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分数出来以后,我高兴之余想写一篇考研过程的复习心得,应该说这份冲动从准备考研起就隐隐有这个念头了。4月中旬复试结束,我趁着五一长假期间,回顾备考的这些日月,准备写出自己的考研心得。这是对考研岁月的自我总结,更是我的一个初衷:受益于各大网站上考研心得帖子甚多,我也理应将自己的经历心得留给后来者,希望也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考研首先是一种选择,但并不是最好的选择,当然也不是最后的一种选择,尤其对已经工作的人来说,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慎重考虑。我已经毕业十多年了,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在行业内也积累了相当的工作经验。我却选择了考研,而且跨校跨专业,要考的专业跟自己的工作也不相关,两年半后的就业也不确定。这些听起来好像是不明智的。但是对于我自己来说,这是我所能做出的最好选择,就是我所说的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慎重决定。
我本科的专业是经济类,毕业后在国企里呆了5年,因为种种原因,5年里几乎什么经验也没积累。2001年进入了现在的行业做销售,当初在行政职位和销售之间做选择,我选了后者,因为觉得还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在哪里,而做销售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几年下来,我换了3个单位,慢慢地了解了自己的个性,对纯经济类的企业和管理销售不擅长也不喜欢,却始终无法跳出这类行业。在上海这座“职员之城”每天过着典型的OFFICE生活,我心里充满了厌倦与痛苦,想想5年、10年以后会怎样呢?我也花大代价去做目前挺时髦的职业咨询,得出的却是内心根本不能认同和接受的结果。由此我悟到:没有一个人能比你自己要了解自己,也没有一个外人能帮你规划好你的发展,自己的职业与人生要能从内心去认同,要靠自己的信心与决心去开拓!这种道理很多人都明白,但对我来说,真正领悟到这一点,特别是真正有勇气去对自己的前途和人生负责,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因为我毕业已经十几年了!
于是,我决定通过考研来达到重新确定职业与行业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我很喜欢也很适合读书,很希望再进学校接受一次思维和学术的系统训练。尽管外人看来,我的考研选择是多么不切实际和冒险,但是对于我来说,是最符合心意、适合自己的重大决定。年龄大不是问题,正像有篇文章说:考研我也30,不考研我也30。不要因为年龄而不去选择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辞职了,开始复习复习,参加全脱产的1月统考。因为我决定选择的专业在上海没有在职班,另外我也不可能通过单位推荐参加单独考试。我决定辞职复习是因为尝试过工作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复习,结果是觉得这样根本不可能有实力去与众多应届生比拼。辞职后,大约半个月左右,我从各大考研网站上下载了很多关于考研心得的帖子,打印了厚厚一叠,细细地看了一遍,对于要选择购买的英语和政治参考书心里有了数,对复习时间的阶段划分心里有了大致的规划,尤其对于复习期间应该如何面对情绪和心理的波动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并预想了种种困难及其应对方法。在后来复习的几个月的时间里,我还会经常把这一大叠稿子拿出来翻看,关键是吸取信心!另外,我还利用公司的有利条件下载打印了厚厚一大叠的政治红宝书(政治理论大纲解析)和其他一些零星的复习资料。我正式在家复习备考了。
开始的半个月,我给自己定为定心时间,因为刚从单位出来,转换到全天学习的学生状态需要一个过程。我用一个大本子,开头的一页列出自己想到的这段时间内可能发生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法:
一、在学习状态疲惫、自我放纵时,我就问自己两个问题:1、未来的三年、三十年,你想过怎样的生活?2、如果明天就考试,你能得几分?旁边列出我的目标分数——总分360,英语和政治各60,两门专业各120。我本科时英语一直很差,工作时还报考过两次六级,一次38分,还有一次根本没去考。当时觉得考研英语能达到60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本着目标不妨求乎其上的原则还是这样定了,觉得最后能达到国家线就可以,如果能过60分,就一切OK了!
二、复习期间感到沮丧、难过、无助时,该怎么想?(这点需要说明的是,我辞职以后在上海是一个人住,当时也没有电脑,从公司出来后就意味着不能再上网了——我不会去网吧查资料的。而且我根据自己的情况已经决定不去参加暑期考研班,所以完全没有可以互相交流鼓励的研友,是闭门造车式的孤军奋战。)同时,我还是问自己上面的问题:明年的此时你想过怎样的生活?告诉我自己,绝不放弃!坚持就是胜利!!绝不放弃!!!
