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读研经验杂烩

2008-04-10 22:55 考研心路 ⁄ 共 1480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写英文文章的秘诀

心得体会(一) (认为有价值,请回贴支持,我会继续努力)

首先声明,这是真心话,希望能认真体会,能理解其中真意之后,一定就会懂的如何做研究。

我老板平均每个毕业的博士都有6篇以上的SCI,他从来不强求学生发文章,只教如何做研究。

下面的问题,他只和我说过一次,之后我的行动与之不相符就会被骂。现在成了习惯来这样思考,做事,发现真是事半功倍。

1. 你在做研究之前,想过结果能不能发表没有?往哪里发?

2. 写文章的高手是先把文章大框写好,空出数据来,等做完实验,填完空就可以发了。正谓心中有沟壑。

3. 在想不清楚要写什么,要发到哪里去,自己做的与同行做的有什么出色之处,之前,就不要动手做事。去看文献,去想。想不清楚就做,不如不做

要想这样子做,就得先看文献不是?要知道如何把文章架起来,要知道别人是如何讨论的,要知道你自己的数据是不是说明了与别人不一样的东东或别人没有做过。这个过程就是看文献,想的过程,这些搞清楚了,写就简单了。

要是先做事,做完发现别人做过,或无法用理论解释,岂不是冤大头?

研究生在科研中应注意的4个问题

特别提示一、要善于提出问题

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原则是“听话”。我们最擅长的学习方法是“背诵”。“听”、“背”都意味着接受而非发现和创造。

当有人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提问时,经常是满场鸦雀无声!

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哪怕几十年、上百年都找不到答案,就像那些著名的数学猜想一样,也比为一个毫无意义的问题而奋斗终生有用得多,高尚得多。

特别提示二、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论

研究生究竟学什么?学方法!

研究方法:新方法、老方法、新问题、老问题组合!

特别提示三、如何对待失败

如果你的试验数据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与专家的结论不一致,那么,你失败了吗?是赶快修改数据以便论文获得通过吗?

吐血推荐:格外关注科学试验带来的副结果或副产品——与原来的假设或预想不一样的东西,就可能预示着新的发现。

丁肇中先生曾说过,近年来他在基础科学领域所做的四个实验,几乎预想的东西都没有找到,但他高兴的是每次都找到了新的东西。所以,只要科学研究是严肃认真的,得到的结果是客观的,那么,也许“失败”比成功更有价值。

特别提示四、如何看待成功

得意忘形是很多人功成名就时的真实写照。然而真正的伟人对待成功却不是这样。

《居里夫人传》:一位记者发现她将获得的奖牌、奖杯等给女儿当了玩具后非常惊讶,而居里夫人淡淡地笑了,她说,荣誉和成功都属于过去,不能念念不忘,应该关注的是今天和明天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居里夫人将她发现的镭无偿地奉献给了全世界,以至于后来进行科研时居然买不起一克镭!

事实上,仅凭专利一项,她就足可当个亿万富婆,何苦再去那简陋的实验室研究什么“钋”?!相比之下,如今小有成果就索要回报的我们,实在应当汗颜和自省!

研究生阶段要注意的事项

一,时间要合理安排

一半时间做科研工作,一半时间看文献

要多看文献、多研究别人的思路,边做边思考。

准备越充分,科研越顺利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开始的几步偷懒,将造成后面总有一些无法排除的障碍。

分析、记录要真实详尽

人总有一点虚荣心。只把成功的步骤或漂亮的结果记录下来,是很多人的做法。殊不知,许多宝贵经验和意外发现就这样与你擦肩而过。客观、真实、详尽的分析、记录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做好心理准备

任何研究,都有失败的可能。如果当时心浮气燥,就要果断地放一放,等到心情平静时再去做事。

二,科研入门有次序

先看综述(前言),后看论著;

先看导师既往发表的文章与专著,再看师兄师姐答辩的论文,看前者知道大方向,看后者知道哪些可以借鉴;

早动手,在师兄师姐离开之前学会关键技术;

如果接师兄师姐的工作往下做,一定要看其实验记录,前人的结果不一定可信

三,文献阅读有技巧

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全文的技巧,往往会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并不多,过分追求全文是浪费,不可走极端。当然只看摘要也是不对的。

集中时间看文献

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时间越多。集中时间看更容易联系起来,形成整体印象。

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直接用笔标记或批注。pdf或html格式的文献,可以用编辑器标亮或改变文字颜色。这是避免时间浪费的又一重要手段。否则等于没看。

准备引用的文章要亲自看过

转引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文章的被引次数能反映文章的参考价值。但要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它文章是如何评价这篇文章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有人花了6年研究的成果,居然也是错的

四,如何迅速找到合适的文献?

