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175:互有交集,相互作用,谈谈三条核心利益【评论】
戴的三条核心利益一说引发了轩然大波,一部分网友从各自的角度来融解这三条的内涵,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我觉得有必要做出个人解读,在这方面,我比较赞同“小酒一瓯且看风云”的观点,作为一个外交系统出身,并担任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官员,他的这段话显然不是即兴发挥,而是有备而来,我把自己对于这段话的一些看法归纳下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一,整段话的核心是“核心利益”,而不是“第一、其次、第三”。戴说的是核心利益,然后列出来三条,也就是说,这三条无论哪一条都是核心利益,什么是核心利益?是指所有利益中最关键最重要的利益。我的理解,这三条核心利益其实并非是互相界限分明的,而是互有交集,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整体。既然是核心利益,虽然说出来顺序有前后,均是需要坚决捍卫的,不能说哪个位置靠后就可以不必重视了,一部分网友似乎就把这三条给割裂了,似乎只有第一条才是核心利益,而第二第三则只是普通利益,或者认为这三者之间只有单向的影响而没有相互的作用。
第二,维护基本制度与维护国家安全是并列的。我昨天说希望大家去理解什么是基本制度,什么是国家安全。一方面,一部分网友并不理解这两个词的含义,另一方面,一部分网友又往往把国家安全给选择性忽略了,而把基本制度偏执地理解为TG的一党专政制度,这样,就把戴的包括了基本制度与国家安全两个内涵的第一条理解为维护TG的一党专政地位了,甚至提炼出保大清不保中国的这样充满狭隘民族情绪的说法。事实上,基本制度是指一系列的国家基本制度。一个国家之所以存在,能够拥有国家权威,能够获得国家力量,就是因为基本制度得到了维护,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如果基本制度得不到有效维护,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混乱的,处于无政府状态,缺乏力量的,我觉得,维护基本制度的安全甚至可以理解为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这并不只是中国的现实,对于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这样,中国是这样做的,美国也是这样做的。我们还要理解,维护国家的基本制度,这个维护包括双重的意思,一方面要保护国家基本制度不受内外因素冲击,一方面要完善国家基本制度使之受到国民拥护,可以更好的代表国民立场,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里还要提到国家安全,“国家安全学”对国家安全的定义:“就是一个国家处于没有危险的客观状态,也就是国家既没有外部的威胁和侵害又没有内部的混乱和疾患的客观状态”。通俗的解释,就是“小酒一瓯且看风云”的那句话,国家不容外来侵略、不容内战、不容颠覆、政权的组织方式不容质疑。大家理解这句话,是不是已经包括了对于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方面的内容,一个国家无法维护自己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么,这个国家还有国家安全而言吗?这个国家的执政阶层还有执政的基础吗?
第三,理性看待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位置。有网友说,这个应该是第一位的,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何来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首要的前提你得是一个国家吧?如果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都不存在了,这还是一个国家吗?假如一个国家处于无政府状态,各个民族地区要独立,要分裂,各个敌国要侵占中国的领土,怎么办?靠高觉悟的国民自发来解决吗?这不可能是现实,肯定还是要恢复或建起一种新的制度,然后再在这个基础来实现国家主权的领土完整。我们来回顾历史,汉朝末年,中国由一个国家分裂为三个国家,是因为汉王朝不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吗?唐朝末年,中国由一个国家分裂为无数个割据政权,是因为唐王朝不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吗?清末的时候,清王朝面对外来侵略,哪一次不是拚命抵抗,结果却一次次惨败,被迫一次次割地赔款,甲午战争中,面对日军的入侵,中国的百姓采取了冷漠旁观的态度,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清王朝不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吗?其实都是因为第一条没有做好,基本制度没有维护好,国家安全没有维护好,民众敌视政府,外患内乱并存,民众的力量就不可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一致对外。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这个国家首先是存在的,然后才能谈得上国家的面积大小,才谈得上如何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第四,“第三是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我想对于这一条大家应该没有什么异议,一个国家必须是安全的,有一个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有一个稳定的国家秩序,才能够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才可以持续稳定发展。当年中国改革开放,先是粉碎了四人帮,进行国内思想大讨论,统一了思想,稳定了国内局势,然后与日本恢复邦交,与美国建交,同时打击了试图蚕食中国领土的越南,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基本制度与国家安全,保障了国土安全与领土完整,这才开始全面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今天的朝鲜为什么不进行改革开放,并非是他们看不到改革开放的好处,而是他们无法实现改革开放所需要的前提条件,“安全”。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果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可以保证国家的强大,如果国家不能够拥有强大的实力,那么,国家的安全就会受到内外的威胁,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就会受到损失,动摇国家的存在基础,这是第三条对前两条的作用。
第五,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理解三条核心利益。戴的三条是中美战略对话上说的,“确保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很重要的一条是相互理解、尊重支持对方,维护自己的核心利益。”也就是说,中国明确告诉美国,这三条是中国核心利益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的红线与底线,中国不会去做颠覆美国分裂美国侵略美国遏制美国发展的事情,同样也不希望美国对中国这样做,如果美国在这些方面触犯中国,那么,中美关系就不能长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这样的责任由美国承担,我想,这是戴发表这段讲话的真实意图所在。
总体来说,这三条首先是一个整体,然后互有交集,相互作用的,当然,作用不是均等的,1是2、3的前提,2、3则巩固1的地位,1的地位得到了巩固,又会促进2、3的更好发展,一个国家要处于良性发展的阶段,这三条都是要被重视的,而且都要得到有效执行的。对于普通网友来说,如果我们将这三条割裂看来,生硬的理解哪一条是受重视的,哪一条是不受重视的,并从对于现状不满的角度来情绪性地解读这段话,我想这就有失客观理性的态度。(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1日)
—————————————————————————–
清政府既没有维护好基本制度,也没有维护好国家安全,所以才有在战败情况下不得不割地赔款。维护基本制度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在外来侵略的情况下保住政权,还包括这个基本制度必须是取得国内人民拥护的,这同样也是一种维护,清政府就没有做到第二点,清末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与捻军起义,这两场规模浩大的农民起义均是因为农民对于清政府的基本制度不满才发生的,清政府为了镇压这两次起义导致国力大降,同时,还发生了一些边疆分裂事件与民族冲突,这是内乱,清政府先后在一系列与外来侵略者的战争中失败,如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是外患,有内乱有外患,说明清政府的国家安全根本没有维护好,这才导致了第二条的发生,因为基本制度不受民众支持,因为国家安全无法保障,所以才被迫割地赔款,丧失主权及领土完整,也说是,第二条之所以发生,是因为第一条没有做好。你说割地是为了保政权却省略了战败这个前提,请问,慈禧是不是在没有战败之前主动说,你不要打我,我可以割地?
再回来,TG存在诸多问题,你可以痛骂,但是与慈禧太后相比,请问TG作为一个政党有何卖国求荣的行为?当年抗美抗苏教训印越是为了国家安全,今天为了争取发展时间,暂时搁置领土争议,这难道就不是为了国家安全吗?这也算是卖国保政权吗?将对一小撮暴乱分子的的仇恨置于整个民族的利益之上,置于整个国家的利益之上,将仇恨扩大化,你要的只是报复性的快感,而不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大局,动辄主张用战争解决问题,你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吗?是千千万万的百姓在遭殃,如果不用战争也可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多些耐心呢?中华文明几千年下来,积累了太多大智慧大谋略方面的东西,为什么到了你这里就只求痛快不顾后果呢?
—————————————————————————–
就目前而言,中印在军备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是以国产为主,即便引进国外先进武器也是想提高国内制造水平,中国现在大搞军民融合,军工企业也制造民用产品,同时,军品采购也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以此提高效率,不仅提高军事装备水平,还期待军工体系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而目前的印度,但凡是先进的东西,基本都是进口的,甚至性能好一些的枪支都需要进口,这是一种消耗型的军备投入,不会给印度带来更多收益,而且,因为印度消化水平制造水平实在太差,再加大型武器一般都有一个漫长的交货期,等到形成战斗力时,又往往成为过时的武器了.我很乐见印度用这样的一个模式跟中国竞争.
