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生活·感悟 > 正文

【每日一字】拳: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

2019-10-22 16:30 生活·感悟 ⁄ 共 128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经典武侠片里,常会出现这样一幕:武林高手在过招之前,先相向而立,再抱拳寒暄一番,嘴角还噙着深不可测的笑容。这看似简单的抱拳礼,蕴含着什么门道呢?

古人行抱奉礼,一般是左手抱右,因为人们常用右手出拳,用左手抱住或遮住右拳,则表示对武力的自我约東,意指“勇不滋事”、“武不犯禁”。左掌、右拳拢屈,两臂环抱成圆,表示五湖四海,以武会友。此外,左掌为文,右拳为武,该礼也表示文武兼备。

“举”始见于战国文字,是个形声兼会意字。它的篆文字形分成和部分,上半部是“卷”的省略,表示曲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下半部是手”,表示是属于手部的器官。《说文》:“拳,手也”,段玉裁注解为“合掌指而为手”,说明这里的“手”是有指定形态的,即五指向内弯曲而紧握的手,简单来说就是拳头。这就是“拳”字的本义。

由头又引指弯曲,蜷曲。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手不得举,膝不得屈”,讲的是梁元帝因患病而手和膝盖都无法弯曲。后又引中为力气、力量。《诗经・小雅》:“无拳无勇,职为乱阶”,没有力量没有勇气,只是引发祸乱的缘由。

富有力量的拳头组合起来,就成了拳术、拳法,这也是“拳”字广为流传的意思。

中国的术由来已久。传说炎黄时代,蚩尤部落善于徒搏角抵,他们头戴牛角,进行拳打、脚踢、抓扭,成为拳术的维形。商周时代称拳术为“手”,春秋战国时称“技击”。汉代出现了观赏性和健身性的象形舞,如“沐猴舞”“醉舞”和大名鼎鼎的五禽戏等。从宋代开始,术套路盛行,到了明清时代种林立,还出现了拳法论著,如继光的《纪效新书》、王宗岳的《太极拳经》等。

少林、武当、峨眉、形意、八卦…中国武术究竟有多少拳派,至今没有人能说得清楚,而其中最能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英过于太极拳了。太极拳在外行眼里,是一门“玄学”,往往具有“四两拔千斤”的威力。它讲究以弱胜强,以慢胜快,以少胜多,以巧胜抽,最忌以抽力死拼滥打和硬顶硬抗。太极拳似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太极拳如火,来如雷霆收震怒。它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处世之道,实现了武力与和平之间的辩证统一“”一直和カ量联系在一起,而当两个“”组成词的时候,就和原本的字义相去甚远了。“拳拳”一词,本意为奉持之貌、紧握不含,引中为赤诚、诚挚。它源自中国古代经典“四书”中的《中庸》,是孔子用来评价颜回为人的“择乎中庸,得一善,则奉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作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颜回革食瓢饮”,恪守中庸之道,诚撃地铭记在心不让它失去。

成语“拳拳服膺”也是出自此处,意指将道理、箴言、使命、责任坚定地奉持、铭记在“业广因功苦,拳拳志士心”。除了坚守正道、陋巷简居的颜回,中国历史上也不断涌现着灿若星辰的信仰捍卫者。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击英国“紫石英”号军舰,身在异国的程开甲心潮澎湃,毅然放弃优厚待遇和研究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为新中国的核事业呕心沥血一生。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莫不如是,不同的人生境遇,相同的人生选择,国家百废待兴,他们脚步坚定。时光穿越一个甲子,这份家国情怀依旧熠熠闪光,映照出“恰同学少年”的拳拳赤子之心。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