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考研心路 > 正文

辞职考研路上的身心历程

2009-07-07 09:54 考研心路 ⁄ 共 1611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首先声明:这只是偶考研前后的真实身心历程,如实记载而已。若不经意涉及某些人某些事,实乃无心之举,也概不负责;或引起某些人言行的不爽,请自斟,勿需宣泄。

前天晚上,终于亲眼见到了姗姗来迟的传说中的P大的培养协议书,意味着我与P大的距离又近了一步,也意味着我得先交上第一年的全部学费才能亲睹那红灿灿的录取通知书的芳泽,也才能明确我是P大准研究生的身份。

也许是等待得太久,又也许是稍微觉得有点出乎意外,总之,我表面看上去很是平静,内心里也没起多少波澜。

要说情绪,多少还是有点沮丧的。学费,没问题,我早已筹备好,这是作学生的业务;但分明,那白纸黑字却明确地写着全自费培养的学生无普通奖学金、无生活补贴、无医保,整个一“三无”人员,虽然也知道那3项加起来并不太高,是控制在我的预算范围内的;钱不多,然这种区别对待的感觉还是很不爽的,有那么一点受伤的感觉,这些似乎“公平”却又不“平等”的明文规定,似乎表明着自费生就是在公费下的二等公民,还未进校就有了一种炎凉的感觉,这让一直追求平等、甚至有点好强的我心里有些许不平衡。

昨天情绪都很糟,午间去银行存学费,还差点被盗,至今惊魂未定。下午和准师兄短了几句,发现他也处于低谷期,但他告诫说必须要有更高的目标才有动力。今天早上在Q上碰到他,一大早就在忙碌的兼职以补足给养。都是殊途同归呵,最终依然要为三斗米折腰。

那如果当初我就能想到这一点,是否又会是不同的道路呢?

背景:

按照通俗的介绍,鄙人04年毕业于京城某重点高校,在那个行当中是声名显赫,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偶是非主流专业,所以一直对学校疙疙瘩瘩的,爱恨皆无。

早在03年10月,还没怎么投入找工作的洪流,就有幸被广州一家单位相中,懒惰成性的我也就无意在皇城根下与众多精英PK,对煎熬的考研也就松懈了下来—这就铸成了以后2年的心结—因为报了名,所以也无所谓地去考了一次,总分过线,英语不够,遗憾就此埋下。

加之一些情感问题(若有情绪,会补上),毕业后便义无反顾地投奔到南粤这块火热的地盘。我非常热爱这第一份的工作,虽然会有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有失落、有迷茫、有不得志,但我对其感情很是深厚,如果让我重新选择一次,我依然会先选择这里。

因为,除了不错的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更重要的是让我结识了一群很优秀的人-—与我一同入司、并肩奋斗、作为开荒牛而今把持公司各重要岗位的来自天南地北的年轻人,大多来自京、沪、鄂、粤的名牌高校,其中不乏顶尖高校的硕博们—迄今为止,我依旧认为良好的师资、浓厚的学术氛围铸就优秀的人。我从来不掩饰对名校的喜爱,也坚信近朱者赤,这也就更加加深了我对名校的渴望和向往。

总结起来,选择辞职考研有几个原因:

1、当年未考上的遗憾;

2、对所考的专业的喜爱,对P大一直的向往—偶的专业P大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3、对工作的不太满足;

4、对所谓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5、比较隐私的情感问题。

06年8月中,合同期满,偶坚决地没有续约,毅然离开了工作了2年1个月的地方。

在7月续约协议书下达时,领导例行谈话,偶以考虑为借口,拖了下来,其实是心里早就做好了决定,在这一个月里,领导偶尔会旁敲侧击、含沙射影提到8月底偶将会升职,待遇将会更好,发展更广阔等等,甚至让偶根据某份文件去报名学习(实为旅游),是我一直向往的西藏。偶很感激,但依然坚定,在续签的最后期限,真诚地摊牌了:我很喜欢这里,很热爱我的工作,也很感激遇到这么好的领导和同事,但我心底依然有一个梦想……

确实,领导是一个难得的好领导,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是样样关心,非常亲民和体恤下情,没有一般的领导的颐指气使和臭毛病,在偶忙时,会亲自操刀上阵,在相处的1年半里(偶是工作半年后被他从别的岗位要过去的),没对我发过脾气,甚至没带情绪地说过话。

工作也算是轻松,培训不断,培训即游玩的代名词,每年公费几次国内游,N次省内游。偶后来总结了下:这工作具体没学到啥,就学会了吃喝玩乐,旅游的疲倦症让偶这个爱玩的人现在都不爱出游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闲,让偶觉得有虚度岁月、挥霍青春之感,渴望着外面的世界。

在公司的最后那段日子里,主题也基本上是吃喝,各式告别宴:同批的,老乡的,北京帮的,各部门的,各协会的……,领导以公司名义大宴了次,公司各部门领导基本都来道别,让偶感动之余更多是惭愧和无奈:这样的领导,一生中能遇到几个呢?

为减少心理上的某些感情,偶在京复习期间,基本不主动联系以前的朋友们,但还是会断断续续地听到很多消息:某某升职了,某某出国研修了,接替偶的某某连升两级了……偶的心似乎还停留在那里的人和事上,偶尔感到就没离开过那里一样。

是啊,如此这般的环境,我离开是为何故?我做这样决定容易吗?得经过多少思想的挣扎,多少感情的起伏波动啊?

