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三十年对台军售中美搏弈得失

2010-09-01 10:52 战略·谋略 ⁄ 共 300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随着《中美建交公报》签署和《与台湾关系法》确立,美国向台湾售卖军火迄今已逾三十年。这三十年以来,两国围绕对台军售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展开搏弈,其过程曲折波诡,延宕起伏,为中美关系史之重要一节。

一 三十年美对台售武历程

从1979年7月美国售台48架F-5E型战斗机开始算起,到1989年售台88枚“标准”导弹为止是对台军售的第一个十年。这十年间几乎每年都有武器卖给台湾,其中最大的一笔军火售卖是1982年8月,美国同意延长自1972年开始合作生产的248架F-5F战机计划,另增加30架的F-5F战机,销售金额达6.2亿美元。可能是因为"万事起头难"的缘故,也可能是忌惮《八一七公报》刚刚签字不久,这十年间销售的各类武器包括战斗机、巡逻机、雷达、反潜飞机、地空导弹等等的确多为防御性质,总金额仅约21.7亿美元。

九十年代共销售约220亿美元的军火,比八十年代的售卖规模大幅增长(10倍)。军火内容已不仅限于防御性质,有大批进攻性武器,如F-16战斗机、空对地导弹、“超级眼镜蛇”攻击直升机,以及空中预警机等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售武计划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老布什George H. W. Bush)在1992年9月2日宣布的一次性向台湾出卖150架F-16战斗机,其总价值达60亿美元。这批当时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从1997年后陆续运台交付成军。此外,1993年1月,美还同意售台更大规模的200枚“爱国者”导弹(Patriot missile)及其装备,价值约100亿美元,于1996年8月开始运交台湾使用。为什么这十年间的军火售卖出现如此巨大的跃进?究其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是1989年6月中国镇压天安门广场民运事件发生,美国以其西方民主制度领袖姿态发起对中国的政治声讨和经济制裁,借机大肆向台湾出卖军火,获取直接经济利益。此举曾引起中国极大抗议,甚至召见美驻华大使芮效俭(J. Stapleton Roy)严正谴责,然而无济于事;第二与台湾岛内独派势力坐大有关。李登辉于1988年就任台湾当局领导人以后,逐渐显露自己的台独面貌,开始扶置民进党势力。1995年李访问美国康奈尔大学,发布台独言论,此后1999年又提出" 两国论"等,引发大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台独军事演习并向东海试射导弹,致使台湾海峡出现五十年代以来最紧急的局面。因此,台湾当局借机大量向美国购买军火。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十年,总共有近170亿美元的军售项目使台湾岛成为世界上最活跃的美国军火消费地区之一。2000年陈水扁上台以后,2001年4月即向美寻求购买更大笔军火,美方同意售台4艘基德级驱逐舰、8艘柴电动力潜艇、12架P-3C型“猎户座”反潜巡逻机、“爱国者-3”型防空导弹 (Patriot advanced capability-3, PAC-3)等先进武器装备,总价值约180亿美元。但是,由于中国方面的反对和部分装备(如潜艇)在美巳不生产,故此项计划迄今未能实现。因此,2008年10月3日小布什政府在下台前制定对台64亿美元的军售案,被看作是对上述计划的补偿,包括60架黑鹰直升机、“爱国者-3”型导弹系统、扫雷艇等。美国国防部于2010年1月29日正式宣布,则可看成是此项军售计划一拖再拖的最后结果。

纵观三十年来美国对台军售的过程,可以归纳出如下特点: 1. 售武金额逐渐加大,即数量增加,以前20年最为明显;2. 档次不断提高,进攻性武器增多,即质量提高,以后20年表现最为明显;3. 武器种类涵盖陆海空各个军种;4. 售武在1995 -1998年间达到一次高峰;5. 近年来开始出现犹豫或搁置现象。

二 经济利益驱动与军火商的盛宴

美国对台湾经济利益的要求应该被看成是其强烈推动对台军售的主要原因。这种经济利益主要体现为两方面,即利用台湾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和军火商的赢利企图。

