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井底望天·专栏 > 正文

老广: 论如何实行有中国特色的定量宽松

2009-04-18 11:57 井底望天·专栏 ⁄ 共 15874字 ⁄ 字号 评论 1 条

【俺的废话】老广的这篇东西,值得央行的人好好读一读。

我好像没有写过什么策论的东西,这篇算是第一篇,也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要说早可以早到研究生时代,但刚一说出来就被导师嘲笑了,因为不符合经济学理论,现在乘着世界上定量宽松的东风,把在我的这一想法拿出来供大家批判。

在往下说之前,先讨论一下美国为什么要采取定量宽松的。老广是不相信阴谋论这一套的。不认为存在什么万恶的美帝国主义和美犹在那里下多大的一盘棋。不是说他们人有多好,而是说他们没这个智力也没有实力。定量宽松实际是美国没法子的法子,而且也是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美国根本没可能为了给中国上眼药把自己整个半残。大家可以设身处地的替美国人想想,奥巴马抛出这么大的一个赤字,谁能供应的起。中国能填上那两万亿的洞吗?

当初阿根廷危机,阿根廷赤字不过占GDP几个百分点,因为阿根廷的债务主要是外债,而阿根廷国际收支恶化,所以IMF要求阿根廷零赤字,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傻瓜政府一边增税,一边缩减开支,最终导致危机爆发。另外一个赤字大户印度,他的中央财政赤字不过GDP7-8%,加上地方政府赤字每年可能有10-12%。印度的国家评级是BBB吧,比垃圾债券高不了多少,美国的这个赤字比例比印度的还大,比阿根廷的大得多得多,但评级机构在手里,照样 AAA。奥巴马这个赤字就是天文数字,不论是绝对数字还是相对数字。如果按照IMF零赤字的药方,那美国的下场也和阿根廷一样。如果美国真的搞零赤字,就要削减占GDP10%的政府支出,那么也就相当于现在GDP立刻下降十几个百分点。如果真要这样change的话,那美国是真的要革命了。所以奥巴马这个预算是不得已而为之,不这样那民主明灯就和社会主义明灯一个下场了。

而这么庞大的两万亿美元的赤字光靠国债发行是不可行的,中国根本就没有力量添这个坑,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早已经拴在美元资产上了,只有中国拿新增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新发国债才有意义,否则用到期的国债去买新国债,那没有任何意义。美国这个坑,全世界都没有这个力量和意愿去帮他填,即使有力量和意愿,那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恐怕要到两位数,那样美国长期财政等同破产。而且那全世界把他这个坑填满了,那其他地方恐怕要渴死了。所以美国自己开动印钞机是早晚的事情,也是必然的事情。

很多人对美国这个举措悲愤的理由一个很多人认为美国一旦开动印钞机他的债务就都赖掉了,一个是大家认为中国的庞大美元资产会被贬值掉。那么是不是这样,说起来话太长,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谈了。不过老广对这个悲愤颇不以为然。你种什么花,结什么果。中国低估人民币的政策就直接导致了现在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国内房地产泡沫的形成。这种事情你抱怨别人有什么用,特别是政府高层发话这种事情更是十分的无厘头。美国政府当然要从美国利益出发,你不能指望美国政府在快要跳水的情况下还为中国两肋插刀。你提什么SDR, 但是SDR背后就是一揽子货币,你人民币可以带头去match啊。这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中国这么做。其实如果不是美国这次定量宽松,那么美国国债收益率将快速上升,这样中国外汇储备会遭受巨大帐面损失,所以美国此举还算是保证中国外汇资产账面价值的稳定。

同时我们也没必要把时间和精力都用来指责过去的决策如何如何错误,特别是破口大骂,甚至还指责上林毅夫这些人就未免走得太远了些。中国陷入到这个美元陷阱确实属于不智,但这个已经属于沉没成本,没必要总是斤斤计较,难以忘怀。就象我写的那个“敌人一天天烂下去,我们一天天好起来”,这个经济危机对中国绝对是百年难遇的一次机遇,我们要做的是去抓住这个机遇,而不是把时间和精力浪费在向一切可能和不可能的目标point finger上。

即使这个美元陷阱全是坏事没有好事,那他起码还有一个反面教员和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育作用。不是投资黑石损失巨大,我们不知道要栽多大跟头。不是这次危机我们不知道将来金融会改革成什么样子,不是这次出口近乎崩溃,我们也不会死心踏地的来刺激内需。而且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也不全是坏事,他对于中国经济抵御世界金融危机的作用就象筑起三峡大坝起到的防洪作用一样一样,保证了中国的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同时也为中国经济战胜世界经济危机提供了宝贵弹药。关于这些我以前已经说过了,下面还会提到。所以这个庞大的外汇储备也不全是坏事。

所以我们大可不必在那里哭天跄地的好像大祸临头,那不是勇者的作为更不是当代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风貌。我们前面面临更多的是机遇,怎么样更好的,更有效地利用当前的机遇就是当前应该考虑的问题。就是希望能贡献一点小小的火花。

