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谁为谁狂:评点环球时事(2009年5月)

2009-05-31 16:45 战略·谋略 ⁄ 共 30915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 系列157:似曾相识,谈谈尼泊尔局势及中尼关系【评论】

2009年5月4日,因为不满总统亚达夫推翻政府关于军队参谋长人选的决定,尼联共(毛主义)主席普拉昌达4日辞去总理职务,造成尼泊尔执政联盟分裂,围绕权力之争,刚成立没有多久的尼泊尔共和国陷入到乱局当中。
在分析这场乱局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尼泊尔最近几年的政治进程,
2008年4月,尼泊尔举行制宪会议选举,放下武器参加选举的尼共(毛主义)取得220个制宪会议席位,成为最大政党,而原来两大政党泥泊尔大会党与尼共(联合马列)则惨败。同年5月27日,尼泊尔制宪会议成员宣誓就职,尼泊尔制宪会议正式成立,议员来自25个政党。5月28日,尼泊尔制宪会议第一次会议通过由尼泊尔临时政府提出的议案,宣布废除君主制,将国体改为联邦民主共和国。随后,通过选举,来自尼泊尔大会党的印裔亚达夫当选总统,而制宪会议第一大党领导人普拉昌达成为总理。
尼泊尔制宪会议成员一共有601个议席,来自24个政党。其中,第一大党是尼共联(毛主义),拥有238席,占总议席的38%,代表着尼泊尔穷人阶层,为什么叫尼共联呢,是因为2009年初,尼共(毛主义)与一个较小的政党尼共(团结中心-Masal)联合,所以改了名子。第二大党是尼泊尔大会党,拥有114席,第三大党是尼共(联合马列),拥有109席,第四大党是马迪西人民权利论坛拥有53席。其中,尼泊尔大会党与尼共(联合马列)是传统大党,亲印色彩浓厚,尼泊尔大会党可以说是尼泊尔精英阶层的代表,也就是尼泊尔既得利益的代表,而尼共(联合马列)则是立场不清,既想代表上层,也想代表下层,这也是其在选举中惨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普拉昌达的尼共联(毛主义)通过与议会第三大党印共(联合马列)、第四大党马迪西人民权利论坛以及其它多个小的议会党派的合作,组成了执政联盟,第二大党尼泊尔大会党则成为最大反对党。
我们看看这样一个政府组成,颇有些像1912年辛亥革命之后成立的南京临时政府,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并非完全是革命的结果,而是妥协的产物,革命派、立宪派、保守派、旧官僚掺杂其中,各种利益诉求完全不一致,最终被袁世凯所得用。
尼泊尔政府也面临着同样的局面,政府内部各种党派各种利益不一,再加上军方的不配合以及总统亚达夫的干政,内部利益难以协调,然后又有一个大国印度指手划脚,普拉昌达前面的路自然是步履艰难。
看到尼泊尔国内两大阵营的争执,也似乎是泰国红黄之争的一种翻版,同样的穷人阶层与既得利益阶层之争,而党派之争只是这种阶层矛盾的一种代表及体现。
尼联共(毛主义)是代表穷人阶层的政党,靠穷人阶层的支持成为第一大党,自然要为穷人的利益发言,但是,这无疑就要触动既得利益阶层的利益,这些既得利益阶层本身就掌握大量资源及军队,而且又得到印度的支持,那么,普拉昌达要想推动符合本党利益方向的施政,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将政党武装“人民解放军”整编进政府军,进而控制军队,以此巩固权力基础,一是在不激化与印关系的前提下,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学习中国经验,获得中国的帮助,发展尼泊尔经济。
显然,这两方面的努力都受到了抵制,前者受到了军方以及代表精英阶层政党的抵制,后者显然是印度极其不愿意见到的。印度一直视尼泊尔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而普拉昌达的执政在两方面给印度带来了威胁,一方面,尼共联(毛主义)是毛派政党,如果在尼泊尔政坛站稳脚跟,显然会对印度东部的毛派游击队起到激励作用;一方面,尼泊尔如果与中国走得更近,印度不免担心其国家利益受到威胁,所以,印度就展开了各种小动作,干预尼泊尔内政。印度一直有这个传统,吞并了锡金,代言不丹外交,与巴基斯坦发生战争,策动了孟加拉的独立,对斯里兰卡指手划脚,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大国,显然不愿意尼泊尔出现左派执政并靠向中国的发展势头。
面对国内的混乱以及印度的压力,普拉昌达最终选择了以退为进的方式,与其留在政府中被各种力量所制约,不如以退出政府的方式来应对当前的乱局,当然,尼共联(毛主义)重走暴力路线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背靠广大民意的支持,尼共联(毛主义)仍然相信可以通过和平方式重新获得执政主导权,近期采取的是街头示威等方式来推动局势的改变,当然接下来的进展并不完全由尼共联(毛主义)所控制,尼泊尔军方、尼泊尔其它政党、印度政府三方的动作对接下来的进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以上诸方让尼共联(毛主义)感觉和平无望,那么,革命斗争势必会再起。
面对尼泊尔这种情况,我们最关注的应该是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在看待任何一个国家局势时,我们都不可避免会带个自己的立场,这不是问题,问题是,我们的这种立场一定建立在国家利益的基础之上,而不是停留在某种表象之上。
体现在对尼泊尔局势的看法,我们不必急于表达我们支持哪一方,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我们采取怎么样的态度才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中国的利益,事实上,目前的尼泊尔各个主要党派均与中国有着良好的关系,在反藏独方面的立场都是坚定的,中国不必采取选边战略,我们需要保证的是无论哪一派上台都可以对华友好即可,千万不要戴着意识形态的眼镜看待与尼泊尔各派的交往(往往是社会主义的兄弟伤害我们最深,尼泊尔共产党曾经反对“尼泊尔封建专制、印度扩张主义、美国扩张主义、俄国社会帝国主义、中国修正主义及一切形式的反动主义!”),我们应该采取的是加强与尼泊尔的经济联系,而不是像印度那样介入尼泊尔的内政,原因很简单,如果我们公开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作法,那么如何面对风水轮流转的情况呢?
尼泊尔与蒙古国、不丹相似,都是内陆国家,只有两个大国作为邻国,这就决定了其采取的对外策略要么偏向一方,要么保持中立,目前的尼泊尔是一个被不同政治势力割裂了的社会,我们必须要考虑这样的一些现实:尼泊尔一面接壤中国西藏的寒冷荒凉地带,三面接壤印度,与印度的来往频繁,大量尼泊尔人在印工作,也有大量印度人在尼泊尔经商,尼泊尔是一个多数国民信奉印度教的国家,尼泊尔存在着大量印裔居民,甚至现的总统亚达夫就是印裔,有一位副总统在就职时甚至是用印度语宣誓的,即便是不喜欢印度的普拉昌达在上任后首访的国家就是印度。所以,在发展与尼泊尔关系时,我们一方面不必在尼国内各派力量之间进行选边,同时要避免出现让尼泊尔在中印之间进行选边的情况,这有利于推动中尼关系的顺利发展,而不遭受到更多来自印度的干扰。
在发展与尼泊尔关系方面,我们要做的是与印度正好相反,不要干预尼泊尔的政治,应该尊重其主权与国家尊严,保持与尼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良好关系,在经济等方面提供适当的援助,比如,加强西藏与尼北部接壤地区的交流就是一种好的方式,中国应该争取早日将中尼铁路开建,要加强与尼的经济联系,就需要尼有一个稳定的国内环境,所以中国应该利用邻国及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推动尼泊尔国内的和平进程,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印度在对尼关系上的一些小动作,通过国际手段避免印度过度介入尼泊尔国内政治,以避免中国的利益因为印度对尼泊尔政局的操纵而受损。(谁为谁狂于2009年5月8日)

