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控制 > 科技·视野 > 正文

生物识别新技术:脑电波、基因识别袭来

2016-03-28 13:34 科技·视野 ⁄ 共 205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自电脑诞生之日起,人们会把一些重要信息保存其中,像照片、视频等资料,不过,随着便携式电脑(笔记本)普及,这些资料的安全性成为公众人物关心的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陈老师的艳照门事件发生之后,公众人物在电脑方面的安全意识逐渐提升。而在手机行业,人们同样担忧智能机的安全问题,因为目前大多数智能手机采用的是Android系统,这一系统的开源性使其在安全方面大打折扣,所以在保护个人隐私上不如封闭式系统。

虽然开放式系统在安全方面不如封闭式系统,但好在目前大多数采用Android系统的手机厂商已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度优化时,除加入自家安全软件外,不仅连开机自启动项和一些系统权限交由用户管理,还衍生出一系列保密措施,例如指纹识别、面部识别、虹膜识别等生物技术,别看这些技术一个比一个先进,但都还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因此大部分识别技术并未广泛流行。

不过,在众多生物识别技术中,指纹识别可以说是应用比较广的一种,其在刑侦破案领域屡建奇功。如今,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机的兴起,指纹识别技术也在苹果的带领下进入手机领域,虽然当下只是用来解锁,但采用指纹识别的智能机越来越多,这为即将到来的指纹支付打下坚实基础。然而,人类科技不可能仅限于此,指纹识别技术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在生物识别技术中还有很多尚未开发,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手机圈的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

有望普及的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脸相、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与高科技技术密切结合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时至今日,在生物识别技术里指纹识别是当下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其分布在社会各个角落,例如刑侦、考勤、银行等。但在手机行业,指纹识别仅限于解锁,要想在国内实现指纹支付还需等待时日。

除指纹识别外,语音识别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技术,像Siri、微软小娜、星星2号的智慧语音等,它们在某些方面确实可以解放双手,但离真正的生活化还差很远,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并且在词库以及语言的设定上它们还都很死板,如果你看过克里斯托弗·诺兰导演的《星际穿越》一定对里面那种人机交互技术记忆犹新,电影中人与机器人的无缝“沟通”是语音识别技术今后的发展方向。

从近期国内外品牌发布的旗舰机型来看,它们要么支持指纹、要么支持语音、要么两者都支持,由此可以看出指纹识别和语音识别是目前重点发展的技术,虽然在今年的MWC上还出现了眼纹、虹膜等识别技术,但它们还没有被大范围应用,因此近期手机行业的生物识别技术还是以指纹和语音为主。

可预见的技术

“智能生态圈”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小米、魅族、乐视等实力派都涉足于此,而且“智能”这个词也不再单指手机,大到家电、小到水杯都在向智能化靠拢,那智能生态圈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这三家实力派公司给我们带来三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从雷军的一系列布局来看,小米的生态圈是基于系统+云端+互联网+智能硬件等,这些构建出一个较为完整的智能生态圈,而这个生态圈是闭合的,当然这还是以小米手机为主的智能生态圈;魅族的智能生态圈与小米略有不同,魅族在专注做手机的同时,借助Flyme系统参与到整个智能生态链的建设中来,而这个过程是开放的;乐视则是“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垂直整合闭环生态圈。

说到这可能有人会问“智能生态圈和生物识别技术有什么关系?”这里你不妨大胆想象一番,当手机成为智能生态圈的主角时,其就像一把“钥匙”掌管着生态圈中的所有事物,例如开关电灯、为微波炉设定时间、远程遥控等,当这些情景能够实现无缝连接时,那表示人类已进入到5G时代,因为在5G时代的蓝图中,“万物联网”可以说是终极目标,因此手机的安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在可预见的未来里,虹膜、脸部、掌纹等识别技术将会在手机以及其它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更为先进的技术

最后,让我们打开脑洞畅想一下生物识别技术的发展愿景,或许在遥远的未来,指纹、语音、虹膜、脸部等识别技术都已成为过去式,取而代之的是基因、脑波等更为先进的识别技术,这些识别技术的应用会让我们的生活比现在更便捷,个体更加独一无二,安全性自然也不用多说。

虽然现今的技术还无法让那些超现实的识别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它们的一些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方法已经出现,下面我们就来简单的介绍下。

基因识别技术,通过对个人基因进行化验,选取特征位点(DNA指纹),然后载入电脑储存库内,这样就能制作出基因身份证。当然,如果你想在其中加上个人病历也是可以的。不过,由于此项技术还不能实时取样和迅速鉴定,所以限制了它的推广。

脑波识别技术,脑电波信号是一种反映大脑活动的生物电现象,通过设备采集的多电极脑电波可用于个人身份识别,但受限于昂贵的设备和复杂的操作等因素,影响了这项技术在个人身份识别方面的实用化。

以上这些只是未来生物识别技术里的小部分,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先进的生物识别技术用于识别个人身份等方面的信息。其实,我们只要能把当下现有的这些生物识别技术在各行各业发挥到极致。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