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高长武:深入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几个辩证关系

2015-06-24 19:13 战略·谋略 ⁄ 共 6377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全面深化改革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要落实好这一部署,首要的是要全面准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的精神和要求,防止“盲人摸象、以偏概全”、“不明就里、大而化之”。如下几个辩证关系,尤其需要重视并作出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

一、关于改革与坚守:“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已经为中国发展的实践所证明,也已经成为中国人民的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那么,全面深化改革,是不是什么都要改呢?

    要回答这样的疑问,首先要搞清楚改革的目的、性质和方向。

    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擘画改革开放宏伟蓝图时,就对改革开放的目的、性质和方向作了明确的阐释。他指出:“我们所有的改革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为此,在推进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始终强调:“我们搞改革开放,要有两手:一手搞改革开放,一手搞‘四个坚持’、反对错误思想倾向”。这也就是说,改革不是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是没有目的、什么都要改,而是要坚持改革与坚守的辩证统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重要论断: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

    改革的方向、立场、原则决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办法。针对“中国的改革是有选择性的,有些方面的改革是滞后的”等错误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笼统地说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我们的改革要“始终坚持以我为主,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坚决改,不应改的坚决守住”;“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面对众说纷纭的改革药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洞若观火,要有主张、有定力,不能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他敏锐地洞察到了有些人葫芦里卖的药的本质:“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也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他提醒全党: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这些论述,既阐明了改革与坚守的辩证统一关系,也清楚地回答了一些人的疑问。

    总之,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能笼统地、不加分析地说什么都要改或者什么都不改,而应坚持改革与坚守的辩证统一,对于那些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制、机制弊端,对于改革步入深水区后面临的那些“难啃的硬骨头”,一定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跳出条条框框限制,克服部门利益掣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而对于那些涉及改革方向和道路、理论、制度的根本性问题,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一言以蔽之,“我们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我们说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我们的制度成熟而持久。我们不仅要防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也要防止落入‘西化分化陷阱’。”

二、关于全面改革与重点改革:既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又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顾名思义,就是要全面、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为什么要强调“全面”呢?这是因为改革开放是一个复杂的宏大的系统工程,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同时,改革开放也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特别是经过30多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的推进必然涉及深层的社会关系和利益矛盾,牵动既有利益格局变化,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明显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又都需要其他改革协同配合。如果不能全面、统筹推进改革,改革措施不配套,导致相互牵扯甚至相互抵触,全面改革就很难推进下去,即使勉强推进,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全面与重点往往相伴而生。全面深化改革在做到全面、系统的同时,还要抓住重点、牵住牛鼻子,避免平均用力、齐头并进、眉毛胡子一把抓。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指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这一论断是在认真总结和分析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经验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上作出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国家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但我国的基本国情依然没有本质的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没有变”上: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建设仍然是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这个中心丝毫不能动摇,而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就必须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离开了发展,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来部署各方面改革,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改革提供强大牵引,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只有紧紧扭住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为其他各方面改革提供强大推动,带动其他各方面改革。

    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还出于对经济体制改革特点和实际状况的分析和判断。相比于其他领域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具有自身特点,它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经济体制改革必然会影响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的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已经改了30多年,但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不能说已经完成,经济领域还存在不少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经济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发展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三、关于政府与市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还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而经济体制改革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对此作了高度概括:“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我们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经历了逐步深化、螺旋上升的长期过程。相比于此前的表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这一问题的表述有两点重大变化:一是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由“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虽然一词之变,却有质的不同,市场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得到充分认可;二是政府的角色不再局限于宏观调控,而是改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可以说,这是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又一重大突破。关于如何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至少如下两点是必须注意的。

