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笑话,说过去有个人,跟先生求学,先生先教“一”字,写的是一横,又教了“二”字,两横是二,再教“三”字,是三横。于是这个人就想,原来写数字这么简单啊,四一定是四横,以此类推,准没错!一到十还好,写百千万的时候,可把他累坏了,怎么写也写不完。
这个故事听着虽然可笑,不过甲骨文中的“四”,还真就是四横。“四”,甲骨文中原作
,后来才逐渐被符号性更鲜明的“四”取代。
“四”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的划分单位,并且这种划分,有着天地人的呼应:天有四时,地有四方,人有四体,时间与空间的四分使“四”具有了完整性的内涵。“四角俱全”形容事情完美无缺,“四平八稳”、“四亭八当”形容事物安定、稳妥。
正是“四”这种完整、稳定、包围、安全的特性,诞生了中国最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四合院。四合院是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起来的内院式住宅,外形规矩、中线对称。除了四合院之外,中国古代的建筑,大多数也都是四四方方,庄严且整齐。在这种四四方方的建筑之下,所蕴含的正是人们对安全、稳定的心理需求,对家庭、社会的伦理观念,以及对规矩、中正的人格期望。
或许也正是为了表达对完整、稳定性的追求,“四”就成了人们经常使用的归纳方法。如“儒家四圣”,指孔子、孟子、曾子、颜子;“兵家四圣”,指孙武、吴起、孙膑、尉缭;“医家四圣”,指黄帝、扁鹊、华佗、张仲景;“兽中四圣”指与八卦配合的四象,即四种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即使在文史常识与日常生活中,四个一组也是人们喜爱的归纳总结方式。如四书、四史、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文房四宝、花中四君子,等等。
虽然说数字其实来源于古人计数的需要,但这些演变却更多地和人们独特的心理与观念相联系着。四四方方一座城,方方正正一个人。也许古人在将四从四横变成“四”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这样一种心理期待:对生活的安宁,对家庭的喜乐,对社会的稳定,对做人的规矩,对做事的方正。
来源:微信公众号“zyjwjcbw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