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写给胆敢读博士的人

2010-06-10 18:00 学术科研 ⁄ 共 1870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作者:陈明伟

   这段时间科学网上关于博士的文章还真多,并且几乎每一篇文章都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我读后最大的感受就是:博士真难,真清贫;做学问,真累,真辛苦。突然想起了巴西教育家保罗•弗雷勒写的一本书,借用他的书名表达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写给胆敢读博士的人。

   博士是我国学历层次中最高的一级,也是高级知识分子、社会精英的代名词了。借用《博士生女朋友有话说》一文的作者的话来说就是“我对博士生的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我原来觉得他们是家乡的骄傲,国家的精英,好像是山上的神仙,潜心科研,逍遥自如,与我们这些凡人大大不同。”殊不知,博士生也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和“高危人群”啊。

   我自己还没机会去读博士,当然不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只能从这些博士的文章中体会博士生的生活,只是从中读到最多的还是清贫、辛苦、孤寂、压力大等字眼,感受到的还是一股悲凉和无奈。写给胆敢读博士的人,应该算是对后人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自己一个犹豫的自问吧。

   博士很穷,博士生的生活很清贫。《博士生女朋友有话说》一文中说“前些天我听我男友说,他隔壁寝室师兄跟女朋友分手了,师兄女友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儿嫁给没有房子的他。我男友的室友也跟相恋2,3年的女友分手了,原因还是房子,钱!他们已经要准备结婚了,他女友在老家工作,结婚后打算过来上海,她要求在上海买房,他现在的经济状况买不了,于是吵吵吵,吵到分,分了,就这么分了,就因为房子,钱!房子!听说那位博士兄弟天天喝酒,夜里还忍不住流泪。”。而北理工退学博士也称“读博太穷,读博前,其工作一天工资将近200元。读博以后劳动强度增加,但每月只有学校发的500元补助,还常常被拖欠。”在其跟帖中,还有不少同学表示自己的月收入“不足800,且导师一分钱不给”。

   在读博士穷,刚毕业的博士日子也不好过哦。在《海归博士归国三月跳楼身亡》一文中我们得知就是这么一位海归的博士刚毕业参加工作竟然“在扣除房租、所得税之后,每个月到手的有2000多元钱。”,而这估计也就只能凑合着一家人的生活费了,但是孩子上学、买房更需要一大笔钱。同在一个建信学院的同事“也同样是拿着低薄的薪水,年近而立,从小到大背负了太多希望,却仍然无法回报父母。”写到这儿,自己都不免有些伤感。父母辛辛苦苦的供养孩子读了几十年的书,蛮以为博士毕业能有个好待遇,能孝敬下父母,但是却连自己的生活都入不敷出,没准结婚买房子还要父母补贴一些钱呢。

   博士生苦啊。俗话说“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也。作为博士生,更是要专心、精深的研究学问。一些高校要求博士毕业必须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少篇论文。要做到这一点,不静下心来读一些书,不坐坐冷板凳,恐怕是达不到要求的。而理工科的博士生,有的一周六天都得在实验室泡着。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社会,在这样一个人心浮躁的社会,能置身事外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做自己研究的人实在太少了,毕竟类似苦行僧的博士生生活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了的。

   博士生孤寂啊。在这一点上,还是《博士生女朋友有话说》一文中的女孩概括的形象,“还有件事让你难过的,就是你同学的小孩都能去打酱油了,你超过晚婚年龄好几年了还没有女朋友;如果你有女朋友,情况更糟糕:本来压力只是来自觉得对不住父母,现在女朋友那又来了一层压力。即使她非常通情达理,温柔体贴,善良朴实,一点都不吵不闹不抱怨,你也会有压力。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都会想尽最大的力让自己的爱人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你现在基本上不能给她什么,甚至,工资还没她的一半。”。而浙大的海归博士死后,浙大党委宣传部部长说以后要对青年教师有更多的关心和辅导。是的,其实早就应该这样了。博士也是人,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承载了太多家庭的希望和责任,正在读博或刚毕业的博士却还算不上成功,而与他同龄的人或许都已经安家立业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了。作为不比别人差,也不比别人不勤奋的博士来说,混到这个地步,心里难免有许多郁闷和孤寂了。一旦找不到合适的排遣渠道,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博士生的问题还有挺多,比如北理工退学博士指称的培养体制有问题,导师挂名不指导,以及网上疯传的海归博士遗书说“国内学术圈残酷无情”等等。这些基本都是让人描述后的感觉,或许里面会有一些偏颇之处的。

   当然,博士生的生活也不可能是一片黑暗、毫无乐趣可言的。不然也不会每年还有那么多人去读博。或许也正如另一篇博文的标题一样吧“博士是一张经历”。

   写给胆敢读博士的人,这只是一个善意的提醒,一个踏进大门之前的扪心自问和三思而行。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