    其一,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资源配置方面,既各有长处,又各有缺点,因此,不可偏废,不能割裂。政府与市场天生就是一对矛盾,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出现和市场规模的扩大,这对矛盾更是进一步凸显,成为各国都要面对的问题。二者矛盾的实质是谁更能有效配置资源,而如何最有效地配置资源则是人类社会所有经济活动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最根本的问题。正如习近平指出的:“进一步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实际上就是要处理好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起决定性作用。”那么,谁起决定性作用呢?世界各国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表明,二者各有各的优缺点,而二者各自的优缺点正好又形成互补。一方面,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的形式。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另一方面,虽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并不是起全部作用,因为市场本身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弊端,导致“市场失灵”现象的出现,这就需要政府及时补位,进行合理调控和干预,保障经济健康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就是在逐步深化认识政府与市场优缺点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边逐步放开政府对市场的控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不当干预,同时也始终注意抓好宏观调控,特别是在出现经济过热或经济低迷时,通过一系列杠杆,及时进行适度干预,这才保证了我国经济30多年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政府与市场是辩证统一、不可偏废的。因此,在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问题上,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其二,政府与市场之间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此消彼长,孰大孰小、孰多孰少的零和关系,而是相辅相成、共生互补的双赢关系,市场决定、政府有为,是二者关系的合理定位。从表面上看,似乎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政府不断放权于市场的过程,政府与市场是不可调和、非此即彼的零和关系。实际上,这只是表象。诚然,改革开放以来,政府确实大量放权于市场,也的确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政府少管,甚至无限放权,把一切权力都交给市场,“做甩手掌柜”,经济就一定能好。而事实正好相反,我们不是把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对立起来,而是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凡是市场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比如大量的微观经济活动,政府就简政放权,放足、放到位,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凡是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比如社会公益事业、宏观经济总量的调控、突发经济事件的应急等,政府就及时补位,管好、管到位,把市场解决不了的事情解决好,进而使二者优势互补、协同发力,这才实现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可以说,市场决定、政府有为,是二者关系的理想定位。

    关于政府作用与市场作用的职能划分,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和三中全会上作了深刻总结: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转变政府职能需要放权,但并不是说什么权都要下放,该下放的当然要下放,但该加强的也要加强,有些职能搞得太分散反而形不成合力。政府要切实履行好服务职能,这是毫无疑义的,但同时也不要忘了政府管理职能也很重要,也要履行好,只讲服务不讲管理也不行,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是讲管理的,管理和服务不能偏废,政府该管的不仅要管,而且要切实管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这些论述应该成为我们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认识和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指导和遵循。

四、关于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并不是说“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二者“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重视宏观思考和加强顶层设计,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战略思想。

    加强顶层设计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主要有两个因素:其一,这是由当前我国改革的特点决定的。当前,改革走到了一个新的重要关头,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三十多年前。有的牵涉复杂的部门利益,有的在思想认识上难以统一,有的要触动一些人的“奶酪”,有的需要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可以说,改革面临的矛盾错综复杂、利益互相交织,许多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加强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关系全面深化改革大局。

    其二,我们党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对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对改革和建设的内在规律形成了一些理性认识。这些经验和理性认识为加强顶层设计提供了重要思想支撑。结合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丰富多彩的实践,对这些经验和认识进行进一步总结和升华,通过顶层设计,使之具化到总体改革方案和每一项改革举措中,是必要、必须的。

    既然要加强顶层设计,还要不要摸着石头过河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能说改革开放初期要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再摸着石头过河就不能提了,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不能割裂、对立起来。

    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要求,符合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符合事物从量变到质变的辩证法。之所以要摸着石头过河,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讲过,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干过,只能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我国改革开放就是通过先试验、后总结、再推广,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的。实践已经有力证明,这种渐进式改革,避免了因情况不明、举措不当而引起的社会动荡,保证了改革目标的逐步实现。这与世界上有些国家采取所谓“休克疗法”,引发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形成鲜明对比。

    加强顶层设计与摸着石头过河在方法上有相通之处,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和认识论特别是其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在我国改革开放问题上的具体运用;二者在目的上也是共同的,就是要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科学路径,提高改革举措的针对性、有效性,有效防止出现全局性或根本性错误。摸着石头过河取得的经验,可以为顶层设计提供重要参考,为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提供保证;而加强顶层设计,可以更好地为一些具体领域的改革提供路径指导,提高摸着石头过河的效率。

来源:《红旗文稿》2015/12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