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晨枫:F-35会下马吗

2013-05-04 00:15 战略·谋略 ⁄ 共 5623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F-35的历史或许是现代战斗机历史上最多舛的。从JSF竟标开始,F-35的历史已经快20年。在这不短的历史上,“F-35会下马吗?”这个问题不止一次被人提出,但在2013年3月1日之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很干脆的“不会”。道理很简单,不管F-35有什么样的问题,美国没有退路。美国空军的F-15、F-16、A-10需要换代,美国海军陆战队的AV-8也需要换代,美国没有其他选择,只有继续研制、装备F-35。但3月1日是美国现代历史上很特别的一天。这一天,一个先前不被人们所熟知的陌生词成为头版头条,而这个陌生词将在未来10年里深深烙进美国人的集体记忆。这个词就是sequester。

》》》井底望天:飞龙在天 鲲鹏展翅–再谈J20

如果哪一个TOEFL、GRE或者英语六级考高分的人对这个词懵然,那不必丧气。在3月1日之前,即使在大多数见多识广、有高度教育的美国人中随便拉一个出来,十之八九他们也是一脸茫然。不追求这个法律词汇的确切含义的话,对于现在的美国来说,sequester就意味着强制性的政府开支削减。在2011年8月,美国曾经爆发过国债违约危机,美国的国债即将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高极限,美国政府面临财政破产的危险。如果发生的话,至少在理论上美国政府将被迫停转,包括全球美军的一切军事行动和日常运转。如果这不好理解的话,可以想象一下家庭已经用光手头的现金而所有的信用卡和赊账帐号被银行冻结的情况。对于这个定时爆炸的经济原子弹美国两党并非事先不知情,但由于事关两党的政治底线,谁都拒绝让步。为了避免这个经济原子弹爆炸,两党同意在2013财年预算里削减约700亿,同时提高国债上限,同时在2013年1月1日之前达成预算控制法案(Budget Control Act,简称BCA),规划在10年内削减12000亿美元的预算,以期在10年后达到预算平衡。如果两党不能达成协议,则从2014财年预算开始的以后9年里,每年强制削减政府开支。值得注意的是,BCA规定的预算削减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每年递增的。也就是说,2014财年的850亿美元的预算削减是在2013财年的700亿基础上再加的。当然,由于通胀因素,2014财年的预算基线也比2013财年略有提高,以后的年份也是一样,但远远不能抵消新增的削减额的影响。

2013财年是2000年来美国国防预算首次大幅度削减,美军上下一片哀号。美军高层赌咒发誓,这是军方能够接受的最后底线,进一步削减将不可逆转地损害美国的军事实力,但进一步削减的大斧最终还是落下了,对美军的部署、装备和科研产生重大影响。“杜鲁门”号航母战斗群本来要前往波斯湾,在出发前最后一天临时取消部署。在伊朗危机一直在人们的视界里忽隐忽现的现在,“杜鲁门”号取消部署必将对美国的战略决策选择产生重大影响。“林肯”号航母即将开始中期更换核燃料,现在推迟了。核动力航母的燃料更换兹事体大,这是一个动辄耗资几十亿、耗时几年的大工程,在更换核燃料的同时还对舰体、系统进行全面大修和升级,为航母的后20年使用做好准备。“林肯”号的推迟必然将后续计划连锁推迟,对美国海军的舰队战备状态带来影响。“迈阿密”号核潜艇和“波特”号驱逐舰的大修也将推迟。2012年5月23日,“迈阿密”号在坞内大修的时候,一个青工为了早下班去会变心的女友,竟然纵火,造成重大损失。2012年8月12日,“波特”号驱逐舰在霍尔木兹海峡和一艘日本邮船相撞,也需要大修才能恢复航行。这些只是美国海军削减日常开支的一部分,造舰计划的所见和推迟也在所难免。在未来几个月内,美国海军计划把10个航母联队中的4个停飞,海军的“蓝天使”飞行表演队取消4月以后的表演计划。美国陆军暂停主要作战训练,只有即将轮换到阿富汗前线的部队例外。美国空军自然也躲不过,其中最大的目标就是这个百病丛生、久患不愈的F-35计划。

F-35是按照低成本、多用途、高出动率、低维护的战斗机设计的,但现在F-35的成本直逼F-22,在战斗机最重要的空战性能方面却根本不能和F-22相提并论。F-35还在试飞阶段,出动率和可靠性还不好说,但日常使用费用几乎超过F-18E一倍。另一方面,奥巴马已经签署法令,sequester不影响军人待遇,也不影响作战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使得预算压力双倍加在各军种的日常运作和装备采购、研发上。两害相较,只有压榨装备采购和研发,才能保证现有装备的维修和部队的起码战备状态,尤其是在10年反恐后大批装备老化加速的今天。

