策,国家就可以保持长久。深其根,固其柢(树木有曼根,有直根。根者,书之所谓“柢”也。柢也者,木之所以建生也;曼根者,木之所以持生也。德也者,人之所以建生也;禄也者,人之所以持生也。今建于理者,其持禄也久,故曰:“深其根。”体其道者,其生日长,故曰:“固其柢。”柢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故曰:“深其根,固其柢,长生久视之道也。”《韩非子解老》),这是长久生长的持续之道,这可以看作是“道”贯彻。

  本章要义:农耕社会以农业为主,老子强调重视农业是因为农业要按照四季变化来耕作,而且农业是解决温饱的根本。即使再现代社会农业也是根本。重视农业就是按“道”的原理办事。坚持这样的原则就可以建国,而且建国后国家可以持久。)

  《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不推崇英雄、贤人,使人民不争名利;不让稀罕难得的物品有昂贵的价格,可以防止出现盗贼;不出现欲望可实现的机会或路径,民众的心就不会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矣。”

  因此,高明的治理方法是让人民有宽容的心,让人民不遭受饥饿。让人民没有强烈的欲求,让人民体格健壮。保持让人民处于不分辨贤愚、贵贱,也保持让民众没有强烈欲望。使得那些智力稍高的的人无法利用比别人高的智慧获利,不敢随意投机取巧。这样的原始状态的治理方法,也就是从初始阶段解决问题的“无为”方法。那就没有什么治理不了的。

  本章的要义是不能让社会出现太大的分化,这样社会就不会有大贫富分化,也不会有太强烈的私人欲望,大家能够有平等的机会,这样的社会就会和谐,容易治理。

  老子之前的有管仲的学说,就是国家要区分“轻重”,单单关于“轻重”的论述就有甲乙丙丁戊己庚七篇。说明的是国家要怎样区分重点发展项目和非重点发展项目,那些是不能废弃的,那些经济手段可以获利那些经济手段可以拿来作为武器。

  还有孔子的“食色性也”、“见利思义”,承认人都有欲望,但提倡道德引导,就是“见利思义”。

  商鞅“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逸,辱而求荣,荣而求乐,此民之情也”

  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多而物寡,寡而相争”、“故吾技所成,所以养一人也,而不能兼技。人不能相官,离居不相待则穷,群而无分则争”

  还有桑弘羊的《盐铁论》奠定了统一中央政府的财政基础,解决了各代政府的财政问题。由于中国历史上就是中央政府统管经济,因此中国人认知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相当的迅速快捷。桑弘羊也是历史上较少出现的提倡重视商业的另类(传统受老子重农思想的影响很大,一直以来统治者都是中式农业抑制商业的)

  以后历代的统治者基本坚持“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突变的时候,追求稳定和自身的利益生成,使得中国在世界上领先了两千多年。英国的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日新月异。而中国还坚守着已经成功了两千年的老式经济思想,缺乏创新和吸收新生产技术的动力,这导致中国迅速的与世界来开距离。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

  中国现代的经济思想成型较晚。由于守旧,中国经济迅速落后于四方列强,中国饱受凌辱。很多的社会精英多途径的寻找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路径。在摸索试探中,中国尝试了“仿明治维新式”的改革;遭受失败的“君主立宪”;全西方自由化的市场经济(民国时期),但由于内外部的动荡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再次遭受失败!

  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是源于西方的政治经济理论。急于改变中国,使中国迅速摆脱被西方列强的社会精英,尝试着将西方的共产主义理论实践于中国社会。这期间也在认识有过波折。民国时期由于遭受外部条件的压迫,使得社会主义理论模式的优越性难以发挥,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认可程度还是模糊的。但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使得苏维埃共和国迅速富强起来,这就令社会主义具有了强大的吸引力。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还没有确定中国的经济模式就是“社会主义”。确立社会主义的经济思想为我国主要的经济思想是。1954年(1954年2月,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正式批准了这条总路线;同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把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总任务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国现代经济思想基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理论来实行的,由于苏联的成功,我们在经济建设上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见过初期连楼房建设都仿照苏联,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也照苏联重视实物财富的思路来建设,对于具体的工农业生产非常的重视,主要重视重工业的发展,非常忽视配套服务的服务业、运输业、金融、通讯。追求创造实有的物质财富,是社会主义建设经济理论的重点。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计划经济。引进苏联模式后,我们对于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评估过高,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事无巨细统统计划。着导致了僵化,影响了计划经济优越性的发挥。

  邓小平领导下,中国执政党改变了执政的理念。基于唯物论的要求,生产力发展重于一切。因此“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成为了指导经济发展的思路。抓老鼠指的是促进生产力发展(我个人这么认定邓小平的思想)。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模式有偏差,令生产关系僵化,不但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反而有阻碍经济发展的嫌疑。在这样的情况下,提出“猫论”,强调促进生产力发展才是主要的检验经济理论的标准,是邓小平的伟大之处!