-----------------------------------------------------------------------------

想法是好的,政府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充分挖掘医疗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及范围,这是中国医疗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你所列的具体办法缺乏现实操作基础,原因有两个方面,第一,目前之所以存在看病难,其核心的原因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以满足全部人民需要,也就是说,无论如何降低成本,都没有办法在现有物质条件下满足让所有的人都免费看病的需求,不只中国做不到,甚至上任何一个大国都无法做到,即便是发达的美国,许多人也是处于无医疗保障或者看不起病的状态。第二,完全由国家来垄断医疗配置实际上是一种最缺乏效率的配置方式,事实证明,在现有的物质基础及管理水平之下,这可能导致更低的效率,这其实是一种政府大包大揽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再现。
我的看法是,中国需要做以下几方面的努力:
第一,从建立较低水平覆盖面较广的医疗保障开始,逐渐加大医疗投入,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但是必须根据国家财力不断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同时,不认为应该实现百分百免费保障,因为这意味着一些人会借机大肆消耗国家资源,个人应该负担一定比例。
第二,改变目前在医疗保障体制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这种不公平在于,某些群体根本没有医疗保障,而某些群体(公务员、老干部)享受了过高的医疗保障,消耗了大量的医疗资源,应该将美容及保健从医保中取消,加大预防投入,比如定期体检,改变将政府资金只投入低效率的公有医疗体系,政府应该拿出一定比例的资金向民营医疗机构购买服务提供给国民。
第三,改革目前中国的医药生产流通领域的乱局。一种药出口价只有一元,最后到患者身上,却可能收取几十元,这样一种体系严重制约了国民获得更好水平的医疗,这需要国家加强对流通环节的监管,我曾经提出一种办法,那就是在所有的药品外包装上印上经国家监督的价格,可能有些简单,但是医药代表及医生回扣的确推高了价格,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
第四,提高医生的阳光收入是减少灰色收入的一种办法。一个医生在就业之前,往往比普通职业投入更大的成本,但是你去理发还要十几二十元,而医生给患者看次病才几元,这种现象是不合理的,要取得补偿就必然会想办法从药品环节加收费用,所以应该适当提高医生的诊治费用。
第五,加强医疗监督。加强政府与民间两个层面对医疗领域的监督,对于反应的问题及时处理。建议应该设立一个第三方监管机构,目前这种老子管儿子的模式是没有价值的。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可以设立一个网站,把各种疾病的大致治疗费用范围公布出来,让患者有个了解呢?但是人与人又是不同的,似乎一些医生们总有理由说我的治疗是合理的:)
第六,借鉴国外经验。一方面要考虑本国国情,一方面可以借鉴外国的一些经验。我们应该从本地做起,建立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国民医疗档案,一般疾病先去社区医院,不要都集中到大医院,那反而导致资源过度集中,反而导致效果极低。打个比方吧,感冒都跑到在医院去看,那么,真正重大病病者却失去了救治机会。

-----------------------------------------------------------------------------

计划生育政策从个体层面来说,似乎损害了每一个公民的生育权,但是,这却是一项在整体上利国利民的政策,如果不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中国会比现在更贫困,甚至极易引发社会动乱.人口老龄化并不是因为不计划生育就不会出现的,只是会迟一些而已,而且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因为规模更大了,因为国家的资源被新增长的人口更多消耗了,不可能投入更多来解决老年化问题,另外,有关劳动力成本一说更是不靠谱,为什么一定要靠更多劳动力来维持低成本,这难道不是一种不公平吗?我们不需要一直的低劳动成本.中国与印度的增长率相差不是特别大,但是印度的人均与中国差距越来越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人口增长只有印度的一半左右,这使得中国的可以减少在解决新增人口方面的压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整个社会,而印度,目前这种生育政策持续下去只能让这个国家成为世界大国的希望铁定成为泡影.
当然,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做调整,比如变惩罚式为奖励式,以惩罚超生为主转变为以鼓励少生为主,为不生或少生家庭提供更多保障,引导少生优生,这样的政策不分民族不分地区,就在事实上取消了某些民族所享受的生育特权,有利于国家的人口安全.
另外,说一个小事情,如果不限制生育,中国的统治阶层如果都有数个以上的子女,这意味着什么,能理解吧:)
总有人拿日本来说事,问题是,日本人口数不及中国的一个零头,这是一个层级的问题吗?
所以,中国要稳定要发展,必须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决不能任由人口的快速增长,这比任由人口却出生不能给予更好的生活环境与生活条件更人权更人性化.

假如中国不实行强制性的计划生育,那么中国现在就不只是十三亿人,而要多出三四亿人,多出一个美国的人口,多出整个欧美的就业人口,中国以现有的资源,如何满足这么多国民的需要呢?我们现在的耕地已经利用到极至,不过满足了95%的粮食供应,那么,这多出来的三四亿人粮食从何而来呢?从国际市场购买吗?这多出来的三四亿人口的就业问题又如何解决呢?
有些网友总在担心人口老龄化,担心劳动力不足,担心民族人口比例失控,我要说的是,第一,如果不解决人口过度增长的问题,中国不用等到那时已经崩溃了。第二,计划生育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现在可以限制生育,将来也可以鼓励生育,人不够了,可以再生,人要多了,如何办呢?是“人道毁灭”于国内,还是“殖民扩张”于国际,批评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可曾为中国不实施计划生育的后果考虑过,可有更好的替代方案?

-----------------------------------------------------------------------------

TG这点我很欣赏,既可以在不影响国家利益的情况下让列车为外国人停驶,也可以在危及国家利益的时候断然采取措施,无论是墨西哥人,还是加拿大留学生,应该隔离的一定要坚决隔离,绝不怕引起国际麻烦。不隔离我们在国际上或许可以得个没有什么大帮助的好名声,但是万一因为措施不到位导致疫情传播扩散,墨西哥与加拿大可以为我们收拾烂摊子吗?他们负得起责任吗?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绝不能有半点马虎,中国的人口密集,卫生条件较差,一旦疫情在中国传播,那损失就不是一亿两亿,甚至也不是十亿八亿,国务院之所安排了50亿的资金,是完全有必要的。今天我们不停中墨航班,今天我们不隔离来自疫区的人,那么,明天就可能是我们被人停掉航班,我们的公民被人隔离。

-----------------------------------------------------------------------------

中国要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就要处理好两种关系,一种是官与民的关系,一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后者的重要性不亚于前者,我们看看历史,汉唐两个强大王朝的衰落灭亡均与两个关键词有关,一是农民起义,一是地方势力做大(导致的结果,汉后是三国分立,唐后是五代十国,中国进入大分裂状态,需要再付出更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结束这种动荡状态),前者是官与民的关系解决不好,后者则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解决不好,从目前的一些情况来看,是有这种苗头的,诸候经济的探头就是一种苗头,我们应该深深明白这一点,强大往往是衰败的入口,当我们看到强大的曙光时,也意味着衰败距离我们也近了,中国一定要处理好这方面的问题,中国要保持国家的稳定,既要避免官民的对立,也要避免地方对中央权威的无视,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社会上人与人之间贫富分化严重会导致社会不稳定,省与省之间长期贫富相差极大也会导致不稳定,拥有较强实力的省就可能会无视中央权威,进而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定,开发西部、中部崛起、开发东北,就是要在全国取得一种均衡,拉近省与省之间的距离,我建议,当一些省份经济占全国比例较大时,采取适当的分省计划,比如将超大城市设为直辖市,加强对落后省份的政策扶持,加强官员的异省任职交流,不允许形成省级规模的官僚集团。中国民主之所以要碎步前进,之所以要从基层开始,之所以不急于向上推进,一个重要的考虑就是中国的历史及现实不允许地方获得过高的权利(民主恰好是在赋予地方这种权利),否则,那就意味着地方割据与混乱,不能保持一个具有权威的中央,中国的未来就可能沿着-东周-五代十国的方向演进,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

呵呵,尼泊尔倒向印度没有关系,因为倒向印度并不意味着反华,其实,过去几十年里,尼泊尔在多数时间都是亲印的,对于印度这样的经济穷国来说,要让一国倒向自己,只有两种方式,经济收买或武力威胁,一个腐败的混乱的印度不可能让尼泊尔真正尊重,印度的制度创新没有吸引力,不能让尼泊尔自发地学习,这就使得印度必要要付出极大外交成本,印度的这种外交是消耗型外交,既只有产出,难有真正的回报,如果说有回报,这种支持一方打击一方的战略只会在尼国内培养一种反印情绪,我们看看印度周边的国家,全都是资源匮乏人口密集的国家,印度与这类的国家交往,如果采取帝国心态,其结果只是大量的消耗本国的实力,我们且看看,印度与南亚这些国家关系如何就明白了,可有一个是印度的全天候盟友?美国人编造的珍珠链战略之所以有点谱,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多数对印度怀有一定的戒备心理。在国际交往中,硬实力很重要,软实力也很重要,而印度,只能说是硬得不硬,软得更软,中国对于印度的大战略,我认为其核心就是,让印度继续大力开展金元外交,让印度继续进行军备竞赛,如此可以大幅消耗印度的财富,减少其在国民福利与经济发展上面的投入,如此下去,其国内矛盾将会越来越激烈。
印度缺乏大智慧,中国在发展对外关系时,舍得大手笔花钱,但是中国人的外交不是消耗型的,而是产出型的,比如换回了资源,比如换回了贸易顺差,中国在南亚与印度竞争时,不是采取军事存在的方式,而是经济存在的方式,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修建港口而不是建立军事基地,这是最好的方式,既容易让人接受,也可以充分维护中国和利益。中国加大了军事方面的开支,近几年减少了外购军火,这就刺激了国内军工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可以成为出口支柱产业,这是一种投入型的军事开支,而印度动辄数十亿美元的外购,印度不顾国情开展太空事业,对其基础较差的国内产业形成不了较大的拉动作用,对其经济没有一点帮助,反而消弱了其国内的经济投入,如此的印度,最终将自己消灭自己。
所以,我要说,一个自大的印度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

