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白云先生:中国有能力养活30亿人口吗

2017-03-10 18:18 战略·谋略 ⁄ 共 1086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文章目录

一、未来我们至少需要30亿人口

在学宫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系统地阐述了,华夏民族的复兴,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和趋势。而民族的复兴,必然得伴随着人口的扩张。历史上,每一个民族在走向强盛和扩张的过程中,它的人口都是保持同步扩张的。

从这点看,未来中国人口的扩张,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那些认为人口越少,国家越富,民族越兴旺,持这种人口观念和理论的人,都是因为缺乏最基本的历史常识和自然常识。我们不和这种精神失常的人,讨论严肃的历史问题和人口问题。

当我们重返世界之巅后,中国的人口规模,占世界人口的比例,应该恢复到历史上的平均值,至少30%以上。我们现在的人口所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大概是历史上的最低水平。我们在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是40-50%这个区间。

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只有在30%以上的区间,中国治下的全球秩序才是稳固的,才是可持续的,才有最根本的保障。这里要说一下,美国治下的全球秩序所需要的人口规模和结构,与中国治下的全球秩序所需要的人口规模和结构相比,具有根本的迥异性。我们不能看美国怎么样,就学它怎么样。对我们来说,美国不是榜样,而是一个反面教材的典型。

随便什么乱七八糟的民族,都可以成为美国人,因为美国人没历史没文化,导致成为美国人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广泛地看,成为任何粗制滥造的东西也都不需要门槛。但是只有中国人才能生出中国人来,因为要成为中国人,需要理解太多的历史、太多的文化以及太多的教养。任何文雅精致的事物,都只能由文雅精致的事物繁衍出来。这就注定了,我们不能像美国那样以吸收移民来扩张自己的人口,而只能通过自己生育来扩张自己的人口。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谈到,中国的人口塌陷和人口断崖,会给中国造成全面的冲击和破坏,要修复和对冲这种可怕的破坏力,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安然地度过人口断崖的深渊,并恢复足够高的人口活力,以支撑我们的民族复兴事业,全面鼓励生育,也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以上几项重大历史事件,恰好都重叠在了一起。我们走向人口的全面扩张,注定是一件不可逆转的事。在未来的几十年,如果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中国的人口大概会达到30亿左右的规模。那时候全球人口,会在80亿以上,我们届时如果有30亿人口,这个规模和占比,在一个中等级别的历史周期里,对于中国的全球治理,是比较合理的,也是比较有保障的。

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未来的粮食增产,能养活这么多的新增人口吗?我们的农业发展,能持续地支撑我们的人口扩张吗?为了支撑这样的伟大目标,我们需要怎样的新型农业?人口扩张的同时,怎么保障我们的粮食安全问题?

二、中国农业当前的总体状况和基本问题

以上的几个基本问题,就目前的农业模式而言,都不能给出满意的回答。我们当前的农业是严重塌陷的一个产业。不要说它能支撑这样伟大的目标,即便我们人口一点都不增长,农业本身的问题,都会让它喘不过气来。

从总体上看,中国当前的农业,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又制约着中国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的发展,并进一步制约了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提高。

几乎所有的人都看出来了,我们的农业出了问题,我们的农业需要改变。但是至于存在哪些问题,怎么改变,大家则是各抒己见,各有各的看法。讨论了很多年,也没有个定论。总的来看,我国的农业,存在三个基本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人口的增长,落后于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人会觉得纳闷,人均粮食多了,不是好事吗?怎么会是问题呢?这就是缺乏历史素养,所造成的困扰。历史上看,谷贱伤农,一直都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发展和调控农业,实际上极其复杂。因为粮食欠收,灾荒会带来问题,粮食丰收也会带来问题。灾荒了,灾民变成流民,影响社会治安,甚至会导致农民起义。丰收了,粮食卖不掉,卖不上价钱,就会造成谷贱伤农。人们纷纷抛荒不愿意再从事农业。

