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两岸统一,中国大陆不能有“妇人之仁”

2008-09-19 08:18 战略·谋略 ⁄ 共 465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妇人之仁”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与之对应的是“丈夫之决”(见于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吴王有妇人之仁,而无丈夫之决)。“妇人之仁”是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

之所以强调中国大陆对待两岸统一问题不能有“妇人之仁”,就是基于中国大陆政府长久以来在以“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两岸政治思维指导下,对两岸民众及政府缺乏深入研究和调查的基础上,一味突出“同胞情”、“民族爱”、“两岸人民一家亲”等单方面主观情绪和情感的政治宣传,反而使两岸民众和政府忽视了两岸统一必须面对的困难、问题和风险,造成两岸沟通、交流和发展关系时彼此“重大误解”或“一厢情愿”或重大问题认知的“南辕北辙”。尤其是随着两岸政治互动和交流不断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大陆民众和政府官员会把两岸统一的希望寄托在台湾政治领导人“主观转变”上。这是当前两岸统一进程中最危险的一种思路,这种思路也是最为典型的“妇人之仁”。一旦该思路成为大陆政策制定的依据,会直接毁掉两岸辛苦创建的两岸和平统一的环境和条件。

古语说“择人任势”,就是告诉我们:两岸统一首先要追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实现两岸统一的客观形势”,其次才是“选择能反映和运作特定形势和条件下的人”。如果中国大陆不能或不敢清晰地认识和向对方表达两岸客观的统一状态,不能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创造有利于两岸统一的客观形势上,而单纯追求台湾领导人的“主观变化”,不仅无益于两岸统一,反而会危害台湾执政党和领导人在台湾行使中国主权。这种“本末倒置”的操作两岸统一进程的方式和方法一旦出现失败,除了会增加两岸关系发展的波折外,只会冲击台湾民众、台湾执政党或台湾最高领导人对两岸统一的信心和愿望。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凡是能经受住考验的任何关系都必须是以清晰知道对方“底线”为前提,并以主观不触对方“底线”和善意维护对方“底线”为基础的,比如世界上最复杂的国家关系之一的“中美关系”的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地区关系、国家关系,如果出现问题,无一例外或是因为相互不了解对方的“底线”,或是受利益驱动恶意触动“底线”,或是默认他人破坏对方“底线”。

如果我们以这三个标准为基准来考察两岸关系,或考察支持两岸和平统一的两岸民众、政府、执政党及领导人,或考察反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两岸民众、政府、执政党及领导人,我们知道,都是存在不同程度问题的。所以,这就注定两岸民众、政府、执政党及领导人必须要准备面对不断波折的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

大陆民众、政府、执政党及领导人要学会越是在两岸顺利发展的过程中,越是要务必做好充分地应对两岸关系变化的准备,这才是让两岸统一少走弯路,让两岸早日统一之“福”。

一、要正确判断台湾执政党的现状及发展出路;

(一)中国国民党台湾执政的发展历程及发展任务:

中国国民党自1949年在台湾执政过程中,受“党国政治”的影响,没有很好的处理“党”与“国”之间的关系导致执政党的“党产”优势变成现在的政治包袱。同时,基于中国国民党执政过程中,对台湾政治和社会矛盾处理不当,引发了严重的与台湾“本土族群”的冲突。加之,国民党错误选择的后继者李登辉恶意的族群操纵,把中国国民党打上了“外来政权”和“黑金政治”的标签,使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被“污名化”。

所以,未来中国国民党在台湾的发展任务,就是要充分利用本次执政契机,依托现有的政党政治制度,重新获得在台湾执政和发展的空间和社会认可。事实上,这是一次中国国民党再造的过程,需要中国国民党做好长期的准备,务必认真对待,拿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和方案,稳妥、有序的做好此次再造的各个环节。一旦错过八年的再造机会,中国国民党将失去在台湾的优势地位。中国国民党千万不要有“执政万事好”的思想,台湾民进党执政的失败,就是败在这里。

基于中国国民党存在的历史问题,国民党把主要精力放在“台湾本土化”的改造方向上,而不是促进和发展台湾民生,导致中国国民党一味地跟着民进党的“民粹”方向转,本身就是一个及其错误和危险的政党改造方向。所以,中国国民党切忌随着民进党的“指挥棒”选择自己的政党改造道路。做为中国国民党的友党,中国共产党有责任和义务提醒和帮助国民党,真正走出一条“立足台湾、放眼中国”的再造之路。

(二)中国国民党未来八年的再造之路:

当前中国国民党的“台湾本土化”的政党发展方向的选择,使中国国民党已经失去了创造台湾主题和议题的能力,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尤其是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上,中国国民党往往以民进党的“伴舞角色”出现在台湾民众的面前。2008年的台湾大选,中国国民党赢在民进党的腐败、大陆的帮助及台湾民众期待“改变”上,是一次危险的政治胜利。面对马英九执政团队的“百日维新”出现的问题,中国国民党要尽快掌握引导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依法全面“查弊”,维护台湾法律的权威;

2、制定以促进和发展台湾民生为核心的近、远期的中国国民党政策发展规划;

3、优化和调整台湾政府治理结构和监督结构,确认以发展台湾民生为中心的行政方向和原则;

4、深化密切联系台湾民众的基层党务组织的沟通和联系,激活基层党务组织的支持、执行和反馈活力;

5、发现、选拔、培养、教育一批能执行国民党以发展台湾民生为主旨的政府人才、党务人才和谋划人才,为马英九执政团队提供人才和政策支持;

