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一个即将毕业的研究生读研感想

2007-06-29 10:08 学术科研 ⁄ 共 458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希望对处于迷茫中的研友们有帮助:

我是一名已经硕士毕业继续读博士的研究生,在4月10日全校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拿到硕士学位的时候,表明我的研究生生活已经结束,已经过去的三年研究生生活留给我很多的东西,有欣慰的,但更多的是遗憾,于是留下来继续读博士想完成那些遗憾。在这我想同大家交流下自己的感想。

1、研究生值不值得读的问题

我经常陪自己的同学和师弟师妹讨论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值不值得读的问题完全在于你自己,作为培养高级专业人才的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关乎国家的未来,也对接受这种教育的个人一生的发展,至为关键。我们可以抱怨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们上课授课照本宣科、内容呆板陈旧,也可以抱怨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的不行、实验条件太差,也可抱怨江大名气太小。但你抱怨又有什么用呢?你既然选择了在江南大学完成你的硕士阶段的学习,你事先就应该考虑到这些,所以现在面对的是你自己在这样的条件下怎么去学习的问题。其实给我们研究生上课的许多老师是很优秀的,在其所主讲的课程中融合着他自己的很多的学术思想、科研思路和成功的素养。如我从陈坚教授所主讲的环境生物技术进展学到了他用图示的方法很形象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让人一目了然,并且他上课用的powerpoint很漂亮。从化工原理老师那沉烦的公式中我学到了推理的严谨性。我们大家当谈论某个老师的课怎么怎么不行的时候,我承认某些老师上的课确实不怎么的,但除了他的课以外,我们在他们身上还学到了很多,只是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如有的老师所用的语言很准确平实简单明了、有的老师英语能力很强、有的老师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严谨性,等等。我们现在研究生越来越多了,有一种“批量生产”的趋势,而我们的资源却是有限的,我也曾经抱怨,我们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一个研究室有四五十个研究生,仪器就那么几台,谁都要用,这就需要我们之间的相互协调,而从中我们可以学到与人交流相处的哲学,我们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不只在业务上,还要在综合素质的提高上,而善于与人交流相处也是一种非常必需的素养。我们是研究生,不断学习,研究规律,发现和把握真理,应当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博士,博为大,应当是博学之士、博雅之士;硕士,硕为广,应当是硕学宏儒。可我们又有谁做到了呢?我们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所学到的知识量是有限的,而且偏重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但更多的是,三年的研究生生活给我一种思维的方法和思维的习惯,思想上已经被打上一种烙印,而这个烙印就是“研究”。我们在自己工作与生活中自觉与不自觉运用一种合理的方法去研究事物的规律,而不象一般人那样遇到问题浅尝则止,会基于一种敏感的“问题意识”,深入地进行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不同于其他人的真知灼见。而现代社会是一个日益技术化的社会,习惯于而且善于研究事物的规律,是我们研究生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基本方法。执着于对事物规律的研究,当某个问题被你解决了、某个思想被你证实了,会使你感到一种思维的愉悦即快感,我把它称为“技术的愉悦”。这些可能就是我们导师经常跟我们提的科研素养吧。在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也慢慢地练就了严谨、耐心和甘于寂寞,少了粗枝大叶和浮躁,也就更能脚踏实地地做些事情,一个科研问题的解决和思想的证实需要很多实验和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需要很好的耐心,一篇文章为了使它更精彩而反复六七次勘灼与修改而定稿,需要的也是耐心,整洁与美观的图表更能体现一个人的细心与耐心。在这些科研素养的训练上,是我们现在的本科教育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我说研究生是值得读的。

2、研究生学习时间与方法的问题

中科院施雅风院士在一次中科院系统研究生座谈中结合自己的求学实践和科研经验语重心长谈到,要取得更好的成绩,必须一心一意做学问。珍惜当前的学习条件,抓住点滴时间学习,通过阅读大量的好文章,寻求正确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可我没有做到,在我研究生的三年的时间中,我浪费了很多很美好的时间,去做了些现在想起来很无益的事情。刚读研一的时候网络正在升温,天天上网,干什么呢?QQ,那时想着那个小企鹅就心痒,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到读研二的时候,地方熟了,认识的人多了,钱包很瘪,导师又不管你有钱没钱生活。于是赚钱,做家教,给人家做兼职,还要忙于许多杂事,几乎没有心思做研究,我很愧对自己那时带的本科生(现在的师弟)!我自己没有心思做实验,很少管他,让他一个人做,做不出来就训他,现在想起来很不应该。写毕业论文的时候,发现那时做的研究漏洞百出,不得不补做实验。可悲的是那时还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还因发了两篇文章和取得点社会成绩在那沾沾自喜呢。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是在去年下半年,那时参加一个学术讨论会回来,在开会过程中认识了一些的研究生,发现他们的科研意识、思维以及科研能力都比我强,在思维的逻辑性、严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才意识到自己没有学到东西。我真的希望我们的研究生们能出去走走,能发现很多的自身问题,而不是坐井观天。想想我们学校的研究生,我认识一个学院的研究生,他们大部分人前两年半的时间在人家公司上班赚钱,论文从选题到最后定稿最长两三个月搞定,更有一个研究生,他的论文只花了40天就搞定,其余的时间是在外地公司上班赚钱。象我们这样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也能按照我们的培养目标上写的那样:本专业中的高级专业人才?回想我的研究生生活,要说一点收获都没有也不客观,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还是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自认为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距离很远。我有自知之明,我不是什么高级专业人才。于是我期望通过博士阶段的学习来补充硕士阶段的遗憾。