● 系列158:形似神离,中印两国的同与不同【评论】

中印的相似之处太多:在历史上,都拥有悠久的历史,近代饱受西方压迫;在现实中,双方都是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在政治经济上,双方都是发展中大国,中印崛起被看作是世界政治领域的最大变化之一,甚至出现了“中印大同(chindia)”这样一个更多体现出两国相似相近之处的词汇。
但是,这种相似只能是一种形式上的相似,形似掩盖不了两个国家在内涵方面的不同,谓之“神离”,有这样的体现:
中国重物质,印度重精神。中国是一个世俗国家,而印度全国的多数国民都是宗教人口,中国人在努力地追求着各种物质利益,而印度则在精神层面安于现状;
中国印度的时间观念不同,中国人在分秒必争,凡事都在抢,而印度则慢慢悠悠,他们认为时间是最不稀缺的资源;
十分有趣,单个的中国人往往对世界霸权拥有想法,整个中国却呈现出一种巨大的内敛倾向。印度则恰好相反,单个印度人将现实认为是幻象,而整体的印度却对外充满了野心,中国在喊和平崛起,而印度则一再向世界表明其要称霸印度洋及更大区域的野心。
中印两国形似神离,必然是各走各的路,在这里就中印两国在经济、外交、军事、太空战略方面的不同做出分析比较,与各位网友交流。
(一)经济方面
中印两国在经济发展方面走出了两条完全不同的道路,有中国模式,有印度模式,两个国家用不同的行动诠释了本国对发展的理解。
有些网友对印度模式不屑一顾,但是,我们需要客观看待印度模式,我们来看看印度模式的背景:
印度有种性冲突,我们没有;
印度的反政府武装,我们没有。
印度有恐怖主义,我们没有那么严重;
印度有信仰冲突,我们没有那么严重;
印度没有我们这样很好的基础设施;
印度的劳动力整体素质水平远低于我们;
印度的各地市场分割严重,因为语言文字不同,人员流动性较差;
但是,对比中国几乎一无所是的印度却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虽然一直低于中国几个百分点,但是,放在全世界都是一种高速度了。
为什么印度能够实现到这一点,我想,我们应该看到印度模式的值得称道之处。印度拥有一个健全健康的金融体系,印度的民营企业不像中国的民营企业被严重束缚,得不到公正待遇,中国模式里,依赖出口增长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而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则主要是国内消费拉动的,印度的服务产业占国民经济比例较高就是一种证明。
当然,印度模式有可取之处并不代表印度模式就是整体优于中国模式的,对于中国而言,要积极借鉴印度模式的可取之处,不断完善中国的模式,实现更好的发展。
(二)外交方面
比之中国在外交领域的小心翼翼,印度显然是敢说敢做的,这与印度拥有一个宽松的国际环境有关:欧美诸国视印度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将印度模式视为西方模式的一种亚洲延伸,将印度模式看作是西方模式在世界大国身上的第一次成功实践,处处抬高印度来与中国抗衡,避免中国模式为世界所借鉴,对诸多发展中国家形成吸引力,所以很自然,西方会拿放大镜看印度的成就,拿放大镜看待中国的问题;俄罗斯目前与中国关系不错,但是其对中国的戒备防范之心一直存在,自然而然就会视印度为减轻来自中国压力的一张牌,当然俄罗斯拉拢印度也有避免印度完全进入美国怀抱的目的。国际环境的宽松使得印度生活在一种无较大国际压力的虚妄中,容易将恭维当成尊重,假话听多了,就会当成真话了,这就会导致印度采取一些偏离正确路线的做法。
所以,我们看到,印度在发展对外关系中,特别是处理与南亚邻国的关系,就容易呈现出一种欧美俄曾采用过的那种帝国心态,将周边诸国视为本国的势力范围,缺乏对这些国家的真正尊重,印度可以用经济援助与军事威慑的方式使得这些国家(巴基斯坦除外)采取一些印度乐见的国家立场,但是,却不能够让这些国家对印度心服口服。
一个腐败的混乱的印度不可能让邻国真正尊重,俄罗斯的历史在南亚重演。当年的沙皇俄国无论是国家规模与实力方面,都与英帝国相差无几,为什么英国可以称霸全球,而俄罗斯只能是区域强国,甚至无法战胜东亚的日本,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软实力方面的巨大差异,俄罗斯无法为世界提供一种更好的制度示范与借鉴。印度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他所取得的外交成果都是援助或强权的结果,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之所以前来中国取经,而不是仿效印度方式,原因就在于,他从印度模式上面看不到可以让尼泊尔走出国家困境的希望。
印度的制度创新没有吸引力,不能让南亚邻国自发地学习,这就使得印度要付出极大外交成本,印度的这种外交是消耗型外交,即只有支出,难有真正的长久回报,如果说有回报,印度这种支持一方打击一方的战略只会在邻国的国内培养一种反印情绪。印度延续了西方的传统,总是把另一个国家的人分为两派,一派是我喜欢的,一派是我反对的,而中国不同,在中国眼里,无论你是什么派的,我都会努力让你变成喜欢我的,虽然这会加大工作量,但是这种方式长期坚持下来会有极好的效果。我们看看印度周边的国家,全都是资源匮乏人口密集的国家,印度与这类的国家交往,如果采取帝国心态,其结果只是大量的消耗本国的实力,我们且看看,印度与南亚这些国家关系如何就明白了,可有一个是印度真正的全天候盟友?在国际交往中,硬实力很重要,软实力也很重要,而对于印度的硬实力与软实力,只能说是“硬的不够硬,软的特别软”。
与印度的消耗型外交相比,中国现在的外交是产出型的,也可以说是一种务实型的外交。我们看到中国在非洲在拉美在俄罗斯在中亚的大笔支出,我们更要看到的是这些支出的效果,比如换回了资源,换回了贸易顺差,换回了国际政治方面的主动权。在最近一次援助中,中国向墨西哥提供了五百万美元,网友认为这是喂了白眼狼,我想,我们还是要回归到中国拥有巨额对墨贸易逆差以及中国产品对墨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个大背景下来理解这笔援助。中国在南亚与印度竞争时,不是采取获得军事存在的方式,而是采取增强经济联系的方式,中国帮助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修建港口而不是建立军事基地,这是最适合的方式,既容易让所在国接受,也可以充分维护中国和利益,保证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商业利益。
(三)军事方面
同样崛起中的大国,中印两国显然都在加强国防军事方面的开支,但是双方的侧重点却不同,中国的国防开支有两个特点,一是均衡,既装备新式武器,也注意改善官兵生活水平,一是国产化,近几年,中国大大减少了外购军火,增加了武器国产化的投入,大大刺激了国内军工产业的发展,中国甚至还把军工产业规划为未来的出口支柱产业。在这方面,印度的策略与中国不同,印度试图买出一个军事强国,向俄罗斯购买航母,向美国购买战机,动辄数十上百亿美元,固然印度也在大搞武器国产化,但是这种国产化却是一种脱离了印度国情的国产化,只能消耗更多的资源,付出更大的成本,有些类似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虽然也能造枪,但是成本却是欧洲的数倍,而且使用效果极差。这种局面之所以出现,在于军事工业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产业,如果没有其它的产业的支持,很难发展出一个成熟完善的军工产业。
(四)太空战略方面
中印都是太空大国,都在太空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过,中印在太空战略方面的务实程度却不一样,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发射卫星,看重是卫星的应用效果,而印度则在卫星数量上下功夫,把一箭十星的创纪录作为发射目的,同样是探月卫星,中国着重的实际应用,而印度则看重的是如何使得本国的国旗撞在月球上。中国的太空战略是建立在本国的实际研究水平之上,根据本国的实力来一步步规划,而印度则急于向外界公布一个庞大而让人振奋的计划,却全然不考虑这种计划如何可以顺利实施。印度的太空事业缺乏国内的产业支持,无法给国内经济产业起到较大的带动作用,反而削弱了对国内其它经济领域的投入。
我有一种看法,印度在一些方面似乎在走前苏联的道路,面对国内一些棘手问题缺乏有效的解决手段,而在军事及太空方面的关注过高,固然这是提升国家凝聚力的重要方式,但是,这需要一个度,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在前一阶段是大幅削减了军事开支,把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发展,等到国家拥有了更多的财力之后,才开始加大国防方面的投入,印度显然不是这样做的,当中国的第一艘航母至今还没有真正落实的时候,印度已经在准备三航母时代了,印度始终没有认识到,其最大的威胁不来自中国,也不来自海上,而来自己国内,但是他却把大量的资源耗费在不是最大威胁的地方了,而中国则采取了正确的做法,中国在邓小平时代就认定和平发展是主旋律,降低了国防投入一门心思发展经济从而为自己赢得极大主动权。
显而易见,存在领土争议的中印两国是必然的竞争对手,印度在南亚及印度洋上的霸权存在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必须要采取应对措施,我认为这种应对在短期内其实并不是要遏制印度的军事发展,而是应该促成印度继续加大之方面的投入,中国应该乐于见到印度自己把自己送进星球大战与军备竞赛之路,我们乐见还处于人均GDP1000美元阶段的印度把国民财富更多消耗在非产出的领域,这样的消耗模式只会导致印度国内矛盾将会越来越激烈,从而在事实上缓解印度对中国的压力。
当然,对于印度,我们需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不要拿印度的失误来论证自己的正确,也不要拿自己的成就去比较印度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印度的问题,但是也要看到印度成就。
当印度把中国当成比较对象时,我们应该这样,我们把印度看成是后面鞭策我们前进的追赶者,把美国看成是前面我们需要超越的对象,印度让我们不能松懈,美国让我们不能停步,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大的前进动力。(谁为谁狂于是2009年5月9日)

