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战略·谋略 > 正文

《中国战略原理解析》授权书及前言

2007-11-03 11:54 战略·谋略 ⁄ 共 3779字 ⁄ 字号 暂无评论

编者按 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部洪兵教授《中国战略原理解析》一书具有划时代的参考价值。在此书中,作者从“原理”这个最基础的层面,以缜密的思绪、逻辑和生动的语言阐述了中国战略的原理,并借助于中国古代大量的精彩案例,对中国战略的原理进行详尽的解析。真诚地说,我第一次看到书名时,就觉得十分惊讶:中国竟然有从原理层面解析战略的书?!的确,诚如所言,当我们许多人在谈论战略时,而到底什么是战略,战略思维、战略思想、战略制订、战略运作等诸环节中到底有什么样的“原理层”时,我们许多人(包括许多战略家们)都是糊涂的。本书就是在我所看到的战略战术乃至企业战略数千种书中少有的巨著!我们战略家网站经洪兵授权,从今天起开始连载本书。以下是授权书和前言部分。——老参谋战略研究与咨询工作室

授权书

(电子邮件)

小童:我授权你发表我的作品,但要经过我的同意和筛选。——洪兵2005年5月14日

前言

现在,人们都在谈“战略”。除了军事领域之外,很多领域也都在谈“战略”,如“经济战略”、“文化战略”、“外交战略”,甚至还有“公司战略”、“经营战略”等等。许多大学还专门设置了战略课程。“战略”这个原本是军事领域的范畴现已经大为泛化了。但是,“战略”究竟是什么,还很少有人说清楚。也就是说,“战略”是一个大家又熟悉但又不太明白的范畴。面对这种情况,我作为一个多年从事战略研究的学者,感到有责任从广义上和从更深的层面对战略做一番研究,而这种研究首先要从中国战略原理开始。

什么是“战略”?为什么“战略”说不明白?我想,我们还是先从大家熟悉的几个中国历史典故谈起。

按照历史年代的顺序,先讲一下孙膑。孙膑是孙武的后代,才华出众,勤奋好学。他年青时求教于鬼谷子的门下,并得到老师的真传。鬼谷子是一个十分精通战略的人物,也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人物。相传他姓王名,长期隐居在鬼谷山中,所以大家称他为“鬼谷子”。他的门下有许多后来声名显赫弟子,如苏秦、张仪等。据说,鬼谷子将孙膑先祖孙武的兵法十三篇单独秘密地教授给了孙膑。孙膑天资聪颖,再加上名师指点和自己的刻苦钻研,很快领悟到中国战略的精髓,并在以后的战略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

接下来讲一下张良。熟悉中国汉史的人,都会知道张良这个名字,也会知道与张良有关的一个传奇故事。张良是韩国相门之后,是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当秦国灭了韩国之后,他为了报仇,不惜花费万贯家财,收买刺客,刺杀秦始皇。他在博浪沙行刺未成,便隐姓埋名,流亡到了下邳,也就是现在的江苏邳县一带。有一天,他在一个名叫“圯上”的地方闲游时,遇见了一位神秘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黄石公,史称“圯上老人”。老人送给张良一本书,并对他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这本书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黄石公三略》,是一本战略方面的专著。张良如获至宝,认真研读,逐渐掌握了战略理论,成为刘邦的军师,辅佐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

大家都十分熟悉和敬佩的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相传诸葛亮十四岁就与弟弟一起进入刘表开办的学堂学习兵法。他隐居隆中后,仍然如饥似渴地学习知识,还经常与学友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一起分析天下形势,探讨治国安邦的妙策。与此同时,他还遍访名师,虚心求教。荆州的名士司马微见诸葛亮求知若渴,便建议他去向汝南灵山的公玖求教,并说这位老师学识渊博,高深莫测。诸葛亮立刻求司马微带他前去拜师。一开始,公玖对诸葛亮很冷谈,不肯轻易向他传授战略知识。诸葛亮并没有动摇,在老师家住了下来,耐心等待,并且每天勤勤恳恳地侍奉老师。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诸葛亮终于得到老师的信任,学到了《三才秘录》、《兵法阵图》、《孤虚相旺》等书上的许多战略知识,成为一代著名的战略家。

以上例子说明,战略是将帅之道,谁掌握了战略,谁就能够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谁就能够成为彪炳千古的伟大人物。战略领域,是统帅的世界,是伟人的天地。在这个领域里,你可以得到千军万马、叱咤风云的感受,可以体验到身在庙堂而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意境。你如果想当一名战略家,那么,你就要进入这个世界,了解战略的原理。

以上例子还告诉我们,我国历史上许多传授战略知识的高人,很多是一些学识极为渊博的隐士。由此可见,战略是一种极其高深的思辩性很强的学问,甚至带有某些神秘的色彩,很难讲清楚,也很难被常人所接受。