前面说了美国的定量宽松政策是美国政府现在面对危机的几乎是唯一的有效措施,而且现在来看,它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面对赤字大印钞票从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历史上想靠印钞票来渡过危机的国家基本没有成功的案例,当然可能美国是个例外,其例外在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而且美国在印钞票或者实行宽松金融政策时不用担心受到惩罚。这次美国执行定量宽松会不会导致美元贬值甚至崩溃?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一个是英国,日本早在美国之前执行了定量宽松, 定量宽松这个名词还是英国人叫出来的,欧洲央行限于欧洲宪章的限制现在还宽松不起来,但恐怕到最后也难免要宽衣解带。因为欧洲面临的选择无非两种,一种是经济得不到刺激,继续下滑,这样的话如果美国在定量宽松后衰退能够被抑制的时候,欧元相对美元会呈现弱势。一种就是为了挽救经济欧洲也被迫实施定量宽松,那么欧元和美元就回到同一起跑线上,

如果大家都宽松的话,那么最后还是看经济基本面,就基本面来讲,美国要强于欧洲。所以美元定量宽松的后果不一定意味美元相对欧元,日元,英镑的贬值,因为大家最后都是会宽松的。如果欧洲央行不实行货币宽松的话,欧洲的经济形势和东欧经济的潜在爆炸都决定了欧洲在没有大幅度经济刺激计划的情况下,很难走出困境,疲软的经济最终还是会拖累欧元。货币的币值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经济这个基本面。

不过我们最关心的不是欧洲,而是中国。在剩下来的世界大经济体只有中国的应对美元的经济决策还不明朗。日本,英国是领先宽松,欧洲现在还在犹豫,但是欧元已经涨上去了。那么中国会如何应对美元的定量宽松,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中国实际上也是全世界各国的应对方法,我们说的是不吃亏的方法,无非是两条,一条是也和美国一样定量宽松,看谁松的过谁,具体的比如英国,日本,当然他们是领风气之先而宽松的。一条就是和欧洲一样,拒绝宽松,而使得本币上涨。除了这两条路以外我难以看到其他的道路。当然要抬杠的话,我们还有就是即定量宽松也本币上涨的道路。这两条路(或者说三条路)是正确的维护中国经济利益的道路,而其他的道路都会牺牲中国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如果即不宽松,又不升值的道路。那个就是继续前几年错误的汇率政策,继续在美元这条贼船上得过且过下去,用中国人民的血汗来继续为美元买单,这个是最大错特错的政策。孔夫子讲:“君子不迁怒,不二过。”, 我们既然可以向亚当斯密和凯恩斯致敬,想必不应该忘记孔子这句话。在这里不反思自己的问题,指责美国如何如何,算不算迁怒? 维持过去的汇率政策算不算二过?

我们现在太多的人包括中国的经济学家们,基本把自己放在一个观众位置,大家看的是美国,欧洲,日本和BRIC等在那里斗法,喝彩的有之,怒骂的有之,但是好像都没有认识到中国自己就是其中的举足轻重的player。大家好像还是觉得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这种思想把中国经济带到了眼前的境地,继续这种心态,中国经济的明天会走到那里实在是未知之数。我一直觉得,永远不要低估我们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同时也不要过分高估当事者的智慧。不管怎么做,中国经济的明天都是美好的,因为我们有着伟大的人民,哪怕是延续现在的卖血政策,中国的经济也是会腾飞的,因为我们有十三亿人的血可以卖。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目的如何能够让明天更美好。我是从来没有置疑过中华民族的明天,在这里需要澄清一下。

前面说了,当前两条路,一条是升汇率,一条是走美国人定量宽松的路。我们先分析一下现在提高汇率是不是一条可行的道路。老广从经济学入门后就一直认为靠低估本币实行的增长,不是有根基的增长,实际上就是靠服用兴奋剂来取得的增长。老广当初写“闲谈GDP”后面实在是想引导到这上面的,不过心有余而力不足,前面铺垫太多,把前面的概念解释给搞成主题了,喧宾夺主。搞的现在不少人还认为我是搞统计的。不过看了前半部的朋友,也应该知道我对强势货币的看法。

中国在03-05年丧失了一个机会,如果那几年能够实行人民币改革的话,我们的外汇储备不会那么高,我们对外经济的依赖度不会那么高,房价不会那么高,我们的本币当然也会更强势,我们的经济会更偏重内需,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一些,但脚步更稳当,而且现在按汇率算也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国了。当然后悔药是没处吃,也没必要吃,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份财富。只要吸取了教训,那么吃点亏不算啥。

如果说过去中国应该采取强本币的经济政策,那么现在在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在美国采取定量宽松的方法的情况下是否还应该要采取强本币呐?答案是这也许不妥当的。因为我们现在失掉了在03年-05年进行汇率改革的发展空间,当时我们的发展速度在10%左右,实行汇率改革,提高人民币汇率,可能损失2-3个百分点,正好可以cool down经济,减轻房地产的投资热度,让经济软着路。可惜我们现在没有条件和空间来实行汇率改革,现在提高汇率,会严重冲击本来已经受到重创的出口。现在经济的速度已经到了6-7%,如果再减2-3个百分点,就只剩下3-4%了,那对社会稳定就真的会有影响了。所以现在显而易见,提升汇率以应对美国定量宽松,此路不通。