想当初,我是院里第一个签约的,是班上同学中经历找工作磨烂最少的,最好的不敢说,但名气绝对是最大的,还是有不少人羡慕的。

是我认为来得容易就不珍惜,不是我盲目自大,我做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了很长很久的深思熟虑的,或者就是冥冥注定的,大四时就放话说要工作2年再继续读书,然后就工作了,然后就要考了,然后就要开始继续读了。

工作闲余,偶尔就会冒出想要重返校园的念头,在情绪不稳时就会怀念纯真无忧的学生时代,加之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的那个叫思念的东西。

05年国庆,北上,将这个问题提上了议程,当时只是有考研的念头,什么都没定;然后是专业,觉得还是考曾经考过的,相对来说,要熟悉些,虽然也是非本科时的专业;最后是学校,地方就2个选择:曾经的北京或现在的广州,也定了几个学校,为此,某人帮着采购了那几所学校的所有专业书籍,与其说是在学校上,不如说是在地方的选择上花费了太久的时间,考虑了太多。最后,综合权衡,还是决定北上,考曾经考过学校和专业,最最主要的当然是因为某人给注的强心针。

这些,大概在06年5月底才确定下来,当时基本上还没开始看书,以至6月时在网上看到一些人的备战事宜,才觉得着急起来,打算7月就离职,但还是熬到了合同期满。

了却诸多杂事,战斗即将打响……

多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在几次半途而废后,希望这次能坚持完整地写完,不仅是想要记载下这段非同寻常的日子以有所纪念,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更是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吸取些教训,获取某些启迪,少走些弯路,尤其是对毅然辞职备考的朋友们,这便是我最大的愿意。

离职后,稍微休息调整了几天,便迫不及待地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婉拒了即将举行的我最后一次筹划的集体活动。那时感觉是急不可待,急火攻心,期冀着另外的全新的生活拉开序幕。

北上,我选择了火车硬座,没有选择工作后习惯的交通工具—飞机,也没要卧铺。因为,我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就是一个不创造剩余价值,也就没有任何收入的坐吃山空的“N无”人员;而且也知晓备考的日子将会是漫长的煎熬和苦拼,那些与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硬座相比,简直是算不了什么,不堪一提哈。

到了北京后,因为住宿的问题没落实,费了几天时间,也算是调整吧。

住宿

在确定北上后,住宿问题便成了头等大事,最先考虑是在某人学校里,住学校比较安全,自习、吃饭都比较方便,借书什么的也都便利,当时还窃认为可以获得些许动力。但事先看好的楼房和宿舍都已另许他人了,平房的安全性和清洁也让我顾虑重重。

工作后,一直1个人住一个房间,似乎已不太习惯和人合住,但北京的租房价格实在不低,合租实在是不得已,考研的当然希望和战友一起住了。而那段时间的房源似乎特别紧缺,尤其是那几所学校里或附近,什么样的房子都成了抢手货,比如在网上看到刚刚发布的较合意的信息,马上电话过去,就已经定出去了。那几天搞得都上火了,嗓子疼的厉害,东西也都吃不下,总以为房子确定了才能安心复习。

然后,某人说可以住在学校外面,每天骑车去自习,想着他们恁大的校园,不擅骑车,又恐安全的我还是没有采纳。

继而,又想去我原来学校看看,毕竟对那边较熟悉些,房价也低些,呵呵,如前述一样,联系好的统统都名屋有住了,照着学校里各处的小广告,看了几家,大概定了下,但某人依然以安全给否决了。戏剧性的是,在学校的西门处,分别见到了大学的一个朋友和一位保本校研的师妹,都是05年国庆想见而没见到的人。偶当时还未将来京告诉他们,却不期而遇了,缘分啊!

最后,又想到偶要考的学校,那学校里倒是有不少床位,但是,看了一个就泄气了,不客气地说,那是我迄今见到的最为夸张的宿舍,2房1厅的旧教职工宿舍,改成了3个屋,2屋住女生,分别放了3、4张上下铺,光线灰暗,东西凌乱;还有1个屋住的是男生,真是不敢想象每天早晚的洗刷、冲凉怎么排得过来?呵呵,没想到的是,我考研前1个半月也住进了这片宿舍区,但是2间屋子的条件却是有天壤之别哈。

某人劝道再耐心等等,可遇不可求,一定会有合适的。果然,过了1个多星期的某天傍晚,泡在各校BBS租房栏浏览的我,看到了2处不错的刚刚发布的房源,便火速联系了房主,他们学校里的那处很快就看了,一位在读女博士和她的母亲与BB居一屋,出租另外一屋,可以住2人,但合租者要我自己去找。

另一处在我未来学校附近—一个天桥之隔,房主当时说她要外出,第二天再去,被拒经验已丰富的我要求马上看房,若合意,便会立即定下来。从短中,可以看出房主也是个很爽快、热情的女孩子,她同意了,并详细告知了方位图,还说若找不到,他会出来接我,这让已看了不少趾高气扬房主臭脸的我多少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心下顿时好感倍增。打车速去,虽然与预想中有点距离,但我还是交了押金定了下来。

也是两个房,另外那间住了4个女孩:2个工作,2个自考的,据准室友说平时互不干扰的。发信息的便是我的准室友,武大法硕毕业,在学德语,以便去德国与做博后的老公团聚,想找个人一起学习和分担房租。不太合意的是:只有一张床,呵呵,2个女生同床共枕,可有点奇怪哈,我便说去另外买张简易床;另一就是他说12月中就要出国,房子在那时到期,意味着我得再一次考虑住宿,虽然当时也有所顾虑,但也乐观地相信车到山前必有路。

第二天买了床、椅子及简单日用品,安置妥当,便开始了我的北漂复习考研生涯。

过了个周末,两天没写,竟然又有点生疏了。:)