我常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战略为什么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它自身是否存在着一些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通用的原理,而这种通用的原理是什么?我尝试着在长期战略研究的积累上回答这些问题。我这本书所讲的“战略”,已经不完全是军事领域的战略,而是一种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广义性的战略。这种广义性的战略并不是我的创造,而是它本身就存在着。这种战略,是基于“运用力量”、“对抗”和“全局”等一些更为抽象的范畴所建构的,其基本原理具有更广泛的指导意义。正如法国战略学家博福尔所说:“战略的本质就是一种抽象的相互作用,……它是力量的辩证法艺术,说得更精确一点,是两个对立意志使用力量解决其争执时所用的辩证法艺术”。(《战略入门》,(法)博福尔,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第6页)

掌握了这种战略,不仅能够统兵作战,而且能够“治国平天下”,甚至也能够从事经济贸易活动。明代的战略学家揭暄在谈到他写的《兵经》一书时说:“是书善身宜世之术咸备,不独兵法一端,苟能深悟,则启口举足间绰有余智”。我国历史上许多精通战略的著名人物,都“不独兵法一端”,而是博学多才,在许多领域都获得了成功。例如,我国历史上的诸葛亮、王阳明,既是军事家,又是政治家。春秋战国时代的范蠡,既是军事家、政治家,同时在商业上还有不凡的表现,被称为“商圣”。

战略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运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所要求的。法国战略学家博福尔还说过这样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战略是一门古已有之的艺术。但直到最近为止,它还是一种秘密传授的艺术。那种古老而神秘的艺术本来已经送到博物馆里去了,而近若干年来,在各种事变的压力下,它又被挖掘出来,现在似乎进入了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新阶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因为,当今时代,人们更加需要用理性约束自己行为,更加需要一种指导行动的超前性、计划性的思想方法。现实正在急切地呼唤着战略,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需要战略。“我们的时代是个太艰难的时代,人类征服自然所取得的成功已经太大,以致我们不能再象过去漫长时期里已经做的那样顺其自然地继续工作下去”。我们的文明需要一种研究如何采取行动的科学,而在这种科学里,战略能够也应该起关键性的作用。战略应该保证对未来某种政策所作的决定都是自觉和经过充分思考的。“我们都更需要发展一种思想方法,使我们能够控制事变,而不受事变的左右。这就是战略为什么在当前如此重要、如此值得研究的缘故。”(《战略入门》,第141、引言5页,第15-16页)

我想简要说明一下为什么要学习和掌握战略。战略是运用力量进行对抗的科学和艺术,它是一种竞争的科学和艺术,是一种制胜的科学和艺术。无论我们从事什么事业,无论我们在什么样的领域,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掌握战略。战略是一种着眼宏观和长远的科学和艺术,它能够使我们视野开阔,深谋远虑。我们要想超前把握住自己的未来和自己的行动,就必须掌握战略。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战略具有确定方向的作用。方向错了,所做的一切努力都会付诸东流,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使我们联想起我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南辕北辙”的故事。

我还想谈一下中国战略思想的表述方式。中国战略思想博大精深,但表述却非常简单,《孙子兵法》说了几乎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相同的全部内容,却只有五千多字。这与中国单音的象形文字有关。用一两个中国字所表述战略思想,包含有十分大的信息量。这里,我要提到明朝的揭暄。他将中国的战略思想归纳为一百个字,写出了一部解释百字的战略专著《兵经》。他是用单字范畴阐述中国战略思想的第一人。中国古人的这种表述,只要求对深层含义的感悟,并不要求概念特别精确,这样虽然会引起众多不同的理解,但却给人以大量联想的余地,防止割断彼物与他物之间的复杂联系,能够比较完整地再现战略上的“理”或者我们所说的“本一”。所以,我认为,真正高深的战略思想有必要也能够用更为简单的几个字概括出来。

我在多年战略研究过程中,对中国战略思想中的许多单字范畴,略有领悟。我想以“力”以及由“力”构成的“对抗”为逻辑起点,选择了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胜”、“利”、“道”、“形”、“势”、“柔”、“知”、“专”、“度”、“奇”、“变”、“致”等十多个字,加上“导论”,构成本书的框架。在我看来,真正掌握了这些字的要义,就能够比较全面掌握战略的真谛,具备超凡脱俗的战略素质,无往不胜地走遍天下。

我还要专门地强调一下,中国战略是一种倡导仁义、维护和平的战略。中国祖先最早将表示政治和道德的“道”融入力量对抗的艺术之中,将人们的对抗行为规范在非野蛮的理性准则之中。战略属于政治范畴,战略是有性质的,这一点绝不能忽视。中国古人过去研究战略,我们现在研究战略,绝不是助长暴力对抗,而是维护和平,倡导人类在道义约束之下进行正常的竞争。这样,战略就会给人类的活动以正确和积极的指导,战略才能成为一门有益的科学和艺术,为人类进步服务。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正是我们研究战略的目的。

——洪兵2002年于北京

给我留言

留言无头像?