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知道我在这里写了几篇综述,就问我,“博士论文要求原创性的研究结果,难道这些综述能写到你的博士论文中去吗?”意思说,这些是“不算的”。这个问题很好,促使我对教育的意义产生思考。
我的回答是:的确,我的综述,未必能写进博士论文;但是我们首先要搞清楚博士论文究竟是“终极目的”,还是推动学生前进的手段!
我对博士生教育的理解是: 博士论文本身只是一种手段,而非终极目的。它是要促使学生通过完成博士论文来学到知识技能。(知识和技能的含义是很广泛的:有的人天天只知道做实验也是知识和技能;有的人一边做实验一边写综述也是知识和技能;有的人比如爱因斯坦,从事理论研究,也是知识和技能。条条大路通罗马。)因此对于一个好学生,就没有必要戴着枷锁跳舞: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该在实验室里多接触仪器,和实验室同学讨论他们的课题。有时候甚至可以一个人做几个课题,其中一个主课题可以写进博士论文,其它的“兴趣课题”不写也没有关系。(但是不能因为“不能
写进去”就“不作为”,因为“写进去”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博士论文,够了也就够了,反正也没人看的,更何况很多人毕业以后也就是卖香烟的,无限制地拔高又有什么用?发表文章重要还是博士论文重要?当然是公开发表的文章重要。
我对老板说毕业以后,我首先把博士论文丢进费纸篓,然后留着我的文章。(反之,如果不理解博士论文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博士毕业就成了科研生涯的终结。)
我发现这个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具有哲学含义:考驾照只是促使大家花点时间好好学车安全驾驶的手段,而并非终极目的。我曾说过我考驾照不急,关键是要学到技术。反之,就算给不曾学过车的你一个免费驾照你也不敢开车。同样,博士的学习也是手段,而非目的。说实在的我早就达到这个学校博
士毕业的水平了,但是有水平并不代表马上要毕业,问题的关键是要利用同样的“标准时间”(五年)做更多的事情,学到更多的东西,不管能否写进博士论文。
关于博士毕业,一些美国学校就象在批量生产博士,原本五年毕业的,现在三年批量生产,文章也不曾出一篇的。我的理解是:博士毕业,又不是赶火车、别苗头。以前我中学的时候喜欢别苗头,大考做题飞快,然后别人两小时交卷,我只要一个小时就第一个交卷,得意而去,引来别人惊讶的目
光。但是我后来发现,排年级名次的标准不是谁首先交卷,而是谁能够利用同样给定的时间考出最高的分数。所以后来,我从首先交卷转化为最后交卷,反复检查,哪怕别人误以为我是 loser。推广到博士毕业,不是谁首先毕业谁就最好。以后找教授职位,不是你一年毕业你就能找到的。没有人会把你的科研成果除以博士几年完成之年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