首先,要确定查找的目标:

选题之前可能会有一段时间处于迷茫状态,不知从哪入手。胡乱看了大量文献,却不知所以然。

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行的启发下,有些人可以迅速明确目标,有的放矢,入门就从这里开始。

即使导师不导(导师与教师的区别),没有定题,自己也要先设定一个具体的问题看文献。

不管你将来做不做这些东西,总比没有目标好得多,保证有收获。科研的一般法则是共通的。

其次,要确定查找资料的层次

对于一个具体的课题来说,相关文献分属于三个层次:研究方向(交通安全)、研究领域(人-车-路-环境的某个方面)、研究课题(碰撞吸能系统)。

研究方向的文献:一般涉及基础知识,学科水准,了解当前重大进展与趋势,达到专业人员水平;

研究领域的文献:了解焦点与热点、已/正/将进行的课题,达到专家水平;

研究课题的文献:要全面,了解历史、现状、展望、主要方法、手段,达到No1专家水平。

正确分辨文章的层次,才能把精力用到点子上。

广义的文献包括:教科书、专著、会议摘要汇编、期刊、网页、甚至ppt文件。

比如要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最好是看教科书;要了解汽车的安全性能,最好是看专著;要知道最新进展,最好是查阅期刊;要了解别人的研究动向,最好是参会或看会议论文汇编。不要找错信息源。

根据对资料的熟悉程度查找文献

对文献的熟悉程度不同,阅读文献的方式大不相同。

新手(研究生):学习式阅读,逐字逐句,搞清细节,掌握最基本的知识点。最初的十几、几十篇要精读,精华的几篇甚至要背诵。

老手(导师):搜索式阅读,已熟悉研究的常见模式和套路,能迅速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思路。

高手(审稿人):批判式阅读,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认真钻研的研究生完全可以在3年中实现从新手到高手的嬗变。

要寻找各种文献之间的矛盾或漏洞

文献读的多了,脑子里塞满了信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反而无所适从?

恭喜你:找到了相互矛盾或有漏洞的文献,你的科研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头!

发现矛盾或漏洞,学会批判,是第一步;

找出异同,学会比较,是第二步;

思考解决,学会研究,是第三步。

——第三步的结果就是研究成果。

五,如何迅速提升自己的能力?

科研要有两手准备

设计课题要为了阐明问题,即不论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能写文章。阳性结果说明什么,阴性结果说明什么。

要准备至少2套研究方案,以防万一。

实验课永远也学不会实验

实验课之前老师把前面的步骤做完了,把所有问题都解决了,上课的时候让大家见到完美无缺的最后一步的表演。这是真正的实验吗?

对多数人来说,实验技能只能是在实验室里“泡”出来的。

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科研中遇到困难是家常便饭。

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该想到的是交流。

对有身份的人,私下的请教体现你对他的尊重;对同年资的人,公开的讨论可以使大家畅所欲言,而且出言谨慎。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一项研究折腾半年,后来别人告诉你那是死路,岂不冤大头?

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表达能力——写和说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培养的素质。

比如发现一个罕见病例,写好了发一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病例报道。

比如做一个课题,写好了发一篇或数篇论著;写不好只能发一个论著摘要或被枪毙。

一张图、一张表,无不是表达能力的体现。寥寥几百上千字的标书,可以赢得大笔基金;虽然社会关系很重要,但写得太差也不行。

一个硕士至少要以这样的标准自我要求

我们老板会对每个初进实验室的一年级同学说同样的话:

一年级的时候,是老师告诉你怎么做;

二年级的时候,是和老师讨论怎么做;

三年级的时候,在你自己的方向上,应该是你告诉老师怎么做。

个人认为:虽然老板的指导对于实验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想法,否则硕士毕业后也只是一个操作工!

成为优秀研究生的六个必要条件

必要条件一、要有成功的欲望。你必须渴望将来出人头地!

必要条件二、要有信心。每个研究生都有机会成功,

2-5年的学习给每人提供一个公平的发展

机会——都是一个脑袋、一双手,别人

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不能?

必要条件三、注重抓住一切机会!研究充满机会!一次

试验、一个数据、一次外出调研、一次与

教授的谈话交流;读一篇文献、看一本书、

听一次报告、上一节课(指研究生常见的

讨论课);甚至一个玩笑、一个念头、

一个梦(门捷列夫的梦)!都可能有新发现!

必要条件四、充分利用2-5年的资源。

多看点书、文献(科研之核心)——只要知道教授在查看什么文献,就能预知其动向;

多与你的教授交流——最好的学习方法,“闻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多呆在研究室——不要让时间白白流去,合理安排时间,让你的工作效率最高化。

——打工不如提前毕业!打工时你的学历、知识、能力均只允许你获取低报酬

必要条件五、选择你教授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敢于超出那个范围,最好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做你教授不太熟悉的内容。

提示:不要以为需要好多深奥的知识才能搞科研!