俺在前面提了中国面临的两条路,一条是汇率上作文章,一条是宽松上作文章。既然汇率上没法做文章,恐怕只能在宽松上做文章。要说明的是老广这里说的宽松是一个泛泛的说法,严格讲美国的定量宽松是指在利率接近或者达到零的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特定数量的流动性。人民币利率现在还没有接近0,中国现在各种债券市场并不发达,所以所谓中国的公开市场恐怕要打引号。

现在中国执行的并不是这两条路的任何一条,而是稳住汇率,大力放松银根。这个稳住汇率,现在确实应该这样做。大力放松银根和定量宽松粗看上去没什么区别,都会增加市场流动性,让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但实际上却是有很大区别,最大的区别就是定量宽松的资金是定向定量,而放松银根则是不定向不定量(特殊情况下可以定量)。

放松银根不是一个不好的对策,但相比定向定量的定量宽松可能不是一个最优的政策。比如美国的定量宽松,所谓定向就是可以确保资金使用到现在美国最急需的方向:一个是压低国债收益率,减少美国借贷成本和弥补预算赤字,一个是降低房屋借贷利率,维持房贷运作。这两个问题都是美国现在的急所,我们对美国的政策可以有各种感觉,但就美国利益本身而言,这个对策是对了症。所谓定量(考虑货币乘数,其实也是不定量的),就是说联储还算节制,没有开出无限量的空白支票,有效减缓了出台这一政策对美元的打击。定量宽松是否成功,不好说,但措施(特别是名字)值得借鉴。

那有朋友说了,为什么名字那么主要?就象某人说过的,这世界90%都是关于名词的问题。中国人有几千年大国的智慧,往往一针见血能看到问题的实质,但这个有时难得糊涂恐怕是需要的。比如定量宽松就比印钞票好听,比如美国人动不动就要earn respect, 这个中国人叫挣面子。honor somebody叫给人面子。build network就是建立关系网。从上面看到,这个名字很关键,老广琢磨了十年多,就是没想到一个好的名字来替代印钞票,所以听到定量宽松这个词,真的是佩服啊。当然了即使老广想出个好词,但人微言轻,所以也没有人会听。这就是为什么我觉得美国这个定量宽松是个东风啊。

言归正传,中国现在实行的货币宽松政策效率很高,前三个月4万亿资金就出去了,相比去年夏秋之交的迟钝是迅速了很多。但是效果有待评估,反正我是听到很多笑话,民间借贷也没有松动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考虑一下实施应用在战略方向的定向定量的定量宽松政策,似有必要。特别是是在现在全球一起定量宽松的情况下定量宽松,政策冲击会减少到最大,说服解释工作会最容易。用句俗话来说,大家都不脱衣服,你脱衣服,你是神经病,大家都脱衣服,你不脱衣服,那你是傻瓜了。现在时髦的是大家都脱衣服,美人带头脱,所以趁现在脱比将来脱要有利。

那么如果我们下了决心也要采取定量宽松的方式,那么投入的目标是怎么样的呐?美国,日本,英国的宽松都是用在了购买国债上,这样可以弥补赤字,压低国债收益率,减低政府发债成本,美国还要购买两房债券以压抑房屋贷款利率。印度也在讨论宽松,不过大概也是要购买国债。那么我们如果宽松的话是不是也要用在国债上面。这倒是未必。

因为中国的债务水平很低,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中国现在的赤字水平相对还是很低,担负了那么大个名声,得利小到不足以抵偿成本, 既然决定脱了宽松,就要搞个大的。而且中国国债市场还不发达,现在政府发几年债,种类弄多一点,把国债市场盘活对于中国经济极其有利。所以没必要宽松到国债上面,应该从对中国政治经济各方面都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方向宽松。

那么这个具备长远战略意义的方向是什么方向呐,个人认为是社会保障。

前面讲了中国的定量宽松的定向就是社会保障,那么量呐,老广认为量要极大。直截了当的讲,老广的建议就是就是由社保基金向中国人民银行定向发行10万-20万亿长期零利息或者低利息债券以补充社保基金来弥补中国未来的庞大养老和医保资金缺口。下面老广对此建议做一一解释。

1,为什么是社保基金

很简单,就是社保基金是现在最缺钱的口子,老广在“闲谈GDP”中讲过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有钱的政府,因为中国政府的税收能力很强,以及拥有的大量国有资产,大量国有股份,特别是中国的土地国有使得中国政府成为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上唯一合法地主。很多人说老毛不懂经济,但现在经济只所以搞的不错,土地开发是极其关键的因素,而这个国有土地就是老毛留给中国经济的最大遗产。尽管中国政府是最有钱的政府,但中国的社保基金确是经济大国中最没钱的社保基金。这是我们很晚才建立全社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因为没有积累,就是采用现收现付,基金积累很少。

要说明的老广提的社保基金是广义的社保基金,不是现在只覆盖养老,实业保险的社保基金,而是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的广义社保基金。俺键盘最近不合作,这样能少敲不少字,下面说的社保基金都包括这五项基金。

“20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上面公布的全年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收入合计108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基金支出合计7888亿元,比上年增长21.8%。表面看是有盈余,但这是在覆盖人口比例非常之低的情况下的盈余。公报中说07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0137万人,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2311万人,全国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11645万人,全国参加工伤保险人数为12173万人,全国参加生育保险人数为 7775万人。一句话,都离覆盖全国人口还差的太远太远。

