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生物识别应用市场广阔,或将迎来大时代

2016-04-30 10:12 科技·视野 ⁄ 共 355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由于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是指以人体生物特征作为辨识条件,有着“人各有异、终身不变”和“随身携带”的特点,因此具有无法仿冒与借用、不怕遗失、不用携带、不会遗忘、有着个体特征独特性、惟一性、安全性的特点,适用于高度机密性场所的安全保护。人体生物特征识别主要分为生理特征(如指纹、掌纹、脸像、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语音、笔迹、步态等)两大类。

作为安防行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领域近些年来伴随安防行业整体的快速发展,也同步高速发展,产生了很多新的变化,当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动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领域的科技创新,更好发挥中安协专家组织的作用,日前中国安全防范产品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在银川成功召开了专家委员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专业组会议。中国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彦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专业组专家、企业代表等3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彦吉主任委员主持,并向到会专家颁发了专家证书。会上,与会专家针对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专业技术、产品、市场、标准等诸多方面畅所欲言,重点观注了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行业未来发展做了乐观展望。

应用领域更为宽广,市场需求巨大

近几年来,国内生物识别行业市场化的步伐明显加快,开始了由政府推动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逐步确立了多元化、开放式的市场体系框架。同时,我国生物识别产业在企业数量、规模、产品品种、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均有了显著的提高。从市场的生命周期演变来看,中国生物识别市场和产业已经完成了导入期和大部分成长期的演化过程,正在逐步向成熟期迈近。尽管在此过程中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影响,如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我国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波及了生物识别的市场需求、出口业务等,但整个产业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是二代身份证指纹采集标准的确立以及以国家为主导的电子护照和身份证指纹采集大型项目的相继启动,由此带来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升温,生物特征识别相关产业融合在不断加强。

从几种主要技术的具体应用来看,指纹识别技术发展比较快,其产品线最长、最齐全,市场应用规模也最大。人脸识别是近两年技术进步尤其迅速,特别是凭借其非接触、普适性、被动式识别、直观易用以及系统部署简单等特点,正处于应用快速增长期。如果把目光聚焦于生物识别细分市场,也会明显体会到其中的变化。第一,作为身份鉴定的重要手段,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尤其是在以国家为主导的电子护照、二代身份证指纹认证逐渐普及之后,其衍生产品和市场需求将倍增。第二,在公共安全和管理的需求上,例如物理门禁、逻辑门禁、考勤、巡更等系统,已经全面引入生物识别技术,今后生物识别将成为这些应用的主流解决方案。第三,生物识别技术在自助式政府服务、金融服务、网络交易、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应用潜力得到进一步体现,尤其是电子信息、物联网以及二代证指纹采集衍生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将促进生物识别产品与传统产品应用的有效对接。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未来几年,生物识别市场中指纹识别技术和产品仍将占据主导地位,人脸则会随着视频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的兴起而被更广地应用,其他识别技术如掌纹、指静脉和虹膜识别以及多重生物识别技术都将会有全新的市场表现。

安全问题不容小视,核心技术有待提升

当前,随着生物识别应用的日益普及,诸多技术都已经在各领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应用时在一些技术与安全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而这也成为与会专家关注的焦点。以当下非常火热的人脸识别技术为例,包括很多业内人士都不认为其是一项十分安全的生物验证技术。首先,大部分生物识别系统都有光线、化妆敏感的问题。其次,长相相似的人可能并不多,但当其在大规模样本下使用时,很可能会引起问题。另外,人脸识别系统还必须面对超精细乳胶面具、人脸面部特征建模技术的挑战,甚至还有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其他一些问题。对此有专家表示,生物识别的安全问题是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其形影相随的争议问题,一方面是公众对生物识别技术本身的担忧,另一方面由于生物识别技术提取的是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份特征而造成公众对于自身隐私安全信息外泄的担忧。实际上,在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后,目前生物识别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产品的拒判率和误判率都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安全标准。此外,生物识别复合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从而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处理能力(速度),这些途径均可以有效地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