前日有陌生号码短信征研友,考P大的,想必是去年发的信息被翻了出来,偶答已考上了,但还是建议他可以在此论坛找一个。

偶在这里,还真得认真地、诚挚地感谢考研论坛(bbs.kaoyan.com),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不仅能知晓各样有关考研的信息,还让偶在这里觅到了一位非常不错的研友。

在偶的考研岁月中,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最直接的莫属飞飞和准师兄麟了。

飞飞便是我在考研论坛觅到的研友,偶们相依为命、浴血奋战了好几个月,已经超越了一般的阶级友情。

大概8月时,发了条征研友的信息,有几个人联系,飞飞便是其中之一,看他的网名,初以为是个男孩,开始也只是互相在论坛里留言,论及要考的同样学校和专业。清楚地记得飞飞第一次发信息给我,是个大风天,看完新东方上课地点后,在附近的中关村图书大厦随便逛逛。飞飞的信息便来了,问及我现在哪?我如实答之,他答不知,说自己在国图呢,我还疑惑了下,因为之前她说过也在北京的,怎么会连中关村图书大厦都不知呢?一来一往短了数条,蜿拒了国图相会的提议,邀请来P大,他答应过2天也来看看是否适合自习。

是个秋高气爽的艳阳天,上午10点多,偶早饭后在东门的小花园处溜达,边等待飞飞,他告知今天会过来。在百无聊赖时,有个女孩经过偶旁边时问道:“同学,这哪里可以上自习啊”“教学楼里没课的教室都可以”“有几个教学楼啊”“这边有1、2、3……教”……

一会后,飞飞发短说,已经到了,在1教,偶在路上还想,莫非刚才那女孩就是飞飞?

果不其然呵,什么是机缘,这就是。

在与飞飞相识前,我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复习基本上还是预热阶段。她的到来开始改变我前3个星期的懒散和无拘束。

很小时,我就对自己的生物钟很知晓,基本属于夜猫子型,上午11点以前处于萎靡不振的低沉状态,下午和晚上则精力充沛。但长久来因为上课和工作的强制性因素,不得不一次次校正作息时间。

在刚入京的自由时光里,通常是在早上7点多习惯性地醒来一下,想着待会还会犯困,便继续来个回笼觉,这一觉后就是10点多了,然后在大好秋阳里精力倍旺的去早饭、“早”读,再自习。而晚上回去,还要习惯性地上上网,和室友们夜聊;偶尔晚餐时还会受邀回去品尝他们的手艺;周末有同学或师弟师妹来尽地主之谊。总的来说,那一阶段没有什么压力,很是自由和悠闲。

但和飞飞相认之后,又得再一次调整作息时间。因为他住得很远,偶得早起去占位,以为2个人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直到国庆后他也搬来学校附近。

飞飞是个很安静、很勤奋的女孩,我们同龄,都有工作经历,加之她BF是我老乡,这就让我们更加亲近。

与他一起复习后,我才开始着急起来,也有了压力。他专业理论功底相当扎实,分析起来精辟全面;英语也是特别棒,因为前一年考过,政治肯定也是很熟的。

偶是相当佩服她的学习能力,她前一年考的不是这专业,是我母校一个比较火的专业,边工作边考,都考了390,因为黑幕,复试被刷,偶都感觉很遗憾,也多多少少知晓学校的那一套。但塞翁失马,现在的学校不更有挑战性吗?而他,对刚换的这个专业入门也特别的快,已将各国内外、古代现代名家了若指掌,并分门别类的排列组合,运用自如了。

而我,基本上还处于混沌懵懂的早期未开化无方向感状态。英语已丢得差不多了;政治全没踪影,除了脑子里还有些许哲学概念;专业书更是陌生得新鲜有趣。

是飞飞猛地一拽,将我拉入了复习的正常轨道。然后我们一起寻找学习“捷径”:根据前辈的建议和以往的考题,将专业书按主次分类;收罗了该专业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表,选择性的旁听;将该校的出版的专业期刊收集分析,找出近2年社会上的重点热点问题,及目前这个领域的名家著述研读讨论……

旁听便是我们如常自习的调味剂,也会经历些趣事。因为新替换了几本专业书,让我们都把握不住,按惯例,觉得应该不是重点,为保险起见,又恰有某书的课程安排,便还是想去听听看。国庆收假的第一次上课,我们就冒险溜进了那栋楼—全校似乎就此教学楼才查证件,偌大的教室居然只有几个学生,还是研二的,其中有个女孩在楼道还问过我们那教室怎么去—可想而知啊!所以我们2个坐在教室后面就比较显眼了,当然就引起了老师的注意。

那老师,也就是书的作者,因其名字鲜见,窃以为是个年轻新辈,却是位年过半百的老者。先关怀了其弟子国庆动向,让他们对他的那本160多页的小书提提建议和意见。然后盘问我们的户口,很是详细的,呵呵。对我们的旁听与其说是好奇,不如说是意外,说他那书不是重点,不该替换以前那本的,说听了也没啥实际意义,明年他就退休了。还将目前学术界的几个大碗给指名点姓地贬了翻,听得我们面面相觑,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呵,心想这学术界真是自由和包容啊。

飞飞还准备了几个问题,课后去请教他,他看着那书,问在哪买的,飞飞答是借的,他就不乐意了,说要经常用到怎么不买本呢?(不重要还值得买吗?)。回答问题是东拉西扯的,听得我云里雾里,他那书大多内容在别的书都有,只是换了绕口的称谓和不同的字母,就觉得玄乎起来。