即使是这样的覆盖率,全国社保基金和医疗基金已经不堪重负,财政不得不用养老保险金的个人账户资金和税收收入来弥补目前养老保险金的资金缺口,这就造成“ 统账结合”的改革模式中个人账户的普遍空账。国家一再表示要作实空帐,但由于空帐问题历史因素复杂、现实因素纠葛,且数量大、影响广,解决时日遥遥无期。07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郑斯林部长曾透露出一个数字——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我不清楚这个是在当前覆盖水平上的数据还是全社会覆盖水平上的估计,我个人认为这个是当前覆盖水平的数据,全社会覆盖的缺口要大的多,特别是考虑通涨和经济不景因素,真实缺口要大得多。

社保基金现在基本还是现收现付,作实账户可望而不可及。现在补充社保基金的方案除了个人账户以外一个是财政拨款,另一个是国有股减持拨入。全国社保基金会的预测表明,如果2015年至2050年间社保缺口完全由全国社保基金会支付,该基金会应该在今后15年左右的时间内需要积累起大约相当于18.4%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储备。这要求该基金在基本不发生支出的情况下,今后15年内每年平均积累约1.2%的国内生产总值。从目前考虑的国有股减持等融资方案来看,达到这个积累速度可能性不大。

而且我们估计的仅仅是养老金和实业。如果算上医疗这个大头,缺口就更多。现在医保07年覆盖2.2亿人,医保收入1300多亿元,现在看是有盈余,但这和报销比例不高有关。国家现在推广的医保计划,要覆盖全社会,财政今后三年拿出8500亿元,但是三年以后怎么办,特别是如果提高报销标准怎么办,财政不可能一直包下去,否则就是现在美国,欧洲的情况。所以现在要未雨绸缪,早做决断,现在就借各国纷纷定量宽松这个大好形式,浑水摸鱼, 通过中国式的定量宽松方法补足社保基金缺口,提前为解决中国老龄化打下坚实基础。

其他三种保险我就不多说了,一句话,社会保障是值得大力投入的方向。为补足社保基金冒一点风险值得。解决社保问题就是最大的刺激内需,最大的刺激消费。这不是说老百姓就能有钱消费,而是满足社保本身需求就是庞大的消费。你想象一下,稳定的养老金使得老人可以有能力稳定消费,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会增加医药卫生服务消费,失业人口,工伤人口等等都可以继续维持一定的消费水平。这样可以充分释放中国的经济潜力。我曾经说过,中国实物消费占GDP比例并不比美国低,很多门类消费中国是世界第一。中国比美国差的是医疗,金融这些虚拟消费。当然我们不能象美国一样最后消费出占GDP百分之十几的医疗消费来。

其次这可以极大的解决就业压力,算一下,普及养老,需要多少养老院,普及医疗保障需要多少医护人员。以及全社会需要增加多少就业来满足全民社会保障后释放消费需求。中国13亿的大国,难道真的那么需要美国市场来解决就业吗。这样的就业需求,足以吸收现在外贸就业人口。到那时人民银行可以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那时候,美国再定量宽松的话,我们就可以惩罚他们。而且这个转移本身就足以让美联储放弃其一贯放任的货币政策。那时人民币是水到渠成的世界货币。

所以社会保障是好事,但如果不想法充实现在的社保基金的话,那么这笔钱谁来付。或者来自个人账户,这样会挤压个人消费,或者来自企业或者雇主,这样会减低投资,或者来自财政,这样财政包袱会越来越大,最后进入老年社会后就是现在美国的下场。那么现在借全世界定量宽松的东风,定量宽松充实社保基金,从长期来讲会极大减轻财政,企业和个人负担,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更有后劲。这还不提,全民社会保障带来的政治稳定效益。这笔帐划得来。

2, 为什么10-20万亿

当年在学校,系里突然搞什么发散思维,要大家出点子什么的。俺给自己出的主意就是这个,结果被老师训了一通。LD是金融系的,当时正是导弹危机,俺给出的主意是拿笔外汇炒台湾股票,那么土共可以通过控制台海局势,来操纵台湾股市鱼利。什么时候导弹试验,什么时候缓和两岸关系,这就是最好的内部消息啊。看李登辉要敲打一下,就先卖空,敲打差不多了,就买进。大概是觉得主意馊,LD都没好意思提出来。现在俺这个主意起码承着定量宽松的东风,可以出来晒晒了,否则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因为这几年西方经济学的洗脑,大家都是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没来由的出这个主意是要挨砖的。所以很多西方经济学的好学生,在向亚当斯密,凯恩斯这些人致完敬后,看到美联储,财政部在那里大搞特搞,一定很郁闷。好在这次危机,打碎了不少清规戒律,解放了不少人的思想,定量宽松才有市场,我们在这里讨论的是定向宽松的方向问题,而不是是否要定量宽松。因为美国,英国,日本都吃了螃蟹了,还吃的不错,印度什么的也要吃。所以月光溶溶提出是不是在和平时候做这事,这个真到了和平时期,是不可能的。无数的经济学家会出来教导你这是倒行逆施。不趁现在浑水摸鱼,经济学家都稍微夹了夹尾巴的时候出来做,以后做恐怕只有等到美国人在美国社保基金枯竭以后定量宽松(这恐怕也是美国结果社保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以前不敢说,但现在是百分之百肯定美国人会那么做)的时候才有可能。而那时候不但成本提高,对人民币冲击提高,还失去这段时间可能的投资收益(后面我会介绍)。