但在3月1日前F-35下马不是一个选择的话,现在这是一个很认真地选择。F-35的未来有几个方案:

1、 按原计划继续。

2、 试飞计划继续,但全速投产推迟,批量不变。

3、 试飞计划继续,全速投产推迟,但批量降低。

4、 试飞计划减速,投产推迟,只少量装备。

5、 试飞计划减速,而且不投入批量生产,只作为技术储备。

6、 试飞计划停止,全面下马。

第一个方案对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的换装计划的冲击最小,对盟国的影响也最小,但对国防预算的压力也最大,尤其在F-35在试飞中还是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的情况下。最近F-35机队因为AF-2号飞机发动机低压涡轮叶片出现0.6英寸(约1.5厘米)长的裂纹而全面停飞,凸现了这个问题。AF-2因为用于强化的高速飞行试验而发动机超常工作,但这“超常”并没有超过发动机使用强度的上限,这不是破坏性测试,否则美国空军和普拉特惠特尼根本不会感到意外。前不久装备美国国防部测试当局公布了F-35的跨音速加速性不达标,这可能迫使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上调,接近原来的“超常”状态,引起发动机寿命和日常使用费用方面的疑虑。最大的威胁则是来自sequester。如果国防开支全面缩减,而且在未来10年里连续递减,已经到了影响日常作战部署和装备维修的地步,F-35计划究竟有多少可能继续保持全额拨款,这是一个巨大的问号。在未来几十年里,美国空军要启动和部署新一代轰炸机,美国海军则有新一代战略核潜艇和“福特”级航母、“伯克III”级驱逐舰的建造,美国海军也需要换装下一代两栖作战车。美国空军当前的头号项目KC-46是固定价格协议,但美国空军也需要定期向波音支付费用。现在美国空军遇到预算问题,一方面要求波音继续保持固定价格,另一方面要求波音接受推迟付款,这样的修改协议义务是没有先例的,也还不清楚波音是否会接受。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国防预算的大饼无可挽回地缩小了,要是都给F-35吃光了,那对平衡的总体军事实力是很不利的。

第二个方案对美国空军的换装计划冲击也还可以承受,美国空军已经决定将170架F-15C和300-350架F-16C/D延寿、升级,大批A-10也进行了必要的延寿和升级,以填补F-35推迟服役的影响。美国海军已经装备了大量F-18E/F,另一方面在节约使用现有的经典型F-18,也不是太大的问题。美国海军陆战队刚把英国新近退役的“鹞”式战斗机作为废旧物资低价买来,维持现有AV-8B机队也应该没问题。但盟国就比较麻烦,澳大利亚、加拿大的F-18的剩余寿命拖不起了。推迟投产可以给试飞更多的时间,充分发现问题,避免平行生产的日后返工。推迟投产当然也推迟采购拨款,有利于缓冲sequester最初的冲击。不过F-35的定价模型综合了美国军购几十年的经验教训,高度强调时间在定价模型中的作用,这也是在试飞尚未完成的时候就抢先启动平行生产的基本道理。当然,F-35计划对技术成熟性高度高估,对平行生产的风险严重低估,但这不改变时间对定价的作用:推迟全面投产必将进一步推高F-35的单价,而F-35计划眼下最不需要的就是再一次推高单价。本来已经等不及的盟国(像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时间和单价的双重压力下几乎没有选择,只有放弃F-35。海外用户的“叛逃”必将增加美国国内的国会和舆论压力,影响F-35计划的生存,这是美国最不希望看到的。

第三个方案和第二个方案相似,但批量将有所降低。批量降低当然对美国的军事实力有影响,但美国的军事实力超过国防需要太多,在sequester的今天,美国是否有必要承担(或者自揽)全球军事义务,这本来就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话题。F-35的定价模型当然也包括批量,批量降低必将推高单价,也就是说在推迟投产导致的推高单价基础上再增加。降低采购批量所节约的投资将被推高的单价“吃”掉一部分,但最终还是有所节约。这对高度拮据的国防预算是一定的卸压,也可能根本不能达到卸压目的。在美国空军和洛克希德的讨价还价中,每小时飞行费用(Cost Per Flying Hour,简称CPFH)是一个激烈争议的项目。双方都没有公布最新的实际数额,但显然相距甚远,而且美国空军的估计大大高于洛克希德,否则也不值得争论了。洛克希德坚持CPFH要可比,否则没有意义,而可比的基础是F-16。由于F-16没有机内的全向光电探测系统和地面的自动后勤信息系统(负责系统自检和维修管理,在飞行中发现故障隐患时,就可以自动启动备件供应链和检修准备),所以类似的开支不应计入。美国空军则认为,与F-16可比或者不可比,美国空军最终要为这些系统和功能的开支买单。最终的CPFH可能是一个“政治数据”而不是技术数据,但结果是美国空军将必须在预算里为CPFH留出空间,变相挤占F-35的采购经费。同样的问题对盟国采购也是一样,F-35的潜在用户都在密切关注CPFH问题。