不过,最后考试时竟然涉及到了2道论述,1个简答,所幸在别的书里有更直白详细的讲解,我也有看过,才算没留空格,但显然拉了不少分。而且,他还是复试时飞飞所在组的老师,我们还祈求过千万别碰到他,只能说世界有时真的很小啊。

旁听确实是件有趣的事,不仅见识了一些优秀的老师,有很多还是学术界的带头人,而且也提前知晓了些学校的一些内幕,还熟悉了些共同奋斗的面孔—考场上有见呵,还认识了些“前辈”,准师兄麟,便是一个偶遇,没想到竟然会有那么多的惊喜和意外收获。

在那几个月里,我和飞飞的关系无疑是最亲密的,我们一起吃饭、自习、散步、聊天:聊学习,聊过往,聊未来,甚至情感;我们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安慰;我们找各种理由相互请客,改善沉闷的学习状况。她简直是我全部的依赖,总能在她那里能寻到安慰和支持;少有的几次,她因事不来自习,我都是失落许久,学习也没劲;在那房子到期前,甚至想要搬去和她同住,因她室友的反复无常,而未果。在那段日子里,要没有他,我真不知道会是怎样的状态和结局。

记得在考前的最为低迷的阶段,我们在留学生餐厅吃涮锅,对即将踏上的战场,我倍感低落与消沉,她盯着我说:你不知道,其实你很聪明的吗?许久没听到如此直白的表扬,在惊愕同时,更多的是自我信心的回归,似乎又找回了些许力量。再情绪不稳时,脑海里便会自恋的不由自主地冒出那句话。

考完后的那个下午,我是刷白的脸,她是通红的脸,吃不下饭,在餐厅喝饮料,分析得失,预测形式。那会感觉糟透了,没上线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待在北京的,所以觉得有可能将是最后一次会面,只想和她多待会,再多待会。她也是极力安慰,说我们还要去吃广式点心呢;我之前说过考完后,请他和几个研友去那家粤菜馆喝茶品点心的。考完后,却没了心情,便约复试后,权当是一种希望和寄托。

成绩公布,总分我比她高2分,政治同分,专业都高些,而她,仅英语一门就比我高出近二十分。根据网上大家的猜测和议论,我们估算了下分数线,觉得都能上线,但我那英语就够呛。对那悬之又悬的英语是整日提心吊胆,基本上没报希望了,已着手收集调剂信息。

是飞飞最先告诉了我分数线,恭喜我们都上了,我那英语就比线高1分(后来听师兄说,实际划线英语是上调了1分的,也就是说我那英语是1分不多1分不少啊,好钢就是如此用在刀刃上的?!)

然后北上,一起准备复试。面试我们不在同一组,第一天,我陪她,主要也是想感受下氛围,了解下过程,对她起的作用甚微,过后,还拉着疲倦的她给我纠正英语自我介绍。第二天,她老远跑来陪我,不停地给紧张的我打气、放松,我因为脑子过于混乱,还对她的某个专业解释不满意,与她大声争辩,现在想来都后悔。控制情绪永远是我的弱项。

我真的很希望,在今后的2年能继续与她一起上课、自习、交流,一起度过那紧张又充实的2年。就算研究生阶段没有纯真友情,我至少还有她。她也说过,即使今后我们的导师研究方向不同,甚至学术相悖,我们私下还是好朋友的。

然而,世事难料。我只希望她能过得好,她是个如此聪慧的女孩,定然有更适合的道路。我相信我们的友情是禁得起考验的,无论什么时候,我都在这里等着你!

飞飞,谢谢你!祝福你!

上午,接到学院的电话确认通知书邮寄地址,心下稍安,也感谢他们负责的态度,上次寄协议书前也电话确认过,不知为何在路上走了整整10天,与其说是希望在把这些琐碎写完时已顺利地收到通知书,不如说是希望收到时已对这段岁月有所了结。

曾经,经常念叨2个词,也一直贴在桌上、刻在心上:平常心、感恩心。

对师兄麟,可能用感恩还不尽完全表达,感激、慨叹、唏嘘不已。他简直是我考研岁月中的奇迹,阴霾天空里的灿烂阳光,溺水时的那根救命稻草,也算是P大送给我的一份见面厚礼吧!

前有所述,是在旁听时邂逅师兄的,可真是个相当意外的收获呢。12月了,接近考试,也对专业有了个大概了解,对自己的喜好也有所偏向。当时对一位老师的研究方向产生了兴趣,便在一个早上,巅巅地跑去听他的课,居然还没1个人来,吸取教训,选了最后一排的角落坐下。似乎研究生的课程已接近尾声,大家都很懒散的样子,快上课时,一个黑衣男生拿着本书冲进已坐满人的教室,别无选择地坐在唯一的空位—我的旁边,然后就随着老师的开场白直乐(第一印象:傻傻的)。

忘了是谁先开口的,只记得他和我说了会话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直到下课。然后,顺便互换了联系方式,说顺便是因为,已经知道了他是保送的,都知道保送的和报考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那经验也就迥异;而且,他刚才一把拿过我放在一侧的自己整理的专业资料直说太简单了,考试可不止这样,还说什么工作了多好,考什么研啊等等,我还不太适应不太熟的人的直接,有点小小的不舒服。(印象:有点狂,热情,健谈,爽快)

过后,随着复习紧张的白热化,对他印象逐渐淡了,直到和飞飞为以往考题在书本上找不到原配答案而忧心忡忡,百思答不出时,飞飞提议,请教已考上的有经验的前辈,了解下怎么能答好题。飞飞那个“内线”已经研二了,忙得团团转,没啥心思搭理我们,我脑海里便浮现出仅有一面之缘的麟同学,但也是顾虑种种,举棋不定:或许人家早就忘了我呢,可能人家也忙呢,或者别人更没心思搭理我们呢。

