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来,全球重心发生过三次转移,第一次是欧洲的崛起,第二次是美国的崛起,如今是中国的崛起,外加印度的崛起和日本持续的影响力,标志着全球力量的第三次巨大变化,即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洲的崛起。”(2005年5月9日美国《新闻周刊》)“皮尤调查报告写道:在日本、德国、西班牙、法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接受调查的大多数人要么认为中国已经取代了美国,要么认为中国在将来会取代美国。”(2008年8月15日美国《生活科学》)“金融资本主义接近崩溃,加速了国际政治的革命。在目前的金融动荡中,西方是输家,历史的火炬似乎正从西方传给东方。东方在增长,西方在衰退;东方满怀希望,西方充满担忧。”(2008月10月6日英国《金融时报》)“中国的崛起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事件”“中国的崛起已不再是预测,而是事实。”“中国已经崛起,而且中国仍将继续崛起。”……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上面列举的例子,无非是讲“势”的概念。“势”看不见摸不着,却反映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运动规律,具体在政治学上,蕴涵有“力量”(客观存在)、“趋向”(运动规律)、“形态(虚实结合)”三层意思。
中国“势”
“21世纪是中国世纪”“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回归超级大国”“中国的崛起与西方的未来”“中国跻身世界领导层”“世界重心向中国移动”“中国成为国际秩序的支撑点”“中国稳定世界经济信心”“金融权力向中国转移”……
“未来属于中国吗?”“中国将成为头号超级大国吗?”上述言论是否夸大其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势”的概念。中国“势”来源于以下三方面:
一)现实力量产生“势”:中国的国土、人口、市场、经济规模、外汇储备、生产制造能力,以及核大国、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社会主义国家、广大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身份,以及悠长的历史、庞大的海外华人群体、辽阔的“中华文化圈”,等等,一起形成巨大的“势”,这决定只要中国处于正常状态,注定在世界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二)未来潜力产生“势”:中国参与重建世界秩序的预期、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大步实施、中国经济建设的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北京共识”、“和谐世界观”、“孔子学院”风靡世界等等,必然导致中国影响力的进一步增大;从拿破仑的“睡狮论”,到尼克松的“苏醒的巨人”,再到今天的“中国崛起论”,皆为该点的时代投射。
三)虚实结合产生“势”:在西方话语体系中,中国的秉性和发展成就往往被低估,中国“势”里面包含有被低估的实在部分,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对全球化的推动作用,名义GDP较小的中国推动“狭隘的全球化(西方)”转向真正的“全球化”,以及中国拉动日本经济复苏、促使德国经济保持强势、维持美国经济正常运转,坚挺的人民币庇护风雨中的欧元,支撑起高度浮肿的美元等等,世界和我们习惯把中国低估了。
美国“势”
美国“势”是什么?是“物壮则老”,是不可遏止的“衰落”,在当前金融危机关头,不能排除转化为“跌落”。
美国告诉世界,“势”可以人工制造。有观点称,除了超强的综合国力外,美国霸权还建立在“美国神话”之上。美国综合实力全球第一,在经济、军事、制度领域都无比优越?然而,谁来论证美国经济的可持续性?金融危机吗?谁来论证美国军事力量的强大?越南战场、伊拉克战场吗?如何论证美国制度的先进性?“苏联解体”、西方民主和人权吗?其次,“势”的滥用导致破灭。长期以来,美国无法影响中国、印度、俄罗斯的国家决策,至少这三个主要大国是独立的,所以任何全球性霸权便无从谈起。美国全球独霸时代未曾存在过,而是通过造“势”营建出全球霸权形象。由于美国过度扩张,其霸权主义必然遭受挫折,其霸权形象必然随之坍塌,“美国制造”的“势”必然消散,从“无中生有”走向“复归于无”。无疑,美国的“全球独霸”地位(若存在过的话)属于过去式的“势”,其实力已经无法维持超级之“势”,即其“硬实力”已经无法支撑炫目的“软实力”。
“势”的特性
三大特点,现实性:中国已然崛起;超前性:中国必然继续崛起;滞后性:中国崛起能量远未充分释放,世人仍处于适应和调整接受阶段。