—————————————————————————–
呵呵,中国的衰落是大国的衰落,而中国的崛起必然是大国的崛起,中国的崛起绝不是日本那样的规模,日本固然能够做到世界经济第二,却无法改变世界政治版图,中国不同,世界政治版图必然要为中国的崛起而做出巨大的调整,固然既得利益者都不会主动调整,但是最后的结果他们都得承认新秩序的建立.未来的三十年,从1919年(我认为这是中国国民意识开始被唤醒的起点)开始的第四个三十年,新中国建立的第三个三十年,中国将在世界舞台进行波澜壮阔地演出,我们这一代人应该为之庆幸,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之后,我们将遇到一个过去六百年里(1433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在印度去世,中国的大航海事业也因此而终结)最强大的中国.(好久没有喊口号了^_^)
—————————————————————————–
● 系列176:命与钱,谈谈金克会面及朝鲜特赦美国女记者【短评】
8月4日,美国前前任总统克林顿闪电访朝,金正日与之进行了会谈,送出了大礼,特赦了两位美国女记者,一天之间发生这一变化估计会引起国际媒体的热烈关注,中国网民正在热烈讨论朝鲜是不是已经放弃了中国而投向了美国的怀抱,小民发表个人的看法,与大家的交流。
我们可以把朝鲜美特赦两位美国女记者与今年5月11日伊朗释放美国女记者一事联系起来,我在前面评论中曾经提到过,无论是伊朗还是朝鲜,他们的确都想拥有核武器,但是,他们也知道这很难实现,因此,他们发展核武器的最现实目的就不在于最终拥有核武器,而是以此为条件,寻求美国的安全承诺。所以,伊朗释放了美国女记者,朝鲜也特赦了美国女记者,二者有相同之处,都是向美国释放善意,谋求进行对话最终实现本国的要求。
当初朝鲜把这两个女记者逮捕,到判重刑,已经说明了朝鲜是把这二者当成了一张牌,今年以来,朝鲜不顾国际反对,连续出手,现在朝鲜已经有众多的牌在手里,核武牌,导弹牌,韩国牌,把这一张份量最轻的美国记者牌主动拿出来,向美国释放善意,要的就是可以让其它牌获得更好的要价,为开始要价创造良好的气氛,其实,这种要价很简单,就是在朝美之间实现正常关系,要求美国答应对朝鲜的安全承诺,保证不以朝鲜为敌,不颠覆朝鲜政权,从而为朝鲜3.0奠定一个良好的局面。金正日借与克林顿对话之机向外界展示自己的健康情况也是为了稳定朝鲜局势,这反而让我越发认为他的健康情况的确是不容乐观的。克林顿的访朝鲜看似突然,事实肯定是朝美双方私下交流的结果,这也充分说明了金正日对于自己健康情况的担忧,以及朝鲜将会发生领导人的权力交接的现实,金正日必须要在3.0上位之前把局势稳定下来,否则一旦出现意外,金氏政权将无法继续在朝鲜存在。
克林顿此访朝鲜,并不只是谈了释放女记者的事情,正如朝鲜中央通讯社的公报所说,金正日和克林顿还在“认真的气氛中对朝美之间的悬案问题进行了开诚布公的、深入的讨论”,双方一致认为“应该用对话的方法解决问题”。
也就是说,朝鲜并没有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下与美国进行谈判,而是通过与美国一对一的方式来进行的,许多网友因此认定这是朝鲜抛弃了中国而投向了美国的怀抱。我觉得不必有这种担忧,这是一种冷战思维,固然美国对于中国的敌视与遏制并不比从前要低,但是,在新的现实下,美国能利用朝鲜对进行反华的可能性是极低的,朝鲜选择与美国对话,跟抛弃中国,这之间找不出任何联系,金正日是个高手,他明白孰重孰轻,鹰版说,陆军是中国的命,海军是中国的钱,我引伸一下,中国是朝鲜的命,美国是朝鲜的钱,朝鲜当然想要钱,但是绝不可能为了钱而不要命的。美国对朝鲜的友好是远处模糊的东西,中国对朝鲜的支持是近处清晰的现实,朝鲜不可能为了远处模糊的事情而抛弃近处很清晰的支持。朝鲜始终在悬崖顶上折腾而没有掉到悬崖下,其实是符合中国的利益的,朝鲜的剑拔弩张其实一直就是一种虚张声势,这也是我判断朝鲜半岛没有一战的原因。
中国并不反对朝美交往,中国的实力与谋略传统都决定了中国不大会采取排他性的对外政策,朝鲜和谁友好都是正常的,但是,朝鲜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反华前沿,不能成为任何国家的反华桥头堡,这是中国的底线,我想,目前也没有任何情况证明这种底线被突破,我们大可不必为之担忧,朝美之间重启对话,或者至少将朝鲜半岛的局面稳定下来,对于中国是有利的。为什么是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之后,朝美关系突然有大转机呢,我想,这其中的原因,大家发挥想象吧,有一点是清晰的,金家有朝一日要托孤,肯定不可能托给美帝。
关于朝美关系的走向,我觉得需要进一步观察,布什时代,朝鲜突然炸掉了宁边核设施冷却塔,换来了美国将朝鲜从支恐国家名单中删除,当年朝美关系看似一片坦途,但是到了今年却又出现了如此的局面,美国新总统上任,朝鲜心里没有底是一个因素,麻生与李明博反朝态度使得朝鲜对于六方会谈产生了厌倦,准备绕开两个奴才直接要价,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的局面,倒是轮到日韩两国不好处理了,美国的对话态度与日韩的强硬制裁路线显然是不一致的,三者如何协调,倒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其实李明博在卢武铉自杀之后已经在强硬立场向后退,至于麻生,他恐怕很难在大选之后还是首相,我想,在日韩两国软化了对朝鲜的态度之后,新的多边谈判有可能重启。越过一个山坡之后,朝美关系似乎重现一片坦途,我要说的是,世界不是一个大平原,有上坡之时,就有下坡之日,但是前路,还会有山坡,高低起伏,通向远方。(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5日)
—————————————————————————–
印度这些问题,是在人均一千多美元时的问题,等到了人均三千美元时,许多问题都将会放大数倍,也就是说,引发中国现在许多矛盾的问题,印度还没有大规模的遇到,比如土地的征用及拆迁问题,而印度还有一些中国不会遇到的问题,比如人口膨胀的问题.当中国处于印度的水平时,中国是节制了军事方面的开支,而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经济发展,反过来,又因为经济发展积累起大量的财富,可以大幅提高国防方面的开支,这是一良性的发展,而印度的做法恰好相反,一方面国内缺乏资金投入基础建设,一方面,又把资金用于采购大型军火.所以,我不认为印度未来能够有很好的转机,正像某个网友说的,印度的未来就是东南亚化,或者说是苏丹化.
—————————————————————————–
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中国一直在正确的道路上,但是,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会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与中国的政党制度有关,对于印度的民主体制来说,一个政党为了执政地位,只会考虑眼前的利益,至于未来,因为它可能被轮替下去,不会有太多的考虑,即使将来下台了,他们还会有机会再上台,所以他们很难有一个长效机制,印度对计划生育问题上的漠视态度就能说明问题,再比如,对于中国的崛起,中国提出了和平崛起的一整套理论,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来推动各种措施,而印度也在说崛起,但是可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印度几乎把崛起理解为努力加强军备,达到做到那里算到那里的地步,TG把国家规划都定到了2050年,有具体的计划,有具体的措施,而印度呢,印度似乎只是跟在中国的后面,中国有我的,我也要有,至于这种有对于印度到底有多少价值,印度似乎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
对于印度的政党来说,一次失败只不过意味着一次轮替,而对于TG来说,一次失败就意味着再难有翻身机会,不说远了,俄共就是例子.所以,TG必须要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考虑,既要在短期内修正自身问题争取民意支持,又要考虑长远下大力气采取一些能够保证长治久安的措施,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基本可以保证中国走在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当然,等到中国的发展遇到了天花板,很难再用发展来解决问题的时候,或许情况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这要看TG能不能在国家转型的同时也完成自身的转型.
—————————————————————————–
呵呵,到现在为止,我的每个观点基本都是建立在事实依据的基础之上的,我可没有凭想象来解读政治的习惯,一个出身外交系统的官员,一个担任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的官员,一个多次担任胡总特使的官员,你觉得他会胡言乱语吗?他说的一段话是一种事实,无论是放在中国,还是美国,日本,或是历史上的历朝历代,都是这样做的,我可没有因为他是谁,就觉得他的说法是正确的,我的评论是建立在他的观点的内容上面.如果仍有网友有不同解读,那么请举出实例,看看古今中外,有哪个国家是例外的,有哪个执政阶层是例外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我们今天却仍喜欢上纲上线.当TG说三个代表,我们批评TG虚伪,当TG说三个核心利益,我们批评TG实话实话,如此,我们希望TG怎么说呢?是希望他说真话,还是希望他说假话?要判断这个政党是不是卖国求荣,看看他的行动再做评论不行吗?
