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美国针对中国之大国培养计划

2007-04-11 20:56 战略·谋略 ⁄ 共 3562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国成为了世界上占有支配力量的大国。这样一个大国,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用合纵连横,在半个多世纪之后的今天仍然保持着他的支配性力量。由此,至少可以认定,美国在这半个多世纪中的政策,很大一部分还是成功的。从总体上评估,也是优秀的。

在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进行了三次大国培养,也进行了几次强国扶植。这几次强国扶植比较成功的就是战后的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以及对日本的战后复兴。可以说,强国复兴计划总体上来说还是卓有成效的。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都成为了美国遏制苏联扩张主义的桥头堡。日本后来通过广场协议打压下去了,至今仍然是美国东亚地区的重要战略支点。欧洲复兴情况稍微复杂一点。不过并没有过分脱离美国的控制。毕竟,怎么看起来,一个松散的欧盟要比集权的苏联更好对付。

不过美国的大国培养计划似乎就没有强国培养计划那么顺利了。回首历史,我们发现,美国的大国培养计划实际上都是针对另外一个大国。这意味着什么呢?美国人的大国培养计划的前提是出现一个可能威胁到美国全球利益的大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胜利。美国就开始着手执行他的大国培养计划。那个时候的培养对象是国民党政府统治下的中国,目标是针对已经开始表现出超级大国趋势的苏联。当然了,国民党政府不争气,最终失去了大陆。美国的大国培养计划也就只能就此搁浅。于是乎,美国抛弃了国民党政府。

随着小球转动大球之后中美关系的改善并最终在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终于再次找到了大国培养计划的对象。虽然强国培养计划在很大程度上抵制住了前苏联,但是终究强国在国家规模上与苏联有差距,效果还是比不上大国。中国,也因此“荣幸”地再次成为了美国大国培养计划的对象。不过后来的情况熟悉历史的朋友都清楚,八十年代末苏联已经濒临崩溃。于是美国政府就认为自己已经不需要中国了。不如把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大国一并“干掉”。“很遗憾”,最后美国没有成功。不过至少他的大国培养计划的确大大加剧了苏联的压力,给苏联解体这一历史进程压上了一根重重的稻草。

新的世纪,中国开始崛起了。注意,中国还仅仅是开始崛起了,美国就按耐不住了。中国不是苏联,中国有比苏联更大的人口规模。因此,美国在中国刚刚开始崛起的时候就开始了他的大国培养计划。当然,这没有什么奇怪的。其实美国当年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扶植也是在苏联刚刚开始真正意义上崛起的时候。事实上,苏联的整体国力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和美国势均力敌的地步。这个大国培养计划的目标就是印度。

不错,印度是个好苗子。爆炸了核武器,历史上与中国发生过战争,和中国之间有领土争端,两国之间有极大的不信任情绪存在,同为发展中大国且分别为一号二号,经济具备一定的基础,有一定的大国雄心。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印度与中国处于同一地缘政治区域。

美国不是不清楚,大国培养计划存在一定的风险的。今天的中国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当年正是借助美国的东风,中国更迅速地融入了世界。美国留了的后手,却最终没有成功。其中的真正原因,恐怕只有美国人自己才知道。笔者这里只能做一个推测,美国应该不够了解中国,没有看透中国,而中国也从来没有完全放松对美国的警惕。

同理,美国肯定也认识到了,培养印度是有风险的。那么美国人准备了什么后手呢?笔者更加不知道了。笔者知道的是,印度与中国是不一样的国家。也许,他们之间根本就有着不一样的心态。印度的目标如果仅仅是一个印度洋的话,而且是在美国势力仍然存在下的印度洋的话,这个问题就不是特别大了。

毋庸置疑,各个国家的政治智慧是存在差距的。否则也就不存在所谓的国际关系运作和地缘政治谋划了。英国能够横行,德国能够统一,美国能够称霸,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在国家实力基础之下或偶然或必然的政治智慧的体现。印度的政治智慧几何,笔者也不敢断言。

不过,笔者通过表面现象,却还是能够看到一些的。不是说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完全不能借助美国的力量。可是印度的表现太急切的。他不应该在国家政治这种严肃的问题的转变过于迅速。这样做的直接结果是让他失去回旋余地。印美接近过程中,印度表现得太急切。不仅仅让中国失望,也让印度的传统伙伴俄罗斯感到失望。迫不及待地希望购进美国的武器装备,甚至其中包括F/A-18E/F。俄罗斯人本来已经拿出了MIG-29KI/KIU,这下一定是满心失望。无论印度是真心还是假意,至少暂时在笔者看来,这绝对不是拥有高超政治智慧的表现。以后,无论是印度需要中国还是需要俄罗斯的时候,这两个国家都很难相信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大国。当年拿破仑三世的失败,就与他的外交风格过于诡异有关。完全无法掌握的,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就是危险的。真正有成为世界超一流大国雄心,就应该保持手上有足够的变数。可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连印度都在宣称,美国正在帮助印度成为世界大国。

