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的本质目的,是要高速发展,快速进步。这和以前提的“以钢为纲”这样的口号在背后的驱动动机上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全世界只有天朝有这样的“发展饥渴”?这在本质上还在于我们对于无论是自己的状况还是国家的状况都不满意,而且这种不满意是有明确的对比对象的,那就是“西方”。“超英赶美”这件事,其实是建国以来一以贯之的目标和实践,为什么会是这样?因为中国人本质上都是彻底的“大国沙文主义者”,缺省的认为如果地球上天朝不是最强最富的,这个地球就不正常。以前是比国家实力,现在是比个人生活,比不过,就很难受。
相关阅读
----陈经:大投资(九)
中国人这种心理在地球上的发展中国家是比较少见的,可能也只有伊朗在这方面跟我们有的一拼。
诡异的是,既然“发展饥渴”是全社会共有的心理,而大投资是这种心理的直接产物,那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骂?专家学者这样的社会精英不说了,他们骂是有自己的那一套理由和目的,大家都很熟悉了,那为什么很多群众也跟着骂?表面原因是大投资的好处叫少数人享受了,广大群众感到被抛弃了。真实原因呢?我来透露一个惊天的大秘密吧,真实原因是:这个投资还不够大,因为我们离美国还差得远。
可以算一下,要达到美国标准的人均高速公路里程数,中国还要建多少公路,要投资怎样一个天文数字的钱进去;要达到美国标准的人均住房面积,我们还要盖多少楼,那又是怎样一笔天文数字;种种的其他类比,都是一个意思。
什么时候群众对现状满意了,什么时候大投资就可以停了,而群众什么时候满意?照现在这个劲头,我看得等到把全世界其他国家都逼的去喝西北风之后了。所以这个大投资,还有的折腾。
大投资和爬科技树相当于横向发展和纵向发展,欧美国家横向发展已经结束,比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城镇化率已达90%,工业已经开始去工业化。只能不停的爬科技树,但最近几十年,科学技术除了信息化之外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只好靠印钱度日。而中国横向增长远没结束。横向发展就是让数以千计的小城市变成中等城市,几百个中等城市变成大城市。
反映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如受教育水平、500强排名、城市化率、基础设施规模、汽车普及率等。但最能反映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是城市化率、用电量和钢铁积累。
2011年美国全口径净发电量41057亿千瓦时,中国全口径净发电量44667亿千瓦时。考虑到中国相当多的工业产能是不可持续的外需,但美国去工业化厉害而且家庭浪费惊人,两种因素抵消。中美发电量相当其实说明中国人均发电量是美国的四分之一,预示着中国的经济规模还能增长四倍,也说明中国的人均GDP也要增长四倍,几乎所有领域都要扩张四倍。
钢铁积累量就是历史钢铁产量之和,反应历史上一个国家基础设施、房地产、城市化的总的积累量,最能反映实体经济的规模。中国2011年以前钢积累量为63亿吨、美国为80亿吨。如果乘以四的话,中国未来恐怕还需要生产200亿吨钢铁才能达到美国水平。
横向增长必须是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大投资作为发动机,而不是公知嘴里的消费之类的,甚至不是教育、医疗、社保。建设基础设施可以让中西部广大的土地、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机会。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横向发展,而不是纵向发展。原因一是有大量的农村人口需要城市化、工业化。二是横向发展相对简单,无非是建基础设施、城市化,需要钢筋水泥,技术含量不高,成功是一定的。而爬科技树则较难,且有失败可能。
在中国,高杠杆是权贵阶层的特权。用高杠杆(即用极低的利息借屁民银行里的存款)买下大量还未升值的资源,比如土地,房产,和矿产.然后进行大投资(用的是纳税人,银行或者投资者的钱),大投资增加了土地和房产的价值,他们自然也就发财了。至于纳税人,银行和投资者是否得到了合理的回报,他们是不管的。
但是,高杠杆也是有风险的,在经济下滑的时候,使用高杠杆就会亏钱。不要紧,这个时候权贵阶层就会忽悠政府出各种各样的刺激政策,进行大投资。这些钱投在哪里,不重要,有没有效益,不重要,制造出来的GDP有没有质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拉高GDP增速,因为随着GDP增长,央行就会大印钞票,这样权贵们的债务就被稀释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用屁民的财富,去还权贵们的杠杆的过程。
不理解杠杆和特权的关系,是无法真正理解中国的大投资的。
【专题1:陈经-中国官办经济】
【专题2:陈经-大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