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中国并未出台类似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国防战略或国家军事战略的文献。其利用“白皮书”、演讲及文章作为公开传达政策和战略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中国军事和安全事务的透明度有所提高,其每隔两年出版一份国防白皮书,2009年还开通了国防部官方网站。最近一版国防白皮书于2008出版,将中国国防政策概括为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并保障国家发展利益、实现中国国防和武装部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加强武装部队性能(以信息化作为主要衡量标准)贯彻积极防御军事战略、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以及培养一个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然而,中国应该对外更加明确的阐述其军事投资、做出这些投资选择的战略与意图,以及其正在发展的军事能力。
对中国战略观的研究仍然非常模糊,外界观察家很少能够直接接触到中国力量建设正式战略、中国领导阶层对使用武力的态度、制定解放军的力量结构或理论的应急规划,或是中国战略声明与其实际政策决定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危机的情况下。
(二)中国的战略重点
很明显,中国领导人是基于一系列战略优先事项制定国家决策的,这些战略优先事项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持经济增长和发展、维持国内政治稳定、维护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保护中国的大国地位。中国领导人形容称21世纪第一个十年是“战略机遇之窗”,意思是地区和国际条件都有利于中国崛起为地区大国与提高国际影响力,应尽可能延长这一“机遇之窗”。
中国领导人重申并继续支持自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这是中国整体战略和政策的基础。然而,中国高级领导人的发言和评论越来越体现出两个中心思想,暗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面临着一些矛盾与挑战。
其一,改革使中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迅速发展,但也对国内稳定造成了重大的新挑战。其二,改革日益推动中国靠近全球安全环境,这使外部事件能够对中国内部形势产生影响,反之亦然。这两种看法使中国领导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到2020年的时候,他们应该应对或利用外部紧张,尤其是与其他大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维持有利于中国发展的环境。
北京日益增长的经济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采取更加积极的外部姿态,表明愿意保护本国利益,同时还有意在解决争端与推动地区合作方面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正如前文引用2008年版中国国防白皮书内容所述:“中国已经成为国际体系的重要成员。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虽然如此,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其中一些超出了中国领导人的控制——可加强中国对国内问题的侧重,或使中国脱离和平的道路:
•经济。经济持续发展仍是中国共产党确保其执政合法性和发展军力的基础。意料之外的资源需求增长、全球资源短缺或价格震动、或是获得资源的途径受限,都会影响到中国的战略观和行为。这可能会迫使中国领导阶层重新检验其资源分配的优先次序,其中也包括军事资源。
•人口压力。未来中国面临的人口压力将会进一步增强,会形成一种限制中国维持高经济增长率能力的人口结构。
•环境。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以污染环境为代价的,中国领导人担心这些问题会对经济发展、公共健康、社会稳定与中国国际形象构成威胁。
•海峡动态。尽管自2008年3月马英九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以来,台海两岸紧张局势有所缓和,但台海战争以及美国的干涉仍是解放军最紧迫的长期关注。未来有可能爆发的台海冲突将推动中国军事现代化。而且,中国领导人承认台湾独立将严重破坏中国政府的合法性。
•地区关注。因为中国靠近或与世界许多重要“爆发点”有关(例如,朝鲜、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中国领导人希望避免区域不稳定影响到其边境地区,进而对中国经济发展和国内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地区安全动态的变化——例如,有关获得与运输国外资源能力的威胁感知,或朝鲜半岛的瓦解——都有可能会改变中国军事发展和部署范式,而这有可能会对中国周边国家产生影响。
(三)未来战略的讨论
2009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戴秉国阐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称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维护基本制度和国家安全、确保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中国目前的战略仍然是应对外部环境,确保周边环境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一战略似乎被北京的外交和安全策略机构广泛接受。然而,中国特别是中国学术界偶尔会就“中国如何达到这些目标,以及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与邻国或美国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如何能最好地实现其目标”的问题产生分歧。