为了保护农民,管仲认为,国家应该在丰收的时候,大量收购粮食,稳定粮食价格。在粮食欠收的时候,再把粮食以市场价出售。这样国家就能在赚取大量的利润充盈国库的同时,也保护了农民,稳定了物价。管仲把这种宏观调控政策,称之为积之以轻,散之以重。

粮食丰收,导致粮价下跌,除了挫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之外,另一个影响比较恶劣的事,是人们热爱浪费粮食。在几十年前,我们难以想像,有人会在食堂里拿着馒头打仗,有人会吃饭剩一桌子,饭店外面倾倒的泔水,都比食客吃掉的还多。

浪费粮食,这种丑习和陋习,根本上还是因为,粮食太多了,不值钱了。我们浪费粮食有多严重,就能反映出,我们的人口增长,滞后于粮食增长的问题有多严重。我们每年浪费的粮食,都可以再养活几亿人。

第二个基本问题是,我们农业全球竞争力的增长,落后于农业发达国家。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让很多人困惑不解。一方面是,我们的粮食生产,已经连续11年增长。但是,另一方面,我们的粮食进口,最近几年也在持续增长。

是中国的粮食不够吃的吗?并不是。我们前面说了,中国的粮食产量,相对于中国当前的人口规模来说,是过剩的,不可能出现不够吃的情况。真正的原因是,外国的粮食,价格比我们的更便宜。

因为进口的粮食更便宜,所以很多需要粮食作为原材料的企业,他们就会倾向于进口粮食,尽管我们自己的粮食生产,已经过剩。那么,我们既然有那么多的粮食富余,我们可以和进口的廉价粮食打价格战吗?显然不能。因为如果我们卖得更低,那么谷贱伤农的事就会越来越严重,会让更多的人,越来越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

棉花、大豆、玉米,这几个涉及纺织、粮油、养殖行业的上游种植产业,已经被廉价的进口棉花,大豆和玉米打败。

这里面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进口的粮食,在刨除了长途运输、仓储、和贸易环节的加价销售等成本后,价格依然比我们自己本地的粮食更便宜呢?他们的农业竞争力为什么会这么高?我们的竞争力,短板到底在哪里?

答案是,他们的竞争力高,是因为他们是现代化农业。我们的竞争力低,是因为我们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生产。一个跨国集团,它的产品,竞争力显然要比家庭作坊的个体户,要高得多得多。这是毋庸置疑的事。以农业发达国家美国来看,他们的农业,更像是工业,我们的农业,更像是手工业。效率不可同日而语,竞争力自然也是不可同日而语。

一味的被动防守,肯定是不行的,提高农业竞争力,才是必由之路。而投降更不行,如果我们任由廉价进口粮食倾销过来,摧毁我们的农业,那么我们的粮食安全就会出问题,我们的脖子就会被攥在别人的手里,我们的命运,就会受别人的主宰。要提高竞争力,只能拥抱农业现代化,说到农业现代化,这就暴露了我国农业当前的第三个基本问题。

第三个基本问题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严重滞后于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的进程,并严重滞后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我们以前在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时候,讲的是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我们并没有说,先让工业现代化起来,然后再让农业现代化起来,最后实现全面的四个现代化。

既然四个现代化是全面立体发展的,并无偏废,那农业的现代化,为什么会掉队了呢,为什么会塌陷了呢?

三、说好的农业现代化,为什么塌陷了?

要说清楚我们的农业现代化,为什么会塌陷,为什么会缺席和掉队,这要从头开始说起。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三十年,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农业国,而要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得把国家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要变成工业国,必须从原始积累开始。我们因为缺乏工业品和其他工业国开展贸易,就只能用农产品和工业国家交换工业品和工业技术。为我们完成工业积累的,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奠定基础的,就是前三十年的农业哺育工业。