华罗庚——初中文化,竟敢进军数学并取得成功!

陈景润等学历也一般。

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DNA的双螺旋结构,袁隆平的杂交水稻,都无深奥的知识!

社会科学也一样:艺术家,高学历者几乎都难出名!知名作家,几乎没有博士!

——跨专业的优势非常明显,

成功的教授最喜欢跨专业的学生!

必要条件六、巧妙利用机会。让你的教授注意你,喜欢你,依赖你,并下决心培养你,把重担交给你!

提示1:让你的教授注意你——在交流会上发

表你的独特见解;让教授了解你的能

力、知识面和素质。

学术研究崇尚清贫、教授更爱才!

提示2:让你的教授喜欢你,并下决心培养

你,把重担交给你!——张良传说

——企业用人也一样,王宝的故事

研究生毕业后的一点工作心得

第一,要学会忍耐。不管你是多高的学历,多大的能耐,你刚到公司也只是一个新员工,也有你自己的领导,虽然他长得没你帅,本领没你好,人品比你差,但是有一点,他的人事经验总体来说高过你,所以你在翅膀长硬之前要忍;

第二,要虚心学。不要因为自己学历高,学校好,就心底里看不上别人,事实上每个人在工作上或者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学校里的那些知识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上的需要,不但要虚心学,还要刻苦学,年轻的时候不积累,等到你作了领导岗位就没有时间学了;

第三,要好好做人。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或者几万块钱做出危险的事情,没有不透风的强,我们还年轻,还有很多机会,万一走错一步以后就少了大把大把的机会了;

第四,一旦觉得自己有把握,要敢于站出来承担任务,当然要谦虚一点,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也是可以和老板谈条件的时候了,不加工资就白白,有了工作经验,有了学来的本领,现在的社会那里不找口饭吃!

以上只是兄弟我的一点切身感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点什么,我们都还年轻,珍惜年轻,珍惜机会,努力去发展自己吧!

追求简单!--一点科研心得

做了10余年的科研,度过了人生快40年了,终于感悟到,原来简单才是人们最需求的,请看:

1、第一次申请基金时,只怕专家认为简单,就把所有知道的都写上去了,文献不下100篇,结果枪毙了。第二年经高人指点(自己还是半信半疑),全文不到5000字,28个文献,中了,还得到好评。简单给我了成功。

2、处理数据时,为了做个图或做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之类的,总要关注最新版本的统计软件(SPSS,SAS,STATISTICA等等),从来没把Excel当回事,偶然的机会得知,其实这些常规的数据处理,Excel中有个统计分析(需要安装一下)足以应付,嘿,以前真是舍近求远,瞎折腾!

3、平时总爱从网上搜集word,Excel,PPT方面的应用技巧(还常以为自己掌握了不少而引以自豪),后来慢慢知道,其实绝大部分就在自带的帮助里有,嘿,如此简单的事就是不做,贪婪本性也!

4、上小木虫就爱下载收集好东东,有天发现盘里很多下载来的东东自己竟然还不知道,更不用说看过了,没有很好的利用,只知道下载,嘿,如果养成下一个看下个,掌握一个的简单习惯,那效率有多高。

5、总感慨世事复杂,人心难测,自从从小木虫上读了一篇可能改变你一生的8个PPT后,彻底被打翻了,其实,人呀,有目标有追求,简单朴实的人生观就能带给你成功。

6、人到中年就要关注身体了,于是乎总想补补自己缺少的东东,结果发现人体大多营养元素就在我们平时的饮食里,特别是黄豆(大豆)这小家伙可是有很多益处(所含成分改天发帖),养成杂食的习惯!就这么简单!

7、偶有二同学,三十五、六了,事业有成人也长得不差,但就是找不上对象,问其细节,原因多多,但有一条,想得太复杂了,越想得多,越想表现,越不自然,吹!

8、偶的老板比较信任我,按说我是个外来户(中间调进来的),老板应该照顾“先锋种”(生态术语)。偶的同事老有人想不明白,总在琢磨送什么礼有价值,其实,我的经验是:每天汇报一次工作,凡事给足面子,交待的活在完成的基础上总来点小小的补充(让他相信你在办事时在思考),从没送他一斤水果,有时候有些人的需求很简单

学习科研体验谈

1.先看综述后看论著

看综述搞清概念,看论著掌握方法。

2.早动手

及早进实验室,多请教,积累经验,尽快掌握关键技术

3.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掌握了一点查看全文的技巧,往往以搞到全文为乐,以至于没有时间看文章的内容,更不屑于看摘要,真正有用的全文。