-----------------------------------------------------------------------------

呵呵,你的前提是中国一直无法压制西方,所以中国会一直是比印度大的威胁,当有一天中国压制了西方,当中国用全球性的布局解决了本身的问题,那么印度如何来解决呢?美国消耗了世界30%的资源,没有被视作威胁的原因在于,现有在世界秩序是美国制定的,为什么不想想有一天世界秩序是中国主导的情况呢?印度的悲哀在于,他们与中国站在同一起跑线,甚至拥有优于中国的外部条件与内部基础设施,最终却落在了中国的后面,机遇为中国所抓住,欧美日等国领先一步把世界好的资源控制了,中国迟一步,把次好的资源控制了,印度呢?还可以从哪里寻找其经济腾飞所需要的更多能源矿产?当中国在全世界买油田买矿产的时候,印度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向中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基本以矿产品为主。除非印度在新能源领域有所突破,否则没有办法实现中国规模的增长,印度能够实现在新能源领域的突破吗?
-----------------------------------------------------------------------------

呵呵,我的观点是不同的,其实印度比中国还想有一个和平的中印边境,中国对于印度的影响与印度对于中国的影响是不同量级的,中国要发展,需要处理好与美日俄三国的关系即可,而印度要全面发展,不能不解决好与中国的关系,只要与中国处于对抗状态,印度就无法将全部精力用于发展,中国与印度接壤的是西藏自治区,高原寒冷地带,经济规模不及内地一个中等城市,而印度面对中国却缺乏有效的战略纵深与缓冲,印度要威胁到中国,需要部署大量的中远程导弹,而中国则只需要在中印边境部署中近程导弹,二者孰优孰劣可见一斑了。中国之所以与美日东盟国家改善关系,因为贸易发展需要,因为海上运输需要,至于印度,虽然扼守印度洋,但是不还足以对中国的印度洋上海上航线造成威胁。所以,如果中印维持现状,印度丧失的是大发展的机会,却并不影响中国的发展,因此,我不认为,“对于印度来说,中印对抗好处比坏处大,对于中国来说是相反的。”
事实可能是相反的。
瓦杰帕伊相当务实,在那个时代印度经济发展也极快,但是,民主体制却让他下台了。
民主让印度一直在回避改革的阵痛,但是不可能永远回避,回避的结果只能是加大的痛苦的程度并丧失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正如前面所说的那样,印度的唯一优势劳动力成本,但是,不更大程度地参与到全球化当中,这种优势只能是一种包袱。

-----------------------------------------------------------------------------

先来看看历史,苏联这个强悍帝国在全面抗衡美国的同时,也在同时压制着欧洲与中国,苏联在东部通过与印越蒙古的联合压制中国的国际空间,在西部通过东欧压制老欧洲的空间,近二十年以来的最明显的两个国际政治现象,一是欧洲一体化,一是中国崛起,恰好都是在前苏联解体之后开始加速的,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是前苏联解体的受益者。因为苏联解体,中国严峻的国际形势得到大大的缓解,来自北方与西方的压力同时减低,缺乏了俄罗斯的强硬支持,蒙古放弃对俄的一边倒,印越也无法对中国构成更大的威胁,俄罗斯衰退的十年恰好是中国大发展的十年。
至于俄罗斯目前的状况,要判断双头体制会不会崩溃,为时尚早,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油价是不是继续上涨,普京还能不能继续得到较高的民意支持,关系很大,梅显然无法在一年之内就能积聚足够的能量打破普多年建立起的权力网。在多数俄国民的眼里,梅仍是过渡人物,梅需要等待机会,也就是说,如果这目前种双头体制要崩溃,必然要有重大的事件刺激,改变双方的力量对比,就目前而言,显然梅还没有叫板的能量。
对于俄罗斯,我们希望他们既要保持一定的能量可以牵制美欧,同时,我们也不期待其重新具备更强大力量可以再次向东威胁中国的利益,事实上,从俄将潜艇卖给越南来看,他们还是希望东南方向的国家可以牵制中国,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中国永远不能掉以轻心。所以,我们就可以理解中国并没有与俄完全站在一个阵营里的原因,中国反对上合组织成发展为一个军事同盟,就是不愿意因为俄而与美国全面对垒,不想将个合组织变对一个与北约对阵的军事同盟,无论是俄格冲突还是向乌克兰购买军火一事,我们都选择了最符合中国利益的方式。

-----------------------------------------------------------------------------

就目前来看,这只是一种致命性并不严重的流感,不见得就比每年其它的流感更严重,但是有三种担心决定了我们必须要严加防范:第一,如果散播开来,这会是对整个社会信心的打击,会影响经济的复苏,今天下午股市的跳水就说明了这种担忧;第二,不能保证大面积传播开之后会不会导致病毒变异,会不会导致更大的破坏性,所以要将之扼杀在摇篮当中;第三,这也是对中国的卫生防疫能力的一种检验,如果我们不能防范这样的流感,又谈何防范传播性更加强危害性更大的传染性疾病,所以一定不能掉以轻心。这并不是国家的事情,不只是卫生部门的事情,也是每个公民的事情,在这一段时间能不去美加墨等国就不要去,能不回来就不要回来,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及时报告,并注意在就医过程中采取自我隔离措施。想起非典当年有北方某区两姐妹染了非典,听说广州治疗水平高,居然隐瞒病情乘飞机去广州治,害得整个飞机的人都要隔离。

-----------------------------------------------------------------------------

由罗彩霞事件所想到的:中国有几个红线,高考就是一个,大家可以看看,凡是涉及到高考公平的一些案件,处理起来都是相当严厉,这与处理公款吃喝与公款出国力度似乎不同,重要的原因在于,高考看似只是一种考试,但是却是底层社会向上层流动的最重要途径,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再不好的的人,都十分重视教育,希望通过教育让子女改善社会地位,这就是一种希望,有了这种希望做动力,人就会安心工作,社会就会是安定的,如果没有了这种希望,结果就是可想而知的。

-----------------------------------------------------------------------------

对于中加关系的前景,我是乐观的,中加关系的大背景其实有些类似于中澳关系的,都是地多人少资源丰富的国家,中国移民数量较多,与中国的互补性较强,都是多元化多民族的国家,与中国地理距离遥远,双方一般不会产生地缘争端,中国与这样的国家产生不了根本性的冲突,这类国家通常不具备世界野心,理想主义色彩较重,同时在现阶段受美国对华态度的影响,难免会对中国发出一些我们不乐听的声音,难免会采取一些我们不乐见的措施,对于这样的国家,中国不必采取强硬的应对措施,在其不友好的时候,保持一定的距离即可,同时,不要放弃经济交流,加强民间交往,引导其国内主流对华民意的改变.
至于加拿大在国际上的地位,我觉得可以列为第三类影响力国家,第一类是中美俄,第二类是英法德日印,第三类是加澳巴意,是中国争取的对象,同时,发展对加关系一定要注意美国的感受,在对华的心态上面,加墨有相似之处,而恰好它们都是美国的盟国,一南一北.
中国要切记,对于地广人稀资源丰富的国家(符合国三个条件国家有加澳及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尽量不要撕破脸,这是解决中国人口过多资源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是千秋大业,要上升到大战略的高度.