为了更快更好地完成工业建设的原始积累,国家实行了苦农之政。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国防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后来的年轻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会出现三年饥荒的同时,还要出口粮食?还要拿农产品偿还苏联的债务?这是中国那时候的国情所决定的,我们只有粮食才有出口价值和国际支付价值。按照当时的粮食产量,和当时的中国人口规模看,中国不应该会发生饥荒。粮食短缺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粮食提留出来,去国际市场上交换了工业品和工业技术。

那时候的总方针,就是要生产更多的粮食,然后用吃不完的粮食,转换成国家财政盈余,再以国家财政,全力倾注在工业建设,和国防建设上。为了让农民安心生产粮食,国家制定了户口政策,禁止农民向城市迁徙。或者准确地说是为了防止农民逃户逃税。

户口政策,并不是新中国的特殊产物,而是历史上一直都存在的政策。因为我们是传统的农业为主的国家,要对农业生产征税,必须得编制户籍,然后才能按照户籍征收丁税。而防止农民逃户逃税,一直也都是中国历代王朝税收的保障和根基。在古代,农民一旦开始大规模逃户逃税,国家财政崩溃,紧接着就会发生朝代更替。

后来和苏联交恶,中国受到美苏两霸的联手封锁和威胁。我们的国防,受到了空前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速国家的国防建设,不至于受制于人,所以我们就需要生产更多的粮食,把更多的粮食,转化成更大规模的国家财政盈余,来支援国家的国防建设。大跃进的决策和运动应运而生,这都是被美苏两霸给硬生生地逼出来的。按照当时中国的国力和生产力,以一己之力,对抗美苏两霸,是明知不可而为之。

大跃进失败后,对我们的高层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他们认为,我们面对美苏两霸,以农业为国防做积累,效率太低,无法做到国防自主。这时候,党内出现了投降主义和投机主义集团。以刘彭为首的苏联派认为应该投降苏联,联苏抗美。投降苏联,按照赫鲁晓夫的授意,就得打倒毛泽东,把中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局面,主席发动了文革,清洗了苏联派。

全面清洗了苏联派之后,主席开始寻求打破被美苏两霸联手围困的局面,转向了与美国和解,与美国联手,共同对付苏联的战略。在主席看来,中美是平等的两个大国,中美和解,不是中国向美国投降,更不意味着,中国是美国的附庸国。

投降派的另一派,是美国派。他们认为,中国应该投降美国,给美国人做红色买办,做美国的附庸国。虽然他们执行了主席既定的联美抗苏的路线,但是它们违背了主席中美建交是两个平等大国关系的初衷。而降格执行成了,附庸国对宗主国的关系。联美抗苏,是利用美国,而不是投降美国,这是有根本区别的。

中美建交后,伴随着和苏联的恩怨纠葛,新中国的第一个三十年结束了,同时开启了第二个三十年。准确地来说,第二个三十年,是给美国人做红色买办的三十年。中美关系的不对等,导致我们的经济根本无法自主。

苏联解体了,和美国成了朋友,国家的国防积累和工业积累基本完成。国防上的压力骤减,对粮食生产迫命般的压力,也缓了下来。接下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国家经济战略,从农业反哺工业和国防,转向了工业上的出口导向。我们不需要再出口农产品,接下来,我们要开始出口工业品。

在第一个三十年,我们国家实行的是苦农之政,虽然农民很苦,但是他们充满了无穷的乐观精神,和主人翁精神,他们知道自己是在建设自己的国家,他们对自己国家的民族的前途命运,充满了使命感和自豪感。虽然体力上艰苦,但是他们精神上很富有。因为国家尊重他们,国家承认他们。所以那时候,农民出身的陈永贵,可以身居副总理的高位。任何的积累,都是艰苦的,所有的人都应该能理解这个道理。

在出口导向政策的第二个三十年,国家实行的则是害农政策。先是以包干到户摧毁了农民抱团自我防御的人民公社,接着开始让农民外出打工,从事很繁重的、没尊严、没地位、没身份、没安全、没保障的血汗工作。资本主义血腥肮脏的原始积累阶段开始了。