我之所以一直保持乐观,是因为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大政主针基本是正确的,是适合中国的现阶段国情的,正是因为这种适合,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中国的国家实力才会不断提升,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赞成每一个具体的施政细节,中国取得了发展,但并不能否认所面临问题的严峻性,比如,贫富分化严重,贪腐已经到了难以遏制的地步,这些问题普遍存在,这是我坚决痛恨与厌恶的,但是,不要因为一些问题的存在而否定全局的进展,就像我们评论一个人,难道因为他有作风问题,我们就否认他在其它方面所做出的贡献吗?有的时候,我们也需要问问自己,如果不是他,还会有谁可以,是不是会比他做得更好?
如果想全面了解我的个人观点,建议可以从前面的索引目录去看系列127与129,谁为谁狂关于国内问题的若干个看法.
—————————————————————————–
● 系列177:继承或替代,谈谈世界权力的争夺与交接【评论】
关于大国崛起的讨论一直是国观的一个热点,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介绍了九个世界大国的崛起历程,在我看来,这其中,真正能称得上世界性大国的只有三个,英国、美国、苏联,分析这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两句话概括:英美之间实现了世界权力的和平交接,苏联曾经对美国的世界权力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解读一下这两句话,先来说英美之间实现了世界权力的和平交接。一般而言,世界权力交接必然会伴随着血雨腥风,我们看看葡、西、荷、英、法、美、德、日、俄罗斯等世界强国的崛起均伴随着激烈的战争冲突,为什么英美之间的世界权力交接却是相对和平的呢?
谁为谁狂认为有如下原因:
1、美国不急于求成。通过独立战争,美国取得了国家独立,然后通过不断的发展与扩张,成为了一个面积广大经济强大的庞大帝国,美国的经济总量早在1900年以前就超过了英国,美国早就获得了世界第一的综合国力,但是美国并不急于求成,没有急于获得与综合国力相适应的世界政治地位,一直等到二战之后,在整个欧洲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所有的欧洲传统强国都被打残了之后,美国才开始从英国手里全面接管世界权力。这个时候,英国的实力跟美国早已经不是一个量级,根本没有办法在强大的美国面前维持原有地位,英国自身且难保,只有和平交权一条路可选。如果美国是在美英实力相差不大的时候就开始要求权力,恐怕英国人不会和平的交出世界权力。
2、英国比较理智。英国是岛国,孤悬海外,但是,却没有岛国心态,不像德、日那般偏激,英国能够认识到美国的强大是不可阻挡的,英国愿意正视历史潮流,而德、日则选择了向苏、美挑战,其最终结果在开战时就已经决定,缺乏战略纵深的国家挑战真正的大国,除了自寻死路,没有更好的结果。
3、英国的力量被第三方消耗了。两次世界大战,欧洲都是策源地,均是主要战场,英国都是参与国之一,大规模的战争转移了英美之间的力量碰撞,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要解决的头号问题都是国家的生存问题,而非世界权力分配问题,英国的力量被攻击性极强的德国消耗殆尽,无法投入力量遏制美国崛起,这是英国理智且愿意和平交权的前提。
4、英美之间的权力交接是继承关系。英国本身就是美国的母邦,二者基本制度相似,核心利益有兼容之处,所以,英国可以判断二者的权力交接不会导致清算,英国不担心美国会把自己的利益赶尽杀绝,美国也不会放弃这个可以制约整个欧洲大陆的最佳盟友,事实证明了这一点,英美权力交接完成之后,英国一直都是美国最忠心的盟友,美国通过美英同盟及美日同盟这两个最牢固的同盟稳定了在整个亚欧大陆的影响力。
再来解读第二句话,苏联曾经对美国的世界权力构成强有力的挑战。
其实,了解了英美为什么能够实现世界权力的和平交接之后,基本上也就能明白为什么美苏之间你死我活的帝国争霸战了。如果不是核武器的存在,我一点都不怀疑第三次世界大战早就被美苏两帝给烧起来了。
美苏之间的权力争夺是一种平行竞争,他们之间缺乏兼容性,二者如果要实现权力交接只能是替代性的,也就是说,一方必须踏着另一方的尸体上位,所以二者必然是互不相让,这场争夺的结果最后以苏联的解体而终结。追究其原因,苏联的制度性缺陷是主因,这也是俄罗斯帝国的致命弱点,他们在硬实力方面不亚于任何国家,但是,在软实力方面,他们却拿不出像样的东西,现代文明是由欧美共同推动的,俄罗斯始终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有活力能够为世界所真正接受的制度体系,这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即便是今天,俄罗斯还是没有解决好制度创新的问题,他们始终在低效的制度上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美苏之间的你死我活式的权力争夺并没有因为苏联的解体而结束,即便俄罗斯成为了资本主义国家,即使俄罗斯实力大大下滑,美国仍然没有放弃对俄罗斯的挤压,推动北约东扩,在格乌两国策动颜色革命,努力与俄争夺对独联体国家的影响,似有对俄斩草除根的想法,原因很简单,俄罗斯仍有巨大的潜力,假以时日,仍会对美国形成威胁。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人过了近二十年一超独霸的风光日子,现在,虽然仍没有新的等量级的对手出来,但是,新的制约力量还是出现了,美国废了俄罗斯的大半功力,原来被俄罗斯压制的欧盟、中国却实力大增,俄罗斯也因石油涨价恢复了一些原气,印、巴等新兴国家也开始要求更大的世界话语权,显然,这种话语权主要需要美国的释放,美国的全球权力遭遇到了自苏联解体后的最大挑战,主美国头痛的是,美国这次的对手不只一个,而是多个,一方面美国仍需要下大力气应对恐怖主义,一方面美国没有可能通过集中精力打倒某一个国家对手的办法解决所面临的国际挑战,再加上美国自身实力因伊阿战争及金融危机导致下降,因此,一个世界政治大变局的时代在慢慢走向我们,世界走进了一个大开大合的时代,有点类似中国的战国时代,虽然不一定会出现大规模的战争,但是,世界政治秩序必然要发生一次大的调整。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国要避免把自己塑造成美国唯一的对手,大国之间的权力争夺是网状的,大家都扯进来了,对于中国来说,这是好事,中国的经济总量将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但是,中国要避免成为带头挑战美国核心利益的国家,必要时,中国要向二战之前的美国学习,不要急于摊牌,充分利用中美之间的部分利益兼容(产业结构的互补以及持有巨额美国国债),充分利用各个力量集团之间的矛盾,继续争取发展时间,我们现在最需要的,不是强硬,而是力量,只有拥有了更强大的力量,才可以在摊牌时以最低的代价一举拿下对手,在新的国际秩序中获得更多的发言权。(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7日)
—————————————————————————–
我的看法,中国之所以想与印度谈判解决领土问题,在于中印国情相似性太多,在众多国际问题上都有相似的立场,如果能够解决领土问题对两国的影响,将有助于提升两国的合作深度,有助于中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的维护中国的利益,有助于提升中国的话语权,但是因为领土问题导致的不信任影响了这种合作,给了西方以空子可钻,固然中国现在对印度呈全面的优势,但是,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印度为了抗衡中国,采取了与美俄欧日澳等国的合作之后,对中国也是相当不利的,我们不得不把更多资源消耗在与一个世界第二人口在历的争端当中,而且,也会让中国在印度这个庞大的市场发展中失去更多的机会.
就印度而言,他们也清楚解决与中国的领土问题事关印度的发展大局,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印度永远不可能把国家的重心真正放在经济领域,经济不能取得更好的进展也就无从解决印度复杂的社会问题,所以,他们比中国还急,但是,印度的不妥协心态却使得这一问题短期内没有办法通过谈判解决,中国对印度拥有心理优势,除非印度做出大幅让步,中国不可能从原有立场后退.因此,中印领土谈判可能会一直谈下去.
至于美俄处处强硬却受欢迎,我觉得分开来看,俄罗斯的只重视强硬不受欢迎,你看看前独联体各国及前东欧各国对俄罗斯的态度就知道了.至于美国为什么受欢迎,有两点,第一美军很强大,你不喜欢我,打喜欢为止,第二,美元很多,你不喜欢我,用美元砸你,砸到喜欢为止,也就是说,美国对付世界的,是萝卜加大棒,大家也看到了,在现有的国际政治体系当中,只要能够与美国保持好关系,就可以获得大笔援助,可以保持本国的稳定,为什么不喜欢呢?至于这喜欢是不是发自内心,则是另一回事了.
