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官场·职场 > 正文

比较薄熙来、潘岳、刘亚洲

2007-07-08 16:15 官场·职场 ⁄ 共 3021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在薄熙来、潘岳与刘亚洲三人之间有太多相似,让人不能不将他们联想在一起。他们都是高干子弟,堪称当今中国太子党手握实权的代表人物;三人都极受媒体关注,是不同凡俗的政治明星。但是,虽然三人都走在同一条仕途上并功成名就,他们的政治理念、努力方向却大相径庭,兹分别论述之。

薄熙来:

薄熙来自甫入政坛,即被视为太子党投身仕途的代表人物。由于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资源及个人禀赋,薄的仕途一直多姿多彩,为政有声有色。从大连市到辽宁省再到商务部,薄的言行往往构成亮丽风景,引人瞩目。

几年前仰融案发,许多人推测薄熙来将成为牺牲品,独笔者在《仰融案的烟雾、内幕和真相》一文中分析薄熙来可借此得分,更上层楼。果不其然,不久薄熙来即升调商务部。在WTO时代,商务部几乎承担了国家经济管理的半壁江山,可谓位高权重。反之,当初积极为仰融辩护的郎咸平、王晓麟们的危言耸听之词,何曾有过一星半点兑现?

作为从小立志从政者,薄熙来显然并不仅仅满足于达到高位,而期望能在富民强国方面有一番建树作为。中国政坛是最能锻炼人的熔炉,只要有心,能够坚持住,其身心锻炼是外间难以想象的。经过多年磨历,薄熙来已渐成气象;比之辽宁省,商务部也是更适合他的舞台。看最近薄熙来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反应敏捷,刚柔兼具,既高屋建瓴,又细致周到,有理有力有节,堪称同类采访中的典范;不但在国内政治家中鲜有人能及,即使在惯于应对媒体的西方政治家群落,也罕有与其水平相当者。参加了此次中欧纺织品贸易谈判的欧盟驻华大使安博表示:“在我30多年的国际谈判生涯中,薄熙来是一个最为严厉、强硬的谈判对手”;《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薄知道何时应作出让步,何时应保持强硬,‘善于学习’的薄熙来在贸易问题上的影响力将迅速上升─在中国必须对其贸易伙伴不断指责不公正贸易行为作出回应的时候,薄熙来的个人魅力应该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价值”--看电视中薄熙来从容淡定的明星风采,即使处身在习惯了镁光灯注视的大国政要群中,他的气度也稳胜对方一筹,为这方面历来弱势的中国赢得了光彩。

薄熙来的杰出,是多年磨练的积累。这样的杰出之士,在中共第五代中也颇罕见,因此不少人期待他能有更大作为。如果中共真正任人唯贤,薄熙来应该拥有更高位置、更宽阔的舞台。

潘岳:

与薄熙来从一开始即立志仕途、从传统阶梯上攀迁不同,潘岳在1980年代是中国太子党思想方面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兴趣,更多体现在思想领域,其代表作是几年前的政治改革万言书。

潘岳思想虽然深受西方影响,他本人也立志推动中国政治改革,但他能够将西方理念与中国国情有机融合。从其思想作品看,他确实是太子党乃至整个中共体制内右翼思想的一面旗帜,党内无人能出其右。

但是,由于89后执政党坚定选择了“权威政体+市场经济”的道路,潘岳的努力注定难成正果;这种努力,对他个人的仕途发展反有负面性。知事不可为后,今天的潘岳已经由思想转入行政,现任中国环保总局副局长。

毕竟有着理想主义的抱负冲动,毕竟不甘于碌碌如众人,潘岳履任不久,即在全中国刮起了一场高频度的环保旋风、绿色风暴,呼应了新一届执政者的“科学发展观”。类似的“旋风”、“风暴”,并非始自潘岳,更非绝无仅有,相反,国人对此早屡见不鲜。潘岳的独特之处在于,别人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他却雷厉风行“真抓实干”。其他人假干是因为真干等于傻干,个人得不偿失;潘岳真干是因为受理想主义的热情驱使,既不满足于循规蹈矩的现状,更不愿意受困于官场潜规则。