西方在从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的时候,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时候,他们用的是羊吃人等圈地运动。中国用的手段是,先摧毁农民的公社围墙,然后再把他们驱逐到工厂里和工地上,变成农民工,劳动身份上,他们是工人,但是社会身份上,他们则是农民。

有人要说了,也没人逼迫农民去打工嘛,怎么能说是驱赶呢?把农民驱赶到血汗工厂的,不是有形的鞭子,不是有形的暴力,而是无形的金融鞭子。这个鞭子,是恶性通胀。

包干到户,拆除了农民公社的围墙。80年代的恶性通胀,掏空了农民的购买力,单纯地靠种地,已经很难养活几个孩子,很难负担孩子的教育了。举个例子来说,在80年代初期,小学的学费,只有几块钱。到了80年代末期,一个小学生的学费暴涨了十几倍,到了几十块钱。到了90年代,又翻了好几倍,达到了一百多块。

钱越来越不值钱,物价越来越贵,但是粮价并没有保持同步上涨,这时候种粮食只能解决一家人的口粮,孩子的教育,孩子的婚姻,完全都无法负担,为了活下去,农民只能外出打工。

农民被从土地上驱逐出来,到了城里,被嫌弃,被鄙夷,被侮辱为乡下人,他们做着最繁重的工作,却得不到最起码的尊重。他们在城里劳动,但是不准在城里生孩子,生了也没户口,在城市生活,孩子得不到城里的教育,辛苦了一辈子,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一个冷酷的城市,自己却老无所养。

在这个害农之政的三十年里,农民工在他们的眼里,就是奴隶的代名词。正是由于这些奴隶的存在,他们把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生存成本,压缩到了极限,这样反映在中国制造上,中国的商品价格,才获得了所向披靡的竞争力。这个现象,被一些经济学家称之为低人权红利。

在第二个三十年,农业塌陷的根本原因是,出口导向经济,我们出口的工业品要有竞争力,就需要有一群奴隶一样任劳任怨的农民。为了把农民驱逐到血汗工厂里,必须得先摧毁农业,让他们靠农业生产,无法养活自己的家庭。摧毁农业的同时,还得让他们不能在社会身份上脱离农业。只有在这样微妙的控制下,他们才能长期被维持在奴隶阶层中。

为什么进城务工农民,无法获得城市户口和产业工人的社会身份呢?因为城市户口意味着更多的社会福利,更多的家庭支出,反映在工资上,就需要增加进城务工农民的收入。工资增加了,也就会随之加到商品价格里面。商品价格增加了,就会损害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从而损害资本家的利润。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农业必须得塌陷。如果靠农业养活了家庭,农民不会出来务工。如果农业现代化了,机器大生产取代了家庭作坊小农生产,那么就彻底剥离了农民在社会身份上对农业的依附,就得给予他们新的社会身份、新的社会地位和新的社会福利与尊严。资本家们,为了更多地压榨农民,他们在竭力延缓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害农之政时期的农民,既要为国家生产粮食,农忙的时候往家里赶。农闲的时候,又得为国家生产出口换汇的工业品。忙了一年,说不定老板跑了,老板欠薪了,为了讨薪,绝望的进城务工农民只能跳楼,以死相逼,还被一些何不食肉糜的人讥讽为跳楼秀。只有在过年的那几天,他们赶上回家的路,短暂的团聚,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温暖,体会到希望。因为对他们来说,只要家还在,就还有希望,一切艰苦和屈辱,都是值得的。

我们国家这六十年的经济建设,谁才是最可爱的人?是亿万万的农民。如果要论功行赏的话,谁才是第一功臣?依然是那些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农民。谁是我们国家真正的建设者?工农联盟。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它并不是什么先进的经济理论,它本质上就是一种伤天害理的奴隶制,掠夺和奴役,是它的天性。而包干到户,则是农民从伟大的国家建设者,从国家的主人,沦为奴隶的第一步。

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聚焦了十几年,也没有解决三农问题。症结到底在哪里呢?因为三农问题的最深层原因,并不是出在经济层面上,而是出在政治层面和道德层面上。