—————————————————————————–
我认为,中国的调整分两个面:
一个面是内部的调整,高调大动作。很简单,我们的计划是到2050年达到人均四千美元的水平,现在已经快达到了,那么,我们的民生水平呢?我们的保障水平呢?我们的施政水平呢?基本还停留在一千美元的水平,这个必须调整。调子越高,动作越大,越容易得到人民的支持,越容易形成稳定的国内局面,越能促进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越能增加我们应对国际挑战的信心。
一个面是对外的调整,低调小调整。原因很简单,到今年年底,中国将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第一出口大国,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上升必须要有相应对外调整,但是,这种调整必须考虑中国的现实,中国仍然是相对贫穷的国家,综合实力对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一方面,中国的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国内问题,我们必须把主要精力用于国内的问题解决,用于发展经济,另一方面,在国际上,国际对手对于中国力量的认识同样还停留在传统印象里,如果中国现在高调大动作,容易导致中国威胁论的升级,恶化中国的外部环境,中国可以适合调整,不停停留在从前那种水平,也不宜提升太快,保持一个度,并尽量低调,比如,需要建航母,但不必像印度那样叫嚣几航母编队什么的。
强国地位是不是买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想出来的。中国需要务实,强国地位的获得可以推迟,发展的机会一定要把握。
—————————————————————————–
● 系列178:为什么中国人要学习英语?【短评】
中国人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大学英语不拿四级证不给学位,工作后评职称英语不过关不给通过,如此变态的重视,除了全球的英语国家之外,大约还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
正是因为如此,许多网友对于中国重视英语教育一事有意见,认为中国人过多地将时间用在学习英语上面了,起到了物极必反的效果,许多人主张废除全民学习英语的教育政策。
许多人主张废除全民学习英语的政策,在于认为英语太难学习,占用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对此,我想发表自己的看法,关于中国应不应该像现在这样重视英语教育,我是持正面看法的。
中国之所以重视英语,实施全民学习英语的政策,而不是重视日语、俄语或其它语言,这是因为,英语是全球性的语言,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类信息主要是用英语记录的,我们如何掌握更多的信息知识,只有掌握英语。
英语的使用者美国是世界的老大,代表着世界最先进最强大的力量,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强大,就必须要面对这个对手,中国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强调了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对手的了解,才可保持不败,那么,我们如何更好的了解对手呢?了解对手的语言,了解对手的文字,通过对手的语言与文字来了解对手是最佳的办法。
另外,中国要实现真正的强大,就必须走向全世界,那么,在汉语没有全球普及之前,借助英语来实现我们的目的,通过英语加强我们与世界交流,通过英语让世界了解中国,这是正确之选。
晚清不就是因为对西方的情况不了解,坐井观天盲目自大而导致惨痛的失败吗?鸦片战争爆发的前夜,英国早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反复研究中国,而中国呢,全国上下懂英文者不过两百余人,以至于在鸦片战争中,即便曾见过洋人的林则徐居然荒谬地声称因为膝关节问题,洋人倒下后就不能再站起,很显然,当时的中国不了解西方,除了闭关自大的心态之外,不熟悉西方语言,不能及时了解西方的动态,也是得要的原因。
学习英语,有助于我们保持一种融入全球化的心态,有助于让我们拥有一种全球化的视野,通过重视英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抑制我们这个民族总是不自觉地想要闭关内敛的冲动,让我们保持着对世界最新情况的了解,让那些先进的东西刺激我们的神经,所以我们才不断努力。
事实已经很明确,现在,我们对使用英语世界的美国越来越了解,而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却停留在一种模糊的阶段,这对于中国,并不是坏事,不怕别人不了解我们,只怕我们不了解别人。
所以,在英语学习上,采取一些看似过度的措施的其实并不过度,也体现了我们这个国有急于追求世界先进水平的国家态度,对于个人来说,下点精力好好学习,把英语当成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负担,拥有一个良好看英语水平,对于个人的发展有百利而无一害。
当然,重视英语需要抛开那种错误的认识与僵硬的做法,我们学习英语是为了了解西方,走向世界,如果这种教育目的只为是评定职称,只是为了通过考试,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只是利用,那么,这种学习就没有什么必要了。
我们大力推广英语,是要更好的学习西方先进的东西,是要更好的促进中国的发展,是要借助英语这个工具让中国更好的走向世界,是借英语这个工具让我们变得强大,最终将汉语更好的推向世界,最终让汉语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语言,让汉字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文字,这才是我们的出发点。
就中国的现状来说,重视英语没有错,在去掉一些僵化举措的基础上甚至还可以再加大力度,我们要加强汉字的教育,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与重视英语教育并不矛盾,现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对汉语教育重视不够,作为中国人,如果首先不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不能用汉字把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合理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才是大问题,首先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语言,却努力想要把英语作为一种敲门砖,这才是一种巨大的失败,也就是一种本末倒置了。
所以,重视英语是没有错的,这事关中华民族的强大,当然,我们也要重视汉语,这事关国的稳定与中华民族的生存。(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10日)
—————————————————————————–
之所以说网络推动中国进步,就是因为网络让我们了解更多中国的实情,形成了更强大的监督力量,聚集了要求改变的响声,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的机制。当局应该要认识到,网络其实并没有推动社会群体事件走向恶化,而是促成了群体事件的解决,如果不是网络,多数群体事件最终会被地方压制下去,而这种压制的结果就是形成了更大的民间怒火,导致更大的群体事件发生,对于合理性的质疑最终就会演变成为对合法性的质疑。在网络时代,任何一个地方的群体事件都在被放在全国网民的监督之下,再像从前那样通过封/锁信息的方式来处理已经不可能,就只能在网民的监督下采取相对公正的处理方式。当胡温先后在网上与网民交流,公开认可网络的监督地位之后,地方官员已经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既有可能被全国网民所知道,也随时有可能被高层知晓,因为网络是不分级别的,不需要一级级的传递,所以,恰好是在胡锦涛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华南虎事件出现转机,接下来,几乎所有网民督办的案件都得到了相对合理的解决。
—————————————————————————–
哦,我倒建议你去好好研究一下TG的历史,你看看面对一次次的危机,TG是怎么一次次通调整路线过而实现发展的,你看看TG有多少次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又挺下来的,你有认真分析一下这其中的原因吗?难道是TG命硬,还是老天照顾?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在于TG的制度创新能力,你看看TG建立以后党纲的不断变化,在制度创新方面,TG要说第二,只怕世界上没有哪个政党敢说第一,如果你觉得无从下手,建议你去百度一下TG历史上的各个转折点:)
—————————————————————————–
我是坚定支持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对于计划生育,既可以是限制生育,也可以是鼓励生育,这个要根据国家的实际情况来定,今天我们可以限制生育以控制人口增长,未来也可以鼓励生育以避免人口负增长。
那位作者试图用老年化的危害及人口红利的好处来说明中国应该放开生育,丝毫不顾中国的国情,每个人都会老的,每个人都要消耗一定的社会资源,每个人都要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那个所谓的人口红利其实就是一种最大的不公平,中国为什么就要一直做廉价劳动力资源的提供者?中国为什么要与印度比谁的劳动力更便宜?中国为什么要一直做欧美日的下游供货商?
还有,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不足吗?即使按照最新的数据,中国的农民仍有七亿左右,而中国的耕地不过十八亿亩,未来会进一步减少,按照现在中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及城镇化工业化程度进展,最终将有更多人口转移到工业与服务业,也就是说,即便中国未来的人口增长保持较低水平,按照2050年人口达到16亿巅峰数字来算,未来几十年里仍要为5-7亿人创造新的农业之外的工作岗位,那本书的作者恐怕没有想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工程,这意味着中国要新增加整个欧美日加起来的就业规模。
至于人口问题对于国家安全的影响,我想国家也有考虑,从前之所有采取那样的民族人口政策,是因为国家财力不足,又要保持稳定,现在当国家财力不断提高,就会慢慢变对多生的处罚改为对少生的奖励,这意味着,不同民族不同的人口政策将会慢慢趋向一致。
另外,由人口政策想到民族政策,关注中国民族政策的网友可以想如下几个事情:为什么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自治区的面积如此巨大,而不是严格按照民族比例来确定自治范围,如果南疆是一个省级民族自治区,能知道这意味什么吗(其实也可以问为什么马亚西亚不同意新加坡加入)?为什么建国之后中国会划分出如此之多的少数民族,有些少数民族根本就是汉族的分支,为什么非要让其成为一个民族,1/5与1/56的声音熟重熟轻?为什么要特别照顾一些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看看各个民族自治地方的一把手在民族方面有什么共同特点?为什么自治洲下面都有市或县这样的行政区?为什么会推行双语教育?为什么要转移边疆地区的剩余劳动力到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为什么会有建设兵团?为什么要搞西部大开发?我们有没有考虑世界各地的民族冲突与地区分裂主义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是因为所在国家对少数民族实行了优惠照顾政策吗?
