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本书其实都是起源于同一个系列的网文《卢瑟经济学》。第一本书是《卢瑟经济学》前六章,本名应该是《卢瑟经济学之垄断帝国》,第二本书是第七章,应该是《卢瑟经济学之纸牌大厦》。出版之前进行了结构调整,整理了字句和笔误,去掉了一些不能说的东西,于是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前六章包括写作目的,前人综述,研究对象,运动规律。运动规律包括三部分:社会化的分配,社会化的生产与价值实现,资本内部兼并。
第七章就一个内容,资本在时间维度的扩张。
本来计划有第八章,资本在空间维度的扩张。第九章,工业化时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现在不打算写了。
前六章或者说第一册,是七、八、九章的铺垫。七、八、九章是前六章内容的注释和应用。
《故事的主角》那一章本来有一节,分析资本作为社会权力对社会的影响,没写,读者自己去悟吧。
理论突破,有几点。提出了社会总产品分配的博弈关系的三个要素:阶级双方数量对比、同类商品可替代性、成交失败后果;提出了暴力在分配中的主导作用;解释了垄断时代经济危机由过山车一样周期性生产过剩进化为停滞的原因;分析了垄断时代长期就业率与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滞胀之间的关系;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了信用货币时代,利润与债务之间的关系,金融危机其实就是债务危机,是利润与债务集中湮灭的过程;分析了广义货币增长可以掩盖危机,但是必然在未来酝酿更大的危机;指出了不调整分配结构,经济只能在滞胀之间徘徊,而且会愈演愈烈。这些分析,在某种意义上,分清了近两任宰相的责任。
这样一说,结构是否清晰一些了呢?
至于卢瑟的意识对财产主导的社会运动反作用,这个属于相对次要,甚至可以忽略的部分。所以没写。极少数卢瑟有机会成为稳拿,但是卢瑟成为稳拿以后,无非是新一轮轮回的开始,并不影响原有的运动规律。
毛泽东崛起于底层,有机会成为稳拿,但是他放弃了,他尝试走一条新的全民解放的道路,最终并没有成功。
通天塔不断修,不断拆,修了拆,拆了修。周期性血腥轮回。
怎么摆脱这种状态,只有共产主义,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进行相应调整。人类不再是私有财产的奴隶,而是利用公共财产的主人。那时人人平等,不再存在压迫和剥削。
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出现公共暴力,而不是被某一个阶级垄断的暴力。这并不容易。西方国家的所谓民主,其实也不是公共暴力。探讨这个问题涉及政治学,本来是写经济现象的,到此打住。
目前的经济基础并不支持共产主义,这也是毛泽东晚年没有成功的原因。所以,结论很悲剧。理想应该有,现状很艰难。摸索中前进,鬼魅从未远去,通天塔随时可能再生。
毛泽东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也不给大家开方子。
以毛泽东晚年的成败为样本,分析得太多,这两本书也就出版不了了。再说,也偏离经济的主题了。
目前没有第三本书的写作计划。写网文的时候没想到要出书。出书几乎没有任何经济利益,整个过程异常艰难,政治上还有风险。分析目前的经济现象,有《卢瑟经济学》、《纸牌大厦》这两本书足够了。资本在空间的扩张,涉及地缘政治,全球体系,对多数人来说是屠龙术,没太大用处,再说也偏离经济学的内容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与经济学相差更远。再说,对大多数人来说,更没有用处。
启蒙工作,我做不做两可。因为随着经济下行,出身中下层的左派会越来越多。写《卢瑟经济学》系列网文的另一个目的是一种预言。网文写于2010年,正是启稳、向好、回暖的时候。那时写这种东西,可以说是盛世危言,不招待见。不过,当时预言的垄断帝国现在呼之欲出。右派得陇望蜀,左右矛盾尖锐激烈,这些现象也都看到了。更多的话不说了,说了没好处。
《浅议毛泽东》,写了一部分,暂时停笔了,将来也许会把经济建设的过程写一写。至于上层建筑构建过程,还是不写的好。不过,读过《卢瑟经济学》的人,应该能理解毛泽东晚年的困境。
作者:MRands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