众所周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聚集了巨大财富,战后恢复,经济发展,大量美资向外寻求廉价代工地。先看看日本经济的发展经过。战败的日本满目疮痍,民不聊生,但日本在战后仅仅用了不到二十年时间便实现经济崛起,靠的就是大量美资和先进技术输入和劳动密集型廉价代工。当日本经济在70年代开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从而使投资成本增加时,大量的美资开始瞄准台湾及周边地区了。这就是为什么在日本奇迹出现后接着便有"亚洲四小龙"和所谓"台湾经验"出现,那实际上就是日本先例的翻版。而且这与后耒90年代东南亚经济起飞以及中国大陆依靠同样的劳动密集性代工维持长期经济繁荣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些由美资和其它西方资本寻找代工地点在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一级一级如击鼓传花般创造的"经济奇迹",令人眼花缭乱。由此而产生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涌进了美国资本家的腰包。

其次,对台军售毫无疑问地给它们的推手美国军火商带来了巨大利润,使他们象享受盛宴一样狂欢。三十年军火售卖,总价值超过400亿美元,台湾以区区3万6 千平方公里面积的小岛成了美国军火的大买家。不仅如此,台湾购买的军火常常为二手货却价格不菲。据报道,以此次(2010年1月宣布)美国对台出售的60 架黑鹰直升机为例,总售价高达31亿美元,平均每架售价为5000多万美元,比当初的报价高出四成。"爱国者-3"型导弹同样比当初报价高出不少。由此常常引来岛内人士批评为凯子买骨头。

三 国策与谋略搏弈的缺失使中国无力阻止军火售台

应该承认,中美建交三十年间围绕对台军售问题展开的搏弈,美方交出了漂亮的成绩单而中方被动迎战明显处于下风。产生这种没有悬念的结果的主要根源当然首推中美两国在经济和军事实力上存在的巨大差距。可是,综合国力的差别是一个笼统概念,在大国搏弈中有时候谋略运用得当也可以以弱胜强。让我们对"过去三十年间中美两方搏弈的大格局"做一粗略分析,如下(表):

中方: 国策 -谋取经济利益; 运用谋略 - 拉拢对方,蹈光养诲。

美方: 国策 -谋取经济利益, 围堵(中国); 运用谋略 -拉拢和打压对方。

很明显,从中美《建交公报》签订的那一日起,美方便确立了围堵中国的国策,也可以说美方采取这一国家战略是前三十年对华政策的延续,它没有因为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而放弃冷战思维预防中国崛起。当然,它也要在与中国的交往中寻求巨大的经济利益。在谋略的运用上,美方采取了对中方拉拢和打压的两手策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胡萝卜加大棒",例如扩大文化和科技交流,让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来美国读书以及提供一些低息贷款等。但是,与此相对应的是坚定不移地一年又一年向台湾售卖军火,大张旗鼓地批判中国"独裁"和"实行共产主义"等等,尽管中国早就从过去的意识形态完全改弦更张。

与美国的国策相比,中国在搏弈中缺少强势的对抗政策,三十年来与美方交往只求获取经济或贸易的好处(如表中述)。在谋略的运用方面,中方对美方亦不采取明显对抗的姿态和强烈的反抗手段,常常施以小恩小惠( 例如主动下大订单以平息美方对贸易逆差不满等)拉拢对手。在蹈光养诲方针的指导下,某些软弱表现( 如访美消气)甚至令本国民众难以谅解。因此,当美方每次高调宣布对台军售的计划时,中方往往只有反对和抗议之声,而且千遍一律。

四 小结

建交三十年来,中美间围绕对台军售的大国搏弈美国以强势国策和谋略获得巨大经济利益,中国因采取埋头发展经济国策及蹈光养诲谋略未能有效阻止对台军售规模的扩大与质量的提升。然而,岁月苍苍,中美间大国搏弈格局是全方位的,因而谈论其最终胜败为时尚早。

作者: 名舟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