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器:君子不器

2019-09-05 16:09 生活·感悟 ⁄ 共 161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生活中,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没有出息的时候,常常会说:“真是不成器”,然而在《论语》中,孔子在教育弟子时,又说:“君子不器”。一个人到底是应该追求“成器”还是“不器”呢?我们从器字说起。

器字是个会意字。是金文的形体,四边有四个“ロ”,中间为“犬”。有学者认为,人喧为“”,犬吠为“器”,所以“器”字应为“狺”(yin)字的初文,造字本义为“犬吠声”。也有学者认为,器由“犬”和“”(j1)构成,“ロ”表声,兼表字义,有众口的含义,用来象征有盆口、盘口、碗口、瓶口等许多有口沿的器具,与“犬”合起来表示犬看守着许多器具。《说文解字》中说:“器,也。象器之,犬所以守之。”许慎将器解释为陶器、器皿。《老子》中说:“疑埴( sh a n zh i)以为器。”“埏埴”是调和黏土,即调和黏土而制作陶器。后来器的活义扩大,被用来泛指“器具”,不同质地、不同用途的器具都可称为“器”,如木器、金器、陶器、食器、兵器等等,因此段玉裁说“器乃凡器统称”。

从古至今,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离不开各色器物。因此,要追溯我们的历史与文化,除了典籍的记裁,历经沧桑流传下来的器物,应该是最好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了。比如,日常生活中,小到饭碗、毛中、水杯,大到桌子、家具,看似平凡朴素的日用器物,都记录了祖先的生活样式和秩序。以最常见的饭碗为例,它其实联系的是我们炊具的演进史,也是粮食的演进史,也是生活方式的演进史。中国在宋以前没有水稻,大部分是吃粥,所以碗的形态适合盛粥;人们两手合围的直径约为12厘米,因此碗的直径做成12厘米以内,是最适合一只手端取的。再如,烟台海边渔民的一个小小筷子盒,用的是鲁班结构,没有钉子和绳子,完全靠木筷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着。渔民巧妙地利用中国传统的木建筑结构方式,减小风浪对材料的扰动,让筷子盒在簸的海面保持“平衡”。小器物,藏着大智慧。这些看似普通的日用品,它们所展现出的细节,正是中国人在独有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器物中,更承載着人们的精神追求与道德观念。例如,“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微角,左宫羽,趋以齐,行之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古人认为,玉有九,分别代表着仁、知、义、礼、乐、忠、信、德、道,而这也正是君子作为终身治事的行为准则;又如,“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圆也,以象天也。”意思是,制作车辕时,车厢是方的,以地为象征,车盖是的,以天为象征,很好地融入了中国人“天地方”的处世哲学,也表达了一种豁达的精神追求;再如,一言九鼎等成语表明器物蕴含着中国人信守承诺的价值理念……这些器物的造型寓意已经不是简单的形式,而是蕴含了人们的价值理念,所谓器物之志,真正的器物之美是可以产生正能量的。

从器具的作用,器又引中出表示人的“才能”,如《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萧之亚匹也”,大意是诸葛亮的才能,能管理政事,也是可以与管仲、萧何相比的。有“オ能”则必将受到“器重”,所以器又引中出重视的义项,如《后汉书・陈传》:“朝廷器之。”

孔子说的“君子不器”是什么意思呢?器具或器皿作为某种工具,本各有其用。但ー种器具往往只限于一定的功能而不能相通使用。“君子不器”即是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只具有一种功能、只限于一定的用途,而应去广泛地汲取知识,去博学闻。那么如何“不器”?关键还是在学习。正如《论语・雍也》篇中说的,君子要“博学于文”,即要广泛地阅读、学习。这是君子“不器”的必经之路。

“器”无时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无论是作为エ具的功能之“器”,还是体现オ德、审美的象征之“器”,都和我们息息相关。“道以成器,而器以载道”,器能盛纳万物美的形制与好的内容相得益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能助人成事,有利器方成匠心之作;“玉不,不成器”,人必须经受磨砺オ能成为美器;“士当以器识为先”,器是器量,兼容并包,彰显オ识气度…一个“器”字,藏着生命,藏着文化,也藏着变迁。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