以上问题,不需要答案,只供大家思考,因为比较敏感,也希望大家不必讨论,我要说的是,当我们觉得某一种政策不好的时候,我们还要想一想如果实施的是另一种政策,会不会是更糟糕的局面。
—————————————————————————–
● 系列179:由大到泛,说说中国-东盟自贸区【评论】
2009年8月15日,在泰国曼谷举行的第八次中国-东盟经贸部长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与东盟十国的经贸部长共同签署了自贸区《投资协议》。《投资协议》是自由贸易区建立需要达成的一个协议,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先后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即将在2010年全面建成。
所谓自由贸易区是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中最基本、最一般的形式,通常是指签订有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所组成的经济贸易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废除关税和数量限制,使区域内各成员国之间的商品资本可以自由流动,但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非成员国的贸易壁垒。自由贸易区一般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在成员国内部取消贸易障碍,实现自由贸易,但没有共同对外关税,二是通常采取原产地规则。
一个国家如果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一方面使无法享受区域贸易安排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另一方面由于区域贸易安排对区内国家实行优惠待遇,其成员对区外贸易伙伴仍保留各自原有的贸易壁垒,因而其贸易转移效果甚至排他性的特征日益明显,致使自由贸易区以外的国家受到程度不同的歧视性影响,中国显然不希望成为游离在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国家。
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时至今天,WTO框架下的贸易发展模式已经被中国利用到接近极限,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出口大国,中国已经越发感受到WTO规则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WTO国家利用WTO规则来对中国发起无理的贸易保护,欧美等许多国家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导致中国商品在反倾销调查中处于极其不公平的地位,比如,欧盟最近对中国铝合金汽车轮毂业立案进行反倾销调查,选择的第三方替代国是土耳其,但是土耳其的国内成本本身就比中国高,这导致欧盟有借口对中国铝合金汽车轮毂加征大幅度的反倾销税。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研究WTO规则,争取更多国家承认中国的市场化地位,在WTO的框架下促进中国的贸易的发展,一方面则是要下大力气进行自贸区谈判,自贸区的建立往往是以零关税为标志的,这意味着,假如中国与所有贸易伙伴都能建成自贸区,将对于中国的贸易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从2010开始,中国与东盟之间有九成近7000种商品将实行零关税,意味着世界上出现了一个人口达到19亿、GDP规模六万亿美元、贸易规模、4.5万亿美元的巨大自贸区,这也将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之间建立的最大自贸区。
东盟不是中国第一个达成的自贸区伙伴,但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既是中国对外商谈的首个自贸区,也是中国第一次与一个国家集团达成的自贸区,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立,中国与东盟的十个成员国一步到位建立起了自贸区,这就比一个个谈判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与资源,同时,中国-东盟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凸显了东盟诸国对发展与中国贸易关系的重视。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将更加方便,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经济一体化程度将加深。2008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到2311.2亿美元,中国东盟建立自贸区,也有助于推动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对于提升人民币的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鉴于中国与东盟国家特殊的历史联系与文化联系,再加上双方的地缘关系,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可以说是中国推动整合东亚经济的努力取得了一个阶段性的进展,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因此将会更加密切,将把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不仅为东亚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也将推动本地区的和发与繁荣。
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想要加速与东盟进行经济整合的国家不只中国,日本、韩国、印度都希望加强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合作,甚至形成了各国竞争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谁可以走在前面,谁就可以抢占先机。
中国发展到今天,要想获得更长足的发展,就需要进行整合,这种整合在现阶段主要是经济整合,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整合包括如下七个层面:
一是国家内部的整合。这种整合也可以理解为大中华经济圈的整合,也就是整合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和台湾四地的经济,形成一个强大的经济内核,目前这种整合进展不错,大陆与香港、澳门已经签订了CEPA(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与台湾将会在明年签订ECFA(即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本质都是一种经济一体化措施;
二是与东盟地区的整合。现在我们也已经看到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即将在明年建立,整合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三是与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的经济整合。虽然目前中国尚未与日韩建立自贸区,但是中国均是日韩国第一大出口贸易国,建立自贸区将是必然;
四是与澳洲的整合。澳洲主要指澳大利亚新西兰两个国家,中国与新西兰已签自由贸易协定,与澳大利亚正在谈判中,如果没有大的意外,2010年,中国将有可能与澳大利亚建立自贸区(力拓案可能对此有一定的影响);
五是与南亚国家的整合。目前,中国已经是印度最大贸易伙伴,印度之外,中国与南亚所有国家都有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光港口建了一串,我想,中国不是为了遏制印度修这些港口,而是维护中国的利益布局,更多侧重于商业及海外贸易安全;
六是与中亚国家的整合。上海合作组织本身就是一个政经一体化组织,有助于中国整合与中亚各国的关系;
七是与俄罗斯的整合。这种整合主要是与俄远东地区的经济整合,加大对远东地区的投资及经济开发力度。
我们看到上面七个整合,有内有外,与台港澳的整合是内部整合,属于大中华经济圈的整合,与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整合则是外部的整合,属于泛中华经济圈的整合。在大中华经济圈与泛中华经济圈当中,东盟地区因为与中国的历史、文化联系,以及众多的华人群体的存在而起到了一个承接内外的作用,也就是说,与东盟建立自贸区可以理解为整合大中华经济圈的一种延伸,也是中国整合泛中国经济圈的一种阶段性成果及全面开始,接下来,中国-东盟贸易额将会取得较快增长,双方相互投资力度加大,中国在东盟地区大规模建厂、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的时代即将到来。台湾不愿在中国大陆主导的东亚经济整合中被边缘化,只有加强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早日签订ECFA就是唯一的选择,这就会使得台湾经济更加依赖大陆。日、韩、俄、印等国均对中国有着巨大的警惕心理与戒备心理,中国与以上国家的经济整合,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签署有助于推动他们采取更为积极的态度,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取得了突破,他们要么选择原地不动被边缘化,要么积极加入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来。
如此下来,整个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加速,而中国必将是东亚一体化进程的最大的受益者,因为中国拥有几个其它国家都没有的巨大优势:中国拥有本地区最大的经济总量(PPP远超日本,GDP即将超越日本),拥有本地区最大的贸易额,拥有本地区最全的产业体系;中国处于东亚的核心地带,占据陆海地缘优势,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等环绕中国;中华文明是东亚地区的主体文明,对周边国家有辐射影响。虽然领土争议是一个巨大的负面因素,不过,这一负面因素不只中国有,其它国家也存在,因此,不会对中国在东亚一体化进程中取得主导地位形成较大的阻碍。