我这个死要面子的人是最怕别人的拒绝的,在考虑了良久,别无他策,再三思索无望的情况下,在飞飞的鼓励下,终于怯怯地试探地给他发了条短信,心想要是他不回应,大不了我以后进来也不搭理他就是。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很清楚,语气非常和气,态度非常友好,道出了他们的经验就是答题要全面完善,还举例分析;我和飞飞自习研究了他的回复,互望一眼,得寸进尺的希望能有机会当面领教—当然是报考上的。临近期末,他们显然也很忙,但还是定了下来。

我和飞飞都觉得,求人嘛,还是要在家过得去的餐馆意思意思下,正好自个也改善下生活。挑来选去,他却直白说我们选的地方太不划算,定在了家快餐厅(真是个实在人啦)。

考前一个星期,当我们在约定地点会面时,我还没敢确认换了发型的他,他就认出我来了。带了一位他的大学同学L,也是上一年考上的状元。真是一场有趣的会面,在互相户口咨询的热场后,便出现了严重的2极分化现象:飞飞早就准备了许多问题,掏出笔记本来,有条不紊地一项项提问,与L商讨;我和麟师兄则就工作啊、社会啊、八卦啊什么的乱七八糟的侃得不亦乐乎,真是物以类聚啊!

虽然他们的建议啊经验啊搞得我们很紧张,事实证明在答题时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成绩出来后,要准备复试了,再一次怯怯地遥遥求助,当时想,反正我就认识你,不找你找谁啊。师兄拖过他的室友,详详细细地将其经历和经验教训和盘托出。来京后,师兄又忙里抽空地带了位同学来面授机宜,让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复试规则、程序等等,真是热心得没话说,我和飞飞是感慨不已。而且,那位同学就是我中意的导师的弟子,我就那么一说,他还真找了位来,可真是厉害啊,相当的佩服他的能力,当然当时是不会流露出来的,虽然师兄师兄地唤着,毕竟他本科低我2级,可能人家年龄比我们还小呢。

笔试后,师兄说面试他要参加做记录,我就在他那组,面试官全是院里的领导和学术大腕,当时也把我给骇了大跳。还好有惊无险,专业题轻松应对,当然也有他的功劳,不过,那死家伙大大咧咧地毫不照顾我感情地对着我同组面试的同学直说我英语太烂了,太不给人面子了!看着他那一天跑前跑后,忙得不亦乐乎的,还得不停地招呼应对面试的未来师兄妹,真是个大忙人啦,他那好脾气也让大伙都交口参赞呢,看看,这么早就已经笼络了人心,真不是盖的!当晚,在我的骚扰下宽心说我面试排名靠前,应该没什么问题。

等待录取结果的公布实在难熬,便决定打道返粤。那家伙在千般推脱万般婉拒后,总算抽出了宝贵的1个小时来接见我和飞飞,还是在那个破地方,我都不好意思,应该好好的请他的。飞飞都说,你与麟萍水相逢,人家那么热情无私地帮了我们这么多,真的该好好的谢谢的,当然要谢!怎么谢?吃饭送礼?恐怕都难以表达,不过,我还有的是时间来考虑哈。

在这样一位外表阳光、脾性豪爽、神通广大的师兄的指引下,这个研究僧生活应该不会太闷吧?!

对这段许多人称作炼狱般的岁月,我自认为还是比较从容和乐观的。在对期间的一些重要人和事都有了大概的描述和抒发后,也讲讲那不太心酸也不太刻苦的备考历程吧。

前面有讲,考研的愿望是植根良久的,如我的诸多计划一样也是雷声大雨点小,05年定了规划要考,06年上半年就在辞与不辞间痛苦挣扎了许久,5月底才基本上铁了心,6、7月开始在网上浏览一些信息,偶尔看看专业书—过目就忘,8月下旬北上,9月算是热身,10月,因为某些问题,基本上是处于混沌期,11月才基本上有了点状态,12月开始紧张,1月就有点视死如归了—身体也出现了点问题。

我向来就是个不太努力学习的人,推崇快乐教学,如我的座右铭“工作是为了生活,而生活不全是工作”一样,也认为“读书是为了理想,但理想并不全是读书”。信仰顺其自然,中考、高考、本次考研,这一路的平坦不敢自傲,多归于运气和上天的博爱。虽然有人总结为厚积薄发,是因平日的扎实,一步步走来的,确是愧不敢当的。

大概是在外企工作过,已习惯于对手头的任何事项做Plane,按重要紧迫度性进度跟踪什么的。故也就对复习的日程做有个大致安排以安心,罗列了每天的作息时间,书目的复习顺序等等,但也经常人为地无条件地更改。

专业方面,关键词:专业书目分类、期刊杂志、做笔记、讨论、听课

书目分类。官方列出了9本参考书,与往年比,是以2本薄书替换了一本近900页的大书,初看见书目还窃喜了一小会,换掉的那本实在是太全面太高难了。但这种小人心态并没持续多久,新列的一本也不简单啦;而且,有听课的老师和前辈告知撤掉的那书依然是考察重点,那么就意味着有10本了。别担心,把这10本按照往年题目涉及其的频率及各书之间的重复度,给予不同的权重,也就6本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其他的过目一遍或者选择性地看几章就可以了。必须的几本要常备案头,以便第一时间能够救急,其他非重要的能借就借,能复印的就复印—学校里复印都不贵。

当然,仅有这些基本的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能借到一些专著拓宽阅读范围最好了。该校的专业期刊也不可小窥,我们就收集了一些,后来又和别的研友互相交换,还将自认为的重点都复印了。在网上也找了些名家的文章研读,我是特喜欢L专家的文章,行文流畅、既言简意赅又切中时弊,有的重点文章还看了好几遍。实话的说,初试和复试都或多或少的有涉及那个研究方向。选取重点还是有一定重要性哈!