一些人喜欢前最高领导人邓小平在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传统指导:“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决不当头。”这一指导思想反映出邓小平相信,中国外交政策及安全战略必须加强其核心国家利益,通过韬光养晦来促进国家发展。另外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应该积极与地区参与者和美国合作,提高中国影响力,确保周边国家和更远距离的强国相信中国不会对其安全构成威胁。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中国在保护其利益方面需要更加强硬、更加自信,自觉反击美国对中国的遏制,或应对美国在台湾、日本、韩国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
中国军政领导人还在积极讨论另外一个问题,即解放军应该发展什么样的新能力,以保护并提高中国除传统要求之外的其他利益、保护中国不受攻击或压制、防止台湾独立或影响台湾、按照北京的意愿解决纠纷、支持中国在南中国海及其他地区的主权要求。一些高级军政政府家提倡不断提高解放军力量投射能力,而其他人要求解放军提高国际维和、人道主义援助、灾难援助和保护海上航线能力。这些关注会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中国当前国防政策的制定还不得而知。然而,这些问题对中国国防计划思考的影响却越来越明显。
(四)新历史使命
2004年,中国领导人确立了中国武装部队的基本使命,即“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这些“新历史使命”主要集中于调整中国领导阶层对国际安全环境的评估,以及扩展国家安全的定义。2007年,北京政府在一份有关《中国共产党章程》的修正案中,对这些使命进行了深入的编纂。按照当前的定义,这些使命包括:
* 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 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 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 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据官方著作显示,在清楚表述这些使命的背后,存在着一些驱动因素:中国的安全形势、挑战以及有关中国国家发展优先事项发生了变化,北京政府希望按照共产党的目标,重新对解放军所担负的任务进行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徐才厚表示,“这些使命体现了党的历史任务对我军的新要求,反映了国家发展战略的新变化,顺应了世界军事发展的新趋势”。《2008年国防白皮书》指出,解放军一直按照指示“统筹资源,兼顾富国和强军”、“履行其新历史使命”以及“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和军事管理创新”
尽管经济发展仍是中国的中心任务,但中国领导人显然打算让国防与经济增长协调一致,以确保自身的发展。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针对军队提出的战略指导方针便体现了这一点,他号召军队发挥更广泛的作用,以确保中国的战略利益,其中也包括在中国领土之外的利益。
2009年3月,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催促军方集中精力“打造核心军事力量”,但也要具备“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他还指出,在具备圆满完成所有任务的先决条件后,中国武装部队必须积极参加并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
中国权威媒体对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描述包括:反恐、维持社会稳定、灾难救济和救援、国际维和行动。此外,中国领导人还提及的其他“非战争军事行动”包括,保护海上航线、网络战、天基资产的安全、开展军事外交以及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准备。
2009年,解放军海军派遣军舰在亚丁湾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便是中国履行其新历史使命的实例之一。另一个实例是,2008年12月,中国下水了首艘医疗船。虽然该船能够为作战行动提供支持,但中国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的都是该船所担负任务中的人道主义救助方面。
(五)中国的军事战略
解放军的理论学者已经制订了以理论为导向的改革框架,长期目标是打造一支能够进行和赢得“信息化情况下的地区战争”的部队。根据国外的军事行动,尤其是美国领导的战役,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和伊拉克自由行动,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身的战斗史,中国正对整个武装部队进行改革。
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都很大。但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斗中进行过测试。缺乏作战经验仍使外界很难对中国军事改革进步进行评估。中国对其自身军事能力的内部评估也较复杂,因为中国文职领导人必须依赖于指挥官的建议,而这些指挥官缺少现代战争的直接经验,或从现代战场现实战争中取得的“科学”战斗模式。
对权威讲话和文件的研究表明,中国依靠“新时期国家军事战略方针”总原则和指导来计划和管理武装部队的发展和使用。
学术研究表明,当前的指导方针基本开始于1993年,反映了1991年波斯湾战争和苏联对华军事战略思想的影响,在2002年和2004年进行了完善。后一次修改可能反映了中国对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的感知,集合了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教训,强调打造赢得“信息化情况下的区域战争”的部队。
根据2008年国防白皮书,这些指导方针强调在信息化情况下进行和赢得地区战争,联合作战和非对称战争——“最巧妙地运用我们的优势来攻击敌人的弱点”。并称需要确保“军事斗争和政治、外交、经济、文化和法律行动紧密结合”,指导方针还强调了整合国家多种力量来确保威慑和阻止冲突的重要性。