但大家还是会觉得,你老广真能忽悠,上来就来10-20万亿,中国整个刺激计划才4万亿,美国那么大一胖子,宽松一下才1万亿美元,你就来个10-20万亿,取中值也要15万亿。老广这个还真不是忽悠,10-20万亿,取中值是15万亿。中国的外汇储备有2万亿美金,假设这个定量宽松出台后,人民币贬值到 7.5, 那么就是15万亿人民币。一句话,10-20万亿人民币是以2万亿美元作为准备的。

这就牵扯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美元储备能不能用,很多人被中国的西方经济学学生忽悠的对这个问题很糊涂。老广以前解释过这个问题。中国的外汇储备都是用央行的人民币买来的。你去商场花钱买个电视回来,难道还有说这个电视其实还不是你的,是属于商场的道理。中国政府可以自由运用这笔外汇资金。可以买美国国债,也可以买中国国债。比如中国发行2万亿美元国债,央行买了国债。中国政府拿这2万亿美元找央行换成15万亿人民币。这个有问题吗?没有。唯一问题是这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你没必要经过外汇这道手续,直接发人民币不就行了。老广建议就比较文明,是穿裤子放屁。为什么中国以前不这样作刺激经济,,因为没必要。中国当时就已经两位数增长了,在用美元融资,那经济速度和通涨就更不可控制。其实印度就一直用外汇储备在购买印度企业发行的债券。所以中国的美元储备是可以使用的。当然老广这个方案并不是使用美元储备,而是用他作为社保基金定向定量宽松的发行准备。就是说现在美国,日本,英国的定量宽松是以国家信用作准备的,我们这个宽松不仅有国家信用作为准备,而且有真金白银作为准备。

另外一个就是老广有个想法,世界上大国经济博弈,其实也和我们日常生活一样,治大国如烹小鲜吗。中国以前就象我们的民工兄弟一样,卖的是身体,挣的是血汗钱。这钱挣的不易,我们要的工钱是最便宜的(低汇率),卖的是我们的身体。老广的这个定量宽松就等于是傻根回老家时把几年攒的钱一笔结了。吃了几年低汇率的亏,如果这一把能整个10万亿-20万亿来作为覆盖全民社会保障的家底,我们这几年苦头也算没白吃。人无外财不富,不趁着老大家里着火忙着灭火的工夫,捞点外快,我们也太亏了,这就算是我们给美国卖了那么多年劳力的一点补偿。这笔钱拿实在了,两万亿美元损失再大也值,咱们有得是力气, 以后再挣,但这次把棺材本搞到手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定量宽松到社会保障上,比现在干巴巴的放松银根,有意无意地放任通涨的方法要好。现在政府这么做,其实也是看美国人肆无忌惮恨得咬牙,但想不出好办法,就你贬值,我也贬值,看谁贬得过谁,反正钉死你美元了。但是放松银根,最后资金去了那里不清楚,最后必然很大一部分都跑到股市上了房市去了,原来拿不到钱的中小企业现在还是拿不到。与其这样,不如用同样的代价来定量宽松充实社会保障资金来源,提前打赢应对老龄化的战争。

那么我已经提了这个计划的好处,那么风险或者说坏处呐,下面来讲可能的风险。

3, 关于通涨和贬值风险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否则大家都印钞票了。你定量宽松或者说印钞票,你就面临一个本币贬值的问题,就面临一个通货膨胀的问题。历史上靠印钞票来维持财政的国家没一个好下场。你老广出这个主意不是把国家往火坑里推吗。

首先我要解释的就是这笔钱存在那里,发了10-20万亿定向国债,你哪怕一个子不花,存在商业银行就会按照货币乘数来产生货币并可能引起通货膨胀。解决方法,可以在央行开设专门账户存储这笔资金,也可仿照过去央票方式向存款的商业银行发行央票对冲。显然前一个办法比较好,而且可以通过在央行和商业银行之间交替的方式进行金融调控。比如当通货紧缩时,基金就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把资金从央行转移到商业银行,这样注入流动性。到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压力增大时,就从商业银行账户转账回到央行账户。需要扶植中小银行时,就在中小银行开户。总之,充实后的社保基金具有成为宏观调控新手段的潜力,老广下一节再解释。俺这方案不仅仅着力在社保基金上,而是对于宏观调控,资本市场的一个通盘考虑。这一节我们在所有基金都存在央行账户假设下,讨论对通货膨胀和币值的影响情况。

要注意到俺这个10-20万亿元是充实社保基金,而不是代替现在的社保个人账户。现在的个人缴费该怎么缴还怎么缴,继续实行现收现付政策。因为我们现在人口结构还能承受,还能支撑养老体系。只有到将来进入老龄化时代,劳动人口支付的社保基金和社会需求出现缺口时,才用到我们这笔钱。这可以减少到时候可能产生的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一句话,这是棺材本。相信这笔基金加上他在资本市场的收益会帮助中国平安渡过老龄化时代。