对美国而言,美国仍然强大,但巅峰期已过;美国已进入衰落期,其实力在危机结束后将大幅下降;大部分人眼中的美国风光无限,在未来数十年内仍是全球老大,这就是严重的迟滞效应。对“势”的感知,多数人都呈现不同程度的滞后性,如麻木者拒绝感受,迟钝者后知后觉,普罗大众不闻不问,仅少数富于洞见者先知先觉、灵敏捕捉到时代新气息。有人描绘中国的复杂图景,“今天的中国就像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龙头已经开始和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最前沿对接,龙身正在工业化的浪潮之中翻腾,而龙尾还深深地扎在农业文明的泥土之中。”——你可以将中国理解为落后的农耕文明(农业大国),或者是主流的工业文明(世界工厂),或者是全球化的引领者(资本玩家)。
历史上,在中国仍很羸弱的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坚持给予中国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地位(雅尔塔三巨头的另两位,英国和苏联都极力反对);在中国备受西方孤立的年月,尼克松顺应历史潮流进行“破冰之旅”,坚信其在华访问的一周为“改变世界的一周”。直到最近,中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美形势从量变快速积累至质变,乔治•布什总统尽力维持了中美正常关系,称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最复杂的双边关系。这都是“势”在发挥作用。
今天,“我们的经济救星在东方”“中国拯救资本主义”“中国时代到来”等言论大可商榷,但它们又切实反映了中国“势”的强化。有些网友,认为类似言论是“捧杀”,警示“别让忽悠”“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随后自我否定之辞滔滔滚来,类同于低等动物式的条件反射。我们如何解决知识分子的滞后性?马戛尔尼时代的中国官僚阶层,没能意识到工业时代的来临,自视为“天朝上国”而闭关自守,落得个“落后挨打”的残局。今天中国已然实现崛起,并将继续崛起,很多知识分子拒绝承认该事实,认为中国要继续“韬光养晦”“低调做人”,这何尝不是一种闭关自守,不承认国际形势的剧变,必然导致“强而无势”的后果。
中美合作
在哲学上“势”属于“虚”的概念,然而“虚”可以转化为“实”,其最高表现是“天下大势”,就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如当今时代“中国崛起”。同时,既然“虚”可以转化为“实”,“虚”也可以停滞于“虚”,最终沦为“真空”,什么都不存在了。
“势”玄而又玄,关键看人的主观能动性,若中国善于“运势”,就能让中国时代及早到来,若不善于“运势”,就会白白浪费时机、延缓中国时代的到来。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利益攸关者”,副国务卿斯坦伯格提出“战略再保证”,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提出“中美轴心”,哈佛大学经济史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发明“中美国”,实在不完全是对中国的抬举,他们无需在危急关头“长他人威风灭自己锐气”(削“势”),而是由于感触到中国“势”的不可阻挡,在近期的将来必超越美国之上,故盼美国能分享中国之“势”,借中国的昂扬之“势”补养美国衰败之“势”,实现美国利益的最大化。
这就澄清了我们的疑问:美国是“唱衰”“捧杀”“高估”中国,想“拉中国下水”,让中国承担与实力不般配的国际义务?否也。由于我们习惯了被低估,故对较为客观的评价产生抵制心理。
现在产生新问题:既然知道美国施“吸功大法”,那么我们要明知故送吗?岂不成为赔本买卖?非也。美国有求于中国,中国对美国亦有寄望,这就牵扯到“势”的超前性——美国依然把持着诸多国际机构/事务的主导权,这是辉煌时代的遗产,是实在的权力。我们期望分享。直白地说,中美合作是“势”“力”合作,“虚”“实”互补,转移的能量在相对封闭空间里定向传送,损耗最小,中美双赢。
中美平等
当前,中美携手,同舟共济、共度难关,符合中美两国利益、有助于稳定世界局势。以前我们对美国也讲“平等”,告诫美国勿盛气凌人、打压他者,向来是追求礼仪和姿态的“平等”。如今“中美平等”有了新内涵,即我们追求实实在在的“平等”。我们谈中国崛起,经常联系到汉唐气象,时代要求我们有大手笔、大破局,不片面追求步步为营的渐进模式。和平崛起的内涵应该是,在所有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的事项,必须100%的全力争取、慎做妥协,倘若我方所得与自身实力不相匹配,反而留给外界宣扬“中国威胁论”的遐想空间,唯有通过和平手段谋求体制内利益最大化、积极参与国际秩序的重建和治理,才能让“中国威胁论”彻底销声匿迹。总之,我们应该发挥更大“势”能,将中国力量充分展现于世界,此乃和平崛起的大道通途。国内外普通民众都生活在繁杂讯息里,应了“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箴言。目光如炬者已经发出讯息,我们能否强化以“中国崛起”为主题的“天下大势”?
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必然超越美国,虽然短期内尚有差距——故残酷博弈下的“中美平等”是必经之路,伴随持续冲撞的“中美共治”是必经阶段,唯有放弃“斗而不破”的危险幻想才有可能“不大破”。在许多方面,中国应追求同美国“量”和“权”的“平等”。
(注:文章写于09年G20峰会前夕,BOSS今要访美)
作者:谁知我是苍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