仅仅从地缘政治的角度上,最适合与印度建立深厚经济联系的国家是中国和美国。中国是地理上近,美国则是因为掌握着海洋,而且是世界上经济最强大的国家。然而,印度却拒绝了中国,投入了美国的怀抱。印度似乎已经不仅仅准备在经济上如此做,也准备在军事上如此做。从印度要从美国引进的武器清单上,完全能够看到这一点。经济上的中国、军事上的俄罗斯如果都被冷落,印度也就把自己的退路封死了。

美国的前两次大国培养计划,两次抛弃了自己的培养对象,不过第二次终究算是获得了一个不小的成功。那么,这次美国对于印度的培养计划会不会成功?

这里,需要分析一下前苏联、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一些区别。在美国对中国进行第二次大国培养的时候,中国需要的是经济发展。前苏联提供不了。因此,中国变成了美国大国培养计划的对象。现今,大国之间更加克制,在很多情况下,经济决定了大国的国际地位。在忽略军事力量建设的同时,又怎么能忽略到经济发展呢?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继续增加,对于印度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美国,毕竟距离远了一点,交易成本相对就会高一些。当然了,这里是从长远来考虑的。

笔者不得不承认,中国不是印度。然而,本质上,中国被抛弃的原因就是中国不愿意受到美国的左右罢了。这是成为一个一流或者超一流大国的基础。总之一句话,被别的国家左右的国家,其实际政治影响力都将在实力基础上降低一个档次。美国不会因为印度的意识形态而放过印度,日本就是前车之鉴。

也许有人就要问了,笔者前面不是说印度完全倒向美国就会失去俄罗斯和中国的信任吗?的确是这样。只不过不信任不意味着不能交往。当年美国还能和苏联一起来打第二次世界大战呢。这方面的影响,主要在于印度自己。未来印度还有没有成为超一流大国的雄心壮志,值得怀疑。现在印度的行为就是在消磨自己的资本。中俄之间今天的关系,可以说是合作,而印美关系,则是比较明显互相利用。因为中俄毕竟国力差距不是特别明显,谈不上谁能够利用谁去做什么。印度就不一样了。印度今天的国力,还只配成为美国大国战略棋盘上的一颗重要棋子。棋子,无论多么重要,都仅仅是一颗棋子,必要的时候就会被舍弃。

印度的被舍弃,换做别的国家,大概有两种情况下会发生。一是中国被美国“干掉”了,二是中国已经不可能被“干掉”。两种情况,都意味着印度失去了利用价值。然而,印度面对的是中国,笔者认为还有第三种情况可能发生,那就是中国根本不鸟印度。那么美国做一段肯定也会觉得他的大国培养计划没有什么意思。试想,如果当年前苏联不鸟中国,中国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我相信,中国不会主动进攻苏联吧。可惜,当年双方在边境军事力量的估计上都有一定的误判,夸大了对方的实力。

中国暂时不会去进入印度洋,没那个精力也没那个实力。至于越过喜马拉雅山脉,笔者实在没有看出有多大的利益在等着我们。印度自己的人口密度已经那么大了,哪里有留给我们的空间呀。至于领土争端,在一个时期内,应该还不至于引发全面争端吧。

印度现在似乎还没有觉悟。如果有一天,印度发现自己被抛弃了,然后经济和军事都出现了发展上的重大问题,笔者并不会觉得奇怪。毕竟,印度强大了会首先威胁到美国最重要的生命线——到中东的航线。那个时候,不知道俄罗斯还会不会按照现在这种待遇给印度提供武器。

笔者并不敢断言印度成不了世界一流甚至超一流的大国。然而,印度却肯定不会太快。因此他选择了一条暂时成不了一流甚至超一流大国的路。看看今天英国在欧洲如何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我们就很容易联想到未来的印度。印度毕竟在很长一个历史时期内是英国的殖民地,在思维上接近英国人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我们反而不难理解印度人的选择了。也许大国的“帽子”比大国的“心脏”更为重要吧。

美国继续玩他们的大国培养计划,我们也该继续走我们的道路。大国培养计划,说实在了就是一个干扰牵制计划。你让他没有干扰和牵制作用了,这个大国培养计划也就算失败了。毛主席的话经典呀——你打你的原子弹,我打我的手榴弹。

咱就是不和印度玩!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