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身在职场:即席讲话是领导干部的必备本领

2015-03-24 21:20 官场·职场 ⁄ 共 188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这是成语倚马可待的来历,其意思为靠着即将出征的战马起草文件,可以立等完稿。形容文思敏捷,积累丰富,成文快速。这使我产生联想:古代贤者的文章“神来之笔成美谈”,当今领导干部的即席讲话是否“倚马可待亦可得”。

即席讲话可以检验领导干部能力水平。即席讲话,是指在特定的场合,没有现成稿子、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当众临场发表的讲话。即席讲话运用得好可以展现领导干部的自信与能力、思想与视野、智慧与艺术,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心路历程、雄才伟略,打动人心、激励斗志、引起共鸣。领导干部经常参加一些会议、礼仪活动、参观学习、考察调研、下基层检查工作、向领导汇报情况、接待来访、接受采访、交流研讨等诸多场合,都离不开即席讲话。可以说,即席讲话是对领导干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表达水平、文化修养等综合能力的检验,是其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是群众评价领导干部能力和水平的一把尺子,是领导干部必备的一项基本功。

即席讲话给领导干部作风带来清新之气。革命战争时期,站着开会、即席讲话,对中央领导人而言是家常便饭。1931年11月27日,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现场,毛泽东站立与会者中间即席讲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1942年的历史照片,毛泽东在给晋绥干部作报告,膝盖上打着补丁,站在一眼破烂不堪的窑洞前,搬着指头如数家珍,一无讲稿,二没音响,三没坐椅,堪称佳话。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除重要会议外,提倡领导同志作提纲挈领、言简意赅的即席讲话,就是“倒逼”领导干部有思考、干实事,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讲出听得懂、记得住、能管用、效果好的实在话。其实,领导干部的个人价值,就体现在为老百姓做实事办好事、讲实情说实话上,如果领导干部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艰苦细致地调查研究、科学缜密地分析思考、全面准确地洞察全局,对自己所做的工作深入了解,开会发言就不需要拿着讲话稿照本宣科、做“传声筒”、当“播放机”。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在多个场合即席讲话,思想深刻,见解新颖,语言生动活泼,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改进会风、文风带了好头。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古人说:“口者,心之门户也”“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为政首务爱民,爱民必先察吏,察吏要在知人,知人必慎于听言。”放眼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舌绽莲花,纵横捭阖,着实让人羡慕不已。我们正处于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缘中,在这个伟大的时代里,机遇与挑战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在这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年代里,领导干部拥有缜密的思维、机敏的应变、巧妙的应对、卓越的口才着实重要和必要。

即席讲话要的是领导干部的真功夫。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洞察力、应变力和快速反应力,能及时对现场情况进行归纳概括,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做到“四因、四有”。“四因”:因境而发、因地而思、因机而动、因人而讲,力求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到什么山上砍什么柴”“到什么季节穿什么衣”,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因对象而设计讲话,根据讲话对象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准、年龄性别、人数多少等因素,来考虑自己的讲话角度,把握讲话的理论深度和听众的接收程度,同听众面对面地进行感观交流和思想交流,引发思想共鸣,产生良性互动,才能感动人、吸引人、教育人,才可能使即席讲话受到听众的欢迎,获得听众的掌声,并在听众的心里留下印记。“四有”:有米下锅、有的放矢、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从根本上说,即席讲话,即是从自己的储备中往外拿相应的东西,储备的多,拿出得快,当然效率就高,如果没有东西可拿,那么,难以谈到提高效率的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功夫在诗外,积累在平时。此外,要养成讲前“打腹稿”、讲时“过电影”、讲后“常回放”的好习惯,认真反思,善于总结,及时修正,提高水平。诚然,即席讲话还要有的放矢,关注主流思想、形成独立认识、讲话有血有肉,把道理、事理、情理杂糅其间,善把幽默与智慧、白话与哲理、美感与艺术相结合,就能做到有声有色、入耳入心、悦耳动听、真真切切、掷地有声。

俗话说:“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三年胳膊四年腿儿,十年练出一张嘴儿”。良好的讲话口才来自于积累、锻炼和实践。因此,要大胆放言,多练多说,久而久之,即可应对如流。

来源:人民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