4.集中时间看文献

大家肯定都有这样的感觉,刚才看过的文献,可能过一段时间就忘掉了!本人本着这样的态度,看过总会遗忘。看文献的时间越分散,浪费的时间越多。

5.做好记录和标记

复印或者打印的文献,直接使用笔标记或者批注,PDF可在编辑器中标注或者改变文字的颜色。

6.亲自引用的文献要亲自看

转述造成的以讹传讹不胜枚举。

7.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

刊物的影响因子,注意引用这篇文章的其他文章是否好评,支持还是反对,补充还是纠错。

8.交流是最好的老师

做实验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反复尝试?放弃?看书?这些做法都有道理,但首先应注意到的是交流,千万不能闭门造车。

9.最高层次的能力是表达能力

一张图,一张表,更是表到能力的体系

10.学好英语,不学二外

学术的交流是英语的天下。如果英语尚未精通,暂且不要去学二外。

我的研究生期间的一点体会

我是04年上的研究生,当时报的金属所,英语差了几分就调剂到江苏的一所二流大学,去复试的时候第一次出远门,还是同学送我上的火车,到了江苏还是半夜2点多钟,天正下着小雨,在火车站餐厅碰到几个同样是复试的同学,一顿神聊之后结伴去学校,,直接去找联系复试的高老师,,没想到找到了另外一个高老师,通过聊天知道他是东北过来的,金属所的博士后,搞的是腐蚀与防护,老板是院士。由于我说我不喜欢学化学,他就把我介绍给另外一位金老师就是我后来的

老板他是哈工大的本科硕士博士。

第一年见面比较多,因为有课也没有什么指导,正好这时候我们学校购进一台JEOL-6480配备OXFORD-EDS和EBSD,当时还和老板去上海宝钢参加EBSD研讨会,见到了这一领域的牛人陈专家,老板那时侯还是领导就把我的课题定为EBSD功能开发,主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样品制备。那时侯第一年刚结束,查了几篇文献,很少,主要是EBSD发展才10多年,国内搞得人很少。看了文献之后除了功能之外,也没有了解什么,后来就查了一些英文资料看了之后还是一知半解,这期间自己试着制备了几个样品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半年就快过去了,开题之后就是05年的11月份也做了一个样品基本都是失败。,

1月份老板出国,要一年时间,临走告诉我实验就靠你自己了,老板临走前应我的要求给买了一台稳压稳流电源主要是作电解抛光用,老板走了之后就是放寒假了,开学前半个月我就回到学校开始准备实验,电极就准备了好几个月,根据别人的意见修改了好几次后来电解抛光也没有用的上,不过最近我要把他利用起来(这可能就是前一段时间失败的原因)。

这期间实验没有什么进展,只能整天查一些资料,在思想上设计一下实验思路,这就快花费了我四个月的时间,真正开始做是在7月份,就是现在吧,实验的事情弄的我一直很郁闷,经常失眠,自己经常安慰自己:最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坚持,过去了你就成功了。一个样品从机械研磨,机械抛光用了15天,抛光液用的是丹麦进口的。抛了五天,自己一直还是没有信心,后来还是去测试中心作了EBSD,当时效果非常好,马上就惊呆了,根本就不相信是我自己做出来的,测试中心的周老师当时两只眼睛放光(他是刚留在学校的研究生负责做电镜)马上说到你毕业的时候把你的实验数据和制备工艺给我一份。

现在自己的信心也有了,实验数据给老板发过去,他很满意,虽然他看不懂。

总结这一段时间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1实验主要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是专家,其他人都没有你自己懂包括你的老板在内。

2要多和别人交流,有的时候别人的一句话,就是你成功的起点。

3要多看文献,开阔视野,主要是思路要丰富,迢迢大路通罗马大家都知道。

4可能有得人会说研究生的实验有2个月就会做完,你千万不要全信。

5实验方案和思路设计还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占去你的大部分时间

6遇到困难一定要坚持,坚持下来了可能离成功就不远了

7我的课题是EBSD,这个很难北京科技大学都是博士在做,我的意思就是课题难也不要怕,这对你以后是一个帮助。

8一定要找几个做的和你课题相关的博士或者硕士,这样大家在一起可以交流,共同进步

好一个文学教授——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今天学校研究生开学典礼,使我影响最深的不是校长的发言和鼓励,却是一名文学类教授。他的发言言简意赅,风趣幽默。主要归纳为如下三点:

1.不要悲伤。他说现在的我们还没有到做课题的阶段,可能看上去很快活,到了做研究时,就常常愁眉苦脸了,因为以后我们遇到的问题有很多很多,到那时千万不要悲伤,不要blue,否则就会一直down下去,而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2.不要听话。当然他首先解释了一下,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只能是个乖孩子,所以遇到不懂的就要问老师,有不同想法就要和老师争辩,只有这样才能把学术搞好,当然老师还是老师,我们应该要尊敬他们。

3.不要着急。他指出着急是中国人的天性,但是在搞研究时千万不能着急,一着急就事倍功半,不利于事,不利于己。要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不能每天忙于做错误的实验,却不知为何出错,而要从错误中找到启示,帮助自己慢慢前进。

他演讲时,大家精神百倍,他演讲结束,热烈的掌声久久不息。

其实中国就缺少这样言简意赅的演说或会议,说该说的,做该做的,才是生活的真谛!