不仅要合理利用好各项社会资源,更要有效充分发挥好人力资源。第一遍书,看得仔细些,边做笔记,搭起一个基本的框架。第二遍,完善笔记,并能抓住重点要点;常说的把书读薄、读厚就是这2个阶段了。第三阶段,就是根据往年试题,在书上找出答案,飞飞是把答案一个个抄在笔记本上,我比较懒哈,就标记在书上。根据诸位前辈的经验和自身实践来看,历年试题确实是走捷径的最大保障,因为每科可能就那么些重点问题,题库选题,避免不了重复。最后,考前几天,就看看笔记,对印象不深的拾遗补漏,或自认为的重点再加强印象。

因为我们的专业目前在国内还算新兴,启蒙名家大都是国外的,书也大都是直译,难免有拗口的和辞不达意的,我们又都是跨专业,有时为了某个专业词汇,要收集很多文章来领会。一段时间里,我和飞飞开展每日一谈,晚饭后就某个主题以梳理书本内容,并发表些自己的看法或联系当前分析其理论得失,谈论不失为加深印象和拓宽思维的好方法。

听课也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补课,可以从老师的言语中感受该校本学科的研究重点,也可以请教些问题。我们听了几门科,有一门就是比较基础的,很符合跨专业的我们,还有些较为深奥的课程,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但对以后入校选课还是有好处的,也可以提前感受下老师的风采、摸摸其脾性呵。

政治,关键词:书、题

相对于在专业上的投资,政治算是大手笔了,根据网上大家的推荐和经验,购了不少相关参考书,那分数大有用钱砸出来的感觉,但很多书基本上就看了一遍而已。

9月底才着手政治,算是比较迟的了。先是买了那本经典的红宝书,看了几页就没法继续,实在太过于精炼、枯燥了;转手后立马买了窥伺许久的任汝芬的系列一,感觉还透彻全面,看起来顺溜些,配套的就是陈先奎的2000题。看完一章书,再做题,这是第一阶段,铺陈较广,进展较慢,持续了较长时间。

第二阶段,恩波的核心考案,小且精的一本书,有些概括和延伸实在很精辟,一章后还是做题,再一次做了2000题,并将自认为的重点、难点划出来,打算在最后阶段再过目一下。

12月底时买了陈先奎的100题,并上了海文的政治串讲班,当时还蛮庆幸买了那书,陈老讲的基本上就是他那书的,免去了我在课堂上奋笔疾书做笔记的痛苦。各界对陈老是各有褒贬,但我还是挺欣赏他的,且就认定了他。这一年他也也算没辜负大家的厚望呵,考题里还真就涉及了几个大家都能猜到的重点。

第三阶段,首推时事政治,我和飞飞各买了本,交换着看。再一起买了很多辅导专家如任汝芬、陈先奎的,和考研机构如领航、启航、海文等等的冲刺题目,一一做完是不现实的,主要是看,将各家论述的重点大点重复点抠出来再交叉揉合在一起,看看,增加点印象,

英语

对英语,基本上很难启齿,在划线前,为了那可怜的分数精神是折腾得够呛,多少次设想如果、假设仅仅是再多考1分也就不会那么艰难了,多少次后悔考前改错的2个阅读理解。所幸,那爱恨交加分数刚刚够,分毫也不浪费,实乃不幸中的大幸。

在英语之路上是一路坎坷呵,复杂感情由来已久。在中学时便头疼那语法,听从高人的建议,一直坚持贯彻之:读,读出语感,自然就读明白了意思,这招孔乙己的方法侥幸高考顺利通过,还意外地史无前例地考了个班上第二。大学时四级倒是一次通过,可怜的是那六级,考了3次才过,最后一次也不过在70游荡。

工作中,因有专门日语翻译,英语基本上没什么地位,偶尔用之,大概就跟老总简单交谈过几次,发过几次邮件而已。后来倒是请了个老美来教商务英语,可作为第一拨学员,偶们都是陪读,日理万机的领导们也经常不来上课,课堂就成了娱乐室,聊天、吃零食、看电影、打WULUO(一种纸牌),倒也有趣。

所以,老早就报了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辅导班,显然,从最终效果来看,作用甚微,但见识了一些新东方名师的风采,天才般勤奋刻苦的唐静老师,总拿自己开刷的小印老师,满口北京腔的黄培辰老师。新东方的教学无疑是轻松和愉快的,在各位名嘴的忽悠下,时间倒是过得很快,几个周末一下降晃过了。

依然不爱背单词,没捷径,就是懒;阅读等书都是前一年师弟用过的;模拟题和飞飞合买了考试虫和毕金献的,但偶水平实在太低,毕老的书不合胃口,拼了2套就没继续了。同屋考博的姐姐说他们一牛同学每次做毕老的题,客观60分能得54以上,结果考试总共也就得了50多分。

十一 考前小恙

每个人在人生中的一些重大时刻必然会有一定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记。如果说按照既定程序有条不紊地复习、考试,我这考研岁月也就稀松平常多了。但在最后关头出现的异常情况却是一场来自身心的艰巨考验,记忆也就尤其深刻。

