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歌曲《我的祖国》的开头两句,用简单朴素的语言,唤起了一个民族的记忆。谁的家乡没有一条小河呢?哪怕再小、再无名,也是我们心中的大河。
河,最初也是专称,专指黄河。我们将黄河称作母亲河,因为一说黄河,我们便想到中华民族的诞生,想到中华文化的起源,想到黄河流域的那片饱经沧桑却永恒绵长的土地。考古发现告诉我们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是多元的,但黄河所孕育的古代文明,却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因此在古代,择水而居成为先民的生活方式。四大古文明,每一个的发源地,都离不开河流,都在江河的哺育中得以诞生、发展。当年周文王的祖父古公亶父带领着周部落的人民从杜水来到漆水,又沿着渭水向西走,最后才定居下来,发展壮大。杜水、漆水、渭水都是黄河的支流,周部落在黄河流域耕作、生活,正是择水而居的生动写照。而甲骨文中的河字,有的时候是水边有人担荷之像,有的时候是水边斧柯之形,这大概就与人们最初总是生活在大江大河边有关。后来“河”才增加了“口”,略去了“人”,在逐渐演变之中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字。
黄河贯穿东西,衔接南北,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她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三代以前,黄河流域是理想的栖息之地,在这里有着广袤而肥沃的土地,有着先进的农业文明,因此当时周边的民族不断地向着这里推进。政治的演进,部落的兴衰,国家的建立,都发生在这条大河边。加上经过夏商周这三代的因革损益,政治上的主导、经济上的先进,使得黄河流域的文化更具有了一种自然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吸引着周边的部落与民族不断地向着这片土地前进。
李白说“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多么豪迈旷达。奔腾呼啸的黄河,用她的宽容与大度吸引着周边的部落与民族,接受着也融合着周边的文化;同时,她又用慷慨与无私,影响着周边的部落与民族。在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之中,多元的文化在这里汇聚,熔铸成一个华夏民族,熔铸成灿烂的中华文明。而这种不可分割的文化大融合,至今仍是维系着我们的精神纽带。
悠悠黄河水,脉脉千古情。小小的河流养育了我们,大江大河养育了整个民族。纵观文明史,我们的先人就在南北呼应的两条大江大河边生长,共同推动着文明的进程。
滔滔黄河,大哉中华。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