-----------------------------------------------------------------------------

● 系列159:中国很高兴,谁为谁狂读《中国不高兴》有感【评论】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高兴”一词的解释是,“愉快而兴奋”以及“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做某件事”,无论如何解释,当一个人处于高兴状态时,他是乐观且自信的,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同样如此。
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面积近千万平方里,人口近十四亿,多民族,多信仰,地区差异大,又有着世界上最多的邻国数量,这样巨大的一个国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的事情,而每一件事情无非两种结果,让我们高兴,或者不高兴。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充分见识到了一些外部势力的嘴脸,这些由反华政客、媒体及组织三位一体构成的势力见不得中国高兴,一门心思想让中国不高兴,面对这种局面,如果我们只是处处以不高兴来回应他们,岂不是配合了他们,让他们试图形妖魔化中国干扰中国的阴暗目的得逞?
高兴与不高兴并不是对立的,因为它们同是中国面对世界时的可以选择的表情。在痛畅地表达我们的不高兴之余,我们更要展示我们的高兴。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最低谷时走出来的民族,我们需要用闪电刺穿西方伪君子们所铺陈的虚假黑暗,更需要用阳光重塑一个温暖世界的民族乐观。
上百年的灰色时代早已经过去了,我们需要牢记历史的耻辱,但是,我们不再是弱者,我们不需要永远让自己穿着一件只有悲情与愤怒色彩的外衣,我们牢记历史,但不是要将自己沉浸在历史的耻辱中,而是要穿透历史寻找一个充满民族自信的光彩时代。
中国很高兴,其实,这种高兴并不只是为了回应那些居心不良的阴暗势力。我们的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数千年以来,我们的最大敌人一直不是外界的某个势力,而是我们自己,如何克服我们这个民族喜欢安逸而慎于创新的惰性,如何让我们这个古老的文明体能够在世事的变幻中保持不断创新的活力,这一直是我们的头号任务。
中国很高兴!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无视中国目前所遇到的困难与挑战。
是的,困难超乎想象,挑战前所未有:美国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仍没有结束,经济增长率还在低位徘徊,国内群体事件的不断涌现说明了我们有太多的社会问题需要解决;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中国在国际上所面临着来自传统强国的遏制与敌视愈来愈严峻。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我们必须直视并投入最大的精力去解决这些困难,去面对这些挑战,而这,却并不是我们应该悲观的理由。
是的,问题很严重,但是,这并不是不可战胜的问题,只我们能够正视,能够下决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并不能导致中国向前发展的局面被逆转。
中国很高兴,这高兴并不是幸灾乐祸,并不是盲目乐观,并不是忽视问题,并不是安于现状,这高兴说明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体现的一种自信乐观的态度!
我们从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兴盛中汲取营养,在世界大国的崛起中获得借鉴,在我们以往的探索中获得底气,我们既有信心争取解决已经出现或将要出现的各种问题,迎接在中国复兴之路上会遇到的各种挑战,我们又有理由对于中国的未来前景做出一种乐观性的判断,用悲情与愤闷来回应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坚信我们处在一个信心满满的时代。
我们为什么不高兴呢?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东西方两个力量集团的代表发生第一次大规模较量,结果,清政府以惨败收场,东方泱泱大国成为列强案板上的鱼肉,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5抗日战争结束,这充满着民族与国家失败的105年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文明的气质,我们由从前的自高自大转入过度自卑当。
因为一次接一次的失败使我们处于长期的自卑状态中,甚至形成自卑的惯性当中,似乎永远无法从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记忆中走出来,即便当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世界已经在平视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在仰视着历史,俯视着自己。
2008年,中国民族遇到了前所未有考验,我们没有惊慌,我们万众一心,战胜了南方雪灾与四川地震这样的天灾,战胜了西方势力种种企图弄乱中国分裂中国的人祸,同样也在瓮安事件、孟连事件、毒奶粉事件这样的社会事件中开始进行深度反思。
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次体育盛会—北京奥运会。
在这次盛会上,最让我不能忘怀的,不是美轮美奂的开幕式,不是中国历史性的金牌第一,不是八金菲尔普斯与三金博尔格所创造的水陆奇迹,而是中国人在这次盛会上所绽放的笑脸,面向所有人的,面向全世界的,真诚的、发自内心的笑容。
从北京获得了奥运会主办权的那一刻起,2008年的奥运会就已经被赋予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对于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而言,北京奥运会与鸦片战争相呼应,印证了中国在一个半世纪以来的巨大的变化,一是侵略战争,一是体育盛会,两件不搭边的事情却同样是饱含着中国与西方力量的较量,鸦片战争让中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而北京奥运会则让世界真正抬眼望中国,鸦片战争将一个民族的信心由高处打到谷底,而北京奥运则彻底将我们的从上百年的自卑惯性中拉升起来,中华民族因此迎来更加充满自信的时代。
处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
对于外界的挑衅与干扰,我们应该表示愤怒,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面对世界,我们更应该表现出乐观的姿态,我们应该让世界更多看到我们的高兴,我们不可能用悲情来实现强国地位的重塑。
2008年,我们历经患难之后,走到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在这样一个大的舞台上,我们更需要的一种乐观,而非只是充满悲情的反击。
整个国家处在欣欣向荣的发展当中,国力在不断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人民的利益在不断得到维护,在这样的时间,我们更要展示出我们的信心。
中国缺乏大目标吗?中国不缺乏!中国缺乏大战略吗?中国不缺乏!中国缺乏的是实事求的坚持与努力,中国缺乏的是通过修正体制来改变细节重重问题的决心。
中国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到了这样的一个地步,必须要多采取措施多争取一些国际话语权才可以更有效的保障已经取得各种成果,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在现阶段就要持剑经商,我我们可以备剑经商,在尽可能避免剑拔弩张的前提下,为维护中国的利益提供最根本的保证。
我们都是大国中的小民,我们都不能只凭一己之力推动整个国家的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建设性力量,这种力量尽管微薄,但是这种力量如果以十数亿计,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股力量,可以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可以推动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见证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伟大的时代。(谁为谁狂于2009年5月13日)

-----------------------------------------------------------------------------

中国的大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一直与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同时做斗争的过程,前者视西方模式为灵丹妙药,根本不顾这种西方模式没有在任何一个发展中国家取得过成功实践的历史事实,后者视苏联模式为适合中国的最佳模式,但是他们忽略了这样的事情,苏联因为这种模式而解体,中国因为这种模式走到了尽头才不得不选择改革开放。无论是极限膨胀的自由主义还是意识形态的原教旨保守主义者,均脱离实际,不顾中国的国情,这些人同时存在是有必要的,因为这可以使得整个国家保持清醒,形成一种制衡,但是,如果让二者中的任何一派得了势,对中国来说都是灾难,一个只会放任,一个只会上纲上线,前者会让中国陷于四分五裂,后者则会让国家重回阶级斗争时代。所以,对于这群人,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在学术范围内自唱自吟。