所以尽管这10-20万亿数量巨大,但并不会显著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即使是将来用来弥补社保缺口时,每年的资金使用也是从少到多,从几百亿慢慢发展到几千亿规模,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即使发展到每年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规模,恐怕最多也就相当于当时GDP的2,3个百分点。这样的规模在当时不会引起大的通货膨胀,在现在就更不会引起通货膨胀,特别是我们是在一个面临通货紧缩的时期宽松的。所以通货膨胀的危险我看是highly unlikely。

而且将来弥补缺口时,因为社保费用的征集恐怕还是按照工资比例来定,所以当经济情况不好,面临通货紧缩时,工资总额会下降,从而当期社保收入会下降,缺口变大,这样社保基金弥补缺口的规模就比较大。而当经济情况较好,面临通货膨胀危险时,工资总额会上涨较快,从而当期社保收入会提升,缺口变小,这样社保基金弥补缺口的规模就相应变小。所以说未来使用社保基金时实际上是会有反周期作用的。这笔钱是为了老龄化社会准备的,而老龄化年代来临时,经济活动下降,所以通缩的潜在危险会相应增加,在那时候使用这笔钱会相应的减缓通缩压力。

综上所述这个方案对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大的而且是可控的。那么贬值压力呐。毕竟印了10-20万亿钞票,能没有贬值的压力吗。还是那句话,我们这笔钱是棺材本,如果不动用最好,动用也是相对小的金额,不是和美国的定量宽松一样一口气全放出来。比如说我们定量宽松来弥补今年的赤字,尽管仅仅有9000亿,但他对人民币价值的影响要比我们这10-20万亿要大得多。所以定量宽松10万亿-20万亿元到社保基金,尽管数量庞大,但对当前人民币的影响微乎其微,主要是心理方面的影响。大家觉得要发票子了,可能部分人会有把人民币兑换成美元的冲动(我怀疑是否真有人这么做),但我们有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各个银行还有几千亿美元存款,其实都不用动用外汇储备,银行的外汇存款就可以满足这部分美元需求。所以这个方案不会引人民币贬值。

总之这个方案不会引起通货膨胀和人民币贬值,可能会一定心理压力,但都是可以承受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是在保守运用社保基金的情况下的分析,在积极运用社保基金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社会流动性,人民币供应。但这个积极运用按照老广的设想都是为了反周期的运用,即在通货紧缩时释放通货,通货膨胀时紧缩通货,相当于一个新的经济调控工具,所以不在此分析之列,我们下面会继续分析。

4,关于社保基金成为新的宏观调控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的两大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是通过调节社会总需求来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但两者的调节范围却不尽相同。财政主要在分配上实施调节,货币政策则主要是通过影响流通中的货币量来实现的,是针对流动性的调节,流动性陷阱一般都是货币政策的错误造成的。其调节行为主要发生在流通领域。

是从现在的经济实践来看,货币政策调节流动性的工具还是足够和有效力的,利率降到零了,还可以定量宽松。但财政政策调节总是受到政治因素制约,特别是西方国家。具体表现就是在经济景气的时候,政治家总是开些空头支票,因为撒切尔,里根革命的影响,增加政府开支成为禁忌,所以大家就争着减税。在经济景气时减税,就失去了财政政策调节的作用,本来应该减少需求的,减税反而增加需求,会促使经济走向过热,本来应该在经济景气时积累的财政资源反而变成了财政赤字。这样的结果就是在经济不景气时,财政刺激的余地减少。几个循环下来,西方国家的财政都有问题。

比如日本,在60,70年代景气的时候,没有建立一个负责任的财政体系,还是赤字财政。日子好的时候还可以,日子一差,靠财政刺激景气,几个回合下来,债务包袱就背上了。这样财政政策越来越弱化。

印度,前几年日子很好过,但是是靠赤字得来的,所以这次政府根本不敢有什么刺激计划,一旦出台刺激计划,那么已经跌了快要30%的卢比会继续下跌,这次乘着美国定量宽松的东风,RBI也想要定量宽松,只有这样才能出台财政刺激计划。

美国,日子好的时候都喊减税,现在的洞就大得惊人,只能定量宽松。这些都是财政不节制造成的。中国政府不用选举,所以在经济好的时候,减税压力不大。所以财政纪律可以保持,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债务负担小的原因,也是我们可以一下出台4万亿的保证。但要说明的是,中国现在的趋势也是很让人担心,毕竟减税的口号喊的惠而不费,谁都可以喊,所以保持财政纪律的压力还是很大,遇到更看中自己声望,爱惜羽毛的领导人,就有点危险。不过总比民主国家强一点。总之,财政政策的威力越来越受局限。比如美国这次救市花费据说已经上10万亿,大部分都是联储扔出来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我们的方案充实过的社保基金就是一个新的调控手段,可能有比财政手段还有力的潜力。我们把经济可以比作种地,种地需要水,这就是资金啊。财政和金融政策就是管理水利的手段,他们负责把水浇到地里。那么经过充实的社保基金就是相当于在上游修一个10-20万亿方的水库,还是个蓄能电站。当土地旱了的时候,就开闸放水,当土地涝了的时候,就把水抽到水库里存起来,以备大旱之需。