给真正想搞学术的研究生几点忠告

转瞬间,已经研二了。我的看法虽然称不上什么深刻经验,但毕竟工作过两年后又读的研,从学校到社会,再从社会到学校,借鉴意义还是有一点的。

大家读研的动机恐怕是各有不同,但相信总有部分人是要把学术作为自己的一生的事业来看待的。尽管在眼下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下,赚钱被看作是第一位的,但我认为通过搞科研来赚钱发大财,真不如把聪明才智用在商场和职场上。

第一、目标远大。

既然选在了学术,就需要在学术上有所建树。学术的建树离不开社会的需求,今天没有需求,也许将来就是必需。所以要把目光放远,很多今天的热门,到了明天就变成了落日黄花了。

第二、与导师好好相处。

一样米养百样人,导师也是人,所以导师和导师差距很大。不要老看着别人的导师好,于是产生厌学情绪。要学会与各种人员打交道的本领。到科研院所或高校,你的领导也许会比导师更难相处,所以不要抱有幻想。

第三、以大方向为前提,不要一叶障目。

见过许多人,为了奖学金,削尖脑袋。尽管这笔钱会缓解家庭负担,但也要量力而行,工作后,等有了成绩,这点钱真是九牛一毛。同理还有助教啊什么的。有的研究生为了给家里省钱,做三、四份家教,结果耽误了学业,得不偿失。

第四、论文千万别做假。

不要自作聪明,认为天衣无缝,作假如同古董行业做旧,容易上瘾,一旦有一天自己真的做出了成绩出了名,这将是一辈子无法抹去的污点。同样剽窃别人的成果也是如此。

第五、调整健康的心态,加强体育锻炼。

没有身体,以上所有条件都白搭。良好的心态是健康的基础,有了好的身体,搞学术才会顺心。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就是这个道理,每天拿出半个小时,跑跑步,相当好,我就是这么做的。

第六、处理好感情问题。

前阵子,我陷入了2个女孩间的感情纠葛,费了好大劲才摆平。耗费了不少精力和时间,不喜欢的尽量保持冷淡些,要及时说明白,否则容易让人误会,也给自己造成麻烦。

给普通院校学生的忠告:不要迷信重点学校,我本科读的山东大学,考研考北大落榜后调剂到大连一所普通高校,其实重点学校也就是那么回事,设备好点,老师见识广,学起来会轻松些。不过事在人为,重点学校竞争激烈,心会很累。在普通学校,可以心平气和的安心思考,只要目标不要落伍,同样可以取得成就。

最后一点忠告:学生期间,得便宜不算赚,吃亏不算亏。积累好人生的经验,为以后铺平道路。

培养积极的心态,从小事开始

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对于完成一个计划,达到一定的目标至关重要.如果现在还没有形成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做事情,以后会很麻烦的,本人就在这方面吃过大亏.培养一种积极的心态,要以行动来实现.通过查资料和咨询心里专家,总结出下面几条.

首先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能太大,大了就等于没有目标,目标的实现是分阶段的具体的,先从最容易做的小事开始,慢慢的斧正不好的习惯.

1 对于学生,尤其是很多研究生,早晨习惯不叠被子,看上去很邋遢,生活在一个邋遢的环境中一个人是不会有精神的,所以,明天早晨起来,把被子叠好了,袜子放在塑料袋里,把书架摆放整齐了,这个应该不难吧,一定要照办啊,这个很重要啊,只要做了这个就等于迈出了一大步.

2 不要以为有了手机就不用表了,不要以为有了手机就不用日历了,手机是不能代替表和日历的功能的.有条件的话,卖一块表带上,随时随地注意一下时间,可以发现自己做事情的效率,毕竟分针走一分钟,我们的一生就少了一分钟.把日历摆在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把要做的事情计划好,在上面打上钩,做好标记,时刻提醒自己做最重要的事情.

3 坚持每天提前20分钟到单位,这样工作起来比较从容,由点到面,逐渐养成做事情提早的习惯.因为效率高的人不是走的快的人,而是提前做准备的人.