-----------------------------------------------------------------------------

● 系列160:并不在我们之外,浅议腐败【评论】

腐败一直是国观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看待当前的腐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可以有效的消除腐败,一直是广大网友热烈讨论的两个内容,对此,谁为谁狂发表一下个人的看法,以此与广大网友交流。
要谈论腐败,首先就要弄明白什么是腐败。
腐败的本义是指事物的腐烂和变质。我们今天所注的是则是其在政治经济生活当中的引申义,从这个角度而言,腐败的定义包括广义与狭义两种。广义的腐败是指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狭义的腐败是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二者的不同在于,狭义的腐败把腐败的行为主体限定为国家公职人员。亨廷顿认为:“腐败是政府官员违背公约的准则以权谋取私利的行为。”这就是一种对腐败进行狭义定义的行为。
如何看待腐败,小民有如下几点看法:
第一、从存在时间来说,腐败不止于现在,过去有,将来还是会有。中国历史上不存在一个没有腐败的时代。毛泽东时代一样有刘青山、张子善这样的贪污分子,一些高干利用手中特权谋私利贯穿整个建国以来的六十年,现在政府官员的腐败越来越严重,在中国采取了更多措施之后,仍不可能保证未来会消除腐败,只要世界大同的那一天没有到来,腐败是永远存在的,这是由社会财富不可能丰富到满足每一个人的需求、人类永远都具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共同决定的。
第二、从分布国别来说,腐败不止于中国,中国存在,外国也存在,穷国存在腐败,富国也存在。发展中国家与社会转型国家是腐败高发国,而发达国家与富裕国家同样不可避免腐败的存在。比如,最近的报道,英国议员用公款报销私人帐单,日本官员用公款会情妇,这都是腐败。国际上有个国家清廉指数排名,满分为十分,即不存在腐败,但是不曾有过哪个国家获得满分的情况,当然,从这个排名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大概的结论,一般而言,发达国家的腐败程度要低一些,越是贫困与政治动荡的国家腐败程度越严重。
第三、从发生领域来说,腐败不止于政府层面,银行、学校、企业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腐败现象。教师接受学生家长送礼,给学生以特别照顾,这是一种腐败。某个企业利用市场垄断地位,向消费者或供货商收取合法约定之外的费用,这也是一种腐败。
第四、从行为主体来说,腐败不只是个人,也可能是国家。比如,欧洲强国早期四处占领殖民地掠夺殖民地就是一种暴力式国家腐败,美国利用技术垄断地位与金融垄断地位掠夺世界财富可以理解为一种非暴力式国家腐败,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实质都是利用本国强权地位通过掠夺别国为本国谋利。
第五、从影响结果来说,腐败能否得到有效约束及控制,事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从历史上来说,中国历代王朝的强盛都是经历了一个政治清明的阶段才得到强盛的结果,而往往因为腐败的控制不利推动了王朝的衰败。从世界历史来看,二战后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均与新加坡、韩国具备几乎等同的发展条件下,都出现了强权人物推动经济发展,但是新加坡与韩国进入了发达国家行列,而菲印马等国进入恶性循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各地对于社会转型时期腐败处理效果不同。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可以看出,腐败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关于腐败,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多与少的问题,人类社会与腐败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题目,哪个国家可以有效的制止腐败,就可以使得本国得到更好的发展,哪个国家如果无法有效的打击腐败,就会在民族的竞争中落伍。
在说明了如何看待腐败之后,再来看如何消除腐败。当然,腐败是消除不了的,我们应该说是如何遏制腐败,如何最大程度减少腐败。
在如何看待腐败方面,我们应该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待,这使得我们在面对腐败时可以有一种客观的立场,避免因为把腐败看成是政府人员的专利而形成一种偏激的仇官的态度。事实上,官与民并非是对立的,官是民的一个部分,我们不必戴着仇恨的眼镜看待每个中国的官员。在如何减少腐败遏制腐败方面,我们则可以集中火力,将这种关注放在如何遏制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方面,因为这种国家公职人员的腐败对于社会公平性及国家公信力的打击是巨大的,
在谁为谁狂看来,腐败是一个现象,而非根源,如果我们把反腐败的内容纠结于如何惩罚腐败,就会选择一种缺乏效果的解决方。要解决腐败,我们就需要了解腐败产生的根源,中国现阶段为什么产生这么多的腐败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存在问题,而体制存在问题并非是根源的全部,问题还在于正处地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为腐败的存在提供了一个容易滋生腐败的大环境,当前的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旧的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情况,新的制度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就存在了太多可以发挥的空间,这就为腐败的寻租提供了诸多的灰色地带与可趁之机。
腐败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不能有效的打击腐败与遏制腐败,对于中国将产生灾难性的后果,中国的腐败已经到了让人触目惊心的地步了,官员腐败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呈现出规模化、高层化、技术化、集团化的特点,我们必须认识到反腐的重要性与严峻性,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国家转型过程中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中国的发展成果就可能毁于一旦,最终导致发展局面的逆转。
在讨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进行反腐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反腐容易出现的认识误区。
一、如果措施得力,腐败可以在短期内消除。如前面所谈到的那样,腐败一种通病,存在于每一处地方,存在于每一个国家,通过有效的反腐措施,我们可以减少腐败,但是不可能根除腐败。如果我们把反腐的目标定位成为短期内消除腐败,我们就容易得到两种结果:第一,会有反腐结果一直无法实现的挫败感,第二,会把反腐当成一种短期任务而不长期坚持。
二、道德力量可以有效约束腐败。这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中国在此方面的误区最深,往往将官员看成道德君子,如果通过道德教化就可以有效约束腐败,中国就不会在反复的教育学习之后,腐败反而越来越严重了,“拿起话筒讲清廉、放下话筒收黑钱”这在中国几乎都是一种现象了。
三、反腐就是惩罚腐败。反腐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预防腐败与惩治腐败两个内容,如果将反腐理解为只是惩治腐败,就可能陷入治标不治本的境地。不想办法消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而只是将精力用于惩治出现的腐败,就会陷于越反越多的境地。
所以,在小民看来,中国腐败问题之所以越来越严重:一是中国的官僚传统导致腐败容易失控,官官相护的政治生态导致使得腐败很难大面积的暴露出来;二是国家转型为腐败提供了温床;三是制度缺失,使得官员们拥有太多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可以利用,往往是一个解释模糊的政策出台,就给贪腐者提供了新的贪腐机会;四是现有反腐手段不正确,权力核心的内部监督及传统媒体的外部监督作用效果极差,往往侧重用道德教育的方式进行预防腐败,将惩治腐败看成为反击腐败的唯一途径,这就使得我们在反腐方面成效不好,以至于温总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不得不说明对于腐败问题的担忧。
至于采取如何的措施才能有效反腐,小民有如下建议:
第一、加强制度建设,需要制度反腐、法制反腐。注意,这种制度并非只是一纸条文,而是营造一个完全具体到每个细节的制度环境,所以,我们不仅需要官员财产公开法案,更需要使得这种法案得到顺利有效实施的整体环境,制度越健全,利益分配未达成共识的部分就会越少,给官员们个人发挥的空间越少,腐败的发生机率就会越低。
第二、借鉴有益经验,但不必照搬。欧美的制度化、公开化及有效监督得值得中国借鉴的,当然,借鉴并不是套用,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比如新加坡模式的确有效,但是这是一个成本比较高的模式,新加坡反腐模式有两个前提,国家规模小与经济富裕,前者便于控制,后者使得高薪养廉可以推广,对于中国来说,如果要采取新加坡模式会付出比较高的成本,反而不一定可以达到预想的效果。有网友寄希望中国大陆出现香港式的“廉政公署”,其实中国缺乏的并不是反腐的机构,缺乏的反腐的决心与有效的执行,中国目前存在有多个反腐机构,小民认为,正确的作法应该是使其各自发挥作用,如果整合为一个,有可能会导致一种我们不乐于看到的局面,那就是这个机构大权在握凌驾于在国家机关之上,导致对正常施政的冲击,中国要坚决打击官员的腐败,但对如何制造出一种让官员人人自危的局面就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结果。
第三、加强监督。中国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缺乏监督力量,问题是这些监督力量没有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如何让这些监督力量应有作用呢?我认为一是放权,一是通过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对这些监督力量进行监督,比如,把某地人大一年来的所做的工作具体而公开出来,而不是停留在一个总结性的数字方面。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网络的监督作用。小民曾经说过,网络推动中国进步。网络已经越来越发挥出其巨大的监督力量,网络所曝光的多数不法行为得到了惩罚,网络是中国反腐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我期待中国不要出现限制人肉搜索及要求网络实名的法律,因为这会限制网络监督的效果。
如此,发表了小民对于如何看待腐败及打击腐败的看法,对于腐败,每个网友都有种痛恨,而实际上,腐败并不在我们之外,我们期待国家在反腐方面有更好的举措更有效的举措,同时,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完善自我,正如一些网友所说的那样,如果我们痛恨腐败的动机仅仅是因为我没有机会获得腐败的收益,那么,腐败的思想就会一直存在于整个社会,仅仅靠采取某些措施反腐,是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的。(谁为谁狂于2009年5月15日)

-----------------------------------------------------------------------------

形势很严峻,但是我并不对此感觉悲观,中国有的体制使得中国可以用一种延时效应的方法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就是说某个问题在当时看起来很严重,看起来无法解决,但是,多年之后,我们突然发现,这样的问题居然解决了。
举例说明吧,
第一个例子:当年,脑体倒挂,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在,基本不大存在了,如果在今天的社会上一个知识分子的待遇要比一个体力劳动者的待遇还差,那就不能归纳为体制问题,而是能力问题了。
第二个例子:当年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我们觉得国有企业几乎全都要崩溃了,而现在呢?似乎国有企业活得很滋润,以至于人们痛恨它们赚钱赚过了。
第三个例子:当年银行呆账问题被一些人认为是中国将要崩溃的重要推手,现在呢,全球都在羡慕中国的银行业为什么这样坚挺。
我们看看,我们所担心的,居然都没有出现灾难性后果,而是最终被解决了或者至少是缓解了。
大家一直在说TG的僵化,事实上,TG的适应能力与应变能力不是一般的强,只要它能认识到某种局面有导致合法性受到威胁,就会下大力气去解决。
单单看看其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创新就可以见到了: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发现没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这个旧瓶里在不断被装进新酒以适应时间代需求,无论这种新酒是不是原教旨的社会主义所包括的内容,只要是社会所需求的,就会被装进去,即适应该时代需求,又不打破整体框架,避免社会动荡。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就是标准的修正主义,我认为,中国需要这样的修正主义。
所以,至少我对目前状态下的中国反腐还是保持乐观,如果中国能够解决好转型时期的腐败问题,中国将成功实现转型,进入到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

-----------------------------------------------------------------------------

上面提到了延时效应,我来解读一下什么是延时效应。就是说某个问题在当时不解决可以暂时搁置,通过做其它的事情而最终实现这个问题的解决。比如面对看不起病的问题,如何解决呢?如果我们想尽办法在当时让国民都看得起病是不会有真正的效果的,因为看不起病的大背景是国家收入不足以让每个国民都看得起病,如果要在当时就解决这个问题,这势必意味着投入经济建设的资金减少,反而导致国家进入恶性循环。延时效应的存在使得中国可以暂时不投入较大精力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全力发展经济,通过发展增加了国家收入,然后再加大医疗方面的投入,慢慢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
延时效应的前提是执政阶层对于国家有着较强的控制力,可以不必担心政权的更迭,一些发展中国采取西方民主体制之所以不成功,重要原因在于,执政者必须要去及时解决根本无法无效解决的问题,选民根本不会给他时间让他做乙事来解决甲问题。也就是说,西方民主体制是一种只看眼前利益式的体制,如果一项改革伤及了当前的利益,哪怕是长远利益再好,都会被否决掉,比如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显然对于印度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但是印度选民不会给印度政府以强力推动计划生育的机会,所以,计划生育不能被真正推行,这固然保护了选民的当前利益,印度却在长远利益方面受损。这就是西方民主体制的最大负面影响,以此,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所有的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个集权阶段的原因。一个充满自由主义的穷国是不可能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富国的。

呵呵,"延时效应的前提是执政阶层对于国家有着较强的控制力,可以不必担心政权的更迭,"这句话里其实已经隐含了你所说的这个前提,为什么能够拥有较强在控制力,为什么可以不必担心政权的更迭,必然要得到广大民众的信任与支持,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如果执政阶层主要是靠国家暴力机关来维护其统治,那么这种执政者必会面临被推翻的下场.我们看看中国的君主制与其它国家的君主制的最大不同,后者的权力是神授的,强调任何情况下都不可侵犯,为此甚至借助宗教力量,而前者的权力则是天授的或民授的,在中国的王朝时代,如果一个君主被认为是违背了民意,违背了天意,不遵守德与仁,那么,人民可以合法地推翻它,虽然现在时代不同了,但是,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并没有发生变化,对于人民来说,如果认为一个政权没有合法性,就会想办法推翻它,如果没有这种动作,则说明对这个政权仍有信心,目前社会群体事件虽然很多,但是其诉求只是针对个体利益的维护,而不是对执政合法性的怀疑与攻击,对于从基层起家的中国执政者来说,更应该明白人民的支持与信任意味着什么."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想,这可以看作是新时代背景下执政者对人民重要性的现实理解.