大家就当听我讲故事了,比如当经济紧缩时,就象现在的经济状况,流动性出了问题,经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就好比天下大旱,地里见不到水,那么如果有这个水库开闸放水该是多爽的事情。假设我们定量宽松了这10-20万亿,在当前经济情况下,可以成为有效的调控工具。

保守的办法就是把这10-20万亿资金的部分资金存到各个商业银行去吃利息。这可以立刻提高各银行的存款,从而使其更有资源发放贷款来刺激经济。而通过货币乘数来创造流动性,从而解决通货紧缩问题。

上面说的是保守的方法,积极的方法来使用这笔社保基金,可以把他投入资本市场,一方面可以盘活资本市场,另一方面可以提供社保基金资本增值的可能。中国股市因为开始设计不合理,所以一直半身不遂,好不容易全流通后,又存在一个大小非减持的问题,这样就可以用社保基金接大小非减持的盘,甚至可以直接接国资委国有股的盘子。这样可以一举多得,现在股价长期来讲处于相对低位,社保资金进入股市持股成本很低,这时候建仓,将来收益不可估量。而社保资金长期持有的特点会加强股市信心。而大小非股票的出售方也就有钱投资或者分红。推而广之,如果国家需要资金,可以通过向社保基金出售国有股来筹集资金,这个不会改变这些股票的公有性质,而国家又获得资金来资本经营国有企业,或者用于经济刺激计划,或者用于国家战略项目建设,比如普及教育,川藏铁路,新藏铁路建设,大西线调水这些项目。再不济,可以把全国收费公路买下来,免费运营啊。这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积极运用社保基金,当然这些会对通货膨胀有影响,但这是在通货紧缩下进行的,所以无疑会起到反周期作用。

那么当经济过热有通货膨胀危险时怎么办?还是两种办法,保守和积极的办法。保守的办法就是把社保基金从商业银行转存到央行,这样就等于把这笔资金拿出经济循环体外,就是我们说的减少的流动性。积极的办法就是出售社保基金资产组合中的资产,比如出售通过收购大小非和国有股的得到股票,从而为股市降温。这些都是减少流动性的好办法。

当然要说的是我们这是定性的办法,并不是定量的办法。比如如果发行10-20万亿定向债券,可能只需要动用小部分就可以刺激起经济来,大部分资金还是要趴在央行, 作为央行以后宏观调控的弹药库。通过这样的宏观调控进行反周期的资本操作,相信会使中国经济更加稳定的发展。补充社保基金使得中国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和工具更多,更强,更全面。

面对当前的世界经济形势,面对美国的美元大开闸导致的源源不断的美元流,我们怎么办是本文考虑的对象。由于现在的外贸受到冲击较大,就业压力巨大,使得提高币值成为不可能。可能办法就是和美国一样放松银根来渡过难关。这也是中国正在做的,看看第一季度的贷款发放就知道了。老广建议的就好比大旱时候要放水浇地,我们可以把本来在下游放水灌溉的方法,现在改为把水弄到上游去灌溉,这样的水不但可以灌溉下游,还可以灌溉上游。不但可以增大流域灌溉面积,而且可以建成一个水库为百年大计。

所以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现在的单纯注入流动性,大发贷款。一个是用注入银行的流动性充实社保基金,把这笔社保基金或存入银行,或解套大小非,或收购国有股,从而增加流动性,刺激经济。我觉得后一个办法似乎更好一点。

5,关于社保基金成为新的公有制组成部分

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中国的政治体制名义上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所谓公有制形式包括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社会主义集体,简称全民(国有)和集体所有制。我一直觉得集体所有制很难算是百分之百的公有制,他最多算个小公而不是大公。内地的集体和沿海的集体那差距是几十倍的差距。所以集体所有制这个公有制是要打引号或者注星号的。现在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家所有制,定义就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但现在的情况是,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占有体现不出来,而支配更是无从谈起。所以这个全民所有也不能落到实处,全体国民得不到这个全民所有制的好处,即便是改革前,能得到全民所有制好处的也是极少数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而已。而改革把这部分好处也给剥夺了,所以现在全民所有制就是有了个虚名头,而实惠一点全无。全民所有制资产在老百姓看来,就是被少数精英所把持,而且这些精英还天天琢磨着怎么划到自己口袋里,这样老百姓当然有充分理由对此表示不满。现在社会的各种冲突,很大部分如果不是绝大部分的话是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名存实亡。

现在主张普世价值的朋友主要是因为如果民主了,那么起码在纸面上,你这个民选政府是所谓民有,民治,民享。但是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再漂亮,他的根基也不会牢靠。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政府再民有,民治,民享也只是纸面上的,短暂的。最后还是要向经济基础屈服,去为经济基础来服务。私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不管怎么漂亮都是为私有制服务的。而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在怎么丑陋,也是有他的好处的。现在的中国社会,公有制遭到削弱,而私有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私有制成分即没有其相应的权利,更没有尽到他相应的义务。所谓过河过了一半,往前走,发现这条路前面并不如原来在岸上看的那么美丽,往后想退回到原来的岸上,却猛然发现其实也已经无路可退了,而且这条河终归是要过的。在这个前后两难的处境下,如果能有一条舢板划过来,能把我们载过河去,其善也大焉。