6、加强与大陆执政党的沟通、联系与合作,共谋改善台湾民生和发展两岸关系的发展规划,协助马英九执政团队促进两岸民众关心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问题的解决;

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要保持持续执政,必须以“立足台湾、放眼中国”的视野,强化两岸领导人、执政党、政府及民众之间的沟通为关键,积极引导台湾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为前提,以积极有效的促进和发展台湾民生为基础,激活国民党基层党务组织的活力为环节,树立良好的依法执政的政党形象和廉洁高效的政府形象为突破口,切实履行“发展台湾民生为第一要务”的政治承诺,进一步优化台湾政治环境和政党生态,创造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台湾民众生活富足的新型台湾社会。

二、要在两岸顺利发展的过程中清楚而严肃地向台湾表达大陆的政治“底线”、统一状态及对台湾方面的政治要求;

为体现公平和对等,马英九执政团队可以提出“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中国大陆就应该具有限制和定义“三不政策”的政治权利和政治责任。

(一)中国大陆应该明确:

1、马英九坚持“不统”的政策就意味着两岸处于“反独促统”的历史阶段,两岸主权、军事和外交对立的不可避免。中国大陆不可能在两岸“不统”的前提下与对岸签订“和平协议”,也不可能在“不统”的前提下放弃国际外交权益,更不可能在“不统”的前提下放弃武力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

2、马英九坚持“不独”的政策就意味着两岸可以就“发展经贸文化”、两岸军事“反独促统”及“台湾国际空间协商”等议题展开平等沟通、交流,并以两岸达成的共识为基础深化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军事交流、国际空间沟通的关系;

3、马英九坚持“不武”的政策就意味着两岸愿意共同承担“反独促统”的历史责任;进一步优化台湾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转变两岸民众对立的社会情绪和心理;加强两岸政治和军事沟通;避免政治和军事误判;

(二)中国大陆的两岸政策的“政治底线”是:

1、维护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2、促进和发展台湾经济民生;

3、促进和实现两岸统一;

4、维护和保持台湾社会稳定;

(三)在台湾“三不政策”的环境下,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要求:

1、维护“一个中国”政治原则;

2、优化台湾政治环境和政治生态;

3、积极促进台湾经济民生的发展;

4、保持台湾社会的稳定;

5、两岸共同维护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6、两岸积极规划和开发中国的自然资源;

7、两岸增强军事沟通和交流,避免两岸军事误判;

8、两岸加强政治沟通和协商,共同维护台湾同胞的国际权益;

9、两岸积极发展平等互利的经贸文化交流,共同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10、两岸共同协商改进和提高中国历史的国民教育,延续中国历史传承;

(四)两岸统一的政治判断:

基于台湾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台湾执政党的“不统”主张,中国大陆认为,在发生以下情况下,中国大陆只能选择以武力统一的方式:

1、台湾被国际或两岸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

2、外国政治势力严重危害中国在台湾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3、台湾当局无限期拒绝通过政治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

4、台湾当局无力控制台湾政治或社会混乱;

5、台湾因自然、政治或军事、经济原因导致大多数台湾民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失去保障;

(五)两岸统一方式的现实选择:

两岸统一方式的选择无外于“武力统一”和“和平统一”。中国大陆希望两岸能通过政治谈判实现和平统一,不希望出现“不得不选择武力统一”的条件。但是,两岸统一一旦面对“中国大陆必须做出选择时”,中国大陆只可能依据在两岸统一的“特定时间”和“特定环境条件”下,“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之间的两岸力量对比做出客观的抉择和判断。中国大陆主观上无任何“既定统一方式”的“选择”或“倾向”。

例如,如果在两岸“当前”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假设中国大陆要在“当前”做出“不得不统一的抉择”实现两岸统一,中国大陆只能选择“大多数台湾民众可以忍受的战争”的方式通过武装力量予以解决。换句话说,两岸统一,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和平统一”的力量远远小于“武力统一”的力量,中国大陆“当前”的政治判断就是:两岸的“武装统一”为必然,“和平统一”为偶然。

因此,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为了最大限度的维护绝大多数台湾同胞利益,两岸民众和政府有责任积极积累和发展“和平统一”的力量、环境和条件,转变“和平统一”和“武力统一”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力求避免以“武力统一”的方式实现两岸统一。

因此,在“当前”的环境条件下,两岸民众和政府均有责任必须共同完成“反独促统”和“和平统一”的历史任务。

三、要适时的公布“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

将两岸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现状及两岸实现统一可以选择的时间、方式、目标、基础、途径和条件等内容予以汇集,经过科学、审慎地斟酌,就构成了“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的主体部分。“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要明确两岸统一各个方面,尤其是两岸不同统一方式的利与弊。孙武说:“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就是这个道理。

适时公布“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就是表达理智的、不断发展的两岸统一方案,引导支持两岸统一或反对两岸统一的两岸民众和国际力量,清晰表达大陆人民和政府的情绪、情感、愿望和目标的同时,准确地向两岸人民传达两岸统一必须面对的困难、问题和风险。

对“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的形成,可以先公布“两岸统一的发展战略”的意见稿,供全球民众及政府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甚至完全可以公布台湾政府的两岸政治及政策主张,最后依据两岸实际和大陆的政治主张积极予以完善和采纳。这样可以积聚主张两岸统一的民众力量,化解反对两岸统一民众的误解、歧见和隔阂,让两岸民众更好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政府的两岸政策。

如果大陆党和政府领导人在每当经历两岸人民欢腾的时刻,心中都能记住和实践两岸统一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困难、问题和风险,两岸关系的平稳发展、两岸统一的顺利实现距离我们就不远了!

肖永国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