我们前面分析了农业现代化塌陷的深层原因,以及农业塌陷的现象。我们再来看看农业塌陷的后果。它的后果便是,我们国家正面临无人种粮的局面。现在的农村,按照目前的粮食价格,一亩地一年的净收入是500-700元。一个家庭如果有十亩地的话,一年的收入才8000元左右。而目前的城市劳务市场上,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人从事全职工作,他们一个月就可以获得他们在农村种粮一年的收入。

现在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都是一些无法在城市里找到工作的老年人。而农村里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一代,他们根本不懂怎么种地。这不是愿不愿意种地的问题,真的是完全不懂。等那些种粮的老人,再坚持一些年都种不动了,接下来谁为中国人生产粮食呢?无人应答。

农业现代化的塌陷后果,不仅生产力迭代滞后,农业从业者后继乏人,而且从质量上,也是令人忧心忡忡。因为种粮利润太有限,所以现在的种粮人,为了能够降低成本,从播种到收割,都充满了粮食质量上的隐患。比如,在春播的时候,有些种粮人,会用剧毒农药浸泡种子,在地下就杀死害虫,这样省钱省事。因为家庭作坊农业生产,对于成本太敏感,他们为了节约,什么办法都想得出来。

从各方面看,家庭联产承包制,已经走到了尽头,硬撑下去,会造成很严重的问题,甚至会危机中国的粮食安全。从大的方面看,按照目前家庭联产承包制小作坊生产的农业模式,是无法养活30亿人口的,更无法支撑远期目标,也无法赢得国际农业竞争。

四、农业现代化之路,应该怎么走

给人的印象,听起来农业是个很落后的产业,很古老的、很原始的产业。实际上,农业不是落后产业,而是高科技产业。家庭联产承包制,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根本无法承载起农业科技的投入、研发、销售、加工、金融融资、风险控制等全生产链的诸多环节。

既然农业现代化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但走什么样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利益呢?如果土地私有化,走兼并流转的那条路,等于我们又回到了旧社会大地主土地兼并的状况。那我们这么折腾几十年,等于白折腾了。这样的农业现代化之路,既损害国家利益,也损害全体人民的利益。它只符合资本家的利益。

要保护国家利益,保护全体人民的利益,农业现代化,只能走一条国有化、集团化、专业化和集体化的路线。体制上、路线上的大是大非先定下来,接下来再定操作层面上的方向。要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这个方向,目前看,只能走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互联网化的这条路。

路线、方针、政策,都定下来了。落实到具体实践上,接下来就是在农业的几大要素上,来全方面的建设新型农业。

农业生产,有四大要素,依次是土地,水,人口,科技。过去的小作坊农业生产是这四大要素。未来的现代农业,也是这四大要素。区别在于,推行现代农业所需要的要素资源,和之前的作坊式农业,完全不同。

在土地上,现代农业首先要求大片整块的土地,以适合大型机器作业。我们目前的大多数土地,都不符合要求。所以,现代农业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土地建设和改造。把条块分割的地界、田埂、溪流、荒地、田间路、边角地,全部平整建设成标准化的现代农业耕作用地。

这样不仅能提高耕作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中国耕地的有效面积。因为在过去的小作坊农业中,土地的碎片化,让很多原本可以耕种的土地,都变成了功能性的非耕作土地,或者直接无法利用的荒废土地。土地的改造,可以唤醒大量的休眠耕地。

第二要素,水的问题。目前的作坊农业,主要是靠河流沟渠灌溉,无度开采地下水灌溉,一方面造成了地下水水位的沉降,另一方面造成了土壤的板结和退化。第三方面,灌溉效率太低,严重地浪费了稀缺的水资源。

结合我们当前的国情,和各方面的资源。我们应该需要的水利体系,应该是一种像自来水公司那种农业水务公司。水利概念,应该向水务概念转型,因为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了这样的新概念,我们进一步,可以把四个水网组成联网。这四个水网是,生活用水网、农业用水网、工业用水网、污水处理网。这四个最终组成一个超级智能水网,将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水务能力和水务效率。