另外,与会专家指出,虽然大多数生物识别企业都很重视技术,但应该说,生物识别技术实际上是一项比较简单的技术,其核心技术也早已成熟,成熟的技术是无法驱动企业不断创新成为市场领导者的。这使生物识别企业非常容易陷入到同质化竞争中去。还有,目前很多中国企业也能研制出自己的指纹芯片和算法,但与国外领先企业仍有距离。如果真没有技术,反而可以专心去做市场,现在是有技术但没有领先性,市场不认可,企业单纯靠技术难以生存。这使中国生物识别企业陷入到是专注技术还是专注市场的尴尬。

与会专家指出,除了安全与核心技术的问题,当前行业内部分工不明确、市场上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价格竞争激烈等问题依然较突出,当然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产业由成长期到成熟期所必须经历的过程,相信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问题会在发展与完善中得到解决。

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生物识别大有可为

目前,随着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化便携终端设备的普及,互联网正在掀开新的一页——移动互联。可以肯定地讲,移动通信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诱人的两大领域,其惊人的增长速度有目共睹。此外,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增长,与此相关的云计算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因此有专家断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与云计算,必将对生物识别领域产生重要的影响。以生产制造和商业而言,我们很多的传统产品和服务,从产品构想、设计制造到流通布局、售后支持等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与会专家指出,生物识别与互联网的结合目前主要是体现在终端产品的营销环节方面,不过目前这种结合是较低限度的结合,其只是将互联网当作新的销售平台。而在未来,除了营销方面,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出,信息的安全认证、网上交易,特别是身份认证将是生物识别技术与互联网结合中更深层次以及更广泛的应用。

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对身份认证的需求与日剧增,而要实现可控的“实名制”,生物识别技术必然首当其冲。事实上,互联网在过去发展的十几年里,生物识别应用于身份认证一直未能成规模,究其本质还是因为未能发掘出共赢的商业模式。而在未来,商业模式将会更多以两种状态呈现出来,其一是电商自己构建认证平台,终端登录系统时需要身份认证,客户在终端提取和向系统提交生物特征(指纹、人脸、虹膜等),系统服务器端验证通过后允许客户登录。当然,之前为人所诟病的隐私问题会在所有的通讯过程中通过加密手段的介入来加以消除。其二是由可信赖的第三方构建认证平台,并建立庞大的数据库(即完整的云认证平台),所有电商的认证过程全部以购买云端认证服务的方式进行,客户提交的生物特征经由云端认证后结果反馈到电商,电商系统允许客户登录。从资源节约和安全性角度来看,模式二将是更理想和更具生命力的选择,因为它才是真正的互联网产品和服务。

互联网除了对生物识别应用商业模式的改变外,其对生物识别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也将是一种必然。以生物识别门锁为例,目前的生物识别门锁产品都采用了嵌入式集成的方式,将采集器、操作界面、I/O接口、核心处理器、数据存储、电子机械动作控制等所有必须的软硬件将全部整合。然而在互联网时代,最合理、最方便、最安全的门锁产品将会被基于云服务的门禁系统所替代。事实上,现在已经有多家企业实现了这样的功能。可以想见,未来所有生物识别技术及其依赖的计算平台全部以云服务的方式提供,而手机将成为标准的生物识别特征采集和通讯工具。

结语

在本次会议中,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专业组的专家依次发表演讲,阐述了各自的学术见解,深入透彻地分析了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应用范围相对比较广泛的两种技术——人脸和指纹进行了更为具体的讨论。同时专家们也表达了对专家委员会工作的期待,希望专家委利用中安协的独特优势,加强对行业用户的引导工作,更加理性地选择产品与服务。

中国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彦吉指出,中国安防协会专家委员会成立人体生物特征识别应用专业组是顺应行业发展需要,也是加强行业科技交流、推动安防科技创新的务实举措。他希望与会专家充分利用好平台,广泛交流意见,深入研讨行业问题,共同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同时他也表示,将会充分研究与会专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共促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