休息时,要在脑子里想象着:我成功了!360分!我在校园里快乐地生活……
预想的应对方法有了,我还摘抄了一些喜欢的励志话语,如“真诚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什么时候都不算迟”、“如果你有梦想的话,你就要为它付出爱、忍耐和伤痛”、“一点点的积累和前进,突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质变”等等,后来的实际证明我的心理准备工作做的不错。做任何事情,特别是考研,心态决定了一切,要尽力去想象美好和成功,快乐地去复习,效果才会好。另外备考无论是2个月、3个月,还是5个月、半年甚至大半年,都需要掌握好自己的节奏,避免心理疲惫,同时又要有紧张地和时间赛跑的意识。
11月开始,政治复习选择资料不求多,最重要的是手里有的书都要认真看,看完做完。政治复习的第二阶段做题比较重要,从中体会出题的特点并把握知识点的理解记忆。相比专业课和英语,政治很容易花费时间,所以必须控制自己每天政治必须看一点,但是一定不超过2小时。英语则开始了作文的准备,我主要看网上下载的《写作突破100题》,但是很难强迫自己下手去写,每天也就花半小时左右。精读真题、完形和新题型练习、泛读还是每天都坚持,这时单词已经不再花专门的一整块时间去看了,主要在做题中补漏。那句话“一点点的积累和前进,突然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质变”开始应验。做题时我一直坚持控制时间,客观题一定养成习惯在1个半小时内完成。两门专业课我自己对照历年试卷和课本自己出题,总结归纳出知识点,然后一个一个点的详细写在本子上,差不多每天花两小时左右。
到了12月,月初时我参加了一个政治冲刺班,两天结束后就基本将政治扔到一边,因为现在的时间需要更多的留给专业课的背诵。冲刺班有条件的话还是可以上一上的,关键是要理出精练的重点要点,平时不关心时事的这时要通过冲刺班发的辅导资料和老师的讲解有背些什么的概念,在这之后的1个多月时间里每天看一点就可以了。如果没条件或者想省掉这笔银子也可以选择背诵《考试分析》,《考点狂背》这种薄薄的小字典,用这些也足够了。基本知识点掌握牢固才是最好的应试方法。我在12月里还反复做和看历年真题的选择题,以及任汝芬讲义与习题集里的选择题和简答题。英语虽然做宫的模拟题得分一直很惨,但还是坚持每周一篇的频率,到了月末眼看还有好几篇没完成,就突击在几天内扫完,分数比前两个月的突然又下降了很多,心里有点慌,但是还是按照宫老师的说法,反复看历年真题。作文一直到快20号的时候感觉还是写不出,心里真的急了,就冲去交大上了半天英语冲刺班的作文讲座(是哪家办的都忘了),学了一篇作文套路回来,后来的十几天里每天琢磨这篇模式,慢慢从看得似懂非懂到能熟练地背熟,并能加上自己的发挥。后来证明套路很有用,因为考试时经过前面2个多小时的英语答题脑子已经很紧张疲惫,作文只能是原有模式和句型的本能反映,不可能指望灵感突发写出什么新颖的漂亮句子来,而套路和模式也使我不至于跑题和无话可说。两门专业,我基本都不再完全看教材,一门我整理了各个专题在笔记本上,每天照着看和背;另一门我把每一个细小的知识点都分别写在卡片上,一共有50多张,不断看和背。这些都是针对名词解释和简答的,论述题则是靠平时留心相关信息和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杂志整理出来的可能要考的热点和难点,我把它们也都全部写到笔记本上。这时复习就只能根据自己的笔记来,全靠前一阶段的积累,即使有超出自己所想的地方也无法补救,只是把想到的掌握得尽量牢固。因为考试的3小时里几乎容不得自己再进行新的构思和发挥,能手不停笔地把所记忆的内容发挥得尽可能多就已经很不错。
元旦的3天里,我突然觉得很厌倦,结果是把所有书本都扔了3天,躺在床上几乎从早到晚看电视,一直看到不但眼睛疼甚至脑子疼才休息睡觉。这也是复习期间很正常的一种低潮反应,我放纵了3天后又开始每天反复背专业和英语,并强迫自己一直坚持到考试的两天前。
考试的前一天下午,我住到了学校附近的旅店里,到了晚上才发现旅馆房间完全不隔音,走廊的灯彻夜通明,我翻来覆去折腾了一晚上,凌晨才迷糊了一会,早上政治,时间控制的很好,提前15分钟左右才答完卷子。下午的英语和第二天的专业,时间控制也同样满意。英语的阅读A感觉怎么跟模拟题以及历年的卷子一点也不一样,几乎每个答案都完全没把握,但是坚持按原定时间完成很重要,控制时间能使心境保持不乱。考试结束后我就立即回自己住处,宁可在熟悉的环境睡觉。第二天专业课出题有不少是自己预测之外的,但还是坚持努力从自己熟悉和准备的角度尽可能答多一些。到了下午的3小时,整只右手累得几乎抽筋,写的字越来越抖、越来越歪,后来这门课分数相比上午的低了不少,我怀疑跟这点也有直接关系。
好了,就写这些吧。写完有种非常畅快的感觉,我觉得考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择,但是选择了就要慎重地对待,我希望我的考研经历能对后来的考研者有一定的帮助,尤其是在职考研或者毕业多年后的考生们,祝你们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