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走向“正常”的中法关系

2008-05-26 21:01 战略·谋略 ⁄ 共 115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巴黎“4.7”火炬传递风波标志着由于2003年法美对抗、以及希拉克本人的独特因素而形成的中法特殊关系的终结,中法关系由此走向“正常化”。

2003年法国由于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而与中国、俄罗斯以及德国建起准战略同盟,中、法这一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的关系也由此达到建交以来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然而,伊拉克战争只是历史长河的一个特殊历史事件,其效用也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而结束。而这时,国与国之间真正的关系天平开始显现。这应该是此次中法关系恶化或者说从过去超乎寻常走向“正常”的原因。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法两国相距万里,既无利益冲突(如领土争端)也无特殊的利益(如经济统合),双方相对超脱,可以说两国缺乏真正的共同核心利益。如从法国的外交角度讲,法美关系是第一位的,事实上,只要是未被排除在国际体系内的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排第二位的则是欧盟及其邻国。法国做为欧盟的主要成员国来讲,这是顺理成章的。而外交重点排第三位的则是其前非洲殖民地。法国每两年举行一次法非会议(中国建国近六十年也才举行过一次),每隔一年举行法语区的法非对话。可以说法国做为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而在联合国能够占据一席之地,与其和非洲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影响力密切相关。而排第四位的则是阿拉伯世界。这不仅是因为阿拉伯世界富含石油,更由于其本国就有一百余万穆斯林。而当年法国之所以拼尽老本也要反对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对伊斯兰国家的伊拉克动武,原因也在这里,并不惜与意识形态相距甚远的中国和俄罗斯结盟。排第五位的才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发展国家。如果从法国的亚洲政策讲,中国未必会排在日本之前。而反观此次巴黎火炬传递,法国居然会为了一个和他们毫无经济利益关系的西藏而不惜得罪中国,可见中国在其心目中的真正份量。而这一点,可在法国总统萨科尔奇竞选总统时出版的《见证》一书觅得端倪。萨氏在最后一章论述法国外交关系时,法美关系、法非关系、与阿拉伯世界均使用单一章节论述,而中国仅一笔带过,而且是和“印度、巴西和东南亚各国”放在一起并论。

而从中国角度讲,中美关系是外交基石,是外交的核心。第二位的则是亚洲邻国,包括日本、朝鲜半岛、印度以及东盟。第三位的则是欧盟,而在其中又包括中英关系、中德关系,中法关系等等。而现实层面上中俄关系也往往平行或高于中国与欧盟的关系。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中法两国由于地缘和历史的原因,并不存在共同的核心利益,因此在特殊的历史事件建立起来的特殊关系也必将随着特殊历史事件的结束而结束。这一点很象日本刚崛起时由于对抗俄国而与英国建立的短暂的同盟关系。因此从可以预计的将来,中法关系将“恢复”并持续保持“正常”状态,或者出现新的特殊历史事件或者中国的崛起达到一个质的突破点,成为世界超强,否则中法关系将一直“正常”下去。

法国巴黎宋鲁郑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