素来以健康为最大原则,也一直有健康宝宝之称,注重并坚持食疗养身法,没想到引以为豪的金刚之身在考前差点崩盘了。

大概考前2周时,感觉身体略酸疼、乏力、疲倦,胃口也不太好,进而发展到晚上开始失眠,那时已住在学校了,2房一厅,每屋4人,平日里相处甚悦。但,那几天,前半夜好不容易入眠后,只要屋里或隔壁,即使是很轻微的声响:翻书声、走动声、打鼾声都会使我猛然惊醒。然后就异常清醒的,大睁着眼,盯着天花板,听着各种声音,直到疲倦后不知不觉中再次入睡,然后再次醒来,如此反复,一个晚上要搞个3、4回。搞得是精疲力竭,白天更加倦怠,复习效率超低,如此持续了几天,更加郁闷、烦躁,觉着复习了几个月,在最后时刻却要功亏一篑,是怎么也无法安心的。

研友都疑为太过紧张,劳累过度,神经衰弱而导致的考前综合症,其实只有自己最清楚,根本就没用功到那程度;觉着大概是因为这段时间缺少锻炼和娱乐,身体敲警钟了。要短时间内恢复元气不太可能,便想到以前工作一周后腰酸背痛时周末经常的消遣—沐足,北京的沐足业远没南方普遍和红火,所幸学校附近有一家门面还不错的。耗了一下午宝贵时间,在专业师傅兢兢业业的揉揉捏捏一通后,当时感觉是好多了,但晚上依然无法安眠。

同住的那位考博的姐姐说她当年考研前也是这样,建议去看看中医,开点中药调理调理。虽然偏见觉着中医没那么快的效果,但死马当作活马医,也得抓住这棵稻草试一试,备战了这么久,可不能还未上战场就给打败了。又费了宝贵的大半天时间去看医生,因为周末(考前的最后1个周六),去了2个医院,要么没专家号,要么就只有急诊。抱着最后的希望去了同仁堂,那位睡眼朦胧、一幅漫不经心样子的专家听完我急切的说明,再一搭脉,却是无所谓的表情,直说没大碍,顺手开了药方。我一看,才十多元一幅,还没挂号费高呢,这么便宜,有效吗?能立竿见影吗?强烈建议医生开点好药,价钱无所谓的,医生对我的请求却无动于衷,微笑着说,吃2幅看看就知道效果了。将信将疑地捧了回去,真是个神奇的药方,真佩服中医的伟大,2幅下去,我已经又恢复了活蹦乱跳、神清气爽了。

吃药,休息,看电视,没有看书,直到周一早上。意味着只有4天多就要上考场了,借着中药带来的精气神真得好好拼拼这几天了。

十二 考试进行中

到身体康复,身心俱健时,已浪费了不少时间,考试是迫在眉睫了,既定的每日进度便累计了很多,压存了一堆。考前既要保重身体,又要看完必需的书,实在是个二难抉择,但偶还是坚持把身体放在第一位,书就只能选择性地取舍了。考前和考中,学校是要封楼的,没什么地方自习,我和飞飞便在学校里一处昏暗的茶座抱佛教。

平日里,既不喝茶也不喝咖啡的我,为了提神,每堂考前都要先喝上一杯浓浓的咖啡,再带上一大杯,那2天喝的咖啡基本上超出了之前喝的总和,考后很长时间里闻着咖啡味就犯呕。

政治:看到试卷,小小的窃喜了下,论述题中有3道似曾相识(各模拟题中有涉及);考前一晚上随便抽问同屋研友的选择题,竟然有2个原题。那研友后来说,她1看见题目就兴奋地忍不住要发短信给我,在考场当然是不可能的,后来盛情相邀以火锅感谢之。

英语:基本上一直在发蒙。都说阅读的短文简单,但题目和备选答案就模棱两可,选来改去,漏洞百出。作文更是一塌糊涂,居然不由自主地按着新东方作文的模版套路写了(据说该题杀的就是我这样抄模版的);大家都见过的翻译文章,因为偷懒,没认真看唐静老师的博客,所以得分甚少;综上,酿成了二卷得十几分的悲剧。

专业课:之前很多认为该看的专业书都没看完,也有很多觉着还不明白,考完公共课那晚上,心里还是很不踏实,又睡不好,干脆就爬起来凑着小台灯,飞快地将所有都过目了一遍,以前没看完的全看完了,没懂的似乎也全都懂了。上考场后,看见题目,便和答政治一样,将脑海里有印象的答案先写在草稿上,把全部题目草稿后,再开始誊写在卷子上。这样的好处是,能在没启动全部脑细胞思考一个题目前,把临时填充在脑子里的有点印象的所有干点子都写下来,答题时再整理、完善之,显得有条理、步骤些;弊端就是较费时,我似乎每堂考试都感觉时间很紧张,交卷时还在奋笔疾书,最后答的那题就很马虎,字如斗牛。

最后那门专业课,很多人都提前交卷了,交卷前,监考老师照例叫着我的名字叫我快点,(第一门考试那女老师就记得了我的名字,陪着上WC时还交谈过几句,呵呵,名字独特,一直都比较引人注目。)坐在周围的同学也都惊诧地看着我还在已经写得密密麻麻的卷子上继续画符。考后,还有人好奇的问我是否本专业的,否也。虽然我不是本专业的,但也要答出水平、答出精髓来啊,一直秉记师兄们的教诲:答题时名词解释要按照简答题答;简答题要按照论述题的方式答,论述题按照小论文来写。虽然出处不详,但似乎受益良多。

还有,对熬夜备战的经历,在我读书史上仅有一次,高2的一次期中考试,和朋友打赌考第几名,熬夜看了几个小时的书,后来也就考了个班上第二,不太辉煌,所以就很少采用之,高考我是我们那地区的第三,第一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好友。大学时,很鄙视那种平时不学习,考前抱佛教的人,大学的课目,只要平日上课专心点,做做笔记,考前温一下书,不用费尽,都能轻松过关的,所以每次考前宿舍里几个人在楼道的灯光里通宵时,我却是照常上床休息。习惯决定命运!