4 坚持每周帮助同事一件事情,哪怕是芝麻粒大小的事情,不记报酬.这叫"闲棋冷子",是一种长期的投资,当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发现自己并不孤独.

5 对于搞研究的工作者来说,坚持每天看1~2篇文献并且做好笔记就足够了,不要看太多了,我敢保证,超过三篇,90%的人坚持不下来,超过4篇,99%的人坚持不下来,如果每天能看5篇,三年下来,3*5*356篇,那是神.

6 详细做一个锻炼身体的计划,这个特别重要,身体好了,吃饭香,睡觉香,工作质量才能有保证.锻炼身体根据自己的情况因人而易.如果你喜欢睡懒觉,那么就晚上锻炼,如果喜欢早起,就早晨锻炼,如果你想出块儿,那就做大重量少次数的运动,如果你想变苗条,那就做小重量多次数的运动.总之,要保证每周2~3次.

7 每周向老板汇报一次工作,不一定要多么的正式,只要是谈话就行,哪怕是一点一点小事,这个一般不太容易做到,好多的人见了老板躲还来不及呢,其实老板有时候也挺寂寞挺无聊的,如果他有什么重要的安排,首先考虑到的应该不是别人.

一周之后,想一下,有多少没有实现,有多少实现了;一个月之后,想一下,有多少没有实现,有多少实现了.刚开始不太容易,要经常自我检查目标实现的程度.之所以从小的事情开始,一方面,重要的事情都是有小的事情组成的,另一方面,一个习惯的形成,很难很难,要从最容易做的事情开始,这样不至于受到的打击太大.

前人已经总结的很精辟了,一个小小的触动,产生一个行为,许许多多的行为才能形成一个习惯;就象我们的小木虫一样,版主制定版规,虫虫们逐渐习惯这样的版规,慢慢养成一种习惯,许许多多的习惯积累起来才能形成我们小木虫自己的文化.

告诉大家,我现在正在按照这个计划实行,目前进展比较顺利,短期目标完成之后(9~12个月),根据情况,制定下一个目标.希望大家监督我,也希望和我面临同样问题的虫友和我一起来做,互相监督,有信心吗?

在实验室的效率

在实验室真的应该提高效率,

1. 做实验前应该有一个严密的方案,

当然方案也会在实验中不断完善。

2. 数据的整理与文章的撰写最好先在

纸上写,然后再输入电脑,不要整天

守着电脑

3. 不要把实验室作为娱乐的第一阵地

4. 注意节约实验室的水电气等资源

5. 进入实验室就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

清醒的头脑

6. 每天离开实验室前总结今天做了什么

明天准备做什么,目标要明确。

选硕导和博导的不同原则

这么多年来,从自己和别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出了这么一条原则,供大家参考:

硕士导师一定要选个年轻的博士或薄厚,因为他们还没有脱离原来的学术研究的一线,事情也愿意亲自动手,而且也能够手把手的指导,这对于硕士来说很重要,可以很快上手;博士导师则要选个牛人,因为有了硕士的经验,知道了研究的一些思路和技巧,这样具体的指导就不那么重要了,需要跟踪国际的前沿,需要在发文章时的一个支撑,尤其在毕业时,会感到很顺利.一些个人浅见,务见笑。

很有见地 ,但是还是片面了一些,因为我门不可能保证在考博的时候就一定能考上大牛的,在中国人际关系还是蛮重要的,所以我认为硕士也要找一个大牛,虽然不会经常管你,但是在考博时的推荐作用很起作用的,你上大牛的博士机会比较大,毕竟硕士阶段还是一个练手的阶段,真正的到了博士阶段才是真正搞科研的开始.

李佩成院士论做科研的“九大要诀”

2006年5月16日,由南方丘区节水农业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办的丘陵农区“十一五”节水农业发展研讨会在成都召开,来自长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的国内水利、农业等领域的专家李佩成院士、荣廷昭院士、吴普特教授等4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上,长安大学李佩成院士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结合自己数十年的科研工作,披露了“怎样做好科学研究”的九大要诀,赢得了大家多次掌声。针对刚刚被认定的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汉芯”系列芯片造假骗取国家上亿元科研经费等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决不要弄虚作假,要坚持真理,不怕冷落和打击,并坚信国家会采取行动规范科研秩序。

笔者有幸当面聆听过李院士三次科研报告,尤为让我感动的是李院士很爽快地同意大家拷贝他的报告。我很想把他这三次报告的PPT发上来让大家学习和参考,可惜我还没有上传资源的资格,只好先从这次研讨会录音和PPT中摘录整理做科研的“九大要诀”以飨大家。未经李院士核实,还请见谅。