  在“前无古人”的情况下要实行经济理论和思想的变革,其难度可向而知。因此才有“摸着石头过河”的提法(这来源于改革初期香港电视连续剧《霍元甲》不习水性,为了过河只能屏住呼吸,在河底抱着石头过河),莫石头过河是为了表示过河的决心和不拘一格的方法。邓小平将之用来比喻中国的经济改革。

  经济改革引进的是西方的经济理论,一个是经常宣扬的吴敬琏的市场理论,一个是厉有为倡导的股份制改革(股份制在中国早已有之,民国时的上海就有很多的股份国内公司,这对于老一辈上海人来说不陌生)。主调还是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因此中国的经济理论支点确立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邓小平首创的将“资本主义经济理论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进行结合,并将之运用于社会实践。改革使得中国的经济得到巨大的发展。

  但中国后现代的经济理论还是一片混沌,大家知道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改革又是实践西方经济理论的改革,究竟令中国经济成功的理论是什么?莫衷一是。社会处于混乱之中,连主管经济的中央高层领导也不明所以。

  那么是么才是现在的中国的经济理论思想。我个人认为:“坚持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才是中国经济理论的核心。计划经济为主就是坚持计划经济的国家主导作用,市场经济为辅就是引进西方的经济理论来调节改正“苏式”经济理论指导下的僵化。所以中国现在的成就如果要溯源,那首先是“国家计划”,然后才是“市场经济”。

  当然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的人认为既然改革是引入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因此中国的成功靠的是市场经济。但这是错误的认识。举个例说明一下。有一辆车子,如果在汽缸里不加润滑油,那么大家开起车来会觉得很难受,而且速度快不起来。当有人指出来,是我们不懂,不知道加润滑油。我们加了润滑油后,一起都顺当起来了。如果有人总结说,车子跑得快跑得好是因为润滑油。表面上好像总结了要点。但实际并不说明问题。因为如果加润滑油的是牛车,那么再怎么加,即使加一百吨,牛车的速度说是快不起来的。所以跑得快,主要的原因还是车子的结构。因此现在的中国,如果没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主要结构,在怎么实行西方市场经济也不能够有现在的成功。南美全部国家实行的是西方的市场经济理论,他们的实践也有两百年了,可是他们有中国这样的发展速度和成绩吗?所以要强调一下,认为市场经济才是中国成功经验的总结是一个很大的谬误!

  计划经济在经济学研究里面是成功的,因为所有的社会资源和物资都进行有计划的发展和协调,这样肯定能够有好的分配和运用。从泰勒的科学管理实践之后,在企业里面实行有计划的管理就是现在全部经济学家都认可的科学管理模式。而社会和国际啊的管理有如企业一样,也需要计划。实施计划经济可以避免大量的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着道理就像我们利用谁资源,将之储存起来均衡使用一样。而西方的经济理论是让“无形的手”来调节社会资源和物质资源的配置,这其中当然会造成很大的浪费。而现实中很多国家的快速发展也证明了计划的有效性。苏联、土耳其、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以色列等的高速发展靠的都是计划经济。就连美国现在的很多措施也是计划经济的措施。计划经济优越性是无可置疑的!

  在把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比较时,人们在认识上有几个经常性的误区,这里有必要对之列出并进行分析,好使人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人们对社、资进行比较时的认识误区主要有以下三种:

  1.以财富和生活水准来衡量。经常有人问:“社会主义制度好,为什么美国的财富和生活水准比我们好”。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误区。由于国家的发展和经营的时间不同,如果只用社会财富和人民生活水准来衡量社会制度是否进步,就好像我们拿家庭财富来衡量家庭生活是否幸福一样滑稽可笑、荒谬。看社会制度是否先进,应该考察该制度对于社会生产力的促进程度,也就是说社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前苏联、东欧国家、古巴等等,还有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那一个不是经济飞速发展?因此在一点上来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在制度上具有优越性。我国的社会财富和生活水准之所以低于美国是由于国家发展的时间和过程导致的,而不是我国的制度不好。

  2.另一认识误区就是经常拿我国的贪污腐化问题来贬低我国的社会制度。这个问题应该这样来认识,贪污腐化并不是单纯由社会主义制度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的制度下也一样有这样的问题。印尼、玻利维亚、印度、俄罗斯等等也一样存在贪污腐化的问题。究其原因就是国家长期处于被掠夺的情况下,建国时间短、法律不健全引起的。因此贪污腐化问题与社会制度无关。如果以此来断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制度,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规章制度的健全,贪污腐化会逐步的减少,这是必然的趋势。大家看70年代以前香港是那么的腐败,可是现在却是全世界最廉洁高效的政府。

  3.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拿选举制度来说事。经常性的有人说美国可以每人一票进行选举,制度比中国好。实际上,制度好坏对一个国家来说就犹如人穿鞋一样,好坏的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就拿自由选举制度来说,台湾这样小的地方才实行了两届选举就出现了‘子弹’问题,还有种种打斗、阴谋,真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现在的台湾已经由于陈水扁式“民主”而失去了竞争优势。如果中国这么大也像台湾一样的进行自由选举,国家混乱是一定会出现。到头来还不如现在的模式。况且现在的制度和模式使国家的平均发展水平达到年均9%以上,这是其他国家难以长期达到的,光这一点来说社会主义制度是无比适合中国的。再说美国的所谓民主选举,就是金钱的比赛,谁的选举资金多谁就有可能中选。而选举资金是由各资本利益集团所捐的,他们的回报就是当选的总统为他们谋取利益。像现在的美国总统布什有什么决议还要石油或是军工集团同意才可以颁布和签发。为了军工和石油集团的利益美国可以平白无故的发动伊拉克战争,随时就有把美国拖进战争毁灭的可能。因此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来讲是最适合不过的。

  综合来讲,评价社会制度的优劣,应从四方面来进行。1.社会制度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2.社会财富的增长幅度,也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幅度。3.国民生活水准的改变程度、安全感。4.社会稳定性。(以后有机会再对以上几项进行详细分析)对以上几个项目进行比较,最终结论还是社会主义制度好!

  中国现在的经济理论思想可以说是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内核,再借鉴西方市场一些的经济理论,再保持中国固有的“过犹不及”“盛极而衰”“满招损谦受益”的操作理念。以后有待深入总结。

  辛一山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