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中国要加快国际政治话语的建设

2008-01-08 18:20 战略·谋略 ⁄ 共 245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郑永年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正在面临来自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世界的软性压力。硬性压力指的是军事和地缘政治学意义上的压力,而软性压力则表现在文化、价值和外交行为方面。

在软性外交方面,西方对中国的政策历来就有两大派之争。一派比较现实,侧重于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接受一个稳定发展,不断和国际规则接轨的中国。这一派也相信西方很难影响中国的内部发展。

另一派则认为西方对华的经贸外交远远不够,西方有责任也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的内部发展。因此,西方就必须从自己的价值观出发不断促使和促成中国的内部变革和外交行为朝着西方所认为的正确方向发展。否则的话,中国不仅会在硬力量上对西方构成威胁,而且更会在软力量方面和西方构成竞争。

西方对中国的担忧,与其说是中国的不变化,倒不如说是中国内政外交方面行为模式的逐渐成型。以往,在西方之外的国家和西方的关系只有两个模式,要不是自我孤立或者被西方孤立,要不就是依附于西方。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苏联阵营奉行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西方视之为大敌,结成了紧密的联盟和苏联对立,直至苏联的解体。苏联阵营和西方没有实质性关系,互为孤立。

在其他地区,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则是依附于美国和西方而得以发展。尤其在拉丁美洲,形成那里的学者称之为依附性发展模式。

顾名思义,在依附型发展模式下,这些国家高度依赖西方。名为主权国家,但国家各方面政策有其是外交政策方面没有很大的独立性。

仍须在国际政治话语上努力

但中国则不一样。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将近30年中,中国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发展出了自己的模式。在经济上,中国已经和国际经济体系整合,成为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角色。在这个体系内部,中国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在政治上,中国并没有受西方多大的影响,不断摸索着自己的道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模式。

这种新型发展模式不仅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同和接受,而且也对像俄罗斯这样的新兴民主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尽管中国内部还面临着无穷的问题,但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这种正在形成中的中国模式很有可能对西方的民主模式构成有效的挑战。这是西方所不能接受的。

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西方阵营加强联合,向中国推行基于西方价值基础之上的外交政策,即价值外交。所以近来欧洲各国随着领导层的变迁希望改变以经贸外交为核心的对华政策。

一些国家不断向美国靠拢。德国要在亚洲推行价值外交,显然是针对中国的。法国尽管在价值外交和经济外交之间选择了后者,但对中国来说,这种以庞大的经济利益为前提的经济外交的持续性会成为问题。

中国和世界各国的经济相互依赖性已经达致一个很高的程度,内部的经济发展也使得经济因素在外交上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但使用经济因素只能减少外交的压力。经济只能是一种手段。如果不能在国际政治话语上努力,经济手段的不断使用会带来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

实际上,中国在对美国的政策方面,也面临着类似的情形。更为重要的是,一旦遇到能够体现西方价值的外交事件时,西方各国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会对中国施加共同和一致的压力,例如在非洲达尔富尔问题上,在缅甸问题上等等。把这些问题和中国即将举办的奥运会联系起来更是近来西方的一个热点。

以各种途径达致国际价值认同

西方推行价值外交有其困难的地方。要西方各国在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两者之间作一明确的选择并不容易。因此,各国在对华政策上很难达成共识,一致行动。

另一方面,如上所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很大的能力来对付西方的价值外交。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可以对西方的价值外交置之不理。

在实际层面,中国的外交政策并非像西方所认为的只重视经济和战略利益,而完全不顾价值和道德,尤其是人权。中国外交在近年来已经作了很大的调整,只不过这种调整主要体现在行为层面,而非国际政治层面。

中国在北朝鲜问题上、非洲达尔富尔问题上和缅甸问题上都已经作了最大的努力。不可否认,在这些问题上,中国有本身区别于西方的利益,或者是经济利益或者是战略利益。但同样,中国在这些问题上的作为一方面和西方不同,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自身的价值观。

在冷战后,西方提倡人道主义的干预,极端者甚至提倡人权高于主权。当然,人权高于主权只是西方对其他国家而已,西方国家内部其实还是国家主权至上。就是说,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干预外部世界的一种新国际理论。

对此,中国和很多第三世界国家一样,当然不会接受。但同时中国并不否认人道主义干预的必要性。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各个领域的国际组织表明中国已经“让渡”了一部分至少是国家经济权力给这些国际组织。

在经济全球化状态下,任何国家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绝对主权。在政治方面,中国政府也已经接受和认同民主和人权等理念,并且把这些理念看成为全人类的普遍价值。

中国因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活动,并且已经成为一个主要贡献国。中国所不认同和反对的,就是西方为了实现这些价值所采用的方法,包括西方对中国本身和西方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所实行的方法。

中国反对西方动辄就要采用经济制裁的做法,更反对动辄采用武力。原因很简单,很多很多的事例已经说明这种做法显然不能起到所预期的作用,并且中国本身过去就是西方这种干预政策的受害者。

西方要中国重复这些方法,显然并不现实。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在人道主义干预方面不断探索自己的道路,表现在上面所说的中国在北朝鲜、缅甸和达尔富尔等问题上的态度和外交行为。在这些方面,中国作了很多工作,贡献不少。

由此看来,在软力量外交方面,中国面临三个互为关联的挑战。

第一,尽管面临西方的压力,但中国仍会继续不去重复西方所通行的传统干预政策如经济制裁和军事打击。

第二,努力不断探索自己的人道主义的干预道路。

第三,调整和重新解释中国的国际政治话语,或者重建中国的国际政治话语,使得中国的国际政治话语和其国际政治行为相一致。

这种做法并非要挑战西方,而是要用不同的途径达到国际社会都加以认同的国际价值。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的国际责任。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