一、打好基础----锻炼基本功与培养想象力

1、基本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哲学素养、语言文学、外语……,学风磨练等。

2、想象力----创造性思维,“举一反三”的能力。

3、学风素养----勤于思维,勇于实践,求真务实,一丝不苟。

二、正经入门----阅读、实践与拜师求教

1、阅读文献有两个阶段;

2、实践活动包括室内实验、田间操作及现场调查;

3、关于求教导师:尊师与能者为师。

三、选定课题----个人爱好与承接任务

1、了解本行生产状况及发展趋势;

2、阅读文献了解国内外动态;

3、查阅相关的硕士及博士论文;

4、求教导师或其他有学问的人;

5、考虑自己的长处及短处。

四、研究方法----科学方法与先进技术

1、爱因斯坦回答成功之路:

A(成功)=X(艰苦努力)+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2、正确方法

1) 科学方法;

2) 先进技术(包括先进仪器设备)

五、研究态度----严肃认真与刻苦求实

1、“科学是老老实实的学问,来不得半点虚假”;

2、深入实际亲自动手;

六、创造发明---树立假想与分析异常

1、树立假想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2、分析异常

七、检验成果----修正错误与坚持真理

1、“匠工不示人以朴”

2、决不弄虚作假

3、坚持真理,不怕冷落和打击

八、品德素养----谦虚求实与团结合作

1、“有幸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们,应当拿他们的知识为人类服务,而不要变为一种自私享乐”

2、尊重他人劳动,不要贪天之功

九、政治业务----专家学者与又红又专

“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体格健全,作风正派”

最后,我想再重复李院士的一句话和广大科研工作者共勉。

研究生的个人知识体系管理之我见

曾经随大流上了名校研究生,沦落为一个"学校不管、导师不管、自己不知道怎么管"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痛苦挣扎,终于毕业了,现在也进入了教育系统,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怎么去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系统。

一、掌握的方式:

1.读参考书、各类期刊、上专业论坛。

(个人推荐的化学类专业论坛:www.dxy.cn/bbswww.instrument.com.cn/bbswww.emuch.net/bbs)

2.交流:

对于具体问题有几种大概思路后,抓住导师问,其它老师,师兄师姐,师弟师妹,其它学校专家。然后根据他们的反馈意见完善想法后再咨询。

3.听讲座

只要是相关的专业讲座,但听无妨,可以启发思想。

(个人喜欢化学类、生物类、环境类)

4.积极参加项目

二、掌握的技能内容

1.必要的仪器技能

(比如本专业液相、气相、分光,比如各种水质指标的检测)

2.专业软件

(比如excel,origin,powerpoint,isisdraw,visio,matlab,spss)

3.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

4.专业知识

三、会写开题报告

就格式和内涵来说,开题报告,基金申请报告,商业任务书大体一致。

在研究生阶段,最重要的是思想的训练,是否能策划一项活动,标识性特征就在于是否能独立完成一份开题报告。

四、团体合作能力和任务分割能力

1.能作为团体的一部分完成任务,并且主动协助其它成员。

2.能否作为领导,带领科研小组完成任务,并且能合理分割任务和监督进度。

3.聆听的能力

4.得体做报告的能力

五、承受失败的能力

对在实验室的一些感想

我想谈谈一些有关生存性的东西,比如,你和老板闹冲突了,怎么办等。

1、和领导产生矛盾了不要意气用事,一定要克制,更不可给老板脸色看甚至和老板闹起来,那样只会对你自己不利的,记得要心胸开阔,要委曲求全。记住我们的国情就是这样的,而且对自己的上司一定要尊重,不要太讲条件了,这样的人没有人喜欢你的。

2、如果你不小心犯错了,一定要设法弥补这个过失,使老板相信你的过失实属你无心之过,而且你有改正的决心,并且这件事情一定要做的圆满,让老板对你放心。我记得有次我们实验室搬家特忙,我和几个师兄忙得不得了,下午大家待命没有动都歇着,我去打球了,正好被老板看到,特别生气。我什么也不解释,下午一直很卖力,晚上老板请大家喝酒,我什么也不解释,只是说自己不够意思,自罚一大杯,老板看了我下午的表现,这样一说他也很高兴,事情也就过去了。

3、师兄弟之间一定要维持好关系,实在不能维持的,至少要在大面上做到和和睦睦的,别让老板和外人感觉你们之间的关系很差,在老板面前不要过份表现出对师兄弟的不满情绪,你做的多少,一般带你的老板还是比较有数的,别催他去破坏团队的和谐。

4、公家的东西一定要爱惜,最好能把实验室当自己的家一样爱惜,那样,大家对你感觉都不错,你自己也比较舒心,有什么能比有个好的心情更重要呢?记得经常清洁自己力所能及的卫生,帮他人解决一下力所能及的事情,热心一些,大家人心都是肉长的,谁也不会对一个大家公认的好人很过份的。

