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伟人 > 正文

毛泽东的四项决策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2007-09-29 07:26 伟人 ⁄ 共 3048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一是遵义会议以后的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遵义会议以后,毛主席重新取得了军事指挥权。但是,首战土城即失利。因为根据情报,敌人只有四个团,所以毛主席在土城设下伏击圈,制定了作战计划。哪知情报有误,敌人为两个旅,六个团,且敌人援兵接踵而至。形势对我军不利,如果继续作战,势必两败俱伤。如果是一般人,复出的首次战役,必然要不惜一切代价打胜,以争取威望,可毛主席审时度势,不与敌人硬拼,及时撤出战斗,实乃大将风度。一渡赤水进入扎西,把黔军,川军调往贵北,川南;然后杀个回马枪,二渡赤水把中央军调往黔东北。而后三渡赤水把几十万敌军调到乌江北岸。四渡赤水后直逼贵阳,调动金沙江守军五万人回师贵阳。随即我军转向佯攻昆明,一直打到距昆明市区十五公里的地方,把金沙江剩余守军调到昆明,至此,金沙江几乎等于不设防。刘伯承亲率军委干部团抢占皎平渡,两只木船,七天七夜,数万红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

四渡赤水不仅是毛主席的得意之笔,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有一席之地,显示了毛主席作为杰出军事家的高超的指挥艺术。毛主席运筹帷幄,不仅指挥自己的军队,而且声东击西,瞒天过海,成功地调动了敌人的军队,实在是令人叹服。连蒋介石事后也承认,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而任由毛泽东摆布,将来写入战史,也是耻辱。

二是解放战争时期,命令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显示了毛主席作为战略家的高屋建瓴。大别山地区是国民党统治区敏感而又薄弱的地区,在大别山地区开辟根据地,可以直接威胁南京,武汉等国民党军事重镇,为转入全国战略进攻奠定基础,是我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的开始。当时,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成品字挺进国统区,在国民党统治的区域进行鏖战,实现了把战火引向敌战区的目的。三路大军犹如三把尖刀,插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直接威胁南京等国民党重要城市,打乱了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实为整个解放战争中的精彩之笔。而采取无后方的千里跃进的进攻形式,也成为世界战争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一创造性的战略决策,独特的战略进攻模式,只有具有战略眼光的大战略家方有如此大的手笔。

三是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朝的历史原因大家都耳熟能详,毛主席的这一决策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至今依然存在,显示了一个大政治家,大战略家的超前政治眼光。众所周知。当时我国是建国之初,国力薄弱,战争的创伤尚未愈合,国家是百费待兴,而当时的国际环境亦很困难。南面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支持法国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如果我们任由美国灭亡朝鲜,那么东北这个战略大后方就会直接处在美国的威胁之下,中国将面临南北夹击的局面。当时,共产党内部意见亦不统一,有人主张打,有人主张不打。在无法回避的严重挑战面前,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战略家,经过慎重权衡,果断作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策。毛主席的这一决策,不仅保卫了祖国的安全,援助了朝鲜,而且促进了亚洲甚至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二战后50年世界总体和平的确立和“三个世界”国际格局的形成,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而且打出了国威军威、确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尊,创造了有利的国际地缘安全环境,对于国家长远建设具有奠定安全基础的历史作用。。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确立大国地位和中华民族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奠基之战,是中华民族重新崛起走向繁荣富强的里程碑,它将永久载入中华民族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史册。彭德怀也说过,通过朝鲜战争,西方侵略者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举重若轻游刃有余的统帅风格,确立了毛主席在国际上的大战略家,大政治家的历史地位。

四是炮击金门。1958年,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要求蒋介石集团从金门岛,马祖岛撤军,提出金门,马祖等岛屿应予“非军事化”,“中立化”,其目的是想以“台湾地位未定论”为借口,制造“一中一台”,分裂中国。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支持金门,马祖“中立化”,“非军事化”。针对金门,马祖“中立化”,“非军事化”的问题,台湾蒋介石集团当即反应,反对从金门,马祖撤军,并说没有接受杜勒斯谈话的“义务”,称“任何涉及国军金,马外岛中立化或非军事化的任何决定均将被视为有损我合法权益”。

中国政府亦积极回应,毛主席于1958年8月23日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马祖进行炮击。国防部长彭德怀于10月6日发表《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指出台湾,澎湖,金门,马祖是中国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宣布停止炮击一个星期,让国民党当局恢复补给。10月6日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采取打打,停停,打打,半打般停的方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发布文告,指出“中国人民的事绝不容许美国人插手,这是民族大义。执迷不悟的人究竟是极少数。台湾当局迷途知返,接受和平解决的时机,看来尚有所待,我们继续寄以希望。”

1962年元旦,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声称要“反攻大陆”,3月,台湾当局下达“征兵动员令”。蒋介石乃一代枭雄,他自己又何尝不知道,以他的实力,如何有能力反攻大陆?其用意仍是向世界宣布,大陆与台湾是一个中国,他还是要“统一”中国的,以对抗所谓“一中一台”,“两个中国”,“台湾地位未定”等分裂祖国的主张。以后,蒋介石每年元旦都要发表讲话,号召“反攻大陆”,直到他去世。

中国人民解放军对金门,马祖的警告性炮击,也一直延续到1978年12月31日。由于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反对金门,马祖“中立化”,“非军事化”,打破了美,英等帝国主义企图将金门,马祖从中国领土中分离出去的阴谋。

在金门炮战中,毛主席娴熟地运用了政治斗争技巧,且糅合于军事斗争中。以至于后来大陆和金门的国民党军队形成默契,对金门单日打炮,双日停止。单日打,表示中国内战仍然存在;双日停,便于台湾军队补充给养,长期固守其,精致巧妙令世人赞不绝口。美国对此毫无办法,只得宣布停止护航。国民党也接受了这种象征性战争的安排,仅在单日偶尔发炮还击。自1959年初,双方的炮击都只打到海边的无人地带。自1961年12月中旬起,大陆停止实弹射击,只在单日打宣传弹,随后,台湾军队也积极响应,照此办理。这不能不说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也是世界战争史上具有戏剧性的战争形式。

金门炮战,展示了毛主席作为大政治家的高超的斗争艺术,显示了毛主席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运筹帷幄,游刃有余的政治能力,从而确立了二十世纪一代伟人的风范与地位。

毛主席作为二十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不仅直接改变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而且改变了二十世纪世界的历史,形成了二十世纪新的世界格局。有人说,时势造英雄,的确,历史可以创造英雄。二十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是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个造就英雄的年代。但是,二十世纪的中国,群雄并起,军阀混战,很多人的社会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条件都远比毛主席优越,仅共产党内部就人才济济,为何独独毛主席脱颖而出?历史给了英雄施展才华与能力的舞台,但历史同样也在选择有雄才大略的英雄。只有具有雄才大略的英雄,才能在历史舞台上独领风骚。

看看一九二五年毛主席写的《沁园春?长沙》吧,“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看看年轻的毛主席的诗词,是何等的气魄!

伟人就是伟人,而不是某些人所说的个人崇拜,是毛主席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中国历史,是毛主席改变了二十世纪的世界格局。

作为二十世纪世界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毛主席的历史功绩永不泯灭。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