由大中华经济圈到泛中华经济圈,中国正在努力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整合,接下来则是政治整合、文化整合,我认为,中国选择了一个正确的突破口,中国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这却不是创造历史,而只是对历史常态的一种恢复,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发挥。(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17日)
—————————————————————————–
—————————————————————————–
黄仁宇说: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与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
如今TG可能有了一些改变,不再是一个纯低层的机构,更多代表官僚阶层及资产阶层的利益,但是因为低层机构的出身,TG始终十分关注最草根阶层的感受,这种草根主要是就是指农民的感受,所以,面对天灾的时候,大陆始终要求的是领导必须要第一线组织救灾,将领导官员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救灾现场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以此尽量拉近与草根阶层的距离。而对于国民党来说,建党开始就是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党,至今也没有大的变化,即便在今天,国民党仍是一个代表台湾资产阶级及城市中产阶层利益的政党,对于农民的争取只是对于选票的争取,而缺乏利益方面的共生关系,所以,马英九当年为选票全台走透透,但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马英及国民党团队却没有想到立即到第一线去,没有那种真正关注农民痛苦的紧迫感,台南之所以是绿营的地盘,最核心的原因就在于,台南的农民们没有从台湾经济的腾飞中获得比城市资产阶级更大的利益,所以,他们有一种被忽视感,自然会心存不满,这种不满被民进党所利用,就为民进党提供了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础,缺乏关注低层的国民党来说,他们至今仍然没有吸引教训。固然台湾是一个中产阶层占多数的社会,但是,草根阶层的能量却是不容忽视的,这种能量在民进党这种低层机构的组织下就很容易被放大了。
—————————————————————————–
200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2523亿美元,进口814亿美元,顺差达到1711亿美元,在这样的情况下向美国进行反倾销调查,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美国与欧洲,甚至印度都可以滥用对华贸易保护措施,中国却要慎重,原因很简单,中国对于它们均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如果中国处理不好,引起双方的贸易大战,中国所受的损失可能会更大。
至于南海石油开发,显然中国不在乐意与外国企业合作,而中国的深海钻探技术不成熟。
现在,技术成熟了,保持钻井平台的演习也搞过了,现在又在大造南海各国在中国海域偷油的舆论,我觉得距离中国在南海正式开采石油的时间不完了最早今年年底,最迟明年上半年,应该会有大动作,而且,很有可能出现两岸联手开采的情况。
—————————————————————————–
其实中国也很讲究这些的,周王室正是通过这种联姻加强了其政权的稳固性,春秋战国时代就颇重视王室之间的联姻,但是,中国的贵族联姻有“同姓不婚”的原则,而且,中国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所谓“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既维护血统的纯正性,又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这是当时那群野蛮的欧洲人所欠缺的,当时我们站在文明的高端,我们向欧洲出瓷器丝绸茶叶这些奢侈品,现在恰好倒转过来了。
—————————————————————————–
● 系列180:只是幻象,由中国的国民意识复苏过程谈及印度【评论】
《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让许多网友感叹印度人的安贫乐道,惊叹宗教对人的麻醉作用居有如此大的威力,我想要说的是,印度建国至今不过六十二年,印度仍处在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当中,印度贫民在宗教的麻醉下的安贫乐道只是一种幻象。
其实就是在中国,中国人也经历过一个由麻木到反抗到要求合理权利的意识复苏过程,谁为谁狂认为,中国现代史上的国民意识复苏经历了三次大的教育:
第一次是在日本第二次侵华战争期间,中国复苏的是反抗意识。
有网友说,要讲侵略,鸦片战争时英人就开始侵略中国,为什么不是从那时开始的?这是因为,无论是两次鸦片战争,还是甲午战争以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均主要是军队层面的战争,对方以打败中国而非占领中国为目的,战争动员规模相对较小,只是涉及到沿海的局部地区,没有不存在一个漫长的占领期,因此,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来说感受不到侵略者对自己利益的直接损害。
日本第二次侵华战争则不同,战场涉及了大半个中国,多数中国人被卷入了战争当中,从1931年开始到1945年,时间长达十五年,残暴的日本人在中国境内制造了大量的对平民的大屠杀事件。从前,普通的中国人把战争当成身外之事,开始,只是麻木地看待同胞被侵略者残杀,当他们意识到,日本人的残暴迟早也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时,中国面临着灭种亡族的危险时,中国人不再麻木地面对现状了,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开始复苏,开始采取各种办法反抗日本人的残暴,正面战争的军事抵抗是一种方式,敌后区各种不对称的反抗也是一种方式,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全民族的反抗意识被调动激发出来,对手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日本人在第二次侵华战争中的惨败就变得不可避免,即便没有苏军出兵东北,即便没有美国投下的原子弹,仅凭中国人自己的力量,还是能够战胜日本人,只是时间可能更漫长罢了,西方列强之所以一次次侵华却没有想到全面占领中国肢解中国,就是因为他们意识到没有这样大的能量与这样大的一个国家这样大的一个民族全面对抗,拿破仑建议让中国雄狮沉睡,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而愚蠢的岛国日本却选择了以身试法,在今天,中国人倒是要“感谢”日本对中国国民意识复苏所做的“贡献”了。
当打败日本人之后,广大人民发现只代表高层利益的国民政府仍然维持了一个令他们不满的现状之后,在TG的领导下继续反抗,打破现状,就成为了一种客观趋势,人民的力量如果被能够代表低层力量的政治精英所唤醒,其威力是巨大的,这也是老蒋拥有除人民以外的所有优势却败给TG的最主要原因。
第二次建国前三十年的思想改造期间,中国复苏的是平等意识。
虽然中国在建国后前三十年充满了各种失误,但是,却有最成功的一处地方,那就是通过思想改造,彻底打破了中国人的等级观念。中国虽然拥有各种宗教,但是中国自古至今都是世俗国家,宗教对普通中国人的影响并不大,中国人的等级观念是由漫长的封建社会形态培养出来的。中国是世界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当时封建社会是全世界最先进的社会形态,中国进入最早,也取得最大的成功,但是,也正是因为这种成功,使得这种体系最终成为制约发展中国的一个巨大包袱,中国早在唐末及宋代就出现零星的资本主义萌芽,却没有能较早迈进资本主义,导致中国在近代历史上出现了五百多年里的徘徊不前,中国社会变成了一团死水,封建等级森严,整个社会缺乏活力。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的打破,中国的等级观念被完全打破了。在中国,你可以是富人,可以是当权者,但是没有贵族,没有谁被认为是天生高人一等的,每个中国人都觉得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争取到有尊严的地位,即便自己失败,还可以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这就为在中国构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打下了思想基础,这使得中国的情况类似于早期的美国,而不是欧洲,这就为中国在其后的大发展创造了最坚实的条件。
第三次改革开放期间,中国复苏的是公民意识。
如果说前两次复苏主要是精神层面的复苏,改革开放则是物质欲望方面的一种复苏,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对于物质的欲望与需要被释放被激发了出来,虽然这必然导致道德沦丧及拜金功利主义盛行等各种负面的影响,却是一种人性的回归,只有当人性回归的原始的需求之后,才可以在此之上进行提升,管子说,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三十年,中国积累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当人民吃饱了肚子,人民就可以有时间有力气来讨论一下如何可以解决现实在存在的一些不如意的现状了,公民意识就诞生了,如果大家觉得不好理解,一个简单的现象,当我们在网络上发现种种对现状的批评,发出要求改变的呼声,这就是一种公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大规模出现及不断提升将倒逼执政者通过改革来满足公民的需求。