-----------------------------------------------------------------------------

你的说法没有错,剥离坏帐的确是人民在买单,问题是,你要看到另一个面,这些坏帐是怎么来的,难道都是贪污腐败造成的吗?一个主要的来源其实是在为历史问题买单,比如当地政府要修一条路,没有钱,银行贷,路修好了,政府没有钱还,就成了坏帐了,在这个坏帐的形成过程中,人民是受益者,一方面通过参与修路施工获得了收入,一方面在路修好之后方便了出行,如此理解,你还会对银行呆帐持一杆子打死的态度吗?中国四大国家银行收益为什么低于其它银行,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必须要根据国家战略需要,出现在每一个地方,即便这个地方不赚钱,也还是有银行,否则当地人民生活不便。

-----------------------------------------------------------------------------

虽然越南与印度规模不一,但是二者的心态却有相似之处,印度谋求巩固在南亚的老大的地位,而越南则谋求在东盟的老大地位,这两个国家都是有着区域称霸野心的国家,对中国都有着比较强的敌视心态,看似危险,其实他们自身的战略缺乏就限制自身的影响力扩展,印度之于南亚,越南之于东南亚,有些类似苏联之于世界的情况,他们总是想通过强权来达成一些目的,却又被周围国家所不喜欢甚至是厌恶。与印度不同的是,越南是社会主义国家,拥有较强的国家号动员能力,因而发经济方面比其它国家更有效率,其经济发展较快,我们可以理解越南经济采取了中国模式,越南缺乏主导本地区的优势,但是,其经济规模还不足以让我们过于担忧,其经济总量加起来尚不及中国的深圳市,这样的国家称不上中国的心里大患,只要中国能够稳定与发展,越南的未来只能在中国这条船上。中国之所以容忍越南,一方面因为中国不想让南海局势立即升级,影响中国的发展大局,让这样的国家中断中国的发展之路不值得,另一方面,中国对于未来解决与越南的争端有着十足的信心。我们很心痛越南盗采南海的油汽,我们也要考虑,如果我们立即强行制止了这种盗采我们需要付出可能是十倍百倍的代价,这是经济利益的计算,另外,越南在上千年时间里都是中国的殖民地或附庸国,对于这样的一个国家容忍个几十年又如何,其经济越发展,最终与中国的结合性越强,越南的未来不可能走出历史的循环。

-----------------------------------------------------------------------------

我为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表示乐观,因为中国采取了相对正确的策略,前三十年,在国内市场消费能力不足的时候,靠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把握了全球化这次机遇,而当全球市场的增长开始变缓时,我们的国内市场已经慢慢得到了培育,购买能力增强,通过国内需求的拉动,还可以再维持二十到三十年的较快发展,等到一切都拉动不起来的时候,中国已经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了,可以用完善国内体制而不是较快的发展来解决社会问题了。

-----------------------------------------------------------------------------

显然,这是带着一种完全个人主观判断的观点在看待他们,因为不喜欢他们的形象,所以就批评他们,甚至去揣测别人对他们的喜欢是一种畸形的喜欢,小沈阳之所以能够火,赵本山因素的确重要,但是,大家真的有分析赵本山现象吗,他在中国到底是权贵的象征,还是草根像征,我觉得说后者更靠谱,赵本山之所以连年都是小品第一名,难道说投票者都是在巴结权贵吗?农民喜欢看赵本山的电视剧,难道是他们在巴结权贵?小沈阳在全国各地的演出基本都爆满,难道那些自己买票的观众都是为了巴结权贵?当我们批评别人媚俗的时候,可曾想过,媚俗难道是件值得批评的事情?
我也不喜欢中国近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人说是超女选出了男的,好男选出了一个女的,但是,这不代表我就认为作出这种选择的人都是不正常的,我可以不喜欢,别人可以喜欢,这不存在对错,只是一种选择,为什么总是上纲上线呢?从网友的发言里,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中国距离一个民主社会与公民社会的距离,不仅仅是制度上面的差距,仅仅是个体的民主素质,我们在骨子里仍然有这样一种传统,我这样做是正确的,如果你不这样做,你就是错误的,而这样一种认识,恰好就是中国过去数百年落后的真正原因,我们都是同质化的安于现状,如果有人试图打破这种现状,就会被批评,被抵制,所以,中国与日本同时改革,明治维新取成了成功,而洋务运动最终惨败。

-----------------------------------------------------------------------------

我看潜伏,有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就是那个党通局的谢若林说的,大意是:现在这个时期(国内混战)这个主义那个主义的,将来和平时期,人都忙着赚钱.在我看来,无论是主义,还是民主,其实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就是赚钱(让人民拥有更好的生活).
我为什么说这样一段不着边的话呢?其实我们也可以放在中美关系上面,我们何必一定要考虑"中国在美国的资产对中国的意义和美国在中国的资产对于美国的意义"的不同呢?我们要考虑是是这种中美经济结合在一起的结果,那就是任何一方都不会主动去采取措施来威胁对方在本国的利益,因为那会导致本方在对方在利益跟着受损.中美目前出现大的对抗不是零和游戏,而必然是双输局面,所以中国不会在现阶段挑战美国利益,而美国也绝不敢挑战中国的底线,中美之间的种种不公留给时间老人来处理吧,我相信没有哪个国家会在与中华民族的对抗中笑到最后.

-----------------------------------------------------------------------------

看待一件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呢?按照您的观点,中国的每一件事情都比从前更糟了,但是却一个奇怪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尽管许多人都在抱怨,但是从基本面来说,绝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比从前更好了,国家实力比以前提高了,国民的权利自由比以前增多了,您怎么来解释这种现象呢?为什么中国如此问题多多,却在迅速发展?您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的实质吗?其实这就如同看新闻,如果一份报刊上的新闻100%是负面新闻,读者很容易造成这个世界也是100%负面的看法,事实上,把新闻放在社会这个背景下,那不过是较小的一个比例了。
我之所以乐观,不是因为我只看到乐观,而看不到悲观的一面,而是因为我觉得乐观一面压过悲观的一面,所以我是乐观的,而您呢,你只看到悲观的一面,却看不到乐观的一面,这就会导致您多数判断都会出现错误,看待问题要全面的看,不只要从个人的角度,还要从别人的角度,从国家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从全球的角度,从动态的角度,否则,就容易作出错误的判断。
不只是对待国内事务,对待国际事务也是如此。
国观这么多帖子,有多少人在预言战争将要发生,事实上,没有一个预言战争的观点最终被验证为正确的,为什么呢?因为预言战争的人只是站在较小的角度,而非更大的角度考虑战争的条件以及会导致的结果,所以,很容易就走进了死胡同。
我有个建议,建议您多看看历史类书籍,这将会使您可以心平气和地看待当今现象。

-----------------------------------------------------------------------------

之所以悲观,是因为将反腐看成是一件神圣的事情了,我们之所以对世界痛心疾首,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看成是道德完人,事实上,人性本恶,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对于个人来说,生活就是一种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不用回避这个样的观点,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客观看待这个世界上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反腐其实并非是一种你死我活的事情,因为你我并没完完全的界限,反腐是一种利益博弈,反腐是一种确立新规则使利益进行更合理的重新分配过程。西方发达国家之所以腐败程度低,并非是因为他们的觉悟程度高,而是因为他们的规则齐全,减少了可供贪腐的机会。