而老广这个计划就有可能是这条小舢板,经过大大充实后的社保基金可以成为公有制的第三条支柱,甚至有可能是最坚实的柱子。首先社保基金是真正的全民受益,你可以说活得长的同志受益更多,可以说没病没灾的朋友可能相对吃亏,但无可非议的是全民都能从中得到好处。得到好处最多的和最少的民众之间差距很小,是相当公平的。其次社保基金是真正的全民所有。社保基金的是用于资助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比如养老,医疗。这个特点也决定了他不论名义如何,实质上是全民所有。而全体国民都能从中得到益处,也会使得全体国民更加关心社保资产的流失。如果说国有资产的流失,老百姓还感受不到切身之痛的话,那么社保资产,老百姓对其会更加关心,更加有主人翁精神。这些都会促使公民意识和公民监督的形成,对中国绝对是有好处的。当然关于资产管理,就是“民治”,代理人问题是免不了的,好在这个是以资本资产形式为主,具有管理集中的特点,所以相对比集体所有制,国有制监管相对容易。所以我们说充实社保基金具有巩固公有制的好处,而巩固公有制就是巩固了现行的政治体系和上层建筑,对国家稳定有极大好处。过去几十年思想意识混乱主要还是公有制基础被动摇,那么利用充实社保基金来巩固公有制基础,不仅仅是稳定国家政治经济体制,也是稳定并推广中国特色的意识形态的一个好办法。

老广提出的这个办法,初看是吓一跳,但其实是很中规中矩的。在目前经济形式下,都同样需要注入流动性,老广建议是选择与现在方法不同的注入点。你在河流上游注入流动性和在下游注入流动性,哪怕量是一样的,但是收效范围可大不相同。大家赞赏罗斯福新政是因为面临同样救济失业工人的课题,他没有选择简单的发面包救济,而是给他们一份工作,让他们在挣到工资去买面包的同时可以建设出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发出去的工资,哪怕和救济的面包同样金额也会更好的带动经济,因为他的资金作用链会更长,更有效。同样的,当前面临经济萧条的前景,选择简单的扩充流动性,逼着银行去放贷,还是把流动性充实到社保基金中,再通过社保基金进行资本操作,来向经济注入流动性。在刺激的经济的同时,收获一个经过充实可以对付老龄化挑战的社保基金,以及由此得到加强的公有制基础和调控经济的手段,从而加强稳定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何乐而不为呐?更何况我们注入的流动性是有外汇储备作为担保的,不利用这笔庞大的外汇储备去 Monetisation一把,发笔横财, 那我们岂不是和白痴一样。

这是老广这个系列最后一篇,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无论如何都乐见社保基金得到任何形式的充实,因为每一块钱加上去,都是为中国长期的政治经济稳定添砖加瓦,其实不能通过定量宽松来充实,也希望能够通过划拨国有股的方式来充实。现在充实社保基金采用的一个方法就是用国有股减持资金来充实社保,这个在俺看来是脱裤子放屁,不如直接划拨国有股。社保基金也存在保值增值的需要,你这边卖了股票换了钱交给社保基金,社保基金再去买成其他股票,除了券商得利,还有什么意义。与其一帮人天天琢磨国有股,不如干脆补充到社保基金中去,这也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案。当然比老广那个方案力度是小多了,但聊胜于无,而且老广方案里,社保基金通过拿到的资金来购买国有股,国家可以拿到大笔资金从事其他投资,比单纯划拨要强多了。

俺是觉得在美国刮起的这阵宽松风的鼓舞下,幻想也许居庙堂者能够解放思想,做一大胆尝试。别把美国当模范学了那么年,最后这一哆嗦没哆嗦成。向亚当斯密,凯恩斯频繁致敬,崇拜联储,照联储的模子学习那么多年,最后人家这撒手锏般得的压箱底的救命绝招使出来,我们却华丽的忽视掉。还是那句话,与其天天锤胸顿足的大骂又被骗了,不如退而琢磨一下如何利用当前的难得机遇,夯实我们的发展基础。这次危机是中国几十年一遇的机遇,不抓住太可惜了。

目前有 1 条留言    访客:1 条, 博主:0 条

  1. unknown 2010年09月03日 11:44 上午  @回复  Δ1楼 回复

    中国在03-05年丧失了一个机会,如果那几年能够实行人民币改革的话,我们的外汇储备不会那么高,我们对外经济的依赖度不会那么高,房价不会那么高,我们的本币当然也会更强势,我们的经济会更偏重内需,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低一些,但脚步更稳当,而且现在按汇率算也已经是第二经济大国了。当然后悔药是没处吃,也没必要吃,每一个经历都是一份财富。只要吸取了教训,那么吃点亏不算啥。

    这一段不敢苟同,那样做简直就是冒进。
    其后果可能就是在我们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 被迫面对战争,比如在朝鲜半岛,巴基斯坦-伊朗,经济上看是更加独立了,但是可持续之路,还有生存空间很有可能被挤压了。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