我们现在的耕地,有18亿亩,十八亿亩有多大呢?120万平方公里。我们的国土面积则是960万平方公里。只要有足够的水,我们可以成倍地唤醒休眠的土地,把它们变成有效耕地。为什么水务建设尤其重要呢?因为相比土地的稀缺而言,中国更稀缺的是水。

要给农业用水,建一座巨型的自来水公司,一方面它需要一个巨大的水塔,另一方面,需要特高压输水。听上去很难,其实自然条件都是现成的,这个巨大的水塔,就是青藏高原。我们把水网和电网建设结合起来,就能够以青藏高原为核心,建一张覆盖面积达百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农业水网。

运河,沟渠那种水务建设,工程量太大,周期太长,效率太低,成本太大,并且对环境的损害很大,还严重地浪费土地。我们的农业水网,应该像高压电线那样,从空中连接起来。挖一段运河的工程,用特高压农业水网的思路,埋几根电线杆就解决了。而且,特高压水网,具备高扩展性,和高纠错性。它的各种优点,运河都不具备。

我们无法从青藏高原上开运河,但是我们可以很轻松地做到,在青藏高原上埋电线杆。把西藏流向印度,流向中南半岛的水资源,都引入到青海、新疆、甘肃、内蒙等地,这会唤醒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等于再造一个中国。如果再增加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30亿人口,是件很容易的事。

从出口导向,面向大洋,到一带一路,中国的战略,从向东,转向了向西。如果我们连接整个欧亚大陆,必须得需要一个水网,不解决水的问题,人口不能在西部生存和生活,西部地区,就无法形成有效的控制,也无法对中亚和西亚形成有效的辐射。等新疆人口超过了两亿,到处都是宜居之地,我们再控制中亚和西亚,就如探囊取物。有了水,有了人口,就有了一切。

第三个要素,人口。我们要建设新型的现代农业,就需要培养新型的农业劳动者,培养新型农业科技工作者,培养全产业链的产业劳动者。这就要求,需要有大农业的观念和视野。

如果我们把农业理解成高科技产业,那么种子培育、农机、肥料、设施,各种农业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销售、创意、周边产业等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不是说,农业现代化会造成大量的失业,而是旧的作坊农业从业者会失业,但是新型的现代农业,会带来更多富有技术含量的新工作机会。关键在于,要把人们培养成这样的人才。现代农业人才的建设,跟土地建设,水务建设一样,都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工程。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农业科技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有些落伍了呢?因为科技都是为需求而生。目前的农业科技滞后的问题,根源上是作坊农业不符合时代要求的落后体制所导致的。

第四个要素,农业科技。在农业科技方面,美国是主导者,也是反面教材,他们的文化里,没有和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所以他们对自然,只有掠夺,没有建设。涸泽而渔,就会让土地的生产力休克和窒息。

中国应该引以为鉴,走一条可持续的,可循环的,永续农业科技之路。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的现代农业科技,就需要面向生态、自然、产业与科技四者的完美结合来定位,并以这个定位来布局和发展,搞可持续的循环农业。

以上现代农业四要素的建设,依靠家庭作坊的农业个体户,永远也做不成这样的事。也不能依靠资本,资本天然地为牟利而生,他们眼里没有祖国,没有道义,也没有人民,他们的天职就是喜欢做些伤天害理道德败坏的事。所以,只能国家来出面组织与建设这一切。国家有义务对它的人民承担起无限责任,如果一个国家连他的人民都保护不了,都不爱惜,只是去伤害和奴役他们,那为什么还要建立国家呢?