中国所经历的国民意识复苏过程虽然只是在中国的国情下发生的,但是却有一定的普世意义。对于印度来说,他们也会经历一个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当印度人的反抗意识、平等意识开始复苏,宗教的麻醉作用就将失去效果,事实上,印度今天的左派主义游击队盛行就是印度社会一部分民众的反抗意识与平等意识复苏的产物。印度之所以没有像中国这样彻底地改革开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不敢打破其相对封闭的国内环境,以避免其相对稳定的国内社会在各种外来因素的刺激下而失控,印度目前的国内相对稳定与其周边国家均是贫困国家的邻国结构有莫大关系,印度缺乏一个富有的邻国作为比较的对象,整个南亚居然没有一个富裕的国家,所以,印度人很能够安于现状(中国则恰好相反,邻国当中,多数都比中国富裕,TG如果继续坚持原有路线,不进行改革开放迟早要被人民所抛弃),但是,随着印度改革开放的进行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当印度人知道原来别国是没有种姓制度的,原来中国是没有贫民窟的,印度人就会反思现状,谋求打破现状,也就回应了开头,印度在宗教麻醉下的安贫乐道只是一种幻象,印度人必须要直面现实的一天,那么,印度的大变局时代就来临了,至于结果如何,那就要看印度人的造化了。(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22日)
—————————————————————————–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危机其实有两个:一个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需要拉动经济的增长,外需不振,投资又不能过度,现在只有在消费方面下点功夫;一个是应对全球化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中国在贸易出口领域与各国的摩擦会越来越多,即便没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也不可能继续从前的出口主导型经济发展战略,这同样需要推动国内的消费。
刺激消费,有好多种方式:调整分配结构,增加消费者的收入是一种;建立保障体制为消费者提供消费信心是一种。这两种TG正在做,但是这个要起到促进消费的效果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要在短期内起到效果,要么为消费提供补贴(如家电下乡),要么提供消费信贷,现在都在做。
虽然有负面作用,但是却不能不做,因为,中国现在的问题必须要靠发展来解决,没有经济发展,就不可能创造出上千万的就业机会,社会就难以稳定,而社会不稳定,则会对中国造成巨大的破坏,因此,即使消费信贷有许多负面影响,中国仍是要做的,其实,信用卡的大力推广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消费信贷。
—————————————————————————–
小国是不会介意在两个大国之间左右逢源的,尼泊尔建议中国修中尼铁路,也建议与印度帮助本国修铁路,好像印度现在有铁路通到泊尔境内,只是没有到达加德满都。印度应该比较痛苦,如果帮助修,拿不出来那么钱,如果不帮助,尼泊尔就有理由请求中国帮助。
看看地图,中尼之间要是修通铁路难度实在太大,要在喜马拉雅山下面打隧道,真的是太难了。
—————————————————————————–
目前印度和尼泊尔之间已有两条铁路相连。一条为宽轨铁路,这段线路实际上连接了印度加尔各答和尼泊尔的商业中心比尔根杰,是两国货物往来的重要通道之一;另一条为窄轨铁路。青藏铁路开通之后,印度正规划着要修到尼的第三条铁路。
尼泊尔在不少关键物资上甚为依赖印度,比如石油,自1974年以来印度就保持着对尼泊尔石油供应的垄断地位。直到2007年,国营印度石油公司才和尼泊尔签署协定同意后者购买其他国家的石油产品。与中国相比,由于地理因素,印度在物资供应运输上一直有很大的便利,显然并不想在未来失去这种优势。
—————————————————————————–
这一阵一直在考虑台湾的救灾反应为什么这么缓慢,原因想了好多,有一条就想到了台湾的体制上面了,台湾不是一个国家,但是体制方面却是美国体制的最好学生,比如两党制,比如普选制,在这样的体制下面,马英九政府与下面各个县市并非上下级关系,而是平行关系,在法律的框架内,上面不能干预下面的事务的,台南县长干得好,可以去参选总统,干得不好,总统无权撤他,所以这次台南水灾,全部火力都集中批判马政府上面也是不公正的,马英九应该批,而台南县屏东县的民进党执政者也应该批,第一,灾前没有真正重视,第二灾中没有及时监测,第三灾后没有及时向上反应情况,你需要什么救灾物资应该及时向上面报告,而不是打电话给电视台,既然你事后可以骂上面救灾不利,为什么不在第一时间把救灾的需求告诉上面呢?我想,马英九之所以在刚开始时救灾不利,除了自己的执政能力欠缺之处,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觉得救灾是地方的事情,同时因为地方不及时汇报没有了解到灾难的严重性。
至少在救灾方面,大陆体制的优越性体现出来了,灾难发生后,因为是上下级的关系,各级行政单位都存在责任,必须得上下一条心,全力救灾,也是因为上下级的关系,在灾后,国务院可以给各个非灾地方直接下指标要求对口援助,把当地1%的财政收入用于对灾区的援建方面,这在民主体制下不可能的。
—————————————————————————–
我觉得,中国为什么不倒,不是因为对手没有尽全力,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始终没有放弃自强,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开展了洋务运动,洋务运动虽然以甲午战争的惨败而告终,但是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军事水平,中国能够取得对法战争胜利,收复新疆,都与洋务运动有关,中国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获得二十多年的相对和平期,在七十年代时被英国媒体认为是世界三强之一(另两个是英俄),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洋务运动取得一定成效,这使得列强要全面战领中国或肢解中国的成本过大只能放弃,这也是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全殖民地而只是半殖民地的重要原因,清政府灭亡之后,中国同样没有放弃,一直在尝试各种自强的路线,我们看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光在国家模式方式就经历了君主专制、君主立宪(清末)、总统制(民国初年)、强人政治(袁世凯与蒋介石时代)、试会制(北洋政府时代)、苏式社会主义(49-79)、中式社会主义(79至今,也就是中国模式,我的解读是有国家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发展道路),每一种体制的变换,都是中国自强的一种尝试,面对问题,中国一直在求变,大家放在全球来看,世界上可有一个国家居然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试过如此多的国家模式吗?印度人整天JJYY的喊民主,要知道,亚洲第一个民主国家可是中国,中国早在1912年就建立了民主共和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那时,甘地还非洲搞工人运动,三年后才回到印度搞他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如果不是日本两次打断的中国内部自发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复兴或许不用等这么久,当然,也正是因为日本的两次侵华战争,使得我们这个民族可以反省更彻底,打破得更透彻,民族性与国民生得到凝聚与提升,没有留下一个君主立宪的封建尾巴,也使得土地所有制问题没有成为制约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愚蠢且凶残的日本人所没有想到的。
—————————————————————————–
中缅陆上原油管道
—————————————————————————–
● 系列181:球与山芋,谈谈达赖赴台一事【评论】
台湾88水灾拉开的不只是台湾救灾的大幕,还包括台湾政客的拙劣表演。
8月26日,高雄市长陈菊、嘉义县长陈明文、屏东县副县长锺佳滨等一批绿营官员召开记者会,宣布了达赖“愿意访台为灾民祈福”的消息,他们邀请达赖在8月31日到9月3日之间赴台“祈福”,达赖办公室已请专人赶到印度德里办理赴台手续。
显然,这是一种政治操作。民进党的县市长们算盘打得很响,他们觉得,这次突然邀请达赖赴台无论达赖成行与否,他们都将获得有利的结果:如果因为考虑大陆的因素,马英九不批准达赖赴台,民进党就会借此痛批国民党卖台不爱台,狂轰大陆及马政府,批判大陆及国民党打压达赖为灾民祈福,以此拉升本方的支持率;如果马英九批准了,绿营就可以大做政治秀,将此视为本方的政绩,同时,大陆势必会对马英九不满,就会影响两岸交流,会让大陆的救灾努力变成一场口水战,同样也会让民进党受益。
事实上,国民党的确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是,民进党唯独没有想到的是,大陆却并没有掉入民进党的陷阱里面,对于大陆来说,台湾问题的核心利益并非是如何制止达赖赴台,而是如何削弱台独的力量最终实现和平统一,只要能够实现最终的和平统一,稳定台海局势,大陆在处理台湾问题上的手法并不是僵化的。比如,大陆曾一度极力反对美国插手台湾事务,但是,在上次台湾选举当中,大陆却把美国推到了前线,让美国表达反对台独的声音,以此对形成对台独力量的震慑。在这次救灾过程当中,对于美军飞机进入台湾,大陆也没有任何交涉,只因为一切救灾至上,大陆不想把救灾行为政治化。
于是我们在今年看到了了两则消息,一则是马英九痛快地批准了达赖的赴台申请,一则是国台办发言人表达了对达赖赴台一事的态度:
国台办发言人表示,“达赖不是单纯的宗教人士,他打着宗教的旗号,一直在进行分裂国家的活动。无论达赖以什么形式和身份赴台,我们都坚决反对”。发言人指出,“正当大陆各界纷纷伸出援手,倾力支持台湾早日战胜风灾,重建家园之时,民进党的一些人竟趁机策划达赖到台活动,显然不是为了救灾,而是试图破坏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良好局面,这一险恶用心必将遭到两岸同胞的共同反对。”
这段话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对于达赖的赴台表示明确的反对,表明大陆反对藏独台独合流的一贯立场;第二,将矛头指向民进党,而没有提批准达赖赴台的马英九政府,指出达赖赴台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破坏两岸关系的险恶用心。
由此来看,大陆不想把这件事闹大,不想出现民进党期待的激烈反映。