实质性的节约只有第四个方案才谈得上。试飞计划减速本身可以降低开支,推迟投产进一步降低开支,提高的单价通过大大降低的采购批量来吸收,最后还是可以有可观的节约。但这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盟国的大量采购就指望不上了,即使在时间上等得及,在价格上恐怕也要吓回去了。第二个问题是美国空军、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现有战术飞机的换代,单用少量F-35是不够的。但是无人作战飞机正在成为未来战术飞机世界的新星,美国海军对此尤其起劲,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上舰试验,检验与有人驾驶飞机在甲板和作战空间混编运作的实际问题,以及自动空中加油、自动起飞、着舰问题,在“杜鲁门”号上的升降机运作和甲板移动试验已经顺利完成。美国空军一面密切关注海军的有关进展,另一方面也在进行自己的有关工作。无人作战飞机不能取代有人作战飞机,但可以有效补充,这正是F-35的装备数量可以降低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精确制导弹药的出现改变了对传统近距空中火力支援的要求。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已经不再订购MLRS火箭炮使用的无制导火箭弹,所有新增订货都有GPS制导或者其他方式的“智能弹药”。由于GPS火箭弹可以在70公里距离上达到米级精度,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甚至改用6管的HIMARS而不是传统的12管MLRS,因为GPS火箭弹都是单发发射,多发齐射实际上已经极少使用了。轮式的HIMARS不仅便于公路机动,而且运作成本也不履带式的MLRS低。和已经装备了几千架的无人机相配合,GPS火箭弹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传统近距空中火力支援的作用,如果无人迹自己携带的低威力空对地导弹的威力不足的话。还有一个问题是轰炸机。B-1、B-52这样的“炸弹卡车”满载SDB或者JDAM这样带远程滑翔能力的GPS制导炸弹后,可以在战区空中长时间徘徊,那里有需要就丢一个炸弹,而不再像传统上一样搞地毯式轰炸。这样的“炸弹卡车”使重型轰炸机拘泥不再于战略轰炸,而是成为有效的战术支援平台。这些新型火力支援方式都大大降低了对传统战斗轰炸机的需求,在战术上为减少部署F-35创造条件。大大减少F-35的采购并不是不可行的。问题是F-35尽管空战性能饱受争议,毕竟还是有这个要求的,但无人作战飞机就难以填补空战能力的空缺了。有意思的是,在美国空军协会旗下的《空军杂志》的采访中,美国空军空战司令部司令麦克霍斯蒂奇上将(好玩的事,他的名字的拼法和“人质”一模一样)说道,他当然不愿意看到F-35下马,但要是必须这么做的话,现有F-15、F-16的延寿、升级面需要加大,而且需要重开F-22生产线,增加至少225架F-22。事实上,F-35的单价已经危险地逼近F-22的最后单价了,重开F-22生产线在政治上或许是可行的。当然,重开生产线本身是一笔巨大的开支,F-22尽管先进,也需要升级,尤其是完善雷达的多用途功能、增配AIM-9X近程空空导弹、加装通用数据链(现有数据链只能在F-22之间工作)等,这些都会增加重新生产F-22的成本。霍斯蒂奇谈到的是F-22彻底下马的情况,但少量部署也有同样的问题,需要填补空战能力空缺。F-22的空战性能压倒F-35,这没有疑问;但F-35的对地攻击性能优于F-22,这也是保留少量F-35专用于对地攻击的原因。

第五个方案比较极端,基本上就是把F-35的研发搞完,但只是作为技术储备项目了。另一方面,F-35的基本技术研发早已完成,现在的问题都是工程研发的细节问题,用作技术储备的话就没有必要去抠这些细节。如果走到第五个方案的地步,索性走到底,第六个方案反而更加合理一些。但这两个方案的政治代价太大,对洛克希德和美国的战斗机工业基础的打击可能是灾难性的,不到万不得已,不大可能选用。

F-35的未来会怎么样?这是一个艰难的问题。如果没有sequester,第一个方案是当然的选择。在sequester的现实面前,第二个方案会是首选,政治上的阻力和代价最小。如果预算现实使得第二个方案也不可行,那就只有在第三个方案和第四个方案里选择了。这两个方案的选择关键在于无人作战飞机的成熟和时机,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第四个方案比较合理,否则只有死守第三个方案。除非到了美国接近彻底的财政破产的地步,第五、第六个方案不大可能。但要是sequester半途而废,那这些方案岂不都是浮云?要是sequester可以轻易半途而废,或者任意掺水,美国根本不会走到今天,但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作者:晨枫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