所以,粮食生产,关系着生存和健康的头等大事,必须得交给国家来承担和完成,人们才会吃了放心,才会觉得安心踏实,他们才会觉得有希望,才会把自己小家庭的命运,和整个民族的大命运,休戚与共地紧密联系起来。

家庭作坊,升级成现代农业之后,我们抵抗住了国外粮商的进攻,接着我们就可以反守为攻,面向全球,走向全世界。我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地球上的所有的农业要素,土地、水、人口、科技。地球快被资本家们给弄坏了,我们得把它修一修才行。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最喜欢的事就是修地球。

五、剑与犁的新篇章,面向全球的农业产能扩张和人口扩张

我们都知道贸易利益需要军事力量的护航,要仗剑经商。人口的扩张,实际控制耕地面积的扩张,农业产能的扩张,都需要军事力量的保护。所有利益的边界,都是靠军事划出来的。所以,不仅工业上需要仗剑经商,农业扩张上,也需要以剑护犁。

当我们的农业竞争力达到世界第一的时候,我们的剑也能保护得了我们的农业扩张边界。所有的对手,都会被我们摧毁。这时候,我们就刻意控制,整合全球农业资源。中短期看,我们现有的土地,可以养活30亿人口,远期看,则需要用更多的土地来养活我们的人口。

欧洲白种人的民族崛起,是近代史的一个大事件。他们的扩张周期持续了几百年,他们的人口规模,则扩张了几十倍。要知道,最开始的美国白人,只有两百万,现在则有两亿多。而之前我们殖民到东南亚的华人,则被白人殖民地屠戮殆尽,并取而代之。如果不是白人对东南亚华人的屠杀和种族灭绝,那么现在东南亚,不是土著的,而是中国的。现在的澳洲,也不是白人的,而是中国的。

就因为在白人扩张的时候,我们没有抵挡得住,并且我们收缩了,所以我们失去了太多太多。这个血的教训表明,人口的扩张,耕地的扩张,如果没有以剑护犁,那么都是不可持续的。

现在历史的机遇,再次摆在了我们的面前。白人的崛起周期行将结束,他们随后便要步入收缩周期,这个周期,应该也会长达数百年。看看他们的生育率就知道,他们已经在人种上严重退化了。这种退化,周期都是百年为计。在过去几百年,血雨腥风的大殖民时代,我们错过了太多,失去了太多,未来不能再坐失良机。

只有工业强大,农业不强大,这个国家即便强大,也是独腿巨人。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塌陷,便造成了独腿局面。唯有工农融合,才是一个真正强健的巨人。

两条腿都有了,都强健了,还不够。必须得有能保护自己的财富和后代的国防和军事力量。工农融合,是一个两足巨人。而军民融合,则是另一个两足巨人。把工农融合,和军民融合,再融合在一起,形成四足着地的局面,那样就会更加稳固,就可以撑起一个更远更强的未来,撑起更多的人口。这就是我们未来剑与犁的新篇章。

全面的民族复兴,农业现代化,是重中之重,根本中的根本。农业不是无足轻重,而是至关重要。并且,农业现代化,也是打开中国当前经济困局的一把钥匙。中国历史上,每次大的转折,都是从农业变革开始的。相信,这一次新的局面,新的变革的根本转折点,也会从农业的深化改革中产生,并开始谱写新的篇章。

如果以这个新篇章为起点,以30亿人口为起点,未来再过100年,谁敢说不会有成熟的工厂农业、海洋农业、太空农业、星际农业、星际殖民呢?有人可能会觉得太夸张了,如果从现在往过去推一百年,你和他们说智能手机,他们也一定会觉得你是个疯子。如果有无限的能源,一切都有可能。而无限的能源,并非遥不可及。

如果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我们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养活30亿的人口。等这个小目标完成后,后面可以继续分阶段往下走,第一步是全面盘活国内农业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竞争力全球第一、第二步是走出去,走向全球。第三步,是走向星际和太空。

中国真的有能力养活30亿人口吗?如果能看明白本文剑与犁的新篇章的话,就能理解,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养活30亿人口,真的只是一个很小很小的小目标。我们这代人,肯定能完成这个小目标,后面的那些很大很大的大目标,就需要我们生育很多很多的子孙,让我们子孙去完成它们吧。

来源:微信公众号“至道学宫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