十三 考后记※总结

持续2天4门的考试,可以说是全凭着非一般的毅力和冲劲挺过来的,考后整个人就像脱臼一样,咖啡劲一过,立马就懈怠、颓废了,我想估计以后再也不会有那股劲头了。在床上躺了2天,看了N多八卦和小说;也没心思见同学,没情绪逛街。值春运,好不容易才搞了张卧铺,返回了温暖的南方。

相对考前的按部就班,考后等待成绩的岁月真的是很漫长很艰熬很混乱很无序。大概是考试把元气都耗尽了,或南北气候相差太大,回来先就痛快地彻底地感冒了一场。也可能考试期间生活的无序,过量咖啡因子的刺激,以及略许心态的不稳,脸颊上额头上冒出了大粒大粒的痘痘。

然后拖着疲惫的身子顶着满脸的痘,欣喜地忙着会见别离了半年的朋友们,受邀参加公司的、圈子里组织的各项活动,但熟悉中又夹着陌生:领导层的变动;涨级加薪;年终奖;结婚;买房……猛地发觉,曾经什么都能插上几句、在任何场合都算主角的我竟然话语很少,竟然在K厅里只能默默地听人唱歌,这是不是考研后遗症之一呢:口才钝化、不善言谈交流了。

另一症状就是不爱逛街,不太喜欢热闹场合了,与聚会相比,更喜欢待在屋里,看些闲书,上上网,看看电影。

我似乎也算是周围人中的异类了:学生时,同学本科毕业的直接读研,我却要先工作;现在同事同学中结婚的结婚,买房的买房,我却又要放开一切去读书,好像都不入流不跟拍。

热闹浮华毕竟是少时,很快又趋于平静。如常的日子,睡到自然醒,在网上乱逛,虽然很不想很不愿,但也不得不面对考的结果,论坛上也有各式公共课选择题的答案,也无奈地点开查看一番,却是更加郁闷,各种参差不齐的答案严重影响心情。

大年初二晚上,又是在论坛上闲逛,又对了下政治选择题的答案,发觉印象中的答案是一塌糊涂,情绪更加恶劣。今年的春节堪称无趣之至,喜爱的麻将没摸,对家人脸色也不大好,除了一起去了趟海边,也哪都没去,就躲在屋里网上乱逛。也没心思修边幅,老爸看我成天就穿那件外套,还认为是因为没工作了,好像在节约,觉得过得挺苦,硬塞钱叫去买衣服,换个新手机,真是羞愧啊。

然后就觉得也很无奈,过了这么多年,还不能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要别人来决定自己的前途和命运。想那专业卷子我答得还是不错,但还要判卷的老师来定夺,来决定今后的路,一种很无奈、悲呛的感觉。

那段时间想法倒也挺多的,情绪很是复杂,可能也有很多经历相似的沦落人吧。觉着考研也是个矛盾的2难抉择:考不上,首先面子上就说不过去,当时是不管不顾地辞职的;其次,不能一直闲着,还是得要工作,起码得养活自己,得涉及到结婚买房买车一大堆现实的让我头痛的不想现在就面临的问题;当然也不可能再考一次,那意味着就再也没理想没盼头了,人生就这么完了?即使工作,未必就有如前的好单位好岗位。考上,至少可以缓冲下上述消极心态,休整2年,换个情绪再来面对社会。能考上就是出成绩前的唯一愿望了。

而对一些所谓现实的想法,是在拟录取名单出来后,在一些人的点拨下的思索:经济上的损失:这1年的无业和消耗+2年的学费生活费等大概开销+如果继续上班这3年的纯收入(仅按照离职收入计算,实际上原公司每年考核涨薪2次)>30W,1小套房子没啦。

更现实的是:我那凭一时冲动考上的、在国内还算新兴的生僻专业出路何在?2年后又会是个什么样的就业行情?还有对女生来说不大不小的年纪,其实这些我至今也不愿多想,依然乐观地认为车到山前必有路,先考虑怎么充实地过完那2年再说吧。N多人认为我2年后的工作绝对没原来的好,我只得摇头苦笑。我喜欢,我选择!但作为社会人,最终还是得面对社会的啊。为了多接触点社会,前段时间打算找兼职的经历是让我体会深刻:不找工作不知人才市场在何方;不参加招聘会不知待业的人有那么多;不面试不知道现在那么多企业的薪资水平如此低下。

所以,在双向选择的自由前提下,我现在依然乐得赋闲在家,也才可以敲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其实,我写这段经历就是想要告诫离职考研的朋友要从多方面考虑,能从一些成本得失风险效益等方面综合权衡,这也就是拟那题目的原意;但写着写着就成了考研的流水帐,完全没了初衷,见笑了!

但,我依然坚信,我们依然还年轻,依然还有激情,为了梦想,赌上一把又何妨呢?人生短暂,有梦就去追吧,希望你和我一样,走在一条长满荆棘却又鲜花盛开的或泥泞或坎坷的大道上。

谨以此纪念我的考研岁月,感谢考研论坛的提供的无私帮助,并送给正在和即将战斗在考研之路上的各位朋友:一路走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