稍有阅历的人都知道,中国的事难办、在中国办事难。如果目标是循官场的传统阶梯攀升,没有人会象潘岳这样傻干。潘岳这样干的代价也不小:虽然赢得了媒体的几声吆喝,但官场、商界却对其人避之若蛇蝎--一旦与他沾上边,不但捞不到什么好处,多半还要惹身麻烦,谁还愿意靠近他?比之其他高官显贵的拉帮结伙、被大款们蜂拥云集,茕茕独立的潘岳确属异数。

至少在可预见的时段内,在他最热衷的思想及政改领域,潘岳已难掀起波澜。但是,他从思想政治理想喷播而出的特立独行冲动,却构成了一道在当今中国政坛难得一见的风景。

刘亚洲:

比之薄、潘,刘亚洲是后来者,但如今已身为中国空军副政委的他,锋头之健丝毫不逊于前二者。在短短十年间即走完从作家到将军的漫长仕途,虽然有上一代的荫庇,刘个人禀赋之优异也自不待言。更难得的是,刘亚洲并没有为求速迁而在传统仕途上循规蹈矩、埋首疾行,反之他在中国最保守封闭的军界表现得飞扬跳脱、我行我素,为官场、军界注入了一股清新之气。

读刘亚洲早期的报告文学,可见他对特立独行的自由个性倾倒不已,难得的是他将这种喜好践行到了仕途军旅中,并没有因官场潜规则而收束锐气。据说他下军营必与士兵同吃同住,比之军方某些高官下去视察连饮用水都要专机携带,不可同日而语!刘的大胆放言、对政治的公开关注、尤其是他对民主政治的公开推崇,更令听者瞠乎其后。

人们诧异于刘亚洲身居向不言政的军界高层却能畅言政治,并且言涉政改,大胆犯禁。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共第四代上任伊始,无力约束军方--这当然只是无稽之谈,纵然第四代无力约束,第三代仍然健在,难道不能代行约束嘛?难道一定要起二代于地下,才约束得了区区一个刘亚洲?毫无疑问,刘亚洲能够打破传统禁忌公开言政,这一现象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玄机。奥妙是什么?笔者和大家一样,只能瞎猜。

也有人担心军人言政会衍生军国主义,这同样是看到有人噎死就说“不能再吃饭了”的杞人忧天--从这里到那里,中间还隔十万八千里。只有沉迷在观念的象牙塔中,才会看不到现实的距离,以为不管多远都可以一跃而过。还有人寄希望刘亚洲可以在体制内推动政治改革,现在看来,这一希望同样渺茫,恐怕很多人在寄望过后又要失望。

风头出尽的刘亚洲,其缺陷也很明显。他的思想理念基本上只是西方“普世价值”与中国民族主义的杂交--两种在根基处相互拒斥的体系,揉合在一起注定经不了几下追问,很容易呈现出自相矛盾;刘亚洲在思想上主要只是西方学徒,他没有潘岳那种改造西方理念以适用中国国情的理论功底。即使是他关于军事方面的论述,也同样过于追求“漂亮好看”;在理论上能够自洽,在实践上未必管用。

但是,刘亚洲虽然有所欠缺(谁人又无欠缺?),他这种人才却是今日中国军界乃至官方所急需。军方并非仅有一个刘亚洲,它还同时拥有更多的能够弥补刘亚洲缺陷的人才,但这些人才也有他们共同的缺陷。有着与众不同缺陷的刘亚洲,恰恰能够多少填补军方其他人共有的缺陷。

刘亚洲的率性放言,如果是出于某种授意下的投石问路,当然意义重大;如果只是他个人行为,那只不过说明他个人享有某种言论特权而已,对时局的意义有限。但是,刘亚洲毕竟是自1990年以来第一个公开放言政改、推崇西方政治、并且没有因此遭受打压的现役高官,这一现象意义重大。即使当年潘岳上万言书,也只是在内部呈密折,没有公之于众;并且潘岳本人还为此承受了压力,付出了代价。如果刘亚洲能够开另一先例,让政治改革话语在阔别16年后重新回到体制内,那么象1980年代那种党内开明派的集结、体制内言论的多姿多彩,不久后或许又可能重现--这才是刘亚洲现象的价值所在。

结语:

在当代社会发展及国际竞争中,人才是最关键的致胜因素。在中华民族复兴崛起的关键时刻,对人才的需求既十分迫切,又多种多样。只有不拘一格降人才,中华民族才有望持续雄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薄熙来、潘岳、刘亚洲,三种人才都是当前中国社会所急需,他们分别代表了同一时代不同方面的需要。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