指导方针中的作战或“积极防御”部分提出了一种防御军事战略,中国并没有发动或参与侵略战争,进行的战争只是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海战。 “积极防御”中的海军部分称为“近海积极防御”。2008年国防白皮书中称,中国海军是一支战略部队,正在发展在“远水”作战的能力。中国海军有三个主要任务:抗击海上侵略、保护国家主权和保卫海上权力。中国海军的海上作战理论重点是6大攻击和防御作战役:封锁、反海上交通线、海-陆攻击、反舰、海上运输保护和海军基地防御。
2006年在海军共产党代表大会上,中国主席胡锦涛发表讲话称中国是“海上强国”而且提倡一个“强有力的人民海军”来“保护我们的海权和利益”。其他的文职领导人、中国海军官员、政府文章和解放军记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力量依赖于海洋的进入和使用,而且要进入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除了增加对远离中国任务的考虑,海军的主要重点将仍保持在准备“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内的作战,重视与美国部队在台湾问题上的潜在冲突。在北京找到能够接受的台湾问题解决方案之前,可能会一直如此。
地面战。 在“积极防御”战略中,地面部队被赋予的任务是保卫中国边疆、确保国内稳定,并进行区域力量投射。中国人民解放军地面部队正从部署在全国范围内7个军区的静态防御部队——转型为一支更具攻击性与机动性的力量组织,作好参与中国周边作战行动的准备。
2008年国防白皮书称,地面部队正在从“地区防御转向跨区机动性”发展。白皮书指出,地面部队改革的目标主要是使部队“小型化、模块化和多功能化”,并增加“空地一体作战、远距离作战、快速打击和特殊作战”能力。解放军地面部队改革以俄罗斯的理论和美国的军事策略为模板。地面部队似乎是解放军进行“特别、多军种、联合战术编队试验,以实现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带头部队。2009年8月和9月,5万多人的部队从四个不同军区参与解放军首次空前规模的国家机动性演习——跨越2009。
空战。 解放军空军借鉴美俄空军模式,继续从一支拥有有限领土防御能力的部队向更为机动灵活、可在近海执行攻防作战任务的力量转变。其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攻击、防空和导弹防御、预警和侦察以及战略机动。解放军空军在“联合防空突击作战”行动中也扮演领导角色,这是解放军进行反介入和区域封锁作战行动的基石。解放军理论学说未明确联合防空突击作战的攻防性质,但从战略上来看其为防御性的,但从行动和战术级别来看,它要求攻击敌人的基地和海军力量。
解放军的新使命也引发有关解放军空军未来发展的讨论,一个正在形成的共识是保护中国的全球利益需要空军增强远程运输和后勤保障能力。不过很少有公共讨论要求空军向远离中国的区域投射空中力量。与海军一样,解放军空军的重心仍然是建设可对台湾以及东亚美军力量构成可靠军事威胁、吓阻台湾独立或影响台湾根据北京条件解决分歧的能力。
太空战。 解放军战略家们视太空为进行现代化信息战的中心,不过解放军理论学说似乎并不将太空行动本身视为一种作战行动。相反,太空行动是所有作战行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解放军的军事理论期刊认为,正是太空让信息时代的战争进入更激烈的程度。具体来说,空基通讯、情报、导弹系统对联合作战的进行和协作以及赢得现代化战争至关重要。
相应地,解放军正获取可以改进中国太空战力的技术。解放军一份有关美军和联军军事行动的分析强调了太空活动对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性,称“太空是信息化战场的指挥所。战场的监视和控制、定位和精确制导,均依赖于卫星和其他传感器”。
与此同时,中国正发展攻击敌人太空资产的能力,这加速了太空军事化进程。解放军著作强调有必要“摧毁、破坏以及干扰敌人的侦察……和通讯卫星”,这显示上述系统以及导航和预警卫星可能将成为旨在致盲或致哑敌方的首轮攻击的组成部分。同一份有关解放军对美国及盟军行动的分析还表示,“摧毁或捕获卫星及其他传感器……将剥夺对方在战场上的主动性,使其难以充分发挥其精确制导武器的性能。”
网电一体战。中国军方著作强调,要在战役早期阶段的多重紧急任务中占据电磁主导权,以保证战场上的胜利。解放军理论学者创造了“网电一体战”一词来描述运用电子战、计算机网络作战和动力攻击来扰乱战场上支持对手作战和力量投射能力的信息系统。解放军关于未来联合作战模式的著作认为,“网电一体战”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一种基本形式,这表明占领和主导电磁光谱是解放军作战理论的核心。
(六)解放军军事战略中的保密及“诡计”
中国在其军事著作中,阐明了战略诡计的一项工作性定义,即“(引诱)对方陷入错觉……,并以有组织、有计划的方式,在消耗最小人力及物力成本的情况下,制造各种假象,从而(为自己确立)战略优势地位”。除信息战以及传统的伪装、隐蔽和封锁之外,解放军还从中国的历史经验以及战略与诡计在中国军事理论所扮演的传统角色中汲取经验。
中国战略文化中存在一种固有的紧张,其严重倾向于隐藏军事力量及部队发展计划,而不是奉行过于保密容易导致地区及全球国家对中国渐增的实力产生忧虑的部分接受政策。十多年来,中国领导人一直将这定义为“中国威胁论”,它会严重威胁中国国际地位、威及地区及全球持久联盟的发展。此外,极度保密使得中国在依靠透明度和信息自由流动的一体化全球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难以协调。
(七)不对称作战
自1991年波斯湾战争及1999年联军作战行动以来,人民解放军的军事战略家便着重强调围绕新的或突如其来的军事行动来构建部队结构、战略及战术的迫切需求。他们也强调发展创新战略及战术,并将其应用到现有技术及武器系统,以便拉近本国同具备高科技的敌国之间的距离。1999年,在《解放军日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拥有绝对优势的强大的敌人并非完全没有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需要有针对性地寻找战术,以发现强大对手的弱点。”
在许多领域,解放军采用与美国不同的作战途径。例如,中国大量依赖弹道和巡航导弹,而不是隐形战机,来攻击空中防御森严的地区内的地面目标;中国用大量系统来攻击情报、通信和导航卫星,使美国的太空优势无法奏效;中国通过计算机网络开发方法获取大量数据以及近年来强调的攻击和防御电子战;还有“三种战法”理论。(春风)
原文转载自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