-----------------------------------------------------------------------------

中国不能对美国随心所欲,美国同样不能对中国随心所欲。
我们来看看,什么是中国的核心利益,就现在来说,最主要的就是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具体来说,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内部的台湾问题与西藏问题,二是外部与日本印度东盟等国的领土争议,在这些问题上面,美国有没有真正挑战中国的利益?当然我们可以说美国试图联合印度牵制中国,美国试图支持菲律宾等国对抗中国,美国继续用日美体系围堵中国,但是,美国并没有在领土问题上直接与中国对抗:
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没有公开支持台湾独立,在陈水扁做出过火动作时,美国给予压制,在马英九遇到绿卡问题时,美国给予了支持,使得马英九可以继续参选,对于两岸和平交流美国也给予支持,尽管这是表面的,并不是其内心所想,其内心恨得不得台湾可以继续更好的牵制中国大陆,但是,我们必须要客观地说,美国并没有在台湾问题上随心所欲的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在外交上仍认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上,日本一直声明日美安保体系对钓鱼岛问题上的适应性,我们要看到的是,美国没有随心所欲地声明钓鱼岛是“日本领土”,而是持中立态度,固然这可以体现出美国的阴险,但是,我们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并没有随心所欲地直接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
在西藏问题上,美国支持藏独分子,但是美国并没有随心所欲的支持西藏“拥有主权”,美国在外交层面仍认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同样,在中国与其它任何国家的领土争端中,美国虽然背地里小动作不断,但是,美国没有随心所欲地公开支持任何一方对中国领土的争议。
这些例子难道不足以说明美国在对华关系上并不能随心所欲吗?
当然,中美目前的结合体是一种不公平的结合体,但是中国别无选择,在国家综合实力远弱于美国的前提下,在世界秩序仍然掌握在美国的手里的时候,我们只能采取一定限制度的妥协,取得一种脆弱的平衡,为中国的进一步发展赢得一点时间,兄弟姐妹们,中国何时放弃对公平的追求了,中国何时不想伸张正义,但是,当你是一头羊的时候一定要跟一只狼发起一场决斗,固然可以体现出你的血性,可以体现出你的尊严,但是,你最终得到的会是什么结果呢?为什么不能再忍耐一下,尽量再麻痹对方一阵,使自己拥有更大的实力,我们需要靠实力与对方对话,而不能只靠勇气,勇气固然重要,但是,没有实力做支持的勇气,只能是一种自取其辱,我们几千年的生存智慧,难道真的就要丢在一边吗?汉唐为了争取时间可以和亲,我们多买点带利息的美国国债,难道就是世界末日了吗?

-----------------------------------------------------------------------------

中央地与地方的关系不好处理,这是历史性难题,中国的大一统需要维持一个强权的中央政府,但是,只要没有外部的共同敌人,在和平发展的情况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往往会走出一个地方权力越来越大中央权力越来越小的路线,中央对地方控制力越来越差,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稳定,无论是汉王朝还是唐王朝,最终由盛转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地方势力做大,形成门阀割据的局面,在中央王朝之下,出现了大量的土皇帝,这些土皇帝根本不顾国家利益,而只顾本方利益最大化,使得强大的王朝最终土崩瓦解,进入了大分裂局面(这种现象,国际上有个学术用语,叫苏丹化),所以,在我看来,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跟解决好社会贫富差距的重要性是一样的,决不可掉以轻心,但是,处理好这方面的关系并不是要一昧的缩权,而是争取一种平衡,既要给地方一定的权力,又要这种权力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所以,一方面要打击诸候经济,采取各种措施使得全国经济均衡发展,减少省际经济差距,避免某一省经济实力占全国比例过大(必要时可以采取分省措施),一方面要坚决避免地方掌握军事或准军事武装,中国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允许地方手里掌握武装力量.

-----------------------------------------------------------------------------

我认为,中国崛起与美国没落不成因果关系,也就是说,中国的崛起并不造成美国的没落,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并没有损害美国的根本利益,美国甚至从中国的崛起中获得了大量的利益,这也是美国没有采取真正大动作全面遏制中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汤因比说,文明的衰败是自杀,而非他杀,(我加上半句,文明的灭亡则是他杀,而非自杀),用在美国的没落上面比较妥切,美国没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内部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变量来自内部,进而引起了外部的变化,美国的没落已经是一种事实,而不是一种预测,只是,这种没落并非短期内的急剧向下,而是长期的锯齿型向下,这与中国的锯齿型上升恰好相反,对于世界而言,一个大国的没落必然导致大量力量真空地带出现,对于中国而言,目前当务之急并非是立即填满这些可能会出现的空间,而是量力而行,将国际影响力的争夺建立在维持与增加本方的实力而非是消耗本方实力的基础之上,中国与美国的目标之同,美国要做强大的国家,而中国要做的是伟大的国家。

-----------------------------------------------------------------------------

前一阵吕秀莲也曾放风到大陆访问,结果也是如此。517游行,民进党举全党之力不过动员了8万人,在台湾经济因为两岸开放而有起色的时候,民进党是最心慌的,因为反对两岸交流的民进党将会因互失去广向,而大调整又需要勇气,目前的是民进党不具备这个勇气,一个被陈水扁用金钱捆绑起来的政党,目前仍不敢切割,只是,这只会让他们更加沉沦。台湾的这股暗流还需要再一次的打击,那就是年底的县市长的选举。大陆之所以持续公布对台优惠措施,近期的目标就是希望提升台湾经济,帮助泛蓝取得政绩,进而在选举中完全打垮民进党。从前我曾判断民进党会在失败之后进路线调整,没有想到,虽然有调整的声音,但是还是被压制了下来,学术出身的小英仍无法被屏蔽陈水扁对民进党的影响,民进党还需要两件事情才还可以真正下定决心,一是陈水扁被定刑,一是县市长选举惨败。
我可以做出一个判断,无论是吕秀莲,还是陈菊,访问大陆,那是迟早的事情。当然,马英九也是这样。

-----------------------------------------------------------------------------

马英九要兼任党主席,恐怕有为日后的高峰会提供一个适合的称谓的考量。
毕竟2012年选举还有三年的时间,这三年里不定发生什么事情。
至少对于大陆来说,中国大陆只用三年就可以超越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台湾人恐怕没有想到,为什么大陆居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超越了日本,我也没有想到,许多时候,中国的发展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

乐观不是因为无视腐败,而是因为现阶段的腐败并没有遏制中国上升的势头,我是因为中国的上升而乐观,面不是因为对于现状的满意.
是的,腐败超出想象,贪腐者的嘴脸让人作呕,官官相护已经结成一体,为自身利益不惜伤害民众利益在地方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现象,但是,我看到的不只是现状,还包括未来的趋势,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够跨越贪腐高发期这个阶段而进入经济富裕政治清明的阶段,就拿被世界寄予厚望的金砖四国的其它三国来说,哪个国家的腐败程度比中国好很多?再拿历史来说,美日欧等列强基本上都经历过一个这样的阶段,今天我们大骂暴力拆迁是应该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想到英国历史上有个圈地运动.
既然腐败这么严重,我为什么还是很乐观呢?原因在于,这种腐败虽然不可能根除,但是可以遏制,可以通过制度建设得到削弱,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面对发展中的问题,不可能有一步到位式的解决,只能是摸索前进,我在去年就开始对财产公开与新闻开放寄予希望,对网络监督寄予希望,这些因素将推动中国的反腐进程,同时,对于TG来说,贪腐关系到存亡,相信,在现在这样的阶段,还是有决心进行这方面的努力的.
我的乐观不是永恒的,当我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我也会是悲观的,但是,至少在目前,我是乐观的.

在这个帖子里,只要是涉及到腐败的帖子,立即就会引起强烈的关注,这正是今天中国社会普遍对贪腐现状不满的一种体现.我对贪腐的分析之所以被一些网友反对,其原因在于网友认为我的分析是在纵容腐败,事实正好相反,客观看待腐败存在的根源,不代表我在纵容腐败,不代表我在为腐败存在提供合理化的借口,腐败必须严厉打击,因为如果处理不好腐败,中国将走向菲律宾或印尼这样的结果,而不是转型成为一个成熟的民主社会,不处理好腐败问题,中国就无法进入更加良性的发展阶段.
但是,要打击腐败,就需要分析腐败所产生的根源,腐败的产生根源并非是因为道德的堕落,而是因为是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力使得整个体制环境存在有大量的可被利用的腐败的空间,也就是说,即使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放在这样的一个空间里,往往都无法拒绝利益的诱惑,而成为腐败分子中的一员,因此,中国最需要的不是道德教化,而是釜底抽薪,消除这样一个恶性空间产生的根源.
-----------------------------------------------------------------------------

真是有趣,作者为了达到"中国应该放开计划生育"这个目的,寻找制造种种理由来试图论证自己的正确,按他的意思,中国因为太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就会尽量减少战争,也就是说,中国不轻易发动对外战争,原因是因为人口的数量不够大,原因是民众缺乏保障,而不是因为国家对每个民众的生命的尊重与爱惜,原因不是国家对人民安定生活的考虑.对于中国的国民来说,他们对于战争的考虑也不会像作者这样狭隘,中国的民众绝不会因为儿女少因为缺乏保障就会更加厌恶战争.所以,作者是有些不负责任的,在他眼里,人民只是一个数量概念,少了就要珍惜,而多了则不必珍惜,在他眼里,人民只为经济利益而存在,在作者眼里,假如中国有更多的人,有更好的保障,中国就可以轻易地发动对外战争来解决问题,作者的观点是可怕的.在他的眼里,人与人是不平等的,人多则命贱,生命不是无价的,而是有价的.中国之所以进行计划生育,就是希望给国民以更好的福利,经济发展让分子变大,计划生育让分母变小,从而让国民有更好更幸福的生活,这有什么错?

-----------------------------------------------------------------------------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