5、总之,学习周总理的那种风格,小事不计较,不争不抢,不亢不卑,大事有原则,行事要灵活,心胸要开阔,这样,你会感到你的实验室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环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呵呵:)

我的思维观的改变--强迫创新

我是一名医学生,读研之前在临床上工作。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的是:临床医生平时工作就是从不同的临床证据(比如:病史、症状、体检、辅助检查等)中找出诊断依据,进而指导治疗;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也多是通过大量阅读文献或医案得到较为准确的治疗方案。可以说,我的思维方式一直是归纳为主的。

读研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也是沿袭此种模式。在科研工作中渐渐地发现此种模式有其不利的一面:就是创新性不足——这正是科研工作的硬伤。后来看到两个小故事,给我启发很大,其一是说扬振宁(不评价其人)评价中国文化时所说的:《易经》的文化就是归纳的文化,很大程度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其二是说丘吉尔的,罗斯福在评价他时说“丘吉尔每天有一百个新奇的想法,而能实施的不到四个,闪光的不到一个,就是这不到一个闪光的念头成就了丘吉尔”。反问自己,为什么总是缺少新颖的思路呢?于是,我在科研工作中,刻意采取一些手段,强迫自己想出新的思路,尤其是在一些科研选题时,采用了不同的思维方法(数据处理还是要归纳滴),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我个人的经验是:

1.过硬的专业背景:熟悉本专业的基础,了解本专业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重大意义的问题等等。(难啊!!)在诸多问题中选一个点作为主要方向,深入研究。

2.撇开文献(文献代理的虫子不要骂我):你准备进行一个选题时,不要直接就接触文献,这样思维容易局限,不妨首先云天雾海地做做白日梦,等到有了想法再去看文献(很多时候文献已经有了,才感觉前人高啊!)。----发散思维法。

3.质疑一切:即便是对一些很成熟的观点,也要问几个为什么(老生常谈吧,嘿嘿):为什么是这样或为什么不是这样?----逆向思维法。

4.敢于联系:甚至是不可能有联系的现象或学科之间的联系,比如:日本东京大地震与太平洋上空的美丽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等等之间的联系。相信自己的直觉,记下自己的灵感。---直觉思维法。

5.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一种美德,看看名人传,很多牛人都具有此美德,甚至是固执的相信自己。(可有时这会很花费时间和金钱地)

6.群策群力:集体的力量是无限的,在一个集体中,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不同的思维方式的人,经常就一个新的课题、观念、念头等展开讨论、相互交流、相互激发,会让一些不太明晰的思想渐渐成熟起来,---只有先在小范围内摆得上台面,才有可能深入下去。

7.博采众长:实验室经常把一些和自己学科很不相干学科的学者(硕士博士都行,反正都是我们不懂的)请进来,就一个专题进行讲学,然后我们讨论,两个学科之间是否具有可以合作和借鉴的。有时侯很难联系起来---有一种才思枯竭无法逾越的感觉,但偶有一个闪光点总是欣喜不已(其实还只是个念头啊)。---

老板当年是这样告诉我们写科研论文的

概要(Abstract)

?方法、目的,做了什么;

?得到什么结论,最好有与实验一致的句子(如果是这样);

?该结论有什么意义。

PACS:

关键词(Keywords):

1、介绍(Introduction)

?叙述该研究领域的历史及最新进展(应用重要的、最新的文献);

?叙述同行做的工作,用的方法,还有啥没做,强调下这没做的东西是重要的;

?在本文中,作者做的工作,使用的方法,得到的较详细的结论(比摘要具体一点);

?论文的结构安排(象长篇的Phys. Rev. B需要,其它文章可酌情省略);

2、文章的主题部分:本文研究的物理对象、器件结构、模型(model)或者理论(theory)、使用的数值方法(可用几句话)。出现的每个量都要交待,给Referee的印象是,你的文章是自完备的;

3、结果与讨论: 写出Physics, 多参考同行是如何讨论类似的问题的。一般来说同类的图为一段落,而每一段最好第一句是总起句,如:To have a deep insight into the effect of THz radiation on the transport, we have calculated and shown in Fig. * …

3、总结(Conclusion)

?本文作者做了什么,与介绍部分的叙述相对应;

?得到结果,与讨论相对应,比摘要部分要具体,明细;

?意义。

4、致谢(Acknowledge)

?对该研究工作有帮助,但不是作者的人;

?对该研究项目提供经费的项目。

5、参考文献(Bibliography):多引用至少JAP以上的文献;适当引用自己课题组的较好的文章;引用尽可能广泛些(多个同行的),未提到重要课题组的工作是忌讳的。

6、本文相关图,表。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