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学习美国不能盲从

2008-06-27 21:42 战略·谋略 ⁄ 共 217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我们学习外国是有严格的原则的,那就是实事求是。一要符合时代特点;二要符合中国国情。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却做了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

●对学习美国来说,该学的,学走了样,只是具体做法的偏差,相对容易纠正。不该学的,也学了,则是一个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原则问题

2004年9月13日,《环球时报》刊登了丁刚先生的文章《脱美国化: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如何学习美国?更广泛地说,为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我们应该如何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中国人不仅从来不排斥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且还自觉地把传承人类文明的光荣任务放在肩上。但我们学习外国是有严格的原则的,那就是实事求是。一要符合时代特点;二要符合中国国情。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却做了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

有消化的学习

美国是世界上科学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方面,我们自然应该向美国学习。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以信息技术为主导,提高了国际竞争力。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硅谷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们模仿硅谷建立了中关村等一批科技园区。此后,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在这些地区矗立起来。1998年秋天,我因访问思科公司来到硅谷。与我想象中的硅谷不同,那里并没有高楼大厦。鼎鼎大名的思科公司也不过只有一座低矮的办公楼。当时我就想:仅从外表上看,我们学习硅谷可能已经走了样。

在硅谷,我访问了当地一家报社。他们送我一本硅谷十年发展规划。我想这个规划肯定是讲如何发展高科技产业的。结果,我又一次犯了主观臆测的错误。规划的宗旨是建立以人为本的社会,通篇讲的是如何把硅谷建设成有利于人们居住的环境,特别强调清洁的居住区、便利的交通、高质量的教育和医疗保健措施,对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竟只字未提。这个规划让我明白了:作为地方政府应该更多地考虑当地的整体发展,不能只盯着经济。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学习硅谷是不是又走了样?

十多年来,各种科技园区的发展,功不可没。一些大型企业在园区确实取得了显赫的成绩。园区内还吸引了不少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作用是积极的。但是,硅谷除了有惠普和思科这样的大型企业,更多的骨干力量是小企业。硅谷为什么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小企业?从技术角度看,是模块化技术在电子行业推广的结果。所谓模块化技术,就是把电脑拆分成若干部分,不同部分由不同的人独立设计。这样一来,围绕着电脑的开发与生产,产生了很多小企业,如微处理器、硬盘和内存等部件的设计企业。小企业获得了生存机会,大企业则专心搞核心业务。目前,中国的一些科技园区的情况恰好相反,大企业热衷于多元化经营,生产规模都比较大。所谓的小企业主要靠做销售生存,大小企业没有形成有机的链条。

有选择的学习

除了该学的,学走了样,还有很多情况是不该学的,也学了。近年来,中国一些经济学家照搬美国的所谓自由市场经济制度,鼓吹“华盛顿共识”便是一例。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提出自由化经济思想,加之有人把东亚经济迅速增长归功于市场自由化,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美国国会、政府和一些美国思想库提出,经济发展应坚持以自由市场为核心的改革纲领。因为这些机构都设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所以把这种思想称为华盛顿共识。其核心内容就是私有化和自由化。

对此,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提出了异议。2004年,在有21个国家财政部长和央行行长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德国政府作为会议东道主提出,应该在会议文件中明确批判华盛顿共识,指出它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然而,我们国内仍有某些经济学家在鼓吹中国应建立真正的自由企业制度,认为必须改革国有企业,减少政府控制的资源数量。但是,中国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不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某些制度肯定不符合中国国情,“华盛顿共识”,不该学。

另外,美国“袒护”富人的做法也不适合中国。近年来,美国与公司有关的法律逐渐从侧重保护股东利益转向保护“高管”。最典型的就是,美国参议院通过法案,规定送给“高管”的股票期权不计入公司成本,“高管”用股票期权获利可得到法律保障。游说国会通过该法案的主谋就是现任财长斯诺。他曾担任美国一家铁路公司的“高管”,1997—2001年的薪水共达3740万美元;离职后,他仍享用着公司提供的飞机、汽车和乡村俱乐部。一贯维护公司“高管”利益的斯诺当上财长,自然很卖力地为富豪服务。布什政府通过了一系列优惠富人的减税政策,斯诺功不可没。

由于政策偏向,美国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收入最高的10%的人口与收入最低的10%的人口的收入差距扩大了1/3。纵观其恶果,美国的这种做法,中国显然不该学。但是,总有一些经济学家鼓吹,只有维护富人利益,发展才有活力。他们常常把反对劫富济贫挂在嘴边。实际上,在经济从计划体制步入市场体制的开始阶段:劫富济不了贫,也无助于穷人的脱贫。这一点用不着谁来教。照搬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办法,不高明。

对学习美国来说,该学的,学走了样,只是具体做法的偏差,相对容易纠正。不该学的,也学了,则是一个偏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原则问题。只有有消化、有选择的理智学习,中国才能真正做到“师夷长技”。(本文作者系清华大学伟伦特聘教授)( 2005.01.05 第15版)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