虽然国民党有点烂泥扶不上墙的感觉,大陆还是准备扶它几把,台南之所以再现这么强烈的台独意识,正是民进党长期执政恶意培育的一个结果,要解除这一恶果,一方面需要让台南人感受到两岸交流的好处,一方面,则需要拿掉绿营的执政权,所以大陆用了这样不痛不痒的方式来帮助国民党解了一个套。马英九痛快的批准达赖赴台,使绿营失支了借机批评马政府的题材,同时,马的行为也没有招致大陆对国民党的公开不满及报复性的措施。
这就把民进党扔给国民党的球又踢回给了民进党。而民进党接到手里的,已经不是球,而是烫手山芋了,民进党无法通过邀请达赖赴台达到期待中的效果,反而给外界一种救灾政治化消费灾民的印象,这就捆绑住了自己的手脚。
台南地区进行灾区重建,要进行灾后发展,都需要大陆的支持,比如需要大陆游客,需要大陆的农产品采购,民进党如此操弄,只能给台南民众一个印象,他们更看重的是选票,而不是民生。
另外,因为马英九已经批准了达赖的访问,民进党就不可能用两党间的争执来掩盖自身在救灾方面的问题,我想大陆也不会因此而给民进党以攻击大陆的机会,所以,民进党自身在这次水灾中出现的问题就无法被遮掩住了,比如十亿救灾款的发放缓慢,比如民进党议员对灾民的大打出手,比如蔡英文的五星级酒店救灾,还有绿营民进党执政者在此次救灾中所表现的失职,无论是媒体,还是蓝营,肯定不会放过民进党。
民进党在做出邀请达赖赴台的决定之前,不可能没有考虑到消费灾民的后果,但是,最终还是这样做了,说明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可选。自从国民党重新执政以来,两岸交流加速,在这次灾难中,大陆更中积极援助台湾救灾,高金素梅率领台湾原住民代表团访问大陆,获得了胡总的亲自接见,这些均是民进党所不乐于看到的,两岸交流越好,关系越融洽,他们的台独路线就会越受冲击,会影响到他们的基本盘,所以,他们要么挑起与国民党的对抗,要么挑起台湾对大陆的不满,破坏两岸的交流。因为并非执政党,缺乏执政资源,也缺乏更多的能量,他们只能借助水灾用邀请达赖这样的方式来试图达成自己的目的。
愚蠢的马英九在这次救灾中几乎做错了所有的事,但是他至少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承担了责任,面对外界的指责,他选择了道歉。马英九的救灾不利被狂批,绿营狂批,蓝营狂批,甚至外媒CNN也狂批,这反而替马英九解了一个套,至少说明国民党没有一味护内,没有像民进党那样不分法律真相,至今都不肯与陈水扁切割。九月份陈水扁的贪腐案即将判决,如果能够避免让达赖赴台一事成为台湾社会关注的焦点,可以对民进党的支持率形成进一步的打击。88水灾的发生区域几乎都是绿营长期执政的地方,地方政府的救灾不利是要负首要责任的,但是,我们至今没有看到那个绿营人士对此做出道歉,反倒是出现了不及时发放救灾款,出现了殴打灾民的情况,所以说,民进党更加愚蠢。
对于大陆来说,对于民进党邀请达赖赴台的拙劣行为,应该采取低调处理,事实上也是如此。比如,在此事发生后,大陆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的赴台行程并未取消,大陆也没有针对马英九批准达赖赴台一事做出直接回应,倒是台湾一方铺天盖地在渲染马英九决定之前未通过国共平台与中央协商,这并不会损失大陆的利益,却可避免民进党炒作马英九与大陆的关系为自己加分。
民进党可以把救灾政治化,我们尽量避免使救灾政治化,越是这样,越发展示高姿态,你可以搞破坏,但是我会继续救灾。我们救助的是灾民,不是台南的政客,如果因为政客们的拙劣而放弃了对台南灾区的救助这并不是理智的作法,因为达赖的赴台而关闭两岸的和平进程也不是理智的作法,因为这是有些人希望看到的。过去,大陆对于台湾的一些举措常被台湾人感觉是是盛气凌人,而这次救灾,大陆身段却极其柔软,受尽委屈却并不意气用事,仍是一心救灾,我想,正确的行动总会收到应有的回报,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大陆的信心,这已经不是之前时代担心两岸关系失控而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的时代,大陆已经越来越了解台湾的政治生态,开始用台湾的方式处理台湾的问题,要化解台独力量,仅仅靠外部的打压是无法完成的,还要包括内部的分化。硬得更硬,软得更软,在台问题上,大陆的态度更加务实,这次达赖赴台一事,大陆是在忍一时之忍(不会忍一世之忍),是为了良好的前期布局不被打断或逆转。面对台湾因救灾而起的乱局,许多网友视之为笑话,我倒觉得这是大陆的一面镜子,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华人世界如果推动西式民主体制可能会出现的种种状况,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嘲笑,如果要把两岸的情况进行对比,我们是五十步,而台湾则是一百步,我们要借鉴台湾的经验,吸取台湾的教训。如果没有例外,我想,大陆可能会派出观摩团全程关注台湾年底的县市长选举。
接下来,我们可以观摩一下绿营人士如何向台湾社会证明他们是在真心救灾,而不是只为了获得选票。面对救灾,马英九政府舍近求远,结果让美国的救灾飞机勒索了一番,几近成为笑话,同样面对灾后的祈福,民进党的县市长们舍近取远,不请当地的佛教大师,而是兴师动众地去请一个藏传佛教的活佛,试图去刺激积极救灾的大陆,试图去破坏进入良性发展阶段的两岸关系,这样的政治考量不是狭隘级的,而是弱智级的。
民进党至今不曾真正检讨自己在过去三次选举(上次县市长选举、民意代表选举、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失利的真正原因,每当选举就会祭起鼓动台独意识推动社会分裂这一“传统法宝”,殊不知,台湾民众要的不是“台湾独立”,他们要的是如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如何实现更多的利益,意识形态这样的工具,你可以用一次两次甚至三次,如果还要一直用下去,那么,最终就会成为被边缘化的对象,台联党就是一个“榜样”,民进党已经在边缘化的边缘,他们却仍无视其被变缘化的主要原因。
陈菊上次借走路工事件而当选,这次又借机而壮大自己的力量,试图将自己凌驾于四大天王及主席之上,面对这样的权力变局,民进党如何进行权力的磨合,又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谁为谁狂于2009年8月28日)
—————————————————————————–
中亚天然气管线
—————————————————————————–
关于西方宗教传入中国的问题,引起了许多网友的紧张情绪,这其实是一种在软实力方面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在分析宗教的教义本身之外,还应该关注容纳宗教的外部环境,执政者将对宗教的控制视为维护自己治理秩序的一种工具,普通人将宗教视为面对现状寻找心理解脱的一种出路,宗教极端化的原因是出现了促成极端化的环境及土壤,对于中国来说,我们与其担心一神论宗教的极端化倾向对中国造成伤害,不如认真去除能够形成导致极端化的环境及土壤,比如,努力消除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有节奏地恢复中华传统文化,更多采取一些推动国家世俗化的举措,中国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就应该形成一种不排斥任何正当宗教同时又能使国家处于超宗教地位的程度。
我倒觉得,可以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角度来理解宗教与现实的关系,宗教反映了文明的盛衰问题,无论是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能够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核心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宗教本身的张力,还是文明载体的强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儒家谈出核心价值的客观原因是中国近代的没落,在与西方的较量中,中国以惨败而告终,人们缺乏了自信,中国的许多传统就被忽略掉了,当中国重新强大,中国必然会重塑中国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必然是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方面,无论哪一种一神化宗教都很难在中国的现实上大行其道,一方面,即便某种宗教在中国大行其道,其必然是被中国所改造了的,其存在是要维护中国的利益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只有被边缘化,或被处理掉的,这方面不是没有例子。信不信,等到中国超越了美国,就不再是中国担心外来宗教影响中国的问题,而其它国家担心中国的价值观将改造它们的问题。
—————————————————————————–
最近美国借助哥伦比亚基地在南美反毒一事也是闹得纷纷扬扬,打击毒品是一回事,帮助哥伦比亚消灭反政府武装,努力扶持亲美的哥政权,使之更好的牵制南美左翼力量又是一回事,而且,后者显然是更主要的目的。
前面有网友说美国缺乏长远的战略,我觉得恰好相反,美国的长远战略规划是世界任何一国都无法比拟的,我们看看今天东亚的领土争端,中日钓鱼岛问题,韩日独岛/竹岛问题,俄日北方四岛问题,均是当年美国当年故意埋下的,现在这些问题已经成功制约了东亚各国的关系发展,牵制了东亚的整合进程,使东亚局势更符合美国利益。我们再看看今天世界上的地缘政治理论,基本就是美国人提出的美国主导的,美国的两党制其实是不是两党民主,而是两党专制,二者并没有质的区别,没有左右之分,甚至自由与保守之分都不清晰,这使得美国可以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国家战略,当然,美国的民主体制存在的问题还是有的,那就是国家效率与动员能力的问题,因为小政府大社会的架构,使得美国的国家效率要低于中国,在国家战略的执行力度方面存在一定缺陷,这是中国可以利用的机会,中国必须要赶在民主政治转型完成之前把制度建设及社会经济建设基础打好,也就是说,在发展的阶段要侧重于效率。
—————————————————————————–
就现在而言,对美国的超越只能是经济总量的超越,经济总量有两个衡量标准,一是GDP,一是PPP,TG一直在强调本世纪前二十是发展关键期,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如果能够充分利用好这二十年的发展期,中国在2020年到2030年的某个时间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的可能性极大。
当然,有两个变量,一是中国遇到大的动荡无法短期内解决,那就会失去超越的可能,也许中国再没有机会重返世界第一;一是美国遇到更大的危机,主要是指美元体制崩溃,那么,中国就会提前实现超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