施雅风院士谈到研究生们要阅读大量好的文章,寻找正确的研究方法与思维方法。这一点我深有感触。在读研一做实验,自己一直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在读研二的时候请教了上海的一位长江学者,这个学者是七个SCI期刊的编委,他的研究生发表论文的SCI影响因子都在3.0以上,当时我问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的科研思想如此创新。他让我去仔细阅读比较我们专业内的几个杂志还有我们学校的学报,然后再告诉他我的发现,我很认真的按照他所说的去做了一番比较发现,一级核心期刊文章的科研思路清楚、实验设计的巧妙与严谨、语言简单、平实、准确、直接,很容易让人理解,图表大小统一漂亮,文章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而二级核心期刊在这些方面就有明显的差距。也是从这之后,我经常从一级核心期刊上寻找研究思路和巧妙的实验设计。在这里我还想谈点研究结果的问题,我记得前美国FBI局长谈过这样的一句话,他说任何事情的结果都是有用的,关键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将他这句话用在科研上,也是很有道理的。我个人认为,只要你实验设计没有错、过程没有发生误差,所得的结果在某一方面肯定是有用的,在于你用什么角度去分析它。有时我觉得我们科研人员有点想FBI的探员,总是在发掘情报,只不过我们的对象是我们所研究的课题而已。

我觉得我在研究生的生活中还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是要“厚积薄发”。我觉得这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实际上现在我们这些研究生具有很好的素质,但包括我自己在内,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做到“厚积薄发”,很浮躁。这种浮躁体现在我们做科研的思路和耐心上,前面我谈过,一个科研问题的解决与证明是需要时间的,但我们只想做一次实验就希望能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并希望能将这些结果写成文章来发表,并且期刊的档次越高越好,大家普遍缺乏一种沉下心来做研究的态度。都想走捷径,我自己两年多的研究经历说明,想走捷径的话早晚会卡在某一个地方的。其实要想到某些东西是要费时间的,很多成功的实验是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才走到成功的,决不是说你一开始动手就成什么样了,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菌种选育的文章发表在核心期刊上,但现在我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这篇文章,先不说语言上的问题,但就这篇文章所证明的问题是片面和错误的,所设计的实验根本无法证明那些问题和得出那些似乎很有根据的结论,给其他读者的作用是浪费别人时间和产生误导!如果那时我少点浮躁,多去查查相关资料和考虑些问题,我想我不会写出那样的文章。其实我在想,做科研很类似数学中的证明题,需要的是环环相扣,而不是简单的因为就所以了,我们研究生都很希望采用尽量少的步骤和实验设计就能证明自己的结论,时间越短越好。我现在经常看些专业书和查阅资料,然后将以前的研究结果从新审视一遍,总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而这就是“厚积”的问题。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研究生都存在着“厚发薄积”的问题。做了三年的研究生,我觉得“厚积薄发”对我们研究生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关于其他方面的随想

关于研究生生活中其他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研究生的品德问题。大话爱国我不谈,我觉得这是一个研究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因为研究生培养的目的是研究型的,所培养出来的研究生业务能力与爱国精神,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研究创新能力的强弱。其次要求真,科学研究就是要寻求真理,既要杜绝有意作假,我觉得这点非常重要,一篇论文中有数据造假,那意味着你要证明的结论就失去了支撑的台柱,其导致的后果是你所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我的导师经常告诫我们,做科研首先要做真人,科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寻求真理,上升到做人上就是寻做真人;我在做研究阶段经常碰到实验数据很难说明问题的情形,有时自己也很矛盾,如果将个别数据稍做润色的话,我所作出的图也是很漂亮,很能说明问题,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维持原来的数据,虽然在我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它很难说明问题,但至少它是真实的,是来自于事实。这也可能是诚信的问题吧,我总觉得一个人走过的路就是自己的历史,每个人都有权利也有机会纠正做错的事,但是更改不了自己的历史。一个不守诚信的记录,会惩罚一个人一辈子,这种惩罚有两方面:经济利益的和良心责备;同时求真的另一个方面是要提高自己的识别能力,防止误解和偏差。

在研究生三年中我觉得还有一个欠缺是研究生的学术交流很少,本校、本学院、本研究室的这种交流气氛都不是很好,更不用说走出学校去参加什么学术交流(我们的导师们对RMB是很看重的,宁愿花在自己身上也不会让学生去参加这种交流的),学生工的不懂学食品的,也就更不懂机械的艺术的,做胡萝卜素的不懂做燃料乙醇的。知识架构不健全,人文知识欠缺是我等研究生的通病。而且骄傲自大,缺乏谦虚的美德。学生工食品的研究生以为自己很了不起,瞧不起什么机械的;本校毕业的本科生上了研究生,瞧不起外校考过来的,就不知道自己也只能留在本校读研,至少人家有胆量考到江大,你连考其他学校的勇气都没有,你还牛什么呀!这种骄傲自大其实是缺乏交流的表现。在骄傲自大的同时也缺乏自信,有次上海一个很有名气大学的研究生来我校交流,我也参加了交流,我们研究生们平时的那份牛气早就没有了,有的只是低声下气!另外这种知识面的狭窄还表现在不积极参加专业以外的比赛,据校团委的老师介绍,作为挑战杯系列的创业计划大赛,它需要将专业知识与法律、会计、审计、市场营销、报关等知识相结合,是对知识范围和知识组织能力的一个检验。在上一届的比赛只有生工的一个研究生从校级比赛一直闯到国家级比赛,而在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参赛的其他学校的团队都是博硕士研究生主阵、本科生助阵。与我们学校团队的队员全部是本科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作者免则声明:上述感想是